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与徐淑彬老师商榷 徐淑彬

今天徐淑彬老师转载了本人的一篇文章,感谢徐老师转载,很高兴有这么多博友关注地震,关注一切有关地震的思考。地震是天灾,但是没有人希望它再演变为人祸。

徐老师在转载拙文时评论说:“我虽然转载了这篇文章,但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却不敢苟同,比如:“稍有地震常识的人都知道,准确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是不可能的事。”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保守的人们还是不少。自己不懂,也认为别人做不到。杯具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23e280100jhcp.html#comment1)-[转载]【原创】6.13临沂地震谣言为何迷惑了很多人?_徐淑彬_新浪博客#comment”。

本人读后如鲠在喉,感觉不吐不快。本着以文会友、理性理智的原则,在此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与徐老师商榷。首先本人承认自己不懂,当然也不是一窍不通,但还是坚持认为“准确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不可能做到,至少目前如此,况且也没有证据证明有谁做到了这一点。6.13之所以成为谣言,在于它的过分准确(徐老师对此亦有专文批驳),否则应该叫预言,或者至少称为传言。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地震的可预测性。一直以为,相信大多数人也这样认为:地震的长期、中期、短期或临震预测是可能的,也是目前可以做到的。

经常阅读一些有关地震预测的博文,这既是出于对徐老师等民间地震预测人士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未来人类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担忧。也许是杞人忧天,也许是不自量力,但是我们应当尊重那些对地震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关注的人,而不论他掌握了多少地震知识,或者掌握了多少有关地震的话语权。地震不会因人的预测而应验,也不会受到人类意志的控制。在科学面前没有大师,更没有所谓的神人。我相信,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掌握了预测地震的密码,从而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如果是这样,地震局一定会请他去,人们群众也一定会对他奉若神明。我们既应当反对将地震预测神秘化,也应当反对将地震预测大众化。地震预测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地得出某种不切实际的结论。

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人类可以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因为过去很多被称之为幻想的事物最终都实现了。从发展的眼光看,可以据此下结论说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但是从现实的情况出发,人类对未知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即使他的想法很好。我们尊重一切执着于探索地震预报的人士,但并不等于我们认同他们的观点或结论。科学没有止境,科学面前只有勇士,没有牛人。我们欣赏唐吉坷德的精神,但不一定效仿唐吉坷德式的做法。

限于人类的认知水平,错误的判断和认识在所难免。在地震预测面前,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果一个人主观地认为他人的意见错误就下结论说是“自己不懂,也认为别人做不到。杯具”,其实这才是最大的“杯具”。因为地震预测是一门科学,科学面前可能有权威,但是绝不应当有一言堂。看待问题既要主观,也不能脱离客观。拥护的人多,并不见得有理。

中国人有盲从、从众的心理和习惯。如果对任何问题特别是常识性的问题都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就不会有6.13之类的事件发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9676.html

更多阅读

木增与徐霞客的——看《木府风云》联想 木府风云 迅雷下载

木增与徐霞客——看《木府风云》联想看《木府风云》,我想起了徐霞客。《木府风云》讲述明代云南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内部的争斗与恩怨,情节生动,可看性强。《木府风云》中大多主角,都是历史人物,用的是真姓实名,如罗氏宁、木青、

我与葛家澍老师 会计理论 葛家澍 pdf

我的大学校园生活(7)我与葛家澍老师1973年2月底,学校组织了六位老师(我是其中之一)赴上海进行教改调查,我们到了复旦大学(当时上海财院并入该校)、财政局、江湾机械厂、吴淞化肥厂、上海衬衣二厂、上海三药厂,还有手工业管理局和上海手工业

声明:《原创 与徐淑彬老师商榷 徐淑彬》为网友不听话的打死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