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见闻9 ——收获青稞 9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每年九月中旬,是青藏高原青稞收割的季节,我们在西藏一路奔波,透过车窗常能看到河谷或山野间成片成片成熟了的青稞,金黄耀眼。地头田间,有的已被割倒束成捆,也有的仍在迎风摇曳,等待收割,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

青稞,这种高寒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是藏民食物糌粑的主要原料。在内地,小麦在五月就早已收割完毕,这是指农历的五月,白居易在他的《观刈麦》诗中就这样描述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可九月的西藏,不仅青稞正在收割,我们还看到藏民们在收获油菜籽。

大家都从未亲眼看见过青稞,对青稞难免感到新奇,有的说是小麦,有的说像大麦,我虽然在农村插过队,相信自己是能分辨小麦和大麦的,但眼前既像小麦又像大麦的植物还是第一次看到。问司机多金,他回答说这就是青稞,才让我们见识了青稞的模样。

日喀则地区,地处河谷地带,日照充足,气候适宜,自古农业发达,广泛种植着各种类型的的作物,有“西藏粮仓”之称。我们从浪卡子县赶往日喀则的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正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日喀则地区青稞丰收的新闻,而我们正身处日喀则,看到了日喀则地区青稞收获的情景。

因公路限速,多金将车停在有一个小村庄的路边休息,我们都下车放松放松,也好看看附近的风景。公路边有成片的青稞地,一些藏民正冒着炽热的阳光在田间忙着收割。我们好奇地走进青稞田,摘下几株穗,只见成熟了的穗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生有密集的芒刺,很像江南地区的大麦。在江南,大麦比小麦还早收割,过去生活贫苦,当青黄不接时,农民们经常用大麦面和在稀粥中,可以使稀粥更粘稠,用以果腹,有股特别的大麦清香味,但这种大麦粥,现在也不大吃的到了。江南农村,至今有些老人还喜欢煮些大麦粥,既养胃又易消化,当然更是一种与生既来的习惯,年轻人大都不爱吃大麦粥了。但是,藏民们种植青稞,他们又是怎么食用的呢?

司机多金是藏族小伙,我们就问他。他说,糌粑是藏民的主食,“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藏民平时一日三餐都是吃糌粑的。青稞收割后,事先把青稞炒熟,再磨细成青稞面,吃时用酥油茶或者青稞酒拌合,也可拌些盐或糖,然后用手捏成小团即可食用。

糌粑营养丰富,又便于携带,出门时只要怀揣木碗,腰束一种叫“唐古”的装糌粑的口袋,再带些一点茶水就行了。不管你走到哪里,用不着生火做饭。只要把糌粑倒进“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只手抓住袋子的口,一只手隔着袋抓捏,不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千百年来,对于游牧耕作或远行的藏民来说,糌粑不能不说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食物,适应了藏民在高原和冰雪等恶劣环境下的生存。

路边的藏族小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式样相同的房屋,屋顶四角插着经幡,充满藏族民居的特色。只见每家都有砖砌和土坯的低矮围墙,门户相通,丝毫看不到那些防盗的设施,听看多了社会上那些坑蒙拐骗,偷盗抢劫,杀人越货的新闻,这里淳朴的民风让我们好一阵感慨。

每家小院地上都凌乱堆放了不少从田间运来待脱粒的青稞,这些青稞是藏民们一年的收成,家家都当作一件大事。村庄附近,青稞地里有一些村民正在忙着收割,麦田里放着热水瓶等用品,有点像白居易《观刈麦》诗中那种“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味道,何止是男人啊,几个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手执镰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辛苦地弯腰割青稞。西藏阳光炙热,紫外线十分强烈,尽管藏民们头戴草帽,人人都被晒的黝黑,清瘦精干,我们只在田间待了不长时间,就已感受到高原阳光的热辣和威力,可见藏民们劳作的艰辛。

田间停着好几辆拖拉机,是用来运输青稞的,村民们收割的收割,有的在忙着将青稞装上拖拉机运回村里的晒场。当拖拉机突突突地开到我身边时,我想起电台里播报日喀则地区青稞丰收,每亩能收三四百斤的新闻,便问拖拉机司机:“今年的青稞收成还不错吧?每亩能收三四百斤?”这位面目清癯的藏族汉子说:“还不错,能收得到。”虽然只回答几句话,但我能体会到他们此刻收获后的心情。

阳光普照,白云漂浮,高山环护下的村庄,远离喧嚣和俗世,显得那么宁静祥和。青稞地里,藏民们在忙碌地收获,几只奶牛还有一些小牛犊也在收割过的田里悠闲地吃草,与村民们相依相伴,一种家的温馨在我的心里蔓延。我在想,他们这时不仅是收获青稞,其实也是在收获生活的希望,这种最淳朴最真实的劳动场景才是人间最美好的画面。

我们在西藏一路奔波,透过车窗常能看到河谷或山野间成片成片成熟了的青稞,金黄耀眼。地头田间,有的已被割倒束成捆,也有的仍在迎风摇曳,等待收割我们从浪卡子县赶往日喀则的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正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日喀则地区青稞丰收的新闻,而我们正身处日喀则,看到了日喀则地区青稞收获的情景
每年九月中旬,是青藏高原青稞收割的季节
日喀则地区,地处河谷地带,日照充足,气候适宜,自古农业发达,广泛种植着各种类型的的作物,有“西藏粮仓”之称
阳光普照,白云漂浮,高山环护下的村庄,远离喧嚣和俗世,显得那么宁静祥和
阳光普照,白云漂浮,高山环护下的村庄,远离喧嚣和俗世,显得那么宁静祥和







西藏见闻(9)——收获青稞 9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每家都有砖砌和土坯的低矮围墙,门户相通,丝毫看不到那些防盗的设施,听看多了社会上那些坑蒙拐骗,偷盗抢劫,杀人越货的新闻,这里淳朴的民风让我们好一阵感慨





大山深处有人家

几个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手执镰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辛苦地弯腰割青稞

村庄附近,青稞地里有一些村民正在忙着收割,麦田里放着热水瓶等用品,有点像白居易《观刈麦》诗中那种“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味道
青稞,这种高寒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是藏民食物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地里,藏民们在忙碌地收获,几只奶牛还有一些小牛犊也在收割过的田里悠闲地吃草,与村民们相依相伴



每家小院地上都凌乱堆放了不少从田间运来待脱粒的青稞,这些青稞是藏民们一年的收成
公路边有成片的青稞地,一些藏民正冒着炽热的阳光在田间忙着收割
田间停着好几辆拖拉机,是用来运输青稞的,村民们收割的收割,有的在忙着将青稞装上拖拉机运回村里的晒场




这是在火车上拍摄的青海湖畔无边无垠的青稞地,远处是蓝色的青海湖


他们这时不仅是收获青稞,其实也是在收获生活的希望,这种最淳朴最真实的劳动场景才是人间最美好的画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6760.html

更多阅读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由 西徳隆东墙 发表在虎扑篮球·湿乎乎的话题 http://bbs.hupu.com/votelz认为评价斯托克顿的两个点是1991年和1996年,先看1991年(梦一内容转帖自网易考古系),1991年是斯托克顿进入联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_angela angelababy学生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怀疑的時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春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登天堂,我

有关青春的句子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 青春短暂

有关青春的句子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1.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莎士比亚2.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声明:《西藏见闻9 ——收获青稞 9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为网友独守一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