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馆
终于得闲,可以继续向大家介绍6月份的美国之行啦。
我们一行在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参加了纪念尹奉吉诞辰106周年的纪念活动之后,从礼山郡直奔首尔国际机场,前往美国。
到美国的主要任务,就是举行为期一周的“犹太难民与上海”展览,向美国人民介绍二战期间上海人民特别是虹口人民对犹太难民的呵护和包容,讲述当年那些可歌可泣的“上海好故事”。其中,6月23日的展览开幕式,是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办公大楼二楼金厅举行的。24日之后的展览,转移到沃尔特华盛顿中心继续进行。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对我们这次赴美办展非常重视。在23号这天,安排了三场相关的活动,体现出大使馆的关心。
第一场活动是在23日中午。由李杰公使出面请我们吃工作午餐,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此之前,大使馆已经帮助我们做了许多与展览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核实相关细节。
第二场活动是在23日下午。由大使馆副馆长、陆慷公使出面在大使馆内接见我们一行,详细了解这次展览的前期准备情况、展览内容的主要特点。我们还向位陆慷公使汇报了位于虹口的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相关情况。
第三场活动是在23号晚上。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陆慷公使、李杰公使全都参加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办公大楼二楼金厅举行“犹太难民与上海”展览的开幕式暨新闻发布会。
陆慷公使接见我赴美代表团一行
因为大使馆的关心,使得我们有机会走进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对大使馆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北临梵奈斯大街,西临国际街,南侧是国际路和中央公园。这里传统上被称为“第二使馆区”。东边与新加坡使馆为邻,西面则是以色列使馆;南面右侧为美国国务院外交使团服务处办公楼;左侧是一个小公园。四周则是孟加拉国和几个中东与非洲国家的使馆。
这座新的大使馆于2008年7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新办公楼外墙采用的是色泽淡雅、质地细腻的法国石灰石,与华盛顿地区众多的石灰石联邦建筑相协调。新馆的设计者是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的贝建中和贝礼中,他们的父亲便是以改建巴黎卢浮宫闻名于世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中国驻美国新使馆是我驻外使馆中建筑面积和规模最大的,是一座地上五层、地下三层的现代派建筑,外形多呈几何图形。这座堪称地标建筑的新使馆从开工伊始就开始引起美国各界瞩目。根据贝建中的说法,中国政府对设计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传达中国重要性,以及体现中国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位置”。他表示整个建筑群是“遵循中国建筑的基本原则进行的,但采用了现代的表现方式。”贝建中表示,他们两兄弟在设计过程中也曾征询过父亲贝聿铭的意见。大使馆新馆的“贝氏”设计风格十分明显。宽阔的入口大厅,有多重天花板、带棱角屋顶的正门主建筑都不由令人联想起出自贝聿铭之手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博物馆中央大厅主庭园被切割成条状的片石假山群这一设计元素也被巧妙地嫁接到了大使馆的露台上。
中国驻美新大使馆全景
与地处市中心、车水马龙的马萨诸塞州大道相比,位于西北角偏僻的国际中心一度被认为是“下只角”。1980年,第一个入驻该地的是以色列驻美大使馆,随后约旦、科威特、巴林、埃及、奥地利等18国大使馆相继在此大兴土木,华盛顿“第二使馆区”的称号由此得来。美国媒体认为,随着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的落成,华盛顿的外交版图将被改写,国际中心与马萨诸塞州大道“分庭抗礼”的新格局将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