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能力性目标:
(1)以果绳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及策略:
程序 | 教师组织与指导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示图“无子西瓜” 提问:你推测无子西瓜是怎样形成的? 述:前面已经学习过染色体上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即基因突变,这种改变是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的变异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 思考、讨论, 推测:与染色体的变异有关。 |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要求学生能完整地回答出此问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示课本中的边做边学,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类型,并举出常见例子。 总结:染色体结构的,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不利的。 | 学生阅读课文“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部分内容。 根据老师给出的图,回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常见实例。 1.缺失——果蝇缺刻翅的形成,猫叫综合征 2.重复——果蝇棒状眼的形成 3.易位 4.倒位 | 清晰地呈现重点知识。 培养学生识图和总结的能力。 |
染色体组的概念 | 述: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也会发生改变,可以分成二类:一类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二类是细胞内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示:果蝇的染色体照片。 提问: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2.II与II号是什么关系,II与III是什么关系? 3.果蝇精子中有那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引导归纳染色体组的概念。 练习题:见学案。 | 识图,联系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总结出染色体组的概念。 | 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
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 引导学生比较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理解其概念。 提问(问题见课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结判断是几倍体的依据: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2.由配子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称做单倍体。 | 阅读课本P45相关内容。 找出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的关键字。 | 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
巩固练习 | 课本P48基础题。 | 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讨论无子西瓜的形成,讨论拓展题。 |
五、板书设计
一、染色体变异 |
二、染色体组的概念 |
三、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
四、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