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海韵公寓的走道里装饰了许多番木瓜的图案,每次走过,我都会想起一唱三叹的《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和番茄、番薯、闽南人称呼玉米的番麦等等一样,前面加一个番字的,大致都是明清之际引入中国的,其后则大概都要加个洋字,比如洋火、洋钉、洋枪之类,唐代前后就会叫胡字,比如胡椒,胡瓜,胡琴。番木瓜是与木瓜不同的,记得《诗经》中的这首诗,是因为木瓜与海棠有关。张爱玲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但香海棠却屡屡见诸记载。
按照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又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木瓜又名贴梗海棠,木桃为木瓜海棠。唐人钱起的《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驺驭寻蜗捨,不惜瑶华报木桃。」投我以木桃、木李,回报则不惜瑶华,演变为成语「投桃报李」则似乎已经不肯付出更多的回报,而且那种桃李也不像今天的桃李那样宜于食用。
海棠为四川盛产,有「蜀客」之称,唐人吴融说:「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陆游则把海棠拟人化了,他说:「蜀姬艳装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而且蜀地还有与众不同的香海棠。唐嘉州刺史薛能《海棠》诗说:「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犹如香海棠国」。不仅嘉州,唐朝的《百花谱》还说:「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香海棠出现于唐人的记载之后,到了宋朝,苏东坡在黄州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相传还曾手植一株香海棠于常州居所。光绪年《荣昌县志》有「昌元八景图」的「棠堰飘香」,并有谢金元诗:「地接巴渝据上游,棠香自古属昌州。」所以荣昌有「棠城」之称。一直很羡慕「昌州香梦接嘉州」,所以多次在嘉州的乐山、昌州的大足一带探寻过香海棠的踪迹,直到2010年底看到《重庆商报》悬赏十万寻找失传已久的香海棠,才知道香海棠已经消失了。张大千也把香海棠作为家乡的名片,曾说:「我家香国为邻国,天下海棠无香,独吾蜀昌州有香,志称海棠香国,与吾邑接境。想到花时意便消,长恨少陵无性,一生不解海棠骄。」他提到杜甫一生不言及海棠另有原因,而且在成都的他也未必知道有香海棠。不过我因此明白,香海棠和牡丹等名花一样,都是要通过嫁接培育的。许多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不断吸收不同的成分才放出异彩,不然就会退化到原始状态去。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