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黑泽明导演了著名的影片《红胡子》。影片的主演依旧是他最喜爱的御用演员三船敏郎。这是他们的第十七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在两人此后长达28年的漫长的电影生涯中,竟然没有再合拍过一部电影。这个令人遗憾也令人困惑不解的现象成为日本电影史上一大著名的悬案。
关于这对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黄金搭档为何会在两人创作的颠峰期分道扬镳,一直众说纷纭。对于此,黑泽明曾在不同的场合解释过:他与三船之间并无矛盾,只是可以创作的角色已经全部完成。换言之,两人之间的缘分已尽。这个解释很难令人相信。别的角色不说,黑泽明八十年代的《影子武士》和《乱》中仲代达矢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后者,常令人联想到:这分明是为三船量身订做的啊。如果三船敏郎扮演黑泽明版的李尔王,很可能会再创演艺生涯的第二个辉煌啊。
但历史没有如果。三船敏郎离开黑泽明后,再无旧日的风采。尽管《红胡子》为他拿下了威尼斯影帝,进而一跃成为国际巨星;尽管他是那样的努力,不放弃一次银幕演出的机会,哪怕是一两个镜头的小角色。但他电影事业江河日下的颓势已无可挽回。
命运捉弄人的是,失去三船敏郎后的黑泽明,也经历了电影事业的一次最大的挫折。《红胡子》之后,黑泽明开始雄心勃勃地向海外发展,先是与曾经留学美国的日本制片人青柳哲郎合作,为好莱坞编写了剧本《暴走列车》(影片最后由苏联裔导演安德烈·冈查洛夫斯基导演完成),甚至选好了外景,但在最后一刻计划却搁浅;接着是与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合作,担任《虎!虎!虎!》的日方导演。影片在艰难地拍摄了20多天后,福克斯公司以黑泽明神经衰弱为名,解除了他的导演职务。
一年后,黑泽明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彩色片《电车铃声》。这部低成本的小制作仅用了28天便拍摄完成,显示出黑泽明非凡的创作实力。但是,不遂人愿的是,影片票房完全失败。为此,次年黑泽明在家中自杀,所幸以未遂告终。
关于黑泽明与三船敏郎为何缘尽《红胡子》,黑泽明的制片经理野上照代的说法是:《红胡子》上映后,黑泽明的御用编剧小国英雄认为三船这次对红胡子这个人物的把握不够准确,尽管《红胡子》的原作者山本周五郎对影片赞不绝口,甚至认为影片超越了原作,尽管影片获得了一堆国际大奖。但是,在黑泽明与三船敏郎长期的合作中,第一次对三船敏郎的演技表示出些许的不满。别忘记了,黑泽明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以表达他对三船敏郎发自内心的赞许:如果没有三船敏郎,我将无法拍电影。
不管这个理由是否充分,事实上是,自《红胡子》后,黑泽明逐渐有意地疏远了三船敏郎。从此再无与他旧日黄金搭档合作的意向。甚至当1973年,黑泽明应苏联之邀,拍摄《德尔苏·乌扎拉》,尽管苏联制片方拟订的演员阵容上,赫然陈列着三船敏郎的名字——也许苏联方面是想重现黑泽与三船搭档的辉煌,但黑泽明却以不能让三船在西伯利亚逗留两年半之久的拍摄周期为理由,断然拒绝了苏联方面的计划。最后,德尔苏·乌扎拉的角色落在了无名的话剧演员马克西姆·穆祖克的手里。
与黑泽明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三船敏郎的积极和热忱。首先,三船敏郎在黑泽明陷入困境时,力挺黑泽明。当福克斯公司在解除了黑泽明《虎!虎!虎!》的导演职务的同时,邀请三船敏郎扮演片中的主要角色山本五十六。而三船敏郎开出的条件之一便是:恢复黑泽明的导演职务。尤其是《德尔苏·乌扎拉》的项目,当三船敏郎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自己被列入苏联制片方的名单后,专门自费到国外协调自己的工作计划。此时的三船除了主持三船制作公司业务外,主要参演外国电影。为了能演出《德尔苏·乌扎拉》,他腾出了近四年的档期。因此,从1972年到1975年,三船敏郎的电影演出纪录是零。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地想再度和黑泽明合作啊。
然而,遗憾的是,不仅两人此后再无合作,他们在生活中也渐行渐远。野上照代看了三船敏郎在《吟公主》中扮演的千利休后,她从三船先生扮演的角色的毅然决然的表情和落寞的神态中,联想到三船敏郎被黑泽明疏远,却无法得知原因的心境。据野上照代讲,黑泽明与三船敏郎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次葬礼上。死者是创造了哥斯拉的日本老导演本多猪四郎,也是黑泽明在东宝时期的老朋友。这是1993年的二月。此时的三船敏郎已经疾病缠身,因此面色十分难看,但他仍旧坚持挺立在送葬的队列里。黑泽明见状,过去问候道:你没事吧?别硬撑着。三船回答说:不要紧。这两句句简单的问答竟成为他们人生最后的对话。
黑泽明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拍摄于1993年的《袅袅夕阳情》。两年后,他不幸跌倒骨折,从此再无机会重返片场。也是在这一年,身患重病的三船敏郎竭尽最后的力量参演了他最后一部电影,即熊井启导演的《深河》。热爱电影的三船敏郎由于疾病连念台词都十分困难,但他仍然坚持拍完了人生最后一个镜头。
野上照代去看望轮椅上的黑泽明。并告诉他三船敏郎的近况。黑泽明沉默了良久,目光看着天边,说了这样一句话:“三船真是好样的。要是见到三船,我一定要这么夸奖他。”可想而知,这是一句三船敏郎多么想听到的肯定啊。令人叹惋的是,三船敏郎最终没能亲耳听到。因此,当黑泽明颤抖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响起的时候,作为局外人的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1997年12月24日,三船敏郎去世,享年77岁。九个月后的9月6日,黑泽明去世,享年88岁。他们二人携手开创的日本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结束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阅读野上照代的《等云到》。这本书的英文版加写了一章:《红胡子》后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中译本也收入了。我先看了这一章,因此复述了前面这个黑泽与三船的晚年故事。关于黑泽明与三船敏郎晚年为何分道扬镳,为何感情未生嫌隙,创作却再无瓜葛?野上照代并未解释清楚。我的看法是,一是由于黑泽明《红胡子》后创作风格的变化。也许,他是想用换演员的方式给自己的创作注入新鲜的活力?二是由于黑泽明固执乃至偏狭的性格。他受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熏陶,《电车铃声》失败后的自杀也许是个例证。片场上黑泽明的脾气是很暴躁的啊,尤其是导演在日本电影制作体系中的地位类似于日本文化中的家长。这更助长了黑泽明的刚愎和专行。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黑泽明与三船敏郎晚年在创作上的分道扬镳,是我等影迷心中一个永久的莫大的不可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