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冬节(guabbaoxdongs) windongsxp系统

饱冬节

(guab baox dongs)

饱冬节,麻阳的“苗年”,这一习俗主要流传于全县23个乡镇的偏远村寨,而以郭公坪乡保持最为完整。2011年7月,麻阳民俗“苗族饱冬节”入选《怀化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历史渊源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但苗族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以十月为岁首”的周代纪年法,所以也就沿袭了农历十月过新年(俗称“苗年”)节俗习惯。苗年是苗族同胞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苗族人认为,一年只有热、冷两个季节,农历十月,既是热季的结束、冷季的开始,也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苗族的始祖蚩尤在“逐鹿之战”兵败被杀后,族人用糯米粘合蚩尤尸骨安葬,从此,每逢农历十月新年,苗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奠苗族先祖,祈求其保佑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地度过漫长难熬的冬天。

饱冬节,麻阳俗称guab baox dongs(过饱冬),苗语叫guaddongd guasjanb(瓜冬瓜见),意即“过苗年”,与苗族新年习俗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祭奠传说中始祖蚩尤、盘瓠同时,多了祭奠英烈的成分,尤其是清代乾嘉苗民大起义时,麻阳积极呼应,拥吴八月为王,吴八月被朝廷斩杀后,与他因起义战死的英烈都进入祭奠的行列。后由于清王朝出于对苗族文化有强大凝聚力的恐惧,统治者野蛮地对苗族文化进行破坏和限制,禁止举行“椎牛”、“赛马”、“鼓会”、“秋会”等大型宗教和文化活动,致使苗族宗教失传许多珍贵古文化遗产,湘西及黔东北地区“芦笙”绝迹。处于地域民族弱势的麻阳苗族,长时期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熏陶影响逐步汉化,民族弱势衍化文化渐渐衰微,日渐淡化了自己民族的节日——“饱冬节”。麻阳苗族村寨或唯留遗迹,如兰村乡桐古垅村有个小山寨就叫“饱冬坡”,或变化形式,如有些村寨专门积攒钱币或置办田地,组成“饱冬会”,选有会首,负责召集会议,处理如何保护耕牛,如何让贫困之家、孤苦老人和伢崽过好冬天之类事宜。已经难以寻找到“年”的韵味。时至今日,只有郭公坪乡的部分村寨还保留承传了古老“饱冬节”,杀猪宰牛,打糯米粑,点香烧冥纸,敬祀天地、祖宗,举寨或举家团聚欢饮。其中,又以溪口村保留得最为完整。

上个世纪80年代,溪口开始恢复饱冬节各种仪式,以湾里院子神龛树为拜祖主场地,以苗民义军驻扎过的腰子洞为拜神和娱乐主会场,有了较完整的麻阳饱冬节习俗仪程。

二、基本内容

饱冬节是麻阳苗族的传统节日,是历经数千年的苗族历史文化沉积。麻阳郭公坪乡溪口的饱冬节历经数百年的地域人文交融,演变成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现象,形成了完整的节日习俗体系,也是麻阳最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具体过程如下:

(一)忙饱冬(pand baoxdongs

农历十月初一,饱冬节的前一天,全寨筹备过节物品(有的村寨提前十天半月即着手准备),杀猪宰羊、杀鸡杀鸭、酿米酒、做露兜面、舂糍粑、糅饺粑、炼印盒粑,并修补龙灯,为节日祭拜和酒宴做准备。傍晚,各家各户到村寨附近井边、大树下、土地神龛、荤庙、斋庙上香烧纸,敬奉神灵。

(二)过饱冬(guab baoxdongs

农历十月初二是饱冬节,麻阳苗民过饱冬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和程序。

1、神龛拜祖(saod jiad xianlzis)。湾里院子神龛设在寨头岩鹰木古树下,据传这是田姓祖先仕奎的居所,因他打猎技艺高超,成为邻近村寨敬奉的“猎神”。清晨,由寨中长辈主司,寨民着盛装,跟随排列古树神龛下,在预置祭台前,主司祷告完,轮流上香烧纸,后集体叩拜。

饱冬节(guabbaoxdongs) windongsxp系统

2、舞龙游山(wangb longl guablas)。祭祖毕,锣鼓声里,唢呐曲中,24节游龙起舞。主司再拜后,端牙盘先行,率龙灯及寨民队伍过溪上山,伴祖先游玩。半山观音洞中居住着被观音降服的一条黄龙,至今其龙尾还流淌甘洌清泉,成为附近村寨治病的良药。至洞前,游山队伍停歇,上香,祷告,邀请洞中龙神一起过节。毕,沿山麓小径继续上行,过涧,上山,抵腰子洞。

3、拜神娱神(das laob dongbsenl)。腰子洞曾是东汉马援征五溪时的苗王驻兵之地,也是乾嘉苗民大起义时吴八月屯兵之所,更是每逢兵祸匪患时邻近村寨人们的避难洞天,至今还有洞口寨墙、洞内熬硝灶台群,洞内坪地开阔可容数千人,是天然的群体活动理想场地,因此成为溪口饱冬节拜神和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当天,洞内烛灯火通明,活动主要有三项:

⑴神坛祷告。在洞内照壁设神坛,设香炉,上牙盘、鸡鸭鱼肉、糍粑、五个酒杯,召集所有族人,禁声,主司掐诀讨筶(卦),念念有词,族人跟随三拜九叩,上香烧纸(冥币)、斟酒敬酒数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六畜兴旺。

⑵娱神娱人。拜神毕,锣鼓唢呐齐鸣,龙灯起舞,继而上演花灯戏等传统剧目及寨民自发排演节目,人神同乐。

⑶泡汤大餐。下午,在洞内摆上十多张八仙桌,端上厨子在洞口临时灶台精心制作的泡汤火锅为主乡村美味,举寨同桌,大块呷肉,大碗喝酒,十足年味。若有客人,频繁敬酒劝菜,告罪不周,又另是一番情趣。

4、篝火守岁(wangd huos souxyat)。晚餐盛宴过后,意犹未尽的后生(his sangs)妹子(mibjid)在腰子洞内燃起篝火,围着篝火翩翩起舞,山歌不断,情歌缠绵,深夜方出洞下山而归。

5、龙灯闹年(qiangx senl saobtiangd)。傍黑时分,寨前坪地,锣鼓喧天,爆竹齐鸣,舞龙灯穿花表演开始,全村寨的男女老少一起围观。表演完毕,锣鼓开道,龙灯逐家逐户穿堂扫祟,主家堂屋神龛上香,门口烧纸迎接,直至深夜。舞龙毕,在寨前坪地摆上七八桌酒菜,就着火锅(huoslous zis),呷酒聊天(cas bod tianl)、摆龙门阵(bais bus),深夜方归,甚至彻夜不眠。

三、主要特征

饱冬节,作为苗族的传统节日,在麻阳以其特有形式存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历史悠久性。饱冬节传承苗族新年而来,苗族发展走过了6000多年历史沧桑,饱冬节和苗年一样,因苗族而生,随苗族变迁,尽管无法还原苗年昔日的原貌,但是它存在和传承的历史与苗族的存在历史一般长久。

2、参与广泛性。饱冬节是一种民族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地域性全民自发参与的节俗,而且分布村寨也比较广泛,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开始,麻阳苗民以及同寨杂居的其他民族人众,都会自发地参与到节日的活动过程中,而且村村寨寨同期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只不过,有的村寨过1天(农历十月初二),有的村寨过2天、3天,甚至更长时间。

3、继承完整性。麻阳的饱冬节有完整的活动程式,拜祖、拜神、拜鬼、娱人于一体,完整地继承了苗族“巫文化”品性,系统地保留和传承苗族过苗年的传统习俗至今,这也充分说明了地域民间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4、表现独特性。由于历史原因,麻阳长期处在苗文化与他类文化交织渗透的临界区域,以至于表现出文化的复合型特征,节俗特征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文化多元化特质。麻阳的饱冬节发展至今,有别于传统苗年,更不同于传统的春节。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化,许多村寨只是在饱冬节这天重开“饱冬会”,商量处理人、耕牛等如何安全过冬,尽管也有聚餐,但少了些年味;二是复杂化,如溪口饱冬节,仅敬祀一项,对象就包括对家族祖先、传说龙神以及古代苗王和后代为维护族群权益而献身的鬼魂的祭拜,还请各路神灵依附“龙体”(龙灯)扫却住屋鬼祟。

四、重要价值

饱冬节作为沉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概括而言主要有:

1、文化传承价值。饱冬节是苗族的历史文化遗产,麻阳饱冬节,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了远古的苗族节俗文化,完整保留了苗族巫文化传统,反映了苗族文化的特征,揭示了苗族的精神生活、物质生产文化特质。节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和承载空间,饱冬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功用和价值。

2、学术研究价值。饱冬节,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它是苗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本,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地域性范本,更是一个人类文化传承的现实性截面,这一独特文化特质,对于研究苗族文化历史、中华文化发展、人类文化传承,是不可多得的学术研究样本。

3、社会实用价值。饱冬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仪式,保持了古朴原始的独特风格,再加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已经成为地域性的文化活动,成为展示民间民族文化的平台,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序交流中,也构建了地域性和谐社会发展的平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9162.html

更多阅读

信号与系统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一节 西餐厅运营系统(四)

    3.营业高峰后    (1)检查店内是否有污染品或破损品。    (2)查看是否要进行中途解款。    (3)是否有缺货,是否需要补货。    (4)确定各时段营业额未达成的原因。    (5)检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对策。  

第四章 道路收费系统 第四章 第一节 西餐厅运营系统(二)

   7.备餐间工作流程后勤人员班次实行两班制    (1)早班    A.上岗后将洗碗机内注水,加温到规定标准,然后将餐具柜内所有餐具及酒具过机清洗。    B.餐后将各自负责的岗位卫生区清洁干净,并洗刷西餐厅、厨房随时送来的餐

声明:《饱冬节(guabbaoxdongs) windongsxp系统》为网友别赔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