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教学设计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二年级四班

主备

课题

17课《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借助视频、注释,学会口译文章。
传文:《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
2、熟练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

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

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表演法

教具

课件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张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仔细地看呀!(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识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65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译一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

(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66页读读课文的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齐读译文)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 ,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识”字在古代有四种意思,①知道、懂得。②认识。③识别;辨认。④知识、见识。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聪明、动脑)

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6.演一演:

同学们,文言文只用了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太简洁了。我们读的时候要进行丰富的想象呢!

(1)这个故事中至少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答)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真生动。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演出来?请五位同学上台表演《王戎识李》的故事。(配乐表演课本剧)

王戎7岁时,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到临沂城外去玩耍。王戎:“今天玩得真开心呀!”A(用手遮住眼睛,抬头看看太阳):“就是有点热了!”B:“我也口渴了。要是有点水喝就好了。”此时正值农历6月,太阳热辣辣的,他们走了一段路,觉得都口干舌燥。突然,走在前面的一个伙伴高喊起来:C:“看,前面李子树上有李子!”D:“李子又多又红,把树枝都压弯了。”(王戎抬头向前一看,果然在路旁有一株李树,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李子,沉甸甸的李子把枝条都压弯了。)A:“肯定很好吃。”B:“大家快去摘李子吃啊!”(表演:伙伴欢呼着向李树奔去。王戎站着没动。)C:“快去摘李子吃啊!”(表演:伙伴C拉了他一把。)王戎:“别高兴,那李子是苦的。”C:“胡说,你怎么知道的?”伙伴瞪了他一眼。 “因为…… ” C:“你不去,我去。我也去摘李子喽!”(表演:王戎话未出口,那小伙伴也奔到李树下去摘李子了。)

(小伙伴们有的摘了李子揣到胸膛里,有的揣到袖子里。忙得不亦乐乎。)

最先跑到李树下面的小孩,跳起来摘了一颗李子,忙塞进嘴里嚼起来,可是立刻又皱起眉头,D:“呸、呸、呸”直往外吐。

小伙伴们看了都觉得奇怪,于是上前问道:A:“怎么了?”B:“又涩又苦,呸!呸!”那个小孩说。

这时,王戎已走到李树下,他说:“我跟你们说李子是苦的,可你们不相信。”C:“你没吃,怎么知这棵树上的李子是苦的?”一个伙伴奇怪地问。

“你们想一想,这棵李树长在大路旁,每天有那么多人从这里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摘光了。现在树上还有这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了。”小伙伴们听了王戎的话,都连连点头。纷纷称赞他爱动脑筋分析问题,C(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D(竖起树立大拇指):“王戎你真聪明。”A(竖起树立大拇指):“你真会观察。”B(竖起树立大拇指):“王戎,你真爱动脑筋。”

(手拉手齐说:“谢谢大家。”,集体鞠躬退场。)

演员们表演得怎么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告诉他们吧!

三、《世说新语》故事会: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太丘与友期》。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教学

反思

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167.html

更多阅读

藏在《世说新语》里的动人爱情故事 世说新语的故事

王献之的爱情故事丁启阵《世说新语·德行》有如下一节文字: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白话今译:王献之病重,道士为他举行消灾度厄的仪式,需要病人自己说出所犯罪过。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答案

25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前预习学案一、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读《世说新语》有感 描写景色的作文300字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以及他周围的文人们编撰而成。记述了汉末到南朝之际的许多历史人物的奇文趣事。它往往通往一件事或一句话来突出人物性格,这本书就是有一个个小故事有规律的组合而形成的中国的《一千零一夜》。因

读《世说新语之管宁与华歆》有感 管宁与华歆翻译

原文:《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文法评:本文主要讲了管宁与华歆绝交的事情。而绝交的理由,作者只选

声明:《传文:《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教学设计》为网友左边小姐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