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视剧《士兵突击》红遍全国之后,同一个编剧兰晓龙的另一部电视剧《零号特工》也开始引人瞩目。在硅谷的中文书店,此剧的光碟卖得非常好,多次进货,次次售罄,还源源不断地有人订货。在海外看过的人里也一片叫好声。相对于海外观众的众口一词,齐声称赞。国内却是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精品”,有人称之为“烂剧”,壁垒分明,谁也说服不了谁。同一个编剧的两个作品,为何境遇如此不同?为何海外的评价和国内的差别如此之大?
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特意在网上订了小说原著,请人从国内辗转带给我。把两者对比着看了好几遍,又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我终于明白这其中的差异了。原小说写的是一个小人物的人生,主要是探讨人性。故事的主线是1940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电台被破坏,主人公零号特工从延安带着备用密码穿越层层封锁,抵达上海,把密码交给组织。然而,这仅仅是故事的外壳,小说真正要讲的是主人公由于对信仰的狂热,几乎毁了自己的人生,当任务终于完成了,所有牵扯进来的亲人、朋友、敌人也都在这个事件中失去了生命。零终于大撤大悟,摆脱了人生的那些羁绊,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不得不说,编剧兰晓龙是个很会说故事的天才,如今在国内,论讲故事的能力,几乎无人能及项背。他也非常擅长描写小人物内心深处的大世界。他的作品往往对人性有着极其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里面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有些简直是神来之笔。不过,他的剧本也有一些缺点,如结构松散,头绪太多,前后情节照应不够,仿佛一串漂亮的珠子却用一根很粗糙的线穿起来。这样的剧本拍成电视剧时一定需要大改才行。《士兵突击》原剧本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由于作者本人跟剧组在拍摄现场,和导演有良好的沟通,配合默契,对剧本进行了较好的修改和润色,再加上演员出色的表现,使得这部电视剧出了彩。
而《零号特工》便没有如此幸运了。这部剧和《士兵突击》几乎同时开拍,编剧不可能同时跟两个剧组。这就使得导演和编剧的沟通不够。另外,原著模仿古龙,武侠风格浓重,不是导演最擅长的类型,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和编剧本来要表达的不尽一致。通过电视剧在广电局申请报批的资料上可以看到,电视剧一开始就是走的红色经典路线。从最开始的西北沙漠三不管里的戏,导演在表现主线的同时,很努力地想把原剧本中又玄又酷的感觉表现出来。大概是和自己原有的导演手法相距甚远,拍出来的东西有点四不像。枪战场面太小儿科,演员似乎也没有找到感觉,演起来总让人觉得有些做作。或许后来导演意识到,与其拍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不如拍自己最顺手的套路。出了三不管地区之后,导演就完全放弃了原小说中的武侠风格,而专心走朴素的红色经典路线。虽然离原剧本的意境越来越远,可是全剧却渐入佳境,演员也找对了感觉。后面的剧情虽然改变非常大,却越来越精彩。结尾处,更是全面颠覆了原剧本。小说结尾处,所有的人都死了,零回到了延安。他失去了一只耳朵,再也不能做特工了,他终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真正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而电视剧里,零的汉奸父亲最后醒悟过来,不愿再继续作恶,以自杀了结。零迎着太阳,走向延安,他要继续他的红色事业。这样的结尾没有小说里那么深刻,但是给人激昂向上的感觉。难怪一些八十后的年轻人说:“看了这个结尾让人热血沸腾,有一种想去延安干革命的冲动”我想,这就是电视剧要表现的主题吧!非常可惜的是导演没能早点改弦易辙,从开始就走一条自己比较舒服的拍摄路子,这样至少我们能看到一部风格完整的另类红色经典剧。而现在我们只能为前三分之一感到遗憾了。
即便如此,这部电视剧还是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除了剧本本身的情节不错,制作相当精致,画面优美,音乐动听,片尾曲《彼岸》尤其出众,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流行歌曲。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特别是主演沈航,我关注这个演员已经很久了。在他还是个不出名的小配角时,我就看到他的潜力。而今他终于得到一个全面展示他演技的机会。他成功地演绎了主人公零,一个肩负重任,有着丰富的性格,却不得不把所有感情都藏起的特工,在不经意间的一点点释放中,他的性格的每一面都逐渐明朗。这样的角色演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只有演技出众的人才能担当。不论大家对电视剧的评论如何,对他扮演的零还是一致肯定的。其他几位演员,如扮演三十四的黄卫,扮演湖蓝的马强,还有扮演曹小囡的班嘉佳,扮演果绿的刘利伟等人都有不俗的表现。
其实,电视剧是小说的再创造,即使不那么忠于原著,只要观众认可,也不必强求一定要拍出原剧本的全部风格。对电视剧不满意的人大多对原著吃得比较透,不愿意看到任何更改。但是大多数观众是不在乎的,他们只是看腻了那些古装戏,青春偶像剧,偶尔看到这么一部风格清新,又很另类的电视剧,还是相当欢迎的。如果大家能把电视剧和小说分开,演员和角色分开,那所有的争议就都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