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6年12月1日,光陆电影院宣布扩建完成,1937年2月正式开始营业。
光陆电影院是沈阳两大超级影院之一,另一家自然是已经拆除的“东北”,文革年代的“红旗”、早年的“大陆剧场”。
据说,东北的钟当年是真敲的,而且是从英国进口的钟,也不知是真是假。光陆是不是敲钟,我就不知道了。自己就是觉得,一定是放的录音!
光陆电影院在文革中也改了名字。想想也是,那些极富想像力的红卫兵怎么能放过光陆呢?光陆,光陆――光复大陆――这不是蒋介石的梦想吗?反动!改!
于是改成了“东方红”。我们不要溪口镇的月亮,我们要韶山冲的太阳!
第一次在光陆看电影,已经是70年代了。说来惭愧,少年时代,我在光陆的后身儿童(后来改成天乐)电影院看了无数个电影,但就是没有光复大陆!一直到了70年代初期,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江青同志,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我才在这里看了《红灯记》。当然,是别人给的票。
第一次在光陆看哭片,也是70年代初期,1972年的秋末。而且这部电影使我产生了将来也要写电影的冲动。特别是当花妮手捧鲜花,脸上挂着清纯的微笑向镜头走来、画外音的歌声优美地响起时,我几乎流出眼泪……
第一次在光陆卖余票,也是70年代,是中期。记得那天光陆门前——不,离光陆还很远,就站满了堵票的人——吉林叫钓鱼。也有叫蹲坑的,这显然借用了当年军统的术语。
那天看的电影是《第八个是铜像》。我那天手里还有两张余票,便对站在那里的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男孩,极其小声地问道:你要票吗?他坚定地说:要!我又问,你要几张?他激动地说,你有几张我要几张!
我将两张票塞在他手里,继续小声说,原价!
一直到我走出很远,我还能听到他对我说,谢谢、谢谢!
阿尔巴尼亚电影,在那个除了样板戏就是《火红的年代》的灰色的年代里,它简直就是大陆百姓的超级精神享受啊!
第一次在光陆抽烟是1974年。我一哥们儿弄了两张现代京剧《平原作战》的票,早场,早到什么程度捏?早5点。就是说,我4点就起床了,4点半不到就出发了,进了光陆,赵永刚都在银幕上开唱了!这是一部糅合了《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情节的大杂烩,我实在不明白,江青同志为什么要弄这样一部低劣的东西充数?
于是便越看越困,便抽烟。我们俩坐在楼上最后一排,放眼望去,一缕缕蓝烟从剧场的座位席上升起,和影片中的青纱帐交相辉映,很有江青同志所要的意境……
正是毛“左”倾心赞美的文革年代,剧场过道的地上都是一层黑泥……
还能写出许多第一次来,但篇幅所限,打住。讲讲光陆那场火灾吧。
1984年的某日,在电影正在放映期间,一个青年人找到影院负责人,以镇定的语气告诉他们,影院的内壁已经开始着火了。小伙子的镇定使影院负责人也镇定下来,他们万分感激这个小伙子――他没有叫喊,没有声张……如果那样,现在可能已经有几个孩子死在素质极其低下的观众的脚下了……于是他们打出了幻灯――拷贝丢失,请大家持票根到售票处退票。
观众骂骂咧咧但优哉游哉地走出了电影院。
这时,熊熊烈火冲破板壁……
这是我文艺队的哥们儿给我讲的。是真是假先不说,反正那年光陆确实失火了,也确实没有伤到一个人。
最后一次在这里看电影是2003年,看的是冯小刚的《手机》,当然,也是朋友送的票。不用掐指去算,也整整10年了。
光陆,你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光陆电影院
____________
文革中期的光陆电影院。门楣上的
标语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
艺路线胜利万岁!
_______________
1974年,江青在全国举办革命样板
戏影片汇映。图为光陆影院正门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把百花的种子,撒遍祖国三千里锦绣江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片采用大倒叙的结构方式,弄得中国观众云山雾罩,便有了“阿尔巴尼亚电影
——莫名其妙”这一调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原上谁不知,工农的儿子赵永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1年的光陆电影院电影海报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
________
今日光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珍藏中街,珍藏沈阳!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