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古渡铁牛重现——秦晋漫行53 蒲津渡


蒲津渡遗址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侧,东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处于旅游黄金线上,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省、地、市文物部门组成了联合考古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科学地清理发掘,完整出土了唐开元12年(724年)铸造的铁牛(又称“开元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明代防护石堤70余米、明正德16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还发现一座四米见方的砖屋遗址,门坎向东,当是管理渡口之所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唐开元通宝、宋天圣元宝、元丰元宝、金正隆元宝等十余枚铜钱。
蒲津渡遗址的发掘,尤其是开元铁牛、铁人等物的出土,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我国桥梁史、冶炼铸造工艺、黄河故道的变迁、水文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铁牛、铁人“天下黄河第一桥”蒲津桥的桥头地锚。经测算四尊铁牛每尊重45—72吨。铁牛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造型精美,威武雄壮,是至今中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份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它也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这项工程几乎倾费了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仅耗铁量就用去大唐年产铁量的4/5。河桥建成,即被称为蒲津桥。蒲州铁牛,也是大唐繁荣的见证。

宋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习称“镇河铁牛”。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有句古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它的来历,就与黄河大铁牛有关。由于治理乏力,黄河时常泛滥,河道在两岸之间变来变去。因黄河不断改道,蒲州渡口才彻底丧失功能,逐渐荒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一篇课文讲述着“捞铁牛”的故事,这些都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让人们认识了黄河,认识了黄河铁牛。如今这里是一片绿色农田,四只铁牛已经重见天日,四只铁牛仍然沉埋沙中;黄河已经易道而去,浮桥也踪影全无了。



蒲津古渡铁牛重现——秦晋漫行(53) 蒲津渡

















蒲津渡:黄河铁牛,重见天日(黄胖HP拍摄)

资料:附录北师版三年级下册课文 第10课  
        捞铁牛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别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
  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一只大铁牛都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名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8417.html

更多阅读

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侦破纪实76-80 大案要案侦破纪实

第七十六节 只上到小学三年级--------------------------------------------------------------------------------[ qq ]  爷爷呼之不归,始终没能踏上回乡的路。倒是同一屋檐下长大,以后结成秦晋之好的父亲赖永等和母亲王注治两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神泉夏阳瀵简介洽川黄河湿地有很多温泉,当地称为瀵泉,水温常年在30℃左右,很适合沐浴。瀵,古人指“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就是涌泉。洽川湿地著名瀵泉七处,而夏阳瀵最大。夏阳瀵古籍早有记载。夏阳瀵之南有春秋战国时连接秦晋的夏阳渡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秦晋崤之战原文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一.背景:  1.何谓“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2.具体原因经过   周襄王二十四

日拱一卒533 《秦晋殽之战》教学设计 秦晋肴之战

第一节课:交代背景,读读《烛之武退秦师》,梳理出几对矛盾:三国矛盾,晋国内矛盾,秦的矛盾最小。第二节课:用左边部分。在秦的视角,叙述秦晋殽之战。读了课文14段中的6段。第三节课:追问剩余8段在做什么。希望学生可以:1.发现叙事视角变化。2.发

宁夏记游8:远胜沙湖的黄沙古渡2013.5.15

今天是我们在银川的最后一天,今天要去黄沙古渡,明天就去中卫了。晚上下了雨,似乎现在街上还有人打着伞,气温预报今天最高17度,一下就降了十来度呢,不过在酒店里还感觉不出来。穿了抓绒出得门来,不冷,空气凉凉的,非常宜人,又无太阳的曝晒,真棒!黄

声明:《蒲津古渡铁牛重现——秦晋漫行53 蒲津渡》为网友余生借给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