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专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人民日报记者董阳

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存在明显的“入超”的现象,同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也时有发生,我们如何更平等健康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这一问题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作为作家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不平等”时有感慨。去年9月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首届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美国汉学家对铁凝和在场的中国作家讲了这样一件事,这位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经典长篇《长恨歌》,找到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说小说写的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如果你给它改个名字,就叫《上海小姐》,我可以考虑出版。“这不是一种不平等吗?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我认为出版社不会轻易提出把他作品的名字改掉。”铁凝和那位汉学家有同感:“如何使国际交流平等、健康,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在对外文学交流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铁凝说。

(T)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

当问道如何应对文学交流中的一些误读和偏见时,铁凝表示,我们应当鲜明的说出我们的观点,如果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

还是去年那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铁凝就在现场提问环节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经过坦率的讨论和诚恳的沟通,那位教授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国外确实有一些读者和学界对中国怀着某种人云亦云、先入为主的偏见,在有些方面关于中国的信息也非常老旧。对此,铁凝认为,这就需要双方真诚客观平等的争论,而一味讨好、或者先入为主贬斥某一方不见得是有意义的事情。重要的是,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学和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还处于弱势,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这一点,铁凝深有感触,“比如说,我们对德法等国古典、现代文学所知的丰富与深度,远比对方对我们了解的多得多。造成这种不对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有历史渊源,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坚固优越感。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铁凝表示,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一方面,一些资深汉学家,可能熟悉的只是1949年之前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受政治和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对于当代作家作品,有些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做出主观的判断。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在与中国隔绝多年后,面对中国文学的井喷和繁荣,还没来得及完全接受和认知,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和难题。历史背景,生活习惯,言说方式,文化的差异,包括媒体判断,这些都是原因。

(T)用文学传达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当问道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铁凝认为,首先要保持放松积极友善的心态,凡事先取一个“阶级斗争”的态度,过度狭隘的民族主义,仿佛到处都是敌情,当然不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尤其文学交流中,更要明辨。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充满惊异和好奇。但客观的说,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和丰富也知之甚少。铁凝表示,中国向世界打开自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应该有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化与文学的交往。在许多国外文学论坛、文学讲座里,中国作家介绍的当代中国文学、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情感,都对最普通的外国听众产生着生动而积极的影响。

中美文学论坛上,辽宁女作家孙惠芬的演讲,从丢失一只鸭子这样的日常小事讲起,展示了中国当下的农村和城市、家族中父辈和年轻人的生机盎然的冲突,有美,有矛盾,但充满明亮而坚定的希望,感动了全场美国听众。铁凝说,那一刻,看着中国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言说着中国淳朴又有现代意识的亲情,诚实讲述着活生生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铁凝不由得想到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曾在他的一篇小说里描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普通英国人想象出来的中国人形象:耳朵眼里塞着砒霜,袖管里揣着蛇,嘴里呼的气是绿色的……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铁凝认为,交流需要面对面的,而非道听途说式的,文学方式的沟通,这样的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平等的交流也有可能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我谈这个并不是意味着要削弱艺术的批判精神,而是说我们在艺术创造的时候应该尊重真正发自我们内心的感受,而不是预设一个他人的眼光,尤其是不必去迎合他人的偏见。当我们能够自觉积攒和建设理性健康的文化自信,以文学的言说来表达我们对人生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的观点和看法的时候,这当中不乏激烈的争论,也许我们才能够同对方平等交流”物质社会可以引进很多外来的奢侈品,但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理应扎实地从自己的土壤里生养出来。”铁凝表示。

(T)作家要沉潜于时代,酿出好酒

2006年中国作协正式启动“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各界发起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项目渐次展开,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约而同。

这在铁凝看来正当其时,“不能设想一个经济腾飞的国家其文化是衰弱的。我觉得文化需要互相凝视,通过互相凝视、互相对话和互相阅读作品,以世界的胸怀,讲述中国的故事。”

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准备“走出去”的我们有好酒吗?最近铁凝与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有一次会面,瓦尔泽非常羡慕中国作家,处在这样大的变革时代,可以描绘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了。瓦尔泽的这些话给了铁凝一个震动:“我们是否真正意识到了这些?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变革时代,我们确实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那种心态去创作。好酒不是兑出来的而是酿出来的,要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酿出好酒是最重要的,否则中国文学走出去拿什么给人?”

除此之外,铁凝非常重视那些那些勤勤恳恳的、把文学和文化交流当作事业的外国学者和翻译家,她说,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坚守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译介、研究中国文学的精神需要得到我们更切实的关注。

(T)平等交流需要耐力和积累

几年来,铁凝和中国作协的同事们常常奔走各国,组织和参与中外文学交流活动,他们先后推动了首届中日韩三国文学论坛;派出了由150多位作家组成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作家代表团;在美国、德国、法国举办了首届中美文学论坛,中法文学论坛和中德文学论坛,邀请国内代表性的作家同对方国家的主流作家做多场文学讨论。同时,中国作协也是聂华苓夫妇发起的“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积极的配合者,从丁玲、艾青、王蒙到王安忆、冯骥才、张贤亮再到苏童、余华、莫言、毕飞宇,许多当代著名作家都参加过这一计划。

谈到中国作协的文化担当,铁凝表示,中国作家协会应该义不容辞地为更多的优秀作家赢得更多的读者创造更多样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平台,不仅是中国读者还有海外的读者,通过阅读中国文学,感受活生生的中国的脉动,了解当代中国有冲突和矛盾,但是更有进步的生机和活力,体味对未来有希望的中国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也不应该是即兴的展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很大难度,需要我们更自觉,需要有耐心和耐力。”铁凝说,建立理性健康的文化交流,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

在铁凝看来,一个民族最深处的创新能力和不断的想象力、勇气,最终来自于文化的勃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刊载于2010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992.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内有无穷宝藏,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吸取文化给养。中华文化之光,像繁星一样充满天地。如中华文化中的孔子,充满人性和哲理,为万世道德典范;老子,指出天人合一

风水地理:《风水文化与地理学校课程方案》(上

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风水文化与地理》目录1《风水文化与地理》学校课程方案 课程说明2课程计划&

专题一高密地名文化与政区沿革 地名历史沿革怎么写

专题一高密地名文化与政区沿革“高密”地名渊源高密历史悠久,古称夷维、夷安。战国,始有高密之名。公元前73年(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县改为高密国,南北朝时期改国为郡,唐时改郡为州。以后县、国、郡、州虽因朝制不断更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对目标及对优势的假

声明:《“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为网友你们是命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