儿童小故事解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解读

原文链接)[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
  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就故意问孔融说:“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喜欢他。[原文]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译文]
  有些人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

  [故事]董笃行对邻友善  明朝时,山东济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里母亲的来信。信中说家里正在盖房子,因为一堵墙和邻居起了冲突,想借他的权力解决这件事。董笃行看完立刻回了信。信上说:“彼此相让才能结成好邻居,我们就让出两尺给邻居又能怎么样呢?”董母读了以后,觉得儿子说得很对,就在盖房子的时候主动让出了几尺。邻居见董家这样做很感动,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两家的房子盖成后,中间空出了一条胡同,这就是著名的“仁义胡同”。
  [解读]有时候,好的邻居比亲戚还亲。和邻居相处应该学会多谦让,与邻友好,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原文]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译文]
  看别人做起来觉得很容易,自己学起来才知道难度很大。不要以为看起来很简单,就感觉做起来也一样容易。
  [故事]舞蹈家  老牛桑那爷爷说:“鸭子沙沙的舞蹈真棒,称得上是舞蹈家啦!”
  小公鸡玛佳听了特别不服气:“我才是舞蹈家呢!沙沙不是!我会在谷草垛跳舞,我还能飞到树上跳舞呢!”
  玛佳扑棱棱飞上谷草垛,跳了一段高脚舞,又扑棱棱飞上树顶,跳了一段抖尾舞。
  “您看,您看,我才是舞蹈家嘛!”玛佳一边跳一边对桑那爷爷说。
  桑那爷爷解释说:“玛佳,你和沙沙都是舞蹈家!”
  玛佳不高兴地说:“沙沙能飞上谷草垛吗?能飞上树顶吗?他算什么舞蹈家?”
  老牛桑那爷爷说:“我说的是水上舞蹈,沙沙真的很棒!”
  老牛桑那爷爷说的没错,鸭子沙沙在水面上的舞姿优美又利落,谁见谁夸。
  玛佳也见过,他只是不愿意承认人家罢了。
  鸡妈妈走过来对玛佳说:“孩子啊,沙沙的水上舞蹈就是棒,你怎么不承认人家呢?”
  玛佳不服气地走了。夜里,大家都睡了,玛佳来到水塘边。玛佳对自己说:“我就不信沙沙比我强,应该样样我排第一!”
  扑噜噜,小公鸡玛佳一纵身跳下水,想来一段水上舞蹈。可是,他的翅膀一沾上水,身子就开始往下沉。玛佳吓坏了,扯着嗓子大叫:“救命啊!救命——”
  鸭子沙沙听到有人喊救命,连忙跑了过来。沙沙跳下水来,几下就游到玛佳身边。他又托又推,把玛佳救上了塘岸。
  他问道:“玛佳,你怎么掉水里啦?”
  “我……”玛佳的脸红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谢谢你啊!谢谢你救我。我想在水里跳舞,可是……我不能……”
  从此,玛佳打消了虚荣心,再也不做糊涂事了。
  [原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儿童小故事解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解读
  [译文]
  哪怕是一点坏事,也要说服别人不要去做。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故事]圣诞惊喜  “号外!号外!圣诞老公公不见了!”宝贝村的村长胖猪爷爷好着急,“圣诞老公公不见了,今年谁给乖乖听话的小孩发礼物呀?”
  圣诞老公公不来发礼物了,谁还要做乖小孩呢?兔子奇奇不再帮妈妈拔红萝卜,猴子丁丁把吃过的香蕉皮到处乱丢,只有小熊尼尼……“妈妈,我把客厅整理干净了,我去森林找圣诞晚餐吃的果子!”
  “请救救我,我好冷啊!”尼尼看到路边的雪人冻得直发抖。
  “可怜的雪人,我把我的帽子和围巾给你,你就不会冷了!”尼尼说。
  戴上帽子和围巾的雪人,慢慢融化了。“啊!是圣诞老公公!”原来圣诞老公公被大雪困住了。
  “尼尼,谢谢你的帽子和围巾,好暖和哟!要不然,我冷得就不能动了。”圣诞老公公说。
  圣诞老公公送给尼尼好多好多果子。“哇,妈妈看到一定很高兴!”尼尼开心极了。
  今年,尼尼不但收到了圣诞节的礼物,而且……
  “号外!号外!圣诞老公公在尼尼家吃圣诞大餐哪!”
  [原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译文]
  要做好一年的事情,在春天就应该做打算。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黎明的时候就应该做打算。一个家庭若想幸福,关键是要和睦相处。一个人的一生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勤奋努力。

  [故事]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时有个很有抱负的青年名叫祖逖,他和好友琨一起做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主簿。当时政局动荡,祖逖和刘琨都很忧虑。二个感情深厚,经常睡在一张床上,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天晚上,祖逖和刘琨睡得正香,一阵鸡叫声惊醒了祖逖。祖逖看看窗外,天还没亮。他叫醒刘琨,边穿衣服边说:“别人都说半夜鸡叫不吉利,我就不这么想,这不是在催促我们起床练武吗?我们以后一听见鸡叫声就起来练武吧。”刘琨欣然。从此,二人天天起早练武,后来终于成为文武全才,也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解读]
  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还要有实现远大志向的毅力;既要做好计划,也要勤奋努力。  [原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译文]
  哪怕是一点坏事,也要说服别人不要去做。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故事]与人为善  古时候,有个寡妇叫刘氏。因为丈夫早死,刘氏独自抚养孩子。白天她在田里劳动,晚上就点着蜡烛在织布机上织布,日子倒也过得宽裕。邻里有贫困的人家,刘氏总是拿些粮食去接济他们,或者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邻居。邻居们都说她太善良了,可她的儿子却不理解母亲。她就教育儿子说:“对别人好是做人的本分,谁没有点儿烦恼的事呢?”后来,刘氏去世了。她死后三年,刘家着火,衣服、房屋都被烧毁了。邻居们都主动给刘家送来衣物,并为刘家砍树建房子。到这时,刘氏的儿子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做善事。

  [解读]
  在生活和学习中,小朋友们应该多帮助身边的人。大家只有互相帮助,彼此才能更好地进步。

  [原文]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耳闻是虚,眼见是实。

  [译文]
  片面地听别人的话,容易被欺骗;只有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耳朵听到的是虚假的,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信的。

  [故事]

咕咚来了  湖边有一棵木瓜树。一天,一只小白兔在湖边吃草,一阵风吹过,一只熟透的木瓜正好掉在湖里——“咕咚”!
  小白兔吓了一跳,撒腿就跑,边跑边喊:“不好了,‘咕咚’来了!”
  正在湖边玩耍的小红狐听到小白兔的喊声,以为“咕咚”是个很厉害的怪物,也跟着跑起来。
  树上的小皮猴看到小白兔和小红狐,问:“发生了什么事?”小红狐说:“‘咕咚’来了!”小皮猴想:“小白兔和小红狐这么怕‘咕咚’,‘咕咚’一定是个很厉害的怪物。”于是,小皮猴也跟着跑起来。
  小白兔、小红狐、小皮猴一边跑一边大喊:“不好了,‘咕咚’来了!不好了,‘咕咚’来了!”
  小黑熊、梅花鹿、大老虎听到了,以为“咕咚”是个很可怕的怪物,都吓得跟在后面跑起来。
  正在这时,一只大狮子走过来:“咦?你们跑什么?”
  小白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咕.……咕咚’来了!”
  “‘咕咚’是什么?”大狮子奇怪地问。
  对啊,“咕咚”是什么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知道。
  最后,小白兔说:“那个‘咕咚’就在湖边。”
  “走,咱们去湖边看看。”大狮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可是,湖边静悄悄的,什么“怪物”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一阵风吹过,又一只熟透的木瓜掉进湖里——“咕咚”!
  哦,原来“咕咚”是只大木瓜呀。  [原文]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译文]
  看别人做起来觉得很容易,自己学起来才知道难度很大。不要以为看起来很简单,就感觉做起来也一样容易。

  [故事]卖油翁  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中树的叶子。这样的射箭技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于是陈康肃很自负,觉得自己的箭法了不起,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有一次,陈康肃在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他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几乎全部射中靶心。旁边围观的人大声喝彩。
  刚好,有一位卖油的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他停下来斜着眼睛看着陈康肃表演,脸上并没有露出赞叹的表情,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陈康肃看到老头儿这样的表情,感到很生气,就走过去问:“你也懂得射箭吧?难道你觉得我的技术还不够好吗?难道你觉得我的技术还不够好吗?”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是你练得多了,手熟罢了。”陈康肃生气地说:“你凭什么这样说呢!”老头儿不慌不忙地说:“这是我从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得到的经验。”
  说完,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嘴儿上,然后用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瓢油,往盖着铜钱的葫芦嘴儿里倒。只见油都细细地变成了一条线流到葫芦嘴儿里。等油倒完了,铜钱上竟然连一点儿油星都没有。
  人们都开始惊叹起来,老头儿笑着说:“我现在的技术只是熟练罢了,如果想学到真正的本领,一定要勤于练习啊!有些事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很困难的!”陈康肃听了以后,客客气气地给卖油的老头儿鞠了躬,说:“我明白了。”

  [原文]
  心口如一,童叟无欺。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译文]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要一致,就连老人和儿童也不能欺骗。一个有善心的人,老天会保佑他的。

  [故事]曾子以身作则  春秋时期的著名学者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不仅很有学问,做人也很诚实,从来都不会欺骗别人,就连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了去买东西,儿子也想去。妻子就哄他说只要他不闹,回来就杀猪给他炖肉吃。孩子以为母亲说的是真的,就不闹了。妻子回来,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吓了一跳,说:“你真的要杀猪吗?我是哄他玩儿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妻子听了点头同意。于是,他们就一起把猪杀了,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解读]
  为人处事,一定要说话算话,答应过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不能随口欺骗别人。
  [原文]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译文]
  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应当去求那些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时,应当接济那些急需接济的人。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样甜美;酒醉之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故事]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想:“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说:“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解读]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相关阅读: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乃惜福也

童蒙讀本:中國古代兒童啓蒙教材

虎妈与第一夫人

《弟子规》的视频,图说与英译

胡小林老师视频集《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灵狐报恩故事两则

那些不会说话的朋友

英4岁女童iPad成瘾接受治疗,触屏一代引担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95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爆笑,小利斯神经典幽默笑话集锦! 幽默笑话大全 爆笑

2原文地址:爆笑,小利斯神经典幽默笑话集锦!作者:小利斯神爆笑,小利斯神经典幽默笑话集锦!小利斯神笑话选集1.一群太空游客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登陆,小利斯神警告道,“千万别在这里随地小便,一不留神,你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2.一天,一个

儿童笑话故事集锦大全 最新儿童笑话

儿童笑话故事集锦1.看着儿子拿回来的成绩单,我说道:“你这学是怎么上的?不是及格就是良,有没有好一点儿的?”儿子赶紧翻书包,递给我一张单子:“妈妈,老师说我这个单子里的各项都是优。”我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体检单。2.儿子问我韩愈是谁,我告诉

国学经典小故事 关于国学经典的小故事

√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

经典励志小故事 立志成才故事

人生路上,你是不是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许本篇文章的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和哲理小故事能缓解你的压力,同时给你一点启发,一些感悟,这些励志故事和哲理故事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

人生哲理小故事50则 50字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人生哲理小故事50则,这些故事流行了许多年……经典,从不失传。1、 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

声明:《儿童小故事解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解读》为网友控梦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