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的艺术--马拉之死背后的故事 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忘记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幅画的,始终对画面所传递出的肃穆气氛印象深刻。但是同时也嘀咕尽管马拉的肤色非常苍白地不像活人,但是他的肌肉看上去依然饱满结实,不怎么像死去的人。但是我那时完全不知道谁是马拉,只依稀听说他是被一个女人杀死的。画面上看他裸身死在浴缸里,在画面外的女人面前,甚至很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当然是往不好的方面了。后来还有人杜撰出新版红楼黛玉裸死是抄的马拉之死,革命英雄的主题瞬间彻底变成香艳。
这几天胡乱翻看法国大革命相关的历史,偶然地又看见这幅画,因此好奇地追逐google下去。我之所以好奇翻看这段历史,除了因为<悲惨世界>后遗症之外,也部分出于虚荣,因为熟读历史的先生也承认,对于那段历史,只听到过正面的歌颂,而很少了解具体情况。不出意外地,在我乱翻时,再次发现中文和英文在讲故事时的口气不大一样。
百度百科:
"马拉(Jean-PaulMarat,1743–1793),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终年50岁。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至少很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马拉裸死在浴缸中,不需要想入非非了。
首先马拉是雅各宾派的重要人物。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记者出身的马拉是雅各宾派的首席笔杆子和鼓动者。百度在词条的尾部也提及了不同的角度,"著名历史学家法朗索瓦·米涅在他的《法国革命史》中特别指出,马拉的言论和行径“带有一种毫不顾忌的残酷性,既不考虑法度,也不考虑人的生命。……在革命时期,有过一些完全和马拉一样残忍嗜血的活动家,但是哪一个都没有比他对那个时期起更为恶劣的影响”。
当时的人们就认为,处决国王路易十六以及已经开始的枉杀无辜中,马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在马拉死前的那段时间里,他已经在大声鼓吹要镇压吉伦特派。
这时,25岁的夏洛特·科黛(CharlotteCorday),一个因为母亲早逝而在隐修院长大,并且熟读启蒙主义著作的姑娘,决定要刺杀马拉以阻止暴行。
没有证据表明科黛如上所言是被吉伦特派指使或派遣的,而且科黛也没有"逃遁",她束手就擒并在四天后死于断头台。科黛在被审判时声称杀马拉是她一个人的单独行动,并且说刺杀马拉是为了平息法国的暴乱。“我是为了拯救10万人而杀了一个人,我是为了拯救无辜者而杀了大恶人,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
科黛之所以能接近马拉,是因为她来自反对派聚集的Cane岗城,声称她有吉伦特派准备起义的人员的名单。马拉欣喜地接见了她,在纸上记下她念出的名字,并宣布这些人马上就可以去断头台了。这张便笺被雅克•路易•大卫画在了马拉的左手里。同时为了突出马拉"人民之友"的形象,还在旁边的小柜子上的便笺上写下捐五法郎给一个为革命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妇女。即使这纸条是真的,也还是有点做作和煽情的嫌疑。大卫也许没想到,马拉后来被质询到底是"人民之友"还是"嗜血马拉",恰好被他在画里分别表现在两张便笺上了。但是科黛也没有想到,马拉的死,反而使得他取代耶稣成为了殉道者,而激发起了更大的恐怖屠杀。之后又有以万计的人走上了断头台。大卫的作品在煽动恐怖热情方面绝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同时也说明了用艺术宣传革命是有传统的,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形象的画面的煽动作用往往会大过文字。
恐怖时期结束后,科黛成为英雄而马拉成为魔鬼。于是又有了另外一幅画使得科黛成为了主角。1860年,科黛死去67年后,Paul-Jacques-AiméBaudry以她为主角画了一幅画,明显地参考了大卫的创作(据说大卫是赶到了他朋友死亡的现场了),但是围绕马拉的场景不再庄严,好像在美术史上,这幅画也远没有大卫的作品有名气。所以当尘埃落定,艺术是能独立出自身的价值的,主题并不是艺术的主要内容。
另外应该提到两件事。一是马拉不能算是正在很伟大地坚持工作,因为他已经因皮肤病的折磨而辞职回家泡药浴去了。但是大卫把他严重的皮肤病给画没了。二是,即使当时共和了,民主的权力只给男人,妇女是没有选举权的。人们也不相信妇女有独立的政治意识。因此当时的革命政府坚持认为科黛是敌对党派来的,并且一定是男人派来的。为证明此判断,他们在砍了科黛的头之后还要验尸,想证明她不是处女,因此说明背后有男人。这么丑恶的事情不能想象出自一个热爱圣女贞德的国度。顺便一提,罗素先生认为贞德听见上帝的召唤,多半是患了有臆听症状的精神疾病。这本来是我的偷偷怀疑,被大师说出来了,就小声复述一下。
雅克•路易•大卫所"完成"的第一幅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和谋杀有关,纪念的是一个叫的Louis-Michelle Peletier, marquis de Saint-Fargeau雅各宾派的主要人物。看名字就知道这哥们儿一定不凡,LePeletier出身于有着显赫门第的贵族之家,在革命初期还算保守,不知怎地就变得越来越激进,结果送了他的命。因为在路易十六被361比360判处死刑后,流言说是LePeletier投了关键的一票。结果国王即将被处死的当晚,国王还喘气呢,LePeletier就被前国王卫队的一个卫士刺杀在餐馆中。雅克•路易•大卫负责主持LePeletier的葬礼,并且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幅纪念Le Peletier的作品。但是我们见不到这幅画了,因为LePeletier的保皇党的女儿早就把它毁掉了。为了政治而毁坏艺术品实在是太没远见了,否则不知能卖多少钱呢。不过考虑他们家显赫的出身,估计也不需要卖画赚钱。上幅画是革命时期第一幅"完成"的作品,是因为之前先开始的网球场会议未曾完成,因为革命者迅速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因此画中的人物不断地有人变成敌人甚至被送上断头台。

没人能解释清楚为什么雅克•路易•大卫在革命前时期日子过得更好,却成为了激进的革命者,有人解释为他的容易激动的艺术气质。他在革命队伍中也不是仅仅就画画宣传画的,他还积极地更广泛地参加革命活动并担任职务。同时大卫还和罗伯斯皮尔以及马拉是好朋友,并且赢得了一个"凶残的恐怖分子"的昵称。注意,是当时的昵称,不是后世的骂名,显然那时他们那一伙以此为荣。后来,据说大卫在关键的时候肚子疼没出席某会议而逃过了断头台,他从监狱出来后潜心教学,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赢得了新古典主义之父的名声。还有的重要经历是他为拿破仑所赏识,完成不少作品却没拿到多少钱。
但是他死在布鲁塞尔之后,法国人因为他曾经投票支持处死国王而拒绝让他埋回巴黎。

雅克•路易•大卫其实后来是转变了他对恐怖式革命的态度了。他的一段话很有些见地:“在所有的人类的运动中,总是首先以剧烈的和暂时性的面貌显现,平静和深刻的内容只会在之后才出现。对于后者的认识需要时间,只有大师才具有那些品质,而他们的追随者往往只接受了剧烈的热情。”
革命时期的艺术--马拉之死背后的故事 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附上毕加索的马拉之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6757.html

更多阅读

三国奇冤--马谡之死 三国志11马谡

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在攻城略地之后,彻底失败。马谡被认作为第一责任人,理所当然的被处以军法,成为诸葛亮军法严明的一个著名的牺牲品。通过三国演义本身的客观描述,我们如果去除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从事件的本身来细仔去思考的

拉瓦锡之死 拉瓦锡的元素理论

拉瓦锡之死1。1794年5月8日,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被法国人民以革命的名义送上了断头台。当他向人民法庭要求宽限几天执刑,以整理他最后的化学实验结果时,得到的回答是二百多年后仍然令人毛发悚然的断喝:“共和

黄宁:马良之死

马良死了快一年了,但他死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我还记得。最近,我发觉自己的记忆有衰退的迹象,所以我想了想,还是用文字记录下来好。一马良和我念的是医科大学,当初我俩一个睡上铺一个睡下铺。大学毕业后马良回老家当了医生,而我则完全抛弃了

漫谈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 托马斯基尔曼模型

漫谈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威尼斯之死》 托马斯 曼 作当晨雾还像少女脸上的面纱,飘绕在亚德里亚海平静的海面上时,一艘冒着淡淡黑烟的陈旧汽船,正在朦胧中慢慢地驶向伫立在远处水面上的威尼斯。城市模糊的轮

声明:《革命时期的艺术--马拉之死背后的故事 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为网友不冷不热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