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的美洲大地 美洲野牛的包怎么样
从冰冻的北极,到世界尽头的南冰洋;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极北的北方森林;从北美的阿拉斯加、落基山,延伸至南美的安地斯山......在落基山上打猎的灰熊,舌头比身体长的蝙蝠,对着月亮嚎叫的食蝗鼠,猎杀凯门鳄的美洲豹等等,美洲野性大地充满了许多惊奇,有多少动物拥有不可思议的生存之道。
宽阔无垠的美洲荒野,无论是海滩、悬崖、沙漠、雪峰、冰川、森林还是沼泽,无不充满着惊奇和奥妙;难得一见的野生生物,无论是飞禽、走兽、游鱼还是爬虫,无不隐藏着人所未知的秘密世界,令人惊讶的求生故事;无论是在正常状态或极端环境,无论是常见或稀有动物,都会为了生存而有惊人之举......
一、在海岸边
美洲的海岸蜿蜒数十万公里,这道海岸线是火山打造出来的。这里的生物能够繁衍生息,当然在于洋流。太平洋的寒冷洋流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食物,也会把深海里的养分涌上海面,为地球上最大的食物链提供养分。养分丰富的海水引来了百万计的沙丁鱼,它们是餐桌上的佳肴,海狮先出手,鲨鱼随后而至......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是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海地带,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像条直线。海岸地貌类型众多复杂,千差万别,它的宽度,可以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陆上、潮间、水下三部分。海洋与陆地不断变化,十分复杂。海岸线不是一条线,这是海洋学家的一句口头禅。
沙丁是一些鲱鱼的统称,身体侧扁平,银白色,它们游泳迅速,通常栖息于中上层,为近海暖水性鱼类,因鱼种、海区和季节而异,成鱼和幼鱼也有所不同,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一般不见于外海和大洋,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的优点。它们通常像滚雪球般前进,掠食动物大都在外围分头歼击,鲨鱼则群起攻之。
红肉旗鱼的游程超过一千公里,时速可达80公里,它们通常独来独往,但这样的盛宴让大批的红肉旗鱼聚集到了一起。它们的剑状吻部不是用来刺串沙丁鱼,而是用来把沙丁鱼撞昏的。它们会在这里大饱口福数周,直到沙丁鱼夭折过半,才会渐渐离去。海狮则不同,即使沙丁鱼消逝,它们依然不愁饿扁肚子。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达2254公里。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在秘鲁的伊卡省境内,距皮斯科城19公里,总面积33万公顷,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鸟岛,是钦查群岛的一部分,由北钦查岛、中钦查岛、南钦查岛3小岛组成,这里的一个小岛上就生活着600多万只海鸟,这些海鸟每天吃掉的鱼虾多达1000吨。鸟鸣时,伴随着阵阵海涛声,奏出了一首首旋律雄壮的大自然交响曲。在离海面不远处,三三两两的幼海狮正慵懒地晒着太阳。
繁殖期间,海狮多集群活动,有时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但在海上只有有1头或十数头的小群体。它们主要聚集在饵料丰富的地区,食物以底栖鱼类和头足类为主。公海狮每个月要花上2至3周的时间去巡游觅食,而母海狮和幼狮在陆地上逗留的时间相对较多。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南美洲进入了夏季,秘鲁沿岸富饶的海域,是海狮的天堂。刚刚出生没几天的小海狮,与母亲一起拥挤在海岸线上。小海狮在母亲身边很安全,不过,它和它的母亲必须学会在数千只海狮中,分辨出彼此的气味和叫声。所有刚刚当上母亲的母海狮都一样,自分娩后就没吃过东西,它们必须到大海中去猎食。
小海狮落单了。粗暴的公海狮横冲直撞,到处寻找交配对象。它的体重是小海狮的25倍,稍微不慎,被它辗压到可就奄奄一息。即使幸免,小海狮忍不住呼唤母亲,这下子惹来了处于青春期的公海狮的关注,它们太小,吸引不了交配对象,于是,把小海狮叼来叼去,发泄挫折感。不过,有些小海狮也不甘示弱。
不仅仅是同类相欺,那些在空中盘旋的海雕及在岩石上兀立的秃鹫也虎视眈眈,没有母海狮在身旁,小海狮很难存活。幸好,已经外出猎食近一周的母海狮终于归来了,在熙熙攘攘的海狮群中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儿子。大多数小海狮还活着,它们熬过了最艰难的一周。很快,小海狮将学会猎食技巧,养活自己。
中美洲的火山,造就了墨西哥西北部大陆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之间的科尔特斯海,成为太平洋深入北美大陆的狭长边缘海,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北窄南宽形似喇叭状。太阳下山后,怪物自深海浮了上来,多达一千只,这就是美洲大赤鱿。这些美洲大赤鱿身材硕大,非常聪明,下手从不留情,对同类也一样。
美洲大赤鱿食性贪婪,食量巨大,人称红色恶魔,以同类相残著称。它们生活于东部太平洋的秘鲁寒流,眼睛大如台球,凭皮肤上的闪光互相沟通,胴体长度可与人类相当,体重可达四十多公斤,咬合力高达五百多公斤,游泳速度达到每小时24公里,排满了倒钩和吸盘的十根腕足,会毫不留情将猎物拖入口中。
美洲大赤鱿,又名茎柔鱼,习惯称它们为鱼,其实不是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是乌贼的一种,一般生活在两百到七百米的深海中,在有些夜晚会浮上海面觅食,破晓时分便会停止掠食退回深海。它们产卵量非常大,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可惜成活率非常低,并且它们的寿命也非常短,只有一年。
日出时分,加利福尼亚半岛展现出了它无比的壮丽。半岛四周互相撞击的洋流在朝晖的照射下粼波闪闪,这是随着洋流而来的数百万只磷虾对光的辉映。由此,也成为蓝鲸这种庞然大物游程中的体力补给站。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它们的游程可长达数千公里,来到这处受保护的海岸,是来交配,分娩的。
蓝鲸身躯瘦长,背部青灰色,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不但是最大的鲸类,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哺乳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象体重的30倍左右,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血管粗得可以装下一个小孩。不过,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的甲壳类与小型鱼类为食。
温暖海水与冰冷海水的交汇处,是蓝鲸绝佳的栖息地。冰冷的海水通常富含浮游生物和磷虾,蓝鲸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嘴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一次可以吞食磷虾约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至8000千克。有数万只蝠鲼也来到下加利福尼亚海岸,这些太平洋最神秘的旅客的数量破纪录,密密麻麻布满了整片大海。蝠鲼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
蝠鲼的英文名称源于西班牙语,意为"毯子",看看它的体型就知道了。又因其在海中优雅飘逸的游姿与夜空中飞行的蝙蝠相仿,故此,中文得名蝠鲼。这种古老的鱼类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便出现在海洋中了。1亿多年间,它们的体型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从分类学上来说,蝠鲼和鲨鱼的亲缘关系最相近。
蝠鲼也称毯魟,英文的意思是魔鬼魟,是鳐的近亲,是包括多个种类蝠鲼的统称。它们体扁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胸鳍前有两个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最小的蝠鲼体长不超过60厘米,而最大的则可超过7米。大西洋毯魟也叫巨蝠鲼,它们体力强大,连凶猛的鲨鱼也不敢对它怎么样。
蝠鲼最具特色的,就是那凌空般的飞跃绝技!在跃出海面前,蝠鲼需要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落水时发出砰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蝠鲼为什么要跃出海面呢?时至今日仍众说纷纭,就像它们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一样。
随着夏天即将到来,冬天在夏威夷过冬的座头鲸开始北上觅食,阿拉斯加湾是它们的必经之地。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会有个别座头鲸不时在海滩上搁浅。因而,惹来了方圆数公里内的灰熊。这些通常独来独往的家伙,嗅到了食物的气味,一下子聚集了十几只,虽然不习惯于分享食物,彼此还是埋头啃食。
对于先入为主的独行者,晚来者当然不受欢迎。它们只得稍微远离鲸鱼身段,啃着没有多少肉的鲸鱼尾过瘾。很快,大部分灰熊都撑饱了,啃累了,纷纷就地躺在沙滩上呼呼大睡,也顾不了海浪的阵阵击拍。这下子,才轮到后来者毫不费劲地过来享受第二轮。这份意外的食物,也不是这些灰熊一天内能啃光的。
座头鲸为须鲸种类,没有锁骨,名称源于日文,意为“琵琶”,以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的前翅与复杂的叫声而闻名。结群不大,多成对活动,性情温顺,同伴间眷恋性很强。群体生活通常在夏季持续得较久,这是为了方便互相合作觅食。有洄游习惯,游泳的速度很慢,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
在鲸类王国中,座头鲸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奇鲸了。它不仅外貌奇异、行踪神秘,而且智力出众,歌声悦耳。座头鲸的歌声,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组成的,一个旋律是由一个个短语组成的,一个短语则是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将所有要素归纳起来,座头鲸的确有某种类似自己语法的东西。
座头鲸是世界上航行距离最远的哺乳动物,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捕猎者,它们的捕食对像包括磷虾,小群鱼,鲱鱼,胡瓜鱼和玉筋鱼。捕食的方法,包括直接攻击或者通过用鳍拍打海水而将猎物击晕。不过,座头鲸只在夏天捕食,在冬天它们就会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过活。通常,虎鲸会视幼年座头鲸为猎食对象。
座头鲸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成体之间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它们有一个很特殊的动作,用自己特有的鳍状肢或宽薄的鲸尾叶去拍打同伙,或者互相触体跳跃。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其次叫轰赶式进食法,再者是水泡网进食法,这或可被称为最奇特的海洋哺乳类的捕猎法。
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自靠近北极圈的阿拉斯加一直延伸至加利福尼亚,是世界上最具人知,又极具象征性的海岸线。在这些海岸线的近海,是一片充斥着赤褐色海底森林的奇异世界。生长在水深流急的海底岩石上的巨藻,由于气囊作用,可使藻体浮在海面上,使海面呈现出一片褐色,故有人称之为大浮藻。
垂直分布于低潮线下的巨藻,属冷水性海藻,全年都能生长。在春夏之际,只要水温适宜,它每天可以生长2米左右,一年里一棵巨藻可长到50多米,最长的可达到500米。这种速度,不论在陆地还是在海洋,所有其他植物都望尘莫及。所以,巨藻不论在长度上,以及在生长速度上,都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
巨藻是藻类王国中最长的一族,靠1米多长的固着器固定在礁石上。它的中心是一条主干,上面生长着多个树枝一样的小柄,柄上的叶片长达1米多。叶片上生有气囊,气囊可以产生足够的浮力将巨藻的叶片乃至整个藻体托举起来。在巨藻生长茂盛的地方,巨大的叶片层层叠叠地可以铺满几百平方公里的海面。
在巨藻林的底部,附着有大量成群体生活、只有米粒大的生物,它们的名字叫水螅。水螅是多细胞无脊椎腔肠动物,圆筒形身体呈褐色,口周围有捕食用的触手,体内有一个空腔。有趣的是,这些水螅居然会变身。在某一个夏天,数百万只水螅先是出现体节,顶部开始抽动,及后许多水母便由水螅体释出。
从水螅体中释出的水母,仅仅过了几个月,它们的体积便是原来的数百倍,还拖着数米长会蜇人的触须。它们也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水母不单颜色多变,而且还会在水中发光,有些闪耀着微弱的淡绿色或蓝紫色光芒,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当它们在海中游动时,就变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彩球。海浪和空气磨擦所产生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朵"中的听石,水母便会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
会发光且拖着长长触须的水母,它们的劲敌却是一种像虾一样的动物,大小跟跳蚤差不多。这是一种端足类动物,属于浮游生物,复眼特大,几乎占据整个头部,触角也大,呈足状,颚足退化,多呈假螯状,触鞭化为防御器官。大颚切齿和臼齿突变化很大,下唇在大颚后方。它们可以在几天内吃掉一只水母。
水母也有救星,那就是螃蟹。对螃蟹来说,吃掉个体像跳蚤般的端足类动物,简直就像摘下树上的果子一样简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螃蟹和水母有点像共生关系。不过,即使水母有了对付端足类动物的武器,它们的寿命最多也活不过一年。到翌年夏天,它们就会全部消失,可能要好几年后才会再次大量出现。
大西洋的南端,在南美洲南端的东北方480公里,距离南极洲也数百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里海岸曲折,地形复杂,海水冰冷,涌潮超过八米高,终年狂风不断。最吸引人的是种类丰富的海鸟,海洋哺乳动物以及拥有特殊地理构造的岩石形态。这里还是企鹅的天堂,有岩企鹅、麦哲伦企鹅和巴布亚企鹅等。
新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正值夏天,一只两岁大的巴布亚企鹅正怀揣着一门心事,那就是寻找心中的爱侣。它在熙熙攘攘的企鹅群中到处物色对象,还得留意其是否单身。好不容易看准了,这才勇敢地递上一块精美的小石头求爱。还真幸运,漂亮的母企鹅接受了。于是,它开始到处寻找石头,构筑一个温馨的家。
巴布亚企鹅是企鹅家族中最快速的游泳能手,游泳的时速可达36公里。它们对深海捕鱼颇为擅长,主要以捕食磷虾等甲壳类动物维生。橘红色的喙和蹼,眼旁有白羽毛是它们的重要标识。它们的求偶行为和配偶辨认行为异常复杂,以石子或草筑巢,雌企鹅每次产2个蛋,在孵化期,亲鸟会轮换孵蛋和育雏。
巴布亚企鹅双亲轮流孵卵,孵卵期长达七八个月。如果两枚卵都孵化,打小起,它们就抢着让父母喂自己食物。这时,企鹅父母会边喂边逃,小企鹅则紧紧地追随。体力大的、身体壮的通常都会得到父母的食物。在南大西洋的寒冷洋流下,一对企鹅一次只能养活一只幼雏,不过,一生养育的幼雏可超过12只。
巴布亚企鹅,又名白眉企鹅,体形较大,是继皇帝企鹅和国王企鹅之后体型最大的企鹅物种,长得眉清目秀。因其模样憨态有趣,如绅士一般,十分可爱,因而俗称绅士企鹅。在水中,海狮、海豹和杀人鲸均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在陆上,成年的巴布亚企鹅并不会受到威胁,但鸟类却会偷它们的蛋和幼企鹅。
北极熊是一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最南可以在加拿大詹姆士湾有浮冰出没的地方找到它们。在浮冰出没的地方,带崽的母北极熊在整个夏天几乎没有什么可吃,它祈盼海水尽快结冰,否则将无法分泌乳汁,身边的两只宝宝就会饿肚子。短期内,海水仍然迟迟不结冰。
往北走,母北极熊带着两只宝宝上了陆,这一来更危险。海面没有结冰,又遇上残暴的公熊,那些粗暴的公熊也在祈盼海水结冰,不然,它们对环斑海豹可是无可奈何。情急之下,它们彼此相见常常大打出手。大公熊体重将近五百公斤,比母熊足足大出一倍,可以轻易杀掉小熊,这是所有母熊最怕碰上的事。
饥饿的公熊会吃掉小熊,母北极熊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不过,母熊会至死保护自己的小宝宝,竭尽全力将公熊一个个赶走。嗅觉极度灵敏的母熊找到了一头搁浅的鲸鱼,好不容易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在快到12月时,海面终于结冰了。不久,冰层将高达两米,它们终于能够到结冰的海面上自由伸展手脚了。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生活在北极圈中心地区的冰盖上,全身披着厚厚的白毛,甚至耳朵和脚掌亦是如此。它们主要捕食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此外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打扫腐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
北极熊不相同于其他熊类,它们不需要冬眠,因为它们适应寒冷天气;北极熊在浮冰上可以轻松自如地行走,奔跑时速可达60公里;北极熊的体形呈流线型,擅长游泳,能在海里以时速10公里游近百公里远;北极熊嗅觉灵敏,可以捕捉到方圆1公里或冰雪下1米的气味;北极熊是危险的动物,会主动攻击人类。
美洲的海岸线从北极的寒冷海域延伸至全世界最温暖的海域,大西洋热带地区和加勒比海。这片富饶的海域有数百座岛屿以及长达数公里的珊瑚礁,生物丰富多样。其中,巴西的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国家海洋公园,就是长吻原海豚的天堂。它们喜欢数百只的集群活动,性情活泼,常欢跃出海面空中旋转。
生活在这里的海豚,数量之多,居全球之冠。它们会表演各种跳跃,飞旋跳跃是其中的标志性动作。它们之所以被称为飞旋海豚,也源于其空中旋转动作,尤其在夜里。据说,它们每次跃出水面所旋转的圈数,溅起的水花,均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是一种相对于语言的有效沟通。这种沟通对它们的社交很重要。
长吻原海豚通常在靠近水湾的浅水休眠,当睡醒时,常两百多只组群出游,上千只的大群也有发现,主要以海洋中上层群栖性鱼虾和乌贼为食,其捕食的猎物大多数为垂直迁移物种。并且,它们与其它海洋生物以及同类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的社交能力,已知它们的交往对象包括花斑原海豚、黄鳍金枪鱼、鲣鱼。
长吻原海豚的性生活与别的海豚或许有所不同。它们的喙是原海豚中最长的,然而,它们的阴茎却细如铅笔,只有几厘米。不过,对于母海豚来说,大小并不重要,次数才重要。一头母海豚,一天就能与多头公海豚交配。以至于所有的海䐁宝宝都只认得母亲而不认得父亲,而所有的海豚都会共同照顾小海豚。
二、在森林里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在这片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50米到100米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生物多样性也比较高,鸟类和蝴蝶等热带森林物种的种类均超过其他大陆。
热带雨林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进入到森林之中,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这里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亚马逊热带雨林占地达到七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南美洲总面积的40%。聚集了两百五十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两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在这片雨林中,能看到美洲豹,即是运气不错,能见到美洲豹猎杀凯门鳄,那可就中头彩了。
居住于热带雨林中的美洲豹,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其实,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食肉动物,体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豹集合了猫科动物的所有优点,身手相对较为矫健,具有虎、狮的力量,又有豹、猫的灵敏。
美洲豹会以斑驳的树影做掩护,藏身于茂密的草丛,一连几个小时地悄悄尾随着野猪群。在整个捕猎过程中,美洲豹从来只认准一头野猪,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这头野猪身上,对旁边那些更肥更嫩的野猪视若不见。一旦时机成熟,美洲豹就会一跃而起,凌厉如风,野猪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扑倒在地。
美洲豹独来独往,性情凶猛,白天在树上休息,夜间捕食。它们和花豹一样擅长爬树,却比较喜欢在陆地上或水里狩猎。河里作战本不是陆地猛兽的长处,而美洲豹却敢于冲入河中,捕杀凯门鳄、森蚺、水䐁及巨骨舌鱼等大型动物。它们的咬合力很强,喜欢用强有力的下颚和牙齿直接咬穿动物坚硬的头盖骨。
美洲豹是独来独往的掠食性动物,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和花豹一样擅长爬树,不过,比较喜欢在陆地上或水里狩猎。它们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在拉丁美洲各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影,连巴塔哥尼亚高原也不例外。在南美洲,许多国家和人民都奉它们为美丽的天神,直到今天还受到人们的敬畏。
美洲豹猎杀凯门鳄的镜头非常精彩。它凭借掩护慢慢地下水,尽可能地将身体潜入水中,快到达岸边时,突然跃出水面,从尾部对鳄鱼发动突然袭击。它左右两爪紧紧钳住鳄鱼,同时,向它的头部和脖子持续发动致命的攻击。随后,用嘴叼着鳄鱼向河的另一边游去,上岸后,带着它的猎物迅速消失在草丛中。
生活在亚马逊的动物都害怕美洲豹,蜘蛛猴也不例外。它们性格温和,胆子很小,大部分时间呆在树林里,整天用双手和尾巴在高耸的树梢上跳跃,有时会张开四肢从这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一般不到地面上来。但是,它们大约一周左右会从树上下地面一次,在森林中的盐沼地觅食富含矿物质的黏土来维生。
蜘蛛猴的头又圆又小,尾巴比身体还长,毛多且密,能直立行走。因为它们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细长,在树上活动时,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故得此名。它们在树上活动时用细长的四肢纵跃或爬行,还能用长尾巴缠绕在树枝上荡来荡去。这根尾巴既有平衡身体的作用,又有抓曳食物、悬吊躯体的功能。
蜘蛛猴大部分时间呆在树林里,连睡觉也像挂灯笼似的把身体悬吊树上。睡觉时聚在一起,每群可达百只,白天便散开各自觅食。食物主要是水果、坚果、花蕾。遇到天敌时发出狗一样的狂叫,并不断地投掷树枝和粪便,以赶走入侵者。每逢下到地面,总是谨小慎微,稍有风吹草动,便一溜烟串上树梢。
生活在亚马逊森林中的动物,面临的挑战,也许不仅仅是美洲豹这类几乎不留任何踪影的掠食动物,而是必须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极端环境。在这里,一年中有6个月,面积广达3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会被洪水淹没,其深度还是用丈来衡量的。有一些动物似乎不太适应,不过,一些生物却被洪水带到了树丛间。
亚马逊腹地的丛林,离最近的海洋也有好几百公里,不可思议的,这里不仅有海牛,还有海豚,而且是粉色海䐁。没人知道它们为何是粉红色的,也没人知道,它们的海生祖先是在什么时候来到并恋上这里的。不过,因为它们属于哺乳动物,仍旧需要靠肺呼吸,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有时常浮出水面来换气。
顾名思义,粉色海豚全身都呈现粉红色,据说是与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和每天的食物有关。它们不同于普通灰海豚,在背部没有明显的鳍,仅有一个突出的小丘。它们的尾巴巨大,看起来像两片巨大的树叶。这么多年来,除了那双有所缩小的眼睛,粉色海豚的基因没有发生太大变异,一直保持著一种原始的状态。
粉色海豚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0公里,这完全和它们那光滑柔韧的身体有关。它们每天需要吃掉大量的食物,总是在森林中不停地猎食。它们往往都是群体行动,这样可以利用声纳导航,很轻松的包围鱼群,并把鱼群轰到水面,聚而歼之。到了晚上,它们仍旧需要进食,于是,浮游生物也成了它们的目标。
在河水浑浊的丛林深处,粉色海豚没有太多的天敌,即使是威震一方的美洲豹,要想猎捕到一头粉色海䐁,也不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它们通常都采用群居的方式来躲避大型的掠食动物。有趣的是,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它们的交配季节一般在夏季,然而,至今还无法知道,它们长到多大才成熟交配。
在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雨林被视为环境艺术的杰作之一。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热带雨林的名字人人皆知,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所蕴藏的丰富物种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温带雨林不如热带雨林分布得广和知名度高,同样是脆弱、复杂和迷人的。
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是,两者之间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相比之下,温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就少得多。不过,温带雨林的生物量要比热带雨林的多。温带雨林中的动物大多生活在地面上,安静且不惹人讨厌,不像热带雨林那般的嘈嘈切切。
温带雨林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冬季气温极少低于零摄氏度,这就为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北美洲的温带雨林从西海岸英属哥伦比亚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森林之一,来自太平洋的雨水及雾气,整天弥漫在由参天古木形成的魔幻世界里,有些古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
清晨,阳光从树顶的缝隙漏进来,冲破雨林中弥满的雾气,一片极其美丽的景色映入眼帘。酢浆草等低等植物如绒毯般覆盖在大地上,随处可见的蔓草、苔藓和蕨类植物布满了每棵树的枝干。石松和欧龙牙草等附生植物,以及许多未被命名和分类的蘑菇也都隐藏其中。除此之外,这里也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
美洲黑熊体型硕大,四肢粗短,公熊比母熊大很多。它们的体色有很多种,生活在东北部的美洲黑熊颜色偏深,以黑色为多;生活在西北部的颜色偏浅,毛色有棕色、金色;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岸的黑熊甚至有奶白色的个体,被称为白灵熊;阿拉斯加的美洲黑熊则有蓝灰色体毛,被人称为冰河熊。
美洲黑熊是独居动物。它们的活动时间根据居住地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春季,它们常在拂晓或薄暮时分外出寻找食物;到了夏季,它们会花大量时间在白天活动;进入秋季,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会出来觅食游荡;黑熊在冬天冬眠,并在树洞、圆木或石下、河堤边、山洞和浅洼地建立巢穴,隐蔽过冬。
黑熊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领地范围也很广。公熊的领地范围远大于母熊,它的领地时常会和不同母熊的领地相交,但不会和同性产生交叠。刚独立的年轻母熊开头几年可能干脆在母亲的领地内建立自己的领地,不过,小公熊则会被母熊远远赶开。食物的丰富程度和熊的密度也会让它们的领地大小发生变化。
美洲黑熊是杂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昆虫、鱼、蛙、鸟卵及小型兽类,喜欢挖蚂蚁窝和掏蜂巢。生活在美国拉布拉多的黑熊种群,以狩猎小型哺乳动物和驯鹿为主;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黑熊会花不少时间捕捉旅鼠;到了阿拉斯加,那里的黑熊会捕捉丰富的鲑鱼和当地的鹿。
白灵熊,又叫柯莫德熊,是美洲黑熊的一个亚种,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岸温带雨林中,大约只有四百只,在当地的印第安神话中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白色毛皮不是因为白化症,在血缘上也接近美洲黑熊而非北极熊,是由于该物种基因池所特有的隐性基因所造成。
白灵熊喜欢生活在森林和灌丛,也常出入较潮湿硬木树和针叶树森林。它们95%的食物来自岛屿上丰富的鲑鱼,鲑鱼给熊提供了冬眠育肥的必要条件。鲑鱼数量较多时,白灵熊就会很挑剔,一些熊只吃鱼头,其他熊则划开鱼肚,只吃里面的鱼籽。当然也有一些暴饮暴食,一头白灵熊能一口气吃掉80多条鲑鱼。
在遥远的太平洋,数百万条鲑鱼正在展开返乡之旅,回到它们出生的河川。它们刚刚来到河口,便遭遇到了太平洋鼠鲨的伏击。逃过一劫的鲑鱼将鲨鱼抛在身后,又继续前进。有些鲑鱼会深入内陆远达八百公里。它们快到家了,又遭遇到黑熊的伏击。曾经是它们诞生的地方,能顺利回家的,只是寥寥无几。
太平洋鼠鲨又名鲑鲨,生活在海岸至滨岸带的海域,它们会单独或成群出现,又或会几头一同猎食鱼群,是顶级掠食者,专吃鲑鱼、鱿鱼、黑鳕鱼及鲱鱼。成年的太平洋鼠鲨身体大部份呈深灰色至黑色,腹部白色有暗斑点。幼鲨在外观上相似,但却没有这些斑点。鼻端短及成锥形,整体外形很像细小的大白鲨。
秋日鲑鱼肥,是此刻北美洲的真正写照。鲑鱼又称三文鱼,是深海鱼类的一种,也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溯河洄游鱼类。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却在成长期游出大海,在咸水的环境中长大,觅食,等到产卵期时,靠味觉从海洋重新洄游,跋涉千里,再一次回到淡水的故乡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鲑鱼是一种漂亮的鱼,体呈银色,背和鳍上有斑点。它们通常吃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小虾和小鱼。鲑鱼有着产卵期必须溯游而上的天性。秋日时分,来自千里外的鲑鱼努力地溯游而上,与急湍而下的江河搏斗,偶尔一个腾跃,身长六十厘米左右的大鲑鱼刷的一声,可跃上达一米的高度,充满了动感之美。
鲑鱼这种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摄食,所以自离开海洋进入江河以后,体重就渐渐地减轻。它们为了完成生殖任务而花的力气是非常大的,为了飞越瀑布和堰坝等横在河流中的障碍物,必须用极强的游泳能力,以达到冲出水面,跳过障碍物。它们飞越瀑布的行为,多少年来一直被赞为奇观。
提起白灵熊逮鲑鱼,倒也有几分趣。姜还是老的辣。这秋风一起,老的白灵熊已经来到了河溪旁,见到鲑鱼溯流而来,三两只往溪水里一淌,说来也怪,有的鲑鱼居然会往熊嘴里送。一些年轻的,那就不一样了:抓在手里的,还瞧着河里的;放下抓着的,又想多捞点。结果呢,到手的丢了,想捞的,又没捞着。
生物界的事情,也许有许多是人类捉摸不透的。这鲑鱼吧,凭着一把嗅觉,竟然能在茫茫大海中闻到昔年出生河川的味道,千里迢迢而来。这老熊吧,整个夏天已经吃了好几个月的野果子、蘑菇,秋风一起,乍的就知道到河里来享受大餐了?还不多不少,一天就抓它一打,逮鱼的技巧那么精湛,那么娴熟!
鲑鱼养育后代的故事的确怪动人的。在秋日河溪里,一些鲑鱼的长相会变得挺狰狞。原来,在长达千里的溯游过程中,雄鲑鱼为了护卫母鲑鱼顺利返乡,会在这段期间长出狰狞的下巴尖刺,凭此恐吓天敌。等到雌雄双双完成产卵,便会满身伤痕,力竭而死。沉在水中的身躯,便是小鲑鱼日后成长必须的食料。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暖温带地区地带性的森林类型。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这种森林几乎完全分布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暖地区。在北美东部,约沿北纬45°一线以南向西经五大湖区域,直到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到墨西哥湾,在大西洋沿岸可分布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
落叶阔叶林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
生活在北美洲东部落叶阔叶林中的灰松鼠,皮毛主要为灰色,也有黑色或略带红色,腹部为白色。它们喜欢在树上搭窝,窝巢用树枝和树叶搭成。白天善于在树上攀登、跳跃,蓬松的长尾起着平衡的作用。跳跃时用后肢支撑身体,尾巴伸直,一跃可达十多米远。它们主要以坚果、种子、芽、昆虫、鸟蛋为食。
灰松鼠不冬眠,当秋风扫落叶之时始,有储存食物的习惯,觅得丰富的食物后,即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食物。它们很喜欢在光天化日之下活动,特别在清晨更为活跃,常常在树干和树杈间窜来跳去,一会儿觅食,一会儿玩耍,无拘无束,好不自在。当树桠光秃秃时,对它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俗语中,有鵟雕鹫隼,禽中之王的称呼。捕捉鼠窜中的灰松鼠,对于红尾鵟来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这种游戏,不仅仅像猫抓老鼠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一场生死时速的演绎。红尾鵟在北美的印第安土著文化中被用作标志和象征,其羽毛常被用作各种宗教仪式,是分布在北美的鵟属各种鸟中最大的成员之一。
红尾鵟本来就是捕猎松鼠的里手行家,秋天里,尽管树冠树丛间杈杈桠桠羁绊甚多,阔叶林少了树叶的遮蔽,攻击起来,红尾鵟更是得心应手。它只要选准目标,便不管猎物飞窜的速度有多快,跳跃的幅度有多大,在边拍打翅膀,边俯冲,速度不减的状态下,总能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除非猎物遁入树洞。
红尾鵟的羽毛颜色比较多样,是对环境适应比较成功的物种,在体型上有比较明显的雌雄二相性,雌鸟比雄鸟要大25%。尽管颜色不同,红尾鵟的外表大致一样。下腹部颜色较浅,背部则较深。腹部有一道深褐色的条纹,尾部上侧为砖红色,下侧为粉红色。喙部较短,色深,带弯钩。喙部、腿和脚都为黄色。
红尾鵟通常不攻击人类和其他鸟类。不过,它们经常受到乌鸦、喜鹊、猫头鹰和其他鹰类的袭击。在受到威胁时,红尾鵟通常的策略是逃跑而不是保护巢穴。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种小型哺乳动物、鸟和爬行类,以及甲壳类、昆虫等等。红尾鵟的食谱与大角鸮相似,因此在夜晚它们之间会为了捕食展开竞争。
巍峨的落基山脉绵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数千公里之长,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广袤而缺乏植被,在加拿大阿西尼波音地区有印第安部落,名为石头,于是,英文名为石头山。在落基山国家公园的森林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长耳鹿和黑熊,也能发现河狸在许多流入湖内的小溪边筑坝,高一些的地方还能看见麋鹿。
就在这片落基山的森林里,秋天引发了公麋鹿的雄性冲动,发情期开始了。它们聚集在空地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搏斗大赛。雄鹿间彼此虎视眈眈,继之,用大角猛烈地向对方出击,发出劈啪劈啪的击角声。在一般情况下,被击败的一方就会知趣地离开。此时,早已在一旁观望的雌鹿会选择获胜的雄鹿进行交配。
成年公麋鹿在空地上一决高下,年轻麋鹿也在森林里比试。它们的奖赏不可能是交配权,而是在泥水里自我炫耀的意气。它们的角还没有长出来,自我感觉似乎已经锋芒毕露,把一潭泥水当作擂台,谁也想上前,尝一尝当霸主的滋味。不过,来年秋天,它们就会参加真正的决斗,前提是它们要撑过这个冬天。
美洲麋鹿是和驼鹿相似的动物,属于马鹿的亚种,又有美洲赤鹿之称,是鹿家族里仅次于驼鹿的大个子,过着群居生活,食草为主。夏天,它们通常爬到高地的牧场,秋天再返回到低地地区。公鹿的鹿角可长达1.2到1.5米,每只鹿角上都有5个或更多发育良好的枝杈。雌性麋鹿通常比雄性要小,并且不长鹿角。
冬天降临落基山森林,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连一株株锥状的针叶树也挂上了洁白的雪绒花。寻找足够的食物,成了成群的灰狼整天的课题。于是,体躯庞大的美洲麋鹿成了它们锁定的目标。它们凭借群体优势,奔跑的速度和耐力,将一头看中的公麋鹿赶出森林,在白雪皑皑的山野间紧追不舍,令其精疲力竭。
成群的灰狼本想凭借厚厚的积雪来消耗那头公麋鹿的体力,使其瘫倒自毙,然而,它们一开始选错了对象,折腾了大半天,徒劳无益。不得已,狼群领袖锁定了另一头公麋鹿,年轻敏捷的打前锋,体型较大的随后赶到,终于撂倒了它。狼群总算可以美美一餐,不过,几天后,它们又得再次群体出发,集体狩猎。
北落基山的灰狼体毛长而厚,在冬季腊月常集合成20至30只,甚至100只以上的大群,一起觅食。它们生性凶残狡猾,机警多疑,行动敏捷,听觉嗅觉都非常发达,鼻子常很湿润,由此感知气味传来的方向,四肢强健有力,身体轻捷,奔跑的速度很快,耐力也很强,狩猎的方式有伏击、跟随、围攻、追逐等。
灰狼是夜行性的动物,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优势雄狼在担当组织和指挥捕猎时,总是选择弱小或年老的鹿类作为猎取的目标。开始它们会从不同方向包抄,然后慢慢接近,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发起进攻,若猎物企图逃跑,它们便会穷追不舍,直到猎获成功。
寒温带的针叶林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又叫泰加林,只分布在接近北极圈的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北美洲针叶林的面积仅次于欧亚大陆,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分布到太平洋沿岸,横贯整个北美大陆。针叶林带冬季悠长寒冷,夏季短促潮湿,树种组成单调,地面覆盖很厚的苔藓地衣,动物种类比较单纯。
接近北极圈的外围,辽阔的北方森林是世界上最大森林的一部分。这里的严寒冬季长达数月,太阳从不升起,只有北极光不时在渺茫的天际间闪烁。森林里一片寂静,其实,这里还有生命。一只饥饿的火狐在皑皑大地上寻猎,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嘴巴,大大的耳朵,短小的四肢,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
火狐又叫红狐、赤狐,除了繁殖期和育仔期间外,一般都是独自栖息。通常夜里出来活动,白天隐蔽在洞中睡觉,长长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不过,在荒僻的地方,有时白天也会出来寻找食物。它的腿脚虽然较短,爪子却很锐利,跑得也很快,追击猎物时速度可达每小时50多公里,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树。
火狐喜欢居住在土穴、树洞或岩石缝中,有时也占据兔、獾等动物的巢穴,很少自己挖洞。它们适应力很强,生性多疑,当遇到敌害时,会使用肛腺分泌出狐臭,令其他动物窒息;在危急的情况下,能窜进羊群中,跳到河里隐藏等方法逃脱;被人捉住时,还会佯装死亡...这些狡猾的本领,都是它的生存手段。
严寒之下的北方森林相当寂静,但是并非死寂,寿命不足一年的旅鼠在冬季的日子一如既往,照常收集食物,维修鼠窝,清理它们建在雪下的高速公路。正是这样,在太阳没有升起的日子里,旅鼠常常成为火狐成功狩猎的目标。通常,两只前爪一刨,八九不离十,旅鼠总是难逃厄运。当然,也有幸运的时候。
旅鼠在雪下开通的坑道四通八达,听到火狐刨雪的瞬间,急速的条件反射就是鼠窜,能窜出多远是多远。不过,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既使能够在火狐的利爪下逃生,却还有另一个狩猎者在等着它们。乌林鸮可以听到旅鼠在积雪60厘米深发出的声音。与狐狸不同的是,乌林鸮动作无声无息,总是十拿九稳。
乌林鸮主要栖于北方针叶林及混交林或落叶林中,以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鸟和鸡类等。常在白天活动和猎食,有时晚上和黄昏也活动。叫声粗犷而单调,多在晚上鸣叫。是一种罕见的留鸟,生性机警,飞翔迅速无声,常单独活动,昼伏夜出。它们的听觉非常敏锐,能够清晰地听到啮齿类动物的高频尖叫声。
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际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将突然从天而降似的。
旅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北极初春,当求偶的北极狐发出粗哑的尖叫声,打破了苔原的宁静时,旅鼠早已产下了第一窝仔,并在雪下忙于抚养其新生的子女。赶上好年头,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六七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个把月内便可交配,据此速度,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确实令人惊叹不已!
《读者》2005年第15期摘录网上一篇署名“桑内斯”的文章:《浩荡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约》,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这样,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故事,会被当成一个神话,作为一个自然奇观流传下去。
在所有的北极动物中,小小的旅鼠也许是最为神秘莫测,令人费解的。在其诸多的奥秘当中,最令人莫名其妙的就是死亡大迁移。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充足时,其数量急剧增加,达到一定密度。这时候,所有旅鼠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停止进食,似乎是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它们一反常态,不再是胆小怕事,在任何天敌面前都面不改色,无所畏惧,甚至,连它们的毛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还纷纷聚在一起,先是到处乱窜,接着会沿着一定方向狂奔而去,大海总是它们最终的归宿。有趣的是,当这种死亡大迁移时,总会留下少数同类看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海狸是北方森林里最勤劳的动物,身兼伐木工、工程师和景观建筑师。春天姗姗来迟,生活在寒温带针叶林河边的河狸在冰下度过了冬天,吃了几个月不新鲜的存粮后,终于可以舒展手脚,也可以享用美食了。它们夫妻双双一起检查了自己的家居在冬天的损伤情况,在开始着手修缮的同时,大口地嗞嚼着春芽。
河狸是啮齿动物中较大的一种,体型肥壮,头短而钝、眼睛小、耳朵小,脖颈短,门齿锋利,咬肌尤为发达,一棵40厘米宽的树只需2小时就能咬断。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其它动物会像它们一样大幅度地改造森林。它们似乎不用花太大的功夫,就能筑出一个巨大的池塘,在森林里创造出一片广大的湿地系统。
河狸所创造的环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潜力很大的世界。它们筑起小水坝,并在水坝四周围起静水区,以此建成自己的巢穴。除了休息,巢穴还是河狸觅食的处所。河狸对大片环境区域所作的改造,有助于维护沼泽地的生态和养护,生活其间的各种动植物,例如鱼类、水獭、水禽、狐狸和獐等都受益匪浅。
美洲森林野牛结群生活,在种群中,各自的公牛形成一个集体并保卫族群中的母牛。它们从不迁徙,多在早晨与傍晚觅食,其余时间休息,视力不好,但听觉和嗅觉是突发性的,遇到狼群袭击,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夏天来临,草和莎草是它们的主要食物,不过,同时也遭遇到了结庞大军团的攻击。
敢于攻击美洲森林野牛这种健硕而又凶悍动物的,不是体躯比它们更为粗壮的庞然大物,而是嗡嗡作响的蚊子和嗜血的蚋。在这些渺小的蚊蚋面前,再有力盖山河之气慨的美洲森林野牛也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它们只好成群跑到清风习习的空旷草地上,整个儿躺在沙地上打滚,用舒舒服服的沙浴来驱除蚊蚋。
由于其体型关系,美洲野牛的野生天敌,主要是灰狼和有毒的响尾蛇。尤其是其幼崽,在冬天,会受到狼群的攻击。响尾蛇会咬伤牛的脚踝,这种伤害对于它们有时也是致命的。即使灰熊和狼群会攻击刚出生或年幼的小牛,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一桩事。一般要有7只狼以上才能做到,不过狼很多时,也会败北。
仲夏时节,酷暑使北方森林变成了一大片超级的易燃物。也不知打哪儿冒出的火苗,一窜就冲上了树梢,燃遍了所有的树冠。野火爱咋烧就咋烧,火灾扩散的时速可达到11公里。大火肆虐,势不可挡,直到再也没有树可烧为止。不必恐慌,这样也是一种自然循环,森林火灾是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场林火,将阳光雨露沐育上百年的葱翠毁于一旦。有趣的是,大自然规则就是如此,有灭必有生,有害也有利。森林火灾导致有些物种灭绝,不过,北方森林中,绝大部分树木是扭叶松,这是生命力极强的一种树木。扭叶松已经有抗火功能,能结出坚硬松果,大火烧过后才爆裂,种子进入土地又生根发芽。
扭叶松喜欢阳光,生长迅速,能适应周期性的野火。这种树的幼苗不能在浓密的树阴下成长,如果没有森林火为其扫清道路,喜欢在树荫下成长的冷杉、云杉等植物将成为优势群落,将扭叶松取而代之。扭叶松为了适应间歇野火的环境,具备一种特有的“生态策略”,即成熟的扭叶松都生长有两种球果。
成熟的扭叶松长有两种球果,一种是开放性的球果,每年都随着球果的成熟而把种子散落在地上。但是,大多数种子无法发芽。还有另一种球果,被树脂所封裹,需要高温才能溶化。当致命的火灾吞噬了松叶和充满松脂的薄树皮时,很多松果被烧焦,一旦浓烟散尽,新的一代立刻从灰烬中萌生,充满勃勃生机。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松果的种子落地、生根、发芽,不久之后,郁郁葱葱的林木又在山野间拔地而起,并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在沙漠中
在一个古老的勘察报告中,大盆地的山脉被比喻为一群向北不规则爬行的毛虫。由于它的隔绝,以及山脉、荒漠、峡谷的奇妙混合,成为北美洲西部的奇特的自然景观。这片神秘的土地,可平整地画分为南北向的巖巉山脉地块和介于其间的广阔山谷两个部分,它涵盖了大约四十九万两千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
大盆地,位于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受内华达山脉西侧的阻挡,太平洋的带雨风无法抵达,这片干枯的蛮荒之地,是全球最炎热、最干旱的地方,植物稀少,多咸水湖。炼狱般的世界,看似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野马是美国西部的象征,跟所有的沙漠动物一样,它们恰恰就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据说,这些整天奔驰于大盆地的野马,是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拓荒者带来的。在大盆地,严寒的冬季,大风刮得令人无法睁开眼睛,能在野外活动的大型动物,几乎只剩下野马。野马是一种非常强壮且极为聪明的动物。尽管如此,它们独自求生也极不容易,这些野马的后代,物竞天择,只有集群才能适者生存。
一个世纪以前,在美国西部大草原上生活着两百多万匹北美野马,今天,北美野马的数量已经骤减到不到五万匹。不过,对于北美野马来说,它们还是幸运的,剩下的这些野马经历恶劣气候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封闭的生活环境,没有天敌的威胁,繁殖率又高,问题只是如何保持野马种群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一只被放逐的马王,飞黃腾达的日子是过眼云烟。11岁的它,已经花甲高龄。如果无法快点加入新马群,在大盆地,它可能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对于这匹棕褐色的老马,马群的领袖似乎不太欢迎。它与老马过了几招,咬脖子是为了展现支配权,踢头是更强势的表现,猛转身掀起后腿,这可是致命一击的绝招。
经受不住白花马的致命一击,老马落荒而逃。不过,跑不了多远,老马又跚跚折回,不紧不慢地跟着。在4岁的白花公马跟前,棕褐色的老马自知相形见绌。但是,它不能放弃。只有继续与这头颇具分量的年轻公马过招,老马才能结束自己的流浪生活。也许是出于怜悯之心,年轻公马刚刚腾起前脚便认可了。
从犹他州的大盆地,一路穿行墨西哥,往南8000公里,这片位于美洲最高山脉山脚下的土地,总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的阿他加马沙漠,位于南美洲智利境内,平均海拔超过610米,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遮挡,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所获得的降雨量极少,绝少生物能得以存活,只有极少数的地衣、仙人掌生长。
就在这片严酷的贫瘠之地边缘,面海的悬崖峭壁上,聚集了数百万只海鸟,同时也生活着超过一千对的洪氏环企鹅。这些企鹅面前则围着一条黑色的围巾,脸上具有带状斑纹,叫声喧闹似驴叫,在鸟粪堆积如山、脏兮兮的地方挖洞筑巢。别看洪氏环企鹅体型不大,可是游起泳来如鱼得水,时速达到60公里。
对不会飞的企鹅来说,住在3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要下涉到波涛里去渔猎,一路的艰涩可想而知。它们行动笨拙,在乱石堆中,只能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亦步亦趋,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碰上斜坡,还能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幸好,峭壁下长年累积的厚厚一层企鹅毛成了它们下跳的一块软垫。
好不容易走下悬崖,别以为万事大吉,更大的波折还在等待着它们。成千上万的海狮如同无数的脂肪皮囊堆满整个沙滩,尚若要见缝插针,也无从驻足。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这些活着的皮囊上一一踩过,对于海狮来说,别说能够挪一挪,即使没踩上,也早已连吼不已。就是这样的路途,企鹅可得每天来回一趟。
洪氏环企鹅在海鸟粪里挖洞筑巢,一次产下两枚蛋,孵化出来的两只雏鸟,不像一些企鹅一样,会舍一留一,而是一起养大。两只小宝宝就象大多数幼企鹅一样,在换第一次成羽之前,会长胖到看起来比亲鸟稍大些。这就驱使亲鸟必须更加频繁地上下悬崖,涉足海狮群,为填饱小宝宝的肚子而面对残酷的现实。
索诺兰沙漠是北美地区最大和最热的沙漠之一,位于美国南部加尼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环绕加州海湾向南延伸进入墨西哥,总面积达311,000平方公里。索诺兰沙漠虽然也有一些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但是,由于接近加利福尼亚海湾和太平洋,拥有冬季雨季和夏季雨季,这里成为仅有的生机盎然的沙漠。
索诺拉沙漠的美丽是非常著名的,具有多姿多彩的沙漠风光,是世界上生物品种最多的沙漠,是世界上最完整、最大的旱地生态系统之一。和一般沙漠降雨量很小不同,索诺拉沙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潮湿的沙漠,很多植物在索诺拉沙漠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茂盛,其中很多为了适应沙漠的气候而发生了物种的变化。
索诺拉沙漠夏日十分酷热,象征性的植物就是北美洲巨人柱仙人掌,它不是孤寂的栖木,是一座座蓄水池,构成的仙人掌丛林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滋养着丰沛的生命。只要有短短数小时的一场雨,许多仙人掌就已长出新的支根来。索诺拉沙漠大约有300种仙人掌。除此,许多小乔木也代表了这片沙漠的特色。
美洲巨人柱是索诺拉沙漠的明星,是索诺拉沙漠特有的品种。在索诺拉沙漠,全年都没有严重的霜冻,一年四季都有降雨,因而成为巨人仙人掌天然的故乡。这里满山遍野长着30多种北美洲巨人柱,它们是索诺拉沙漠的灵魂,也一直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象征。它们高达十几米,重达几吨,最多可活200多年。
除了仙人掌之外,索诺拉沙漠还有小乔木、荆棘丛生的灌木和靠湿气维生的肉质植物,它们也代表了这片沙漠的特色。大部分动物都躲到这些小树下休息,它们在消化肚子里的食物时,就把富含种子的粪便排泄出来,刚好在巨柱或厚柱仙人掌的庇荫下生长。随著温度和湿度环境的改善,还伴生出藻类、地衣等。
沙漠有种类丰富的昆虫,蜥蜴、蛇和其他爬虫类随处可见,它们靠植物的汁液和吞食动物以取得水分;沙漠中的鸟类也与此类似,它们吞食昆虫和蜘蛛来获取水分,因而大多可以不靠水源;老鼠、松鼠、兔子和蝙蝠是最为众多的哺乳动物;食物链的上层是诸如丛林狼、红猫、狐狸和北美臭鼬之类的食肉动物。
北美的收获蚁在雨季中采集成熟的植物种子,运进蚁巢,工蚁将种子嚼烂,混合上唾液,使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糖分,最后做成饼或团子,储藏在蚁巢里,作为旱季的粮食。对于未嚼烂而发芽的种子,工蚁会将其搬到巢外的土堆上,让其生根发芽,成长起来,当它的种子成熟以后,收获蚁再去收获、储藏。
帝王角蜥舌发达,扁平而富肌肉,全身长满棘刺,常栖息于多岩或草稀的砂地,气温低时会将身体埋入砂中,晒太阳时会将身体摊成扁平状,体色可以随温度及环境变化。它们以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为食,主要是猎食收获蚁。收获蚁的水分吸收,几乎全靠种子;对于蜥蜴来说,蚂蚁既是食物又是水分的来源。
在干旱的季节,帝王角蜥只要有收获蚁充饥,身体内便不会缺少水分。不过,在索诺兰沙漠,可是一物降一物,也就是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尽管帝王角蜥长相十分丑陋,善于伪装,而且在碰到敌手,装腔作势不足恐吓时,眼睛里还会喷出恶心的血水,但是,对于美国大山猫来说,它们还是难逃一劫。
索诺兰的生存游戏是在日落后才展开的、因为沙漠最可怕的生物在夜晚才出没。亚利桑那沙漠金蝎是美洲最大型的蝎子,身体修长,螯肢粗壮有利,尾部很长,毒囊较大,蛰刺较短粗,性情凶猛,白天极少活动,晚上喜在洞口附近伏击猎物。土桑金黄蜘蛛一囊小宝宝刚刚落地出走,没想到,却被金蝎盯梢上了。
那些没头没脑的小金黄蜘蛛不像别的小宝宝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会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庇护,不仅如此,母蜘蛛还会毫不在乎地吞噬自己的骨肉。小金黄蜘蛛懵懵懂懂一面世,便要直面沙漠残酷的环境,在砂砾间的颠沛流离之中,要逃过沙漠金蝎粗壮的螯钳也不是容易之事,稍有不慎,便成了大螯的钳中肉。
在沙漠中生活的金黄蜘蛛,与我们常见的蜘蛛不一样,它们不会织蜘蛛网,因为在这种经常刮大风的环境里,蜘蛛结网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沙漠中飞虫也较少,更重要的原因是拉丝结网会损失体内宝贵的液体。金黄蜘蛛的头部很大,并且具有巨大的空心的颚,可以将猎物体内的汁液全都吸吮出来。
在索诺兰沙漠,每一种动物,不是猎食者就是猎物,并且,不少猎食者在另一种生物的眼里,也就是猎物。这就是一物降一物,在自然界,都会有天敌。沙漠金蝎正全神贯注嗜吃小金黃蜘蛛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狼一样可怕的尖锐嚎叫,它还没有反应过来,早已被猛窜上前的食蝗鼠叼住,并一口衔进了地洞里。
食蝗鼠因主要以蝗虫为食而得名,也吃蜈蚣、蜘蛛、蝎子等其他昆虫和蛙类,这种鼠类身材较小,类似于宠物仓鼠,生活在干燥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昼伏夜出。它们在攻击猎物前先发出尖声的嚎叫,像狼一样,让猎物心惊胆,紧接着疯狂攻击,直到猎物无法反抗。另外,食蝗鼠的嚎叫,还是在宣布自己的地盘。
在索诺兰沙漠漆黑的夜晚,食蝗鼠这种可怕的小家伙会在夜晚中潜行,搜寻自己的猎物蟋蟀、蝎子和狼蛛等。它们不会建造自己的巢窝,而是通过暴力赶跑和铲除其它啮齿类而霸占地洞,还擅长挖掘洞穴偷窃其它啮齿类动物的食物。在最艰苦的时期,甚至会杀死并吞食其它啮齿类动物,甚至包括自己的同类。
从出生起,食蝗鼠就是天生的杀手。甚至,当它们出生后处于哺育期时,就学会了如何战胜比自己身体更大的猎物。它们能够从双亲那里学到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沙漠上的黑蝎子是世界上最具毒性的蝎子之一,人类一旦被黑蝎子蛰咬,将导致肌肉收缩和呼吸衰竭,食蝗鼠却能一口气杀死并吞食这些巨毒蝎子。
食蝗鼠智斗巨型蜈蚣的场面,确实十分精彩。一只巨型蜈蚣正在享受现宰的小囊鼠,它特别喜欢鼠肉,而且毒液毒性比沙漠金蝎更甚。忽然,食蝗鼠扑了过来,蜈蚣一闪身,举起腭牙龙腾虎跃;老鼠边闪边尖声嚎叫,蜈蚣一楞,又用尾巴扫来;老鼠急忙跳开,并趁机呲牙裂齿,咬住了蜈蚣的头颅,这才甘休。
嗜食鼠肉的巨型蜈蚣轻而易举地捕获小囊鼠,刚刚尝上两口,瞬间便惹来了食蝗鼠。食蝗鼠智斗巨型蜈蚣的时间不长,精彩的场面,却简直可以与景阳冈上武松三打吊睛白额大虎相嫓美。不过,武松见老虎没气了便住手,而食蝗鼠见巨型蜈蚣没气了,不仅现宰了,甚至连蜈蚣的战利品,那只小囊鼠也不放过。
科罗拉多高原位于落基山脉下的高地荒原,远方的暴雨汇成洪流奔泻的科罗拉多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高原之上,形成大峡谷这处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大峡谷两岸的土壤都是褐色,当沐浴在阳光中时,依光线的强弱,岩石的色彩不同,时而深蓝色、时而棕色、时而又是赤色,变幻无穷,斑斓诡秘。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
整个大峡谷是许多动物的乐园。峡谷内最普遍的哺乳动物是驯鹿,从悬崖边缘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身影;生活在峡谷深处陡峭绝壁上的沙漠大盘羊,轻易不被游人发觉;山猫和山狗的生活范围,从绝壁边缘到河边无定所;峡谷中,还有少量的山狮,以及数不清的浣熊、海狸、花栗鼠、蜥蜴、蛇、龟等在此定居。
德克萨斯州的布兰肯洞穴,每年春天都会迎来两千万只墨西哥游离尾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栖息地之一。游离尾蝠飞行时聚在一起,就象一片片的云朵,尤其是它们傍晚出洞和黎明归来时的景象更为壮观。游离尾蝠飞出去的时候,就像一股黑烟涌出;归来时,那情形,又好比一股浓烟被洞里的妖怪吸进去。
墨西哥游离尾蝠体色为棕色或灰色,因尾部延伸出附著于後腿的皮膜而得名,面部似狗,又称犬吻蝠。它们象候鸟一样具有迁徙行为,每年的春夏秋居住在布兰肯洞穴里,其余时间在温暖的墨西哥度过。它们每晚都会飞越三百多公里,前往沙漠大享口福,食量十分惊人,一个晚上可以享用超过18万公斤的昆虫。
在墨西哥,至今仍有人将游离尾蝠误认为是吸血蝠。殊不知,游离尾蝠出色的灭虫能力得益于高超的飞行本领,它们能轻松地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飞行,每晚的活动范围可覆盖周围数千平方公里范围。游离尾蝠主要以灯蛾、蚊子、甲虫等会飞的昆虫为食,一只游离尾蝠一晚就能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昆虫。
蝙蝠的视力极差,可以说是个睁眼瞎,但它捕捉昆虫的速度和精确性却令人惊叹不已。那么它这种绝技又是怎么来的呢?非常简单,蝙蝠拥有复杂的有源和无源生物声纳系统,具有很强的回声定位能力。它们用喉发声,用嘴或鼻传出声音,然后用耳朵收听被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这种方式叫有源声纳系统。
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对所接收到的听觉信息进行了精密的计算、分析和处理,从中提取重要生物学意义的信息,使蝙蝠的天然声纳系统的性能能够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轻易地辨别方向和躲避障碍物,并且,非常精确地捕捉任何正在飞翔中的昆虫。不过,有趣的是,动物界中侦测与反侦测的本领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知道的灯蛾,通常都是体肥大,茶褐色,有复眼,口吻发达,下唇须长。幼虫长圆形,黑色,有灰黄或赤褐色毛。它们为害植物,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不过,人们似乎还不曾知道,灯蛾还拥有一种秘密本领,这就是超声波声纳干扰。它们夜间出动被蝙蝠锁定时,会发射超声波干扰进行反击,逃过一劫。
美洲境内拥有全世界最多样与最极端的沙漠,安地斯山脉中央的阿提普拉诺高原尤其如此。安地斯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肆虐的暴风雪覆盖着山顶,雪水融化后无处可流,困在山脉之间的高原洼地,由于高原富含各种矿藏,形成的无数水池和盐湖也变成了世上罕见的红湖、绿湖等,生命在这里被逼至极限。
就在这片十分荒芜的阿提普拉诺高原,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被称为安第斯红鹳的火烈鸟的聚落地。春天来临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安第斯红鹳飞抵这里,它们将在这里的盐湖上重逢或求偶,筑下爱巢,产下爱情的结晶,孵育出新一代的小宝宝,并引导小宝宝在高原学会生存的技能,然后才趁季节展翅北飞。
火烈鸟羽色鲜丽,因全身火红色而得名,体型大小似鹳,又有红鹳之称。它们生性怯懦,喜欢群居,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等咸水湖沼泽地带和一些泻湖里,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猎物。
火烈鸟的求爱舞蹈,是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一群群火烈鸟在水面上踏足起舞,轻摆头部,发出与众不同的鸣叫。随之,越来越多的同伴不断地加入到群舞行列,最后,成千上万的火烈鸟聚集在一起,步履一致,恰似一整片彩云飘落水面。及后,配对成功的火烈鸟悄悄离开,其他火烈鸟的群舞仍然继续下去。
死谷的景色很美丽,那里岩石中的矿物质在阳光照耀下,像彩虹一般闪烁。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内华达山脉东麓沙漠地区,构造上属于断层地沟,西北-东南走向,位于大盆地与莫哈维沙漠之间,谷底曾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后因气候干旱,逐渐干涸而成沙漠,是北美洲大陆最低、最热、最干燥的地方。
缺水使死谷成为一个荒漠,但绝不是没有生物存在。走鹃是当地特别知名的鸟,蜥蜴、蛇和蝎子是常见的动物;当地较为常见的,还有野兔和黄鼠、更格卢鼠和沙漠林鼠等啮齿动物;也有游客无法看见的丛林狼、狐和红猫等许多夜行性动物;在周围的山岭中,经常能见到小群的大角羊,它们偶尔也来到谷底。
亚利桑那经历了少见的沙尘暴,风刮来的方向,风沙墙高耸如山;随着飞到空中的沙尘越来越多,浓密的沙尘铺天盖地,遮住了阳光,漫天昏黑;刮黑风时,空气携带大量沙尘翻滚冲腾;风沙墙移过之地,天色时亮时暗,不断变化。这时,位于莫哈维沙漠的死谷,陡峭的沙丘发出由里而外的怒吼,沙土崩塌......
沙尘暴消逝之后,紧接而来的,便是一场电闪雷鸣,雨季终于来临了。暴风骤雨带来了数十年一遇的洪涝,原本干涸的死谷,倾刻间形成了一处处大小不等的湖泊。蜇伏在地土中的锄足蟾蜍,等待这一时刻已经很久了。这些僵尸军团随着雨声纷纷从地土中爬出,聚集在泛滥的沙漠池水中求偶,交配,产卵......
死谷里的锄足蟾蜍皮肤粗糙,是夜出性洞穴动物,在温暖季节大雨後的水塘内只是一夜风韵。池水不会存在很久,对孵化出来的蝌蚪来说,在池塘干涸之前必须完成变态。于是,出现了一个蝌蚪吃蝌蚪的世界,五百颗卵只有一颗能长大成蟾。此后,死谷又是一派干涸,锄足蟾又得各自蜇伏土里,等待新的时机。
大雨滋润了美洲的西部,灌满了许多溪流,也刷绿了干涸的高原。许多世纪以来,北美高原是草原野牛的家乡。它们在本能的驱使下,千里跋涉,缓缓前行,一路寻觅草地,说不上是季节性迁徙,也不是毎年都遵循同一路径移徙。但是,由于大量移民的垦植,草原越来越渺茫,它们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
美洲草原野牛是北美最大的哺乳类动物,也是一种比较凶悍的动物,头上长有一对向上弯曲锋利的双角,即使面对最富攻击性的捕食动物,也毫不退缩。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密西西比河与落基山脉之间的草原上,印第安人从前经常猎杀野牛,不过,把野牛差不多赶尽杀绝的,却是白种移民和售卖野牛的猎人。
美洲草原野牛结成大群一起生活,冬季向南方迁移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春季向北方迁徙。它们多在早晨与傍晚觅食,其余时间休息。喜欢土浴,经常在泥土中跋涉,把躯体在大石头和树干上磨蹭藉以除掉体外寄生虫。视力不好,平时草和莎草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在冬季,通过挖掘积雪,寻找埋藏的植物。
在繁殖季节,雄性美洲草原野牛打架的场面十分壮观。两只雄牛彼此大声吼叫,在尘土中打滚,继而摆动头部,相互摆开架式。这时,通常有一头野牛会让步,如果不让步的话,两头牛就会打起来,头对头撞击,撞得一大堆的毛发在空中飞扬,接着相互绕圈,再突然转身前冲,试图用角刺伤对手......
除了人类之外,美洲草原野牛的天敌,主要是灰狼和有毒的响尾蛇。尤其是幼龄的美洲草原野牛,在冬季会受到狼群的攻击。响尾蛇会咬伤牛的脚踝,这种伤害,对于小牛犊有时是致命的。灰熊和狼群会攻击刚出生的或年幼的小牛犊,不过也只是在严冬,因为那时候野牛无法消耗能量去保护那些离群的野牛。
如果说,耀眼美丽的彩色热泉是黄石公园的亮色,那么,广阔的大草原就是黄石公园美丽的底色。置身在其间,头顶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四周都是茫茫苍苍的大草原。这里最多的动物,就是庞然的北美草原野牛了。看那拉马河流经的谷地,水草十分丰美,成群的牛儿四处撒落,真的是一种田园诗的闲适。
四、在山岭上
北极苔原是北冰洋海岸与北方针叶林之间广阔的冻土沼泽带,属荒漠气候,与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差不多。夏天从苔原上空瞰望,苔原地带水网交错,密布湖泊与沼泽,水面积显得远比陆地多。水面上水鸟嬉戏,土地上百花盛开,宛然一片水乡泽国景观。可是,等到冬季,整个苔原都被冰雪覆盖,一片荒凉。
北极苔原也是地球上一处既荒凉又富饶,气候和生态环境十分特别的地带,各种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北极的生命学会了与白色环境协调适应的本领,麝牛在摄氏零下40度气温下悠然自得地寻找埋在薄雪下的植物残茎,北美驯鹿群则在北方针叶林带北侧躲过严冬,春天再重返苔原。
北方驯鹿体格粗壮,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雌雄的角较短。它们总是成群结队,每年夏季都要前往苔原上觅食。北极圈的苔原狼是孤独的狩猎者,它为了追踪奔跑的驯鹿,毎天可以跑80公里,连续跋涉好几百公里。驯鹿奔跑的速度比狼快,但是狼很有耐力。狼知道,山地崎岖难行,总有老弱病残的驯鹿掉队。
生活在北极圈的苔原狼身体被长毛覆盖,和阿拉斯加苔原狼相似,机警,多疑,耳朵竖立不曲,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尖锐的犬齿,能将食物撕开几乎不用细嚼就大口吞下。
从春天开始,两百万头驯鹿便从北方针叶林一路觅食,一路迁徙,这是北美洲最大的大型哺乳动物。苔原狼持续追逐了几个星期,其实只需要其中的一头,它曾经尝试了不同的策略,变追捕为突袭,并且,驯鹿群来到了陡峭的河岸上,难得的机会来了。过去的半个小时,它大约又跑上16公里,可惜还是失手了。
苔原狼和驯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它们同在一个地方出生,又奔跑在同一旷野上。如果狼不骚扰鹿群,驯鹿也不会害怕狼。不过,苔原狼总会冷不防地从斜刺里窜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破一只驯鹿的腿。第二天,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游戏结束,没有一只驯鹿牺牲,狼也没有得到一点食物。
每一天,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苔原狼绝顶聪明,它一次次地抓伤同一只驯鹿,让那只驯鹿一次次被捉弄得昏头转向。到最后,驯鹿完全懵了,忘了自己还有锐角,忘了自己还有硬蹄。当狼发狠追逐它时,它再也招架不住了。其实,真正打败驯鹿的,是它自己;它的敌人,不是凶残的狼,而是自己脆弱的心灵。
落基山脉是北美洲最具象征的山脉,誉为北美洲的脊梁。巍峨的山脉自北向南绵延起伏,有数千公里之长,是北美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也是北美重要的分水岭,北美几乎所有大河都发源于此。落基山脉南北延伸甚远,气候多样,南端为亚热带气候,北端为北极气候,诸多山峦高耸入云,白雪覆顶,极为壮观。
落基山脉丰富的植物享有盛名,动物种类繁多。在起伏的山脊间,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动物有黑熊、灰熊和美洲山狮;大角羊夏日栖於高崖上,冬季则迁往较低的山坡;北美驯鹿、骡鹿也随季节变化,在高山草地和亚高山森林之间迁移;形单影只的驼鹿常常出没在湖泊、溪流边,以柳叶和水生植物为生。
落基山特有的白大角羊为了躲避掠食者,常常栖息在辽阔的山脊、草坪及陡坡,身体敦实且长,四肢及尾巴短小,雄性有厚而弯曲的长角,雌性的角较短且轻微弯曲。在食物丰富的夏天,白大角羊会吃多种的植物;到了冬天,它们会吃地衣及苔藓;在春天,很多白大角羊群落都会走到洛矶山雪羊观赏区觅食。
秋天来临,为了争夺与母羊的交配权,落基山脉大角羊一年一度的决赛开始了。众多公羊都不约而同聚集到一处山坡上,一些年富力强的,通常总是先起脚踢打别的公羊,并且还不时舔舔嘴唇,以示挑衅;年龄稍大点的,似乎自觉力不从心,甩开尾巴便径自走开;一些势均力敌的,磨蹭着,露出了泰然的神气。
发起挑衅的公羊见有应战的,瞬间便一跃而上,两对厚而弯曲的长角顿刻发出了响亮的撞击声。随着对决的公羊逐渐加入,撞击声此起彼落,在山谷间久久萦迥。这样的打斗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每只公羊都会跟别的公羊撞上几十次。最后,有的挑战者认输了,有的落荒而逃,有的则显出一付洋洋得意的神态。
大角羊的冲撞,彼此都具备了时速35公里的冲击力。这种力量,足以让人类当场死亡。不过,它们的脑袋里有两层头盖骨护着,只见头破血流,却不见有当场毙命的。即使败下阵来,只要年纪还轻,明年还是有机会的。在动物界,也正是这种自然角力的物竞天择,才致使所有物种能够把最佳的基因传承下去。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老忠实间歇泉更是其中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公园中有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占地面积约为8983平方千米,包括湖泊、峡谷、河流和山脉。公园内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黄石火山中心的黄石湖,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
黄石公园,这个冰火磨砺的世界,犬牙交错的幻境,绝大部分面积尚未开发,大量的生物种类得以繁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荒野,可以感受原始广袤的大自然。这里,拥有陆地上最大数量的,种类最多的哺乳动物。这里,以熊为象征,还栖息着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野生动物。
已经到了6月份,黄石公园山谷里的积雪本来就该融化了,然而,暴风雪还是不断。原本可以回到山上的麋鹿,没办法,依然得待在山脚等待天气回暖。这一来,本来是在山上出生的小麋鹿,也有一些开始在山脚下出生了。初生的幼崽体毛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头两三天内软弱无力,只能躺卧,很少行动。
小麋鹿的出生,惹来了一头年轻的公黑熊。尽管小麋鹿躺在隐蔽的灌丛间纹丝不动,还是躲不过黑熊的嗅觉。在黑熊一步步逼近之时,机警的小麋鹿竖起耳朵,挣扎着撑起前身子,本能地撒腿就跑。然而,软弱无力的双腿能跑多远?只听到一声惊啼,可怜的母麋鹿还来不及反应,小麋鹿已成了黑熊的一顿大餐。
黄石公园入夏最后的一场暴风雪过后,天终于放晴了。麋鹿群接锺向山上迁徙,爬到山坡上海拔1500米的地方,开始享用高原时令鲜嫩的青草。这时,大批母鹿开始陆续分娩。它们远离鹿群,躲躲藏藏,在小鹿出生时,绝不让其离开灌丛半步,直到小鹿够强壮,能撒蹄疾奔,逃离掠食者时,才会将其带回鹿群。
刚出生的小麋鹿气味很淡,也乖乖躺在隐蔽之处,一声不吭;并且,母鹿生怕幼崽暴露,也少有待在小宝宝身边的。于是,很少有掠食动物能够发现它们的藏身之处。不过,嗅觉最灵敏的灰熊还是嗅到了它们的气味。冬眠6个月的母熊带着两只饥肠辘辘的小熊刚离开洞穴不远,就已经悟到了一顿肥美的大餐。
灰熊可以循着麋鹿的气味追寻好几公里。不过,对于小麋鹿来说,风向是举足轻重的,风向一变,小麋鹿便非祸即福。再说,灰熊猎食小麋鹿的时间也并不多,只有几周。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到6月底,灰熊就再也吃不到麋鹿肉了。因为这个时候,大部分小麇鹿已经加入鹿群,变胖的灰熊也追不上它们了。
仅仅个把月,灰熊就猎杀了三分之一的新生小麋鹿。此时,曾经在山谷中猎食小麋鹿的那头年轻公黑熊也爬上山来了,它在灌木丛间寻找仅剩不多的小麋鹿,母麋鹿试图引开黑熊的注意力,但是徒劳无益。几只躲藏着的小麋鹿都犹犹豫豫,是继续躲藏还是撒腿逃跑?黑熊也真怪,哪一只撒腿,就专逮那一只!
尼加拉瓜境内的每一座火山、毎一个湖泊都有一段传说。位于尼加拉湖和马那瓜湖之间的洼地上,散布着一个个高低不一、大小不同、颜色不一样的火山锥。每个火山锥都有一个熄灭已久的火山口。一个仍在活动的火山口烟雾弥漫,四周一片灰白,火山口上空常年悬挂着一团蘑菇云,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得见。
火山喷发的地区不宜居住,喷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吸进肺里会变成硫酸。有趣的是,在宁迪里火山口的悬崖峭壁上,长尾鹦鹉至少已经生活了五百年了。它们在软土中挖洞,共筑爱巢,孵育后代。人类几乎无法忍受毒性如此之高的环境,然而,这些鸟儿却在此生活了下来,完全不知道它们是如何适应过来的。
居住的环境中含有毒素,有弊也有利,那就是安全系数比较高,掠食动物反倒少了许多。不过,长尾鹦鹉的巢得筑在很高的地方,这对雏鸟的第一次试飞莫不是很大的遗憾。与在树上筑巢的鸟儿不同,这些鸟儿无法在树枝间检验自己的飞行能力,稍有不慎,它们就会跌落至三百米的深渊,活活被火山烤成熟鸟。
长尾鹦鹉这种羽色华丽的典型攀禽,大多生活于低地森林,筑巢于树洞中,清晨日出後会出发觅食,直到天色昏暗才飞回栖息地过夜。它们虽然羽毛丰厚,然而耐热的程度远远比人要高,但不能耐潮;在它们看来,潮比热更可怕。居住在火山口上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防潮去湿,也许这正是它们的最佳选择。
哥斯达黎加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富庶的海洋,不过,中部却耸起崎岖的高山。南美洲的脊梁安地斯山脉从这里一直延伸至智利最南端的合恩角。这里的气候条件截然不同,彻底颠覆了一年四季的分类,百分之四十的领土覆盖着原始森林。这片茂密的森林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在中美洲的这块土地上,森林的规模如此之大,如此郁郁葱葱,不禁令人敬畏。雨林中参天的巨木,被兰花、凤梨、蕨类、蔓藤以及苔藓类打扮得五颜六色。雨林中,仅羽毛艳丽的蜂鸟便有50种之多,它们的名字与自己的羽毛一样的美丽,在物种的进化中,嘴巴变得又尖又长,以便吸吮给它们提供能量的花蜜。
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小小的宠儿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光芒,精雕和玉琢的精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瑰宝媲美。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且终日在空中飞翔,轻盈,迅疾,敏捷,优雅,高超的飞行本领,被人们称为森林女神和花冠。不过,有一种花的花蜜,它们无法吮吸到。
当地一种呈现超长漏斗形的花,花期只有6天,并且还散发出一种腐烂的味道。这种味道,蜂鸟绝不会感兴趣,而对于长舌蝙蝠来说,却是不可抗拒。长舌蝙蝠是当前所发现唯一能深入这种花蕊基部吸取花蜜的蝙蝠。这种蝙蝠的舌头长达85毫米,是它们体长的1.5倍,就比例而言,是哺乳类动物最长的。
甜美的花蜜深藏在花朵的长管里,身长只有6.5厘米的蝙蝠,舌头的长度却可达到近9厘米,在全部脊柱动物中仅次于变色龙。并且,在1秒钟之内,它们吞吐舌头的次数达7次之多。容纳长舌头的方式同样令人惊讶,它将舌头缩回至胸腔,而非长长的吻部,这样一来,它的长舌既能享受花蜜,吻部也能迅速开合。
蝙蝠在享用花蜜的同时,花朵也在借机传播花粉,这是自然界中一种有趣的异花授粉,是被子植物结成果实必经的过程。靠风力传粉的方式称风媒,靠昆虫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借水力来传粉的称水媒,借鸟类传粉的称鸟媒......花朵中的花粉需要媒介传给同类植物某些花朵。借蝙蝠传粉的,并不多见。
安地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从素有野生动物乐园的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到巴塔哥尼亚高原,美丽壮观的山脉绵延了八千九百公里。其中,不乏广袤的冰原,浩瀚的沙漠。位于玻利维亚的阿尔蒂普拉诺,海拔三千米以上,被人们称为空中高原,其中最著名的乌尤尼盐沼,又被人们称为天空之镜。
乌尤尼盐沼,是世界最大的盐沼。数百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不断上升,海水逐渐退去,留下一个个湖泊。这里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每年夏季,湖水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质硬壳,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镜。
乌尤尼盐沼是在安第斯山脉隆起过程中所形成的。约在4万年前,乌尤尼盐沼所处的区域还是一个名为明钦湖的巨湖,之后逐渐干涸,形成普波湖与乌鲁乌鲁湖两个大咸水湖。湖泊干涸后,就形成了一块月牙形状的盐沼地,即乌尤尼盐沼:湛蓝的天际与浩瀚无垠的盐沼在天边交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
乌尤尼盐沼不仅拥有美到极致的自然风光,还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生活的天堂。盐沼的中央附近有一座小岛叫鱼岛,岛上生长着千年的仙人掌,还生活着稀有的蜂雀和粉红的火烈鸟。火烈鸟在这里迁徙于不同的湖泊,寻求它们最爱的食物,咸水中大量的藻类与小虾。它们的身影,为乌尤尼盐沼增添了勃勃生机。
"巴塔哥尼亚"是"巨足"的意思。南北长2000公里的巴塔哥尼亚,就是美洲的大脚,延伸在南美洲的最南端。它位于科罗拉多河与美洲大陆南端的合恩角之间,南方接壤南极洲的冷漠冰层,北方则是草高马肥,牛仔奔飞的帕潘斯草原。这片广袤而人烟稀少的地区,西班牙语的意思,还是地球最终的尽头。
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东部则是以辽阔的台地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气候条件恶劣,素有风土高原之称。这里还保存着远古原始森林,树高干粗,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还分布着布兰卡沼泽、火地岛等壮美的自然景观,生活着骆马、兀鹰、美洲豹等珍贵动物。
巴塔哥尼亚高原,从里奥科罗拉多一直延伸到麦哲伦海峡,从安第斯山脉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智利百内国家公园便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中心,百内的山峰,既壮观而又奇异,既有陡峭的崖壁,也有银光闪闪的雪山。看起来,不仅山顶熠熠生辉,而且山脚下互不相连的湖泊,其间也显现着蓝和绿的不同色彩。
就在这片吞云吐雾、塔峰群立的陡峭岩壁上,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安第斯兀鹰,也有人把它们叫作安第斯神鹰。这种鹫体羽黑色,雄鹫前额有一个大肉垂,裸露的颈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领,裸露的头、颈和嗉囊都呈鲜红色,两翼上有很大的白斑,当地安第斯人还把它们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
安第斯神鹫被人们称为巨鸟,擅长远距离飞行,善于翱翔,能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升高,并悄无声息地飞越沟壑大川,从秘鲁科尔卡峡谷到巴拿马海岸200多公里的路程,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即可返回。它们可以以任何动物的尸体为食,尤其爱吃牛羊的尸体。并且,十分贪食,不吃完尸体,是绝不会离去的。
安第斯神鹰这种食腐动物的生活,必须依赖于高山上食物链上层的美洲狮。它们主要活动于辽阔的草原及高海拔的山区,喜欢视野开阔及没有森林的地区,方便寻找可食的动物尸体,有时也会出现低地及沙漠地区。跟许多旧大陆鹫不同,它们很少聚成几十只的大群,并且常常在饱吃后飞到高高的悬崖上久坐。
安第斯神鹫求爱时,雄鹫的颈部会由暗红色变为鲜黄色,并且会张开,发出嘶嘶声,伸出颈来接近雌鹫,接着会张开双翼,摆动舌头,一边跳一边叫以示爱。它们的爱巢筑在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用树枝铺垫。雏鸟体羽灰色,差不多与父母一样大小,出生后6个月就可以飞行,但仍会与双亲同住及觅食直至2岁。
美洲狮这种大小和花豹相仿的猫亚科最大型动物,是美洲山脉的终极象征,从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从巴西到巴塔哥尼亚,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但是,人们很难看到它们。它们善于攀爬和跳跃,喜独居,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各种脊椎动物为食,会把剩余的食物藏在树上。这样,为许多食腐动物提供了方便。
在美洲,美洲狮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体型比狮子小,四肢较长,没有鬣毛。不过,与狮子相似的,一是耳朵背后有黑色斑,二是尾巴末端有一丛黑毛,三是幼仔身上也有暗色的斑点,四是体色与狮子相似。它们的叫声非常响亮,但不能吼叫,行动诡秘,使人们一直怀有深深的恐惧、敬畏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
美洲狮白天夜里都很活跃,常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隐蔽,隐秘并静悄悄的逼近猎物。它们不善合群,一年中只有在发情期才成对生活两个星期左右,此后又分道扬镳。雌性美洲狮经常在岩石上蹭来蹭去,给自己的领地作标记,还会在路上留下气味,告诉其他同类,它们曾从这里路过,让雄性狮可以寻迹找到它们。
美洲狮是孤独的,毎一只母狮总是单独抚养自己的后代。幼狮出生后的头两年里,完全依靠母狮过日子,从母狮那里得到它们所需要的食物、温暖和安全。幼狮一岁的时候,一双眼睛变得非常明亮,成为十分顽皮的小动物;在两岁之前,母狮除了教幼狮捕捉各种猎物外,还教幼狮习惯过孤单和隐蔽的生活。
能在白天看到美洲狮猎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刚刚要离开母狮学会自立的兄妹俩,明明看准空旷山地上一只年幼的原驼,好不容易躲躲闪闪,正当一跃而上时,机警的小原驼顿刻撒腿便跑。还来不及追上,它已经融入了一头雄原驼率领的那个群体中。两只美洲狮的头次狩猎便遭遇挫折,母狮似乎也没啥反应。
对于刚刚出道的年轻美洲狮来说,时机非常重要。巴塔哥尼亚的春天,正是小原驼出生的季节,这对小兄妹尽管还没有做好离开母狮的充分准备,还是处于最适合的时机。要凭借母狮曾经教过的擒拿本领,轻而易举地抓获一两头原驼是不大可能,对初学者来说,失败总是成功之母。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原驼是野生的驼马,南美洲的土著动物,有一条修长的脖子和一双长而细的双腿,头部白色和灰黑色,嘴唇周围、耳朵和腿部内侧的边缘是白色,全身披有毛茸茸的大衣,背部浅驼色或褐色。原驼是一种优雅、温顺的食草动物,和其他骆驼一样,脚下有宽大的底垫,只有在接触岩石和砾地地面时才能听到蹄声。
比起其他哺乳动物,原驼的血液中能够携带更多的氧气,使其具有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功能。它们以小族群集聚,主要吃草、灌木、地衣,仙人掌及肉质植物,只生活在荒漠草原和稀树草原,从不到树林中去,也避免去多岩地区。领地以群族的粪便堆积标志界限,公原驼用身体互撞和吐口水进行地盘之争。
具有灵敏的感官和快速奔跑的能力,喜欢生活在荒漠草原和稀树草原的开阔地带,是原驼最基本的生存功能。不过,它们也有一个特别致命的弱点,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很忠诚。据说,如果群族中的领头雄原驼被撩倒时,其余的雌原驼并不逃跑,而是围聚在它身边,都企图用鼻子拱它,试图让它站起来一同走。
大白天猎捕不到,趁天黑总可以吧。对于掠食新手来说,有时候很难判断,哪一只是猎物,该如何下手。年轻的美洲狮似乎无法判定,眼前的一只臭鼬是否可以大餐一顿。正当它犹犹豫豫之时,臭鼬可不想被人家吃掉,先是低下身来,竖起尾巴,用前爪跺地发出警告,然后转过身,放出奇臭的气味,一溜了之。
满月的晚上,巴塔哥尼亚的山野间披上了一层银光,这让原驼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年轻的美洲狮尽管企图努力隐藏自己,还是不时被其觉察。不久,一阵乌云遮蔽了中天的皓月,就在这一瞬间,年轻的美洲狮恍若闪电一般疾飞而出。说时迟那时快。年轻的美洲狮终于美滋滋地尝试到了自己猎捕所享受的成果。
年轻的美洲狮,似乎在生命的征途上交出了一份令母狮满意的答卷,也就是说,即使母狮不再在身边,它们也可以非常潇洒地过活了。这就是小狮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受的成年礼。在巴塔哥尼亚出生的每一代动物,都必须学会如何在山脉中生存下去;能够在美洲的荒野活下来的,都是最强悍,最狂野,最自由的。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最长的山脉,最大的雨林和最干的沙漠,都在南美洲。从生存艰难的安第斯雪峰,到生气盎然的亚马逊盆地;从云雾笼罩的密林,到高原沙漠的盐湖,再到广阔无边的巴塔哥尼亚冰原......慑人魂魄的美景,生性独特的生灵,奇怪异趣的行为,一大群奇特的野生生物就在这个大陆上世代衍生。
更多阅读
图解粽子的包法 如何包三角粽子步骤
图解粽子的包法——简介本经验介绍粽子的包法图解粽子的包法——方法/步骤图解粽子的包法 1、端午快到了,教你包粽子------不用捆的! 图解粽子的包法 2、折叠成圆锥 图解粽子的包法 3、装米,有绿豆。 图解粽子的包法 4、翻过粽叶包
肉粽子的包法 怎样做酸辣粉
肉粽子的包法——简介闽南泉州汉族特色小吃,粽子到处都有,但和别处不一样的是闽南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就是粽子,尤其东街的才为正宗美味,以粽叶为容器,将糯米,香菇,,虾仁,五花肉,小半个煮熟的卤蛋,用特别的技巧包进粽叶里,下锅蒸。蒸熟后,将粽子
惠达的马桶怎么样 惠达马桶好吗 惠达智能马桶怎么样
惠达的马桶怎么样 惠达马桶好吗——简介惠达马桶是惠达卫浴旗下主推卫浴洁具用品,是我国卫浴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马桶品牌之一。惠达是我国的一个知名品牌,旗下有很多产品都是我们时常听说的,那么究竟惠达的马桶怎么样和惠达马桶好吗,让我
周易终极原理解读 (8)蒙卦中的包、纳、刑、克 中国刑警之终极杀机
【周易终极原理解读】(8)蒙卦中的包、纳、刑、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 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只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并非是六爻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蒙卦真正的开始阶段是五爻,终结阶段是三爻,其它二、初、四、上是过
binger钱包好吗,binger男包怎么样,binger的包包好吗 binger手表1853
binger钱包好吗,binger男包怎么样,binger的包包好吗,binger宾格旗舰店:http://blog.sina.com.cn/s/blog_ae83a2e801016iit.html(序号20是binger宾格旗舰店)Binger宾格男包品牌树形象,品质得人心。这是宾格男包(BINGER)矢志不渝的追求。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