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的声学原理 声学原理 pdf](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64331t014ffbc7eeae46c05c.jpg)
苦思多日,发现箫的问题,必须从根本弄清它的发声原理,如何共振,才能明了其它后续诸如回压,长径比,助音孔,张力,共鸣,音色,三八音准等等的技术问题.一番苦思,一番画图之后,终于明了,记录如下:
首先,箫的发声,是空气以一个角度吹入,击在管壁,反射向斜下,这股气流,挤压管内空气,下侧空气被挤压向下,因管内空气的回压抬升这股空气角度,在这股空气上侧的管内气体,被挤压向上,被顶盖或唇组织,改向吹口方向.这个力量挤压入气空气角度使入气角度加大,入气角度改变后,进入管内打在管壁反射的角度改变(变大),直到挤压力将入气气柱挤到吹口上沿(或反射气流方向与挤压气柱的气流方向对立而抵消挤压),于是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挤压于是消失于是入气空气柱回复原入气角度,这个周期就是一个振动频率,达到20hz时,耳朵就能听见.这里就出现:管内回压大,向上抬升被反射的空气柱力量大,于是更多气流被挤压向上,向上的气流挤压入气流力量就大,好比琴弦,在张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拨弦力度,就会加大振幅.箫也是,这个力量一方面,在吹入气力量不变时,振动频率增加.另一方面,高频吹奏需要的吹入气压力变小.这就导致实际上的高频吹奏容易,和音高降低(因入气压力大幅降低).入气压力越大,挤压力量越大,改变的角度越大,一方面振幅越大,一方面频率越高.下面说管内共鸣.这个振动在整管内,如同整管是一条琴弦一样,只不过波腹和波节与琴弦正相反.琴弦振动的两端是波节,零振动点.中间是振动最大的波腹.箫两端是波腹,中间是波节.至于波节位置是不是正在正中间一半处.好比一根琴弦,弦的粗细均匀一致,那么它的八度倍频就在正中间.但如果一头粗一头细,那么八度音泛音点(波节)就会偏向粗的一端,并且,在两端张力(弦的紧度)不变的情况下,频率比不加粗时偏低.再上面的倍频的泛音点(波节)位置也都向粗端偏移.如果,这根弦从左到右粗细不是均匀增或减,而是一段粗一段细的不均匀,那么各个倍频泛音点,就会根据情况产生偏移,同时,频率也产生变化.箫的内径并不是均匀一致,两端压力也不同,所以,波节波腹位置,并不是在正二分四分八分等等长度处,而是有偏移.便宜情况根据内径.
回压越大,超高音越容易发出,吹奏力量就小,音高就低些.反之就会高,难吹.所以,降第三八度音就是增加回压.方式一是缩管,一是增加吹口到出音孔的长度.尾端扩口会减小回压.
至于所谓声音张力,其实就是振幅,取决于进气量和振动的管径.管径粗,振幅大,就音量大.但管径粗,回压小,超高频偏高.所以要缩管,和降低音调.
助音孔到基音孔距离,根据上面说的波节情况就可粗略判断其长度,所以,并不是正多少分之一的长度.
音孔的大小.音孔大,相当于波腹大,对于低音,频率升高,但对高音影响不很大.音孔大,还会减小一些回压.
综上所述,我因为很难找到厚壁竹子做缩管,那么就选择细管,来加大回压,使第三八度准确.况且我并不喜欢厚壁竹才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