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
----献给我的朋友们
(一)西方“科学主义”与中国“科学发展观”
科学主义(scientism)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
“自然科学的方法,或者自然科学所认证的范畴分类和事物,是任何哲学和任何研究的唯一恰当的元素的信念”,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
对比一下:
1,前者以物为主,见物不见人;后者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立脚点;
2, 前者 以自然科学为最权威的世界观,重识不钟情。物我两分对立。”易导致生存环境崩坏。后者民胞物与(张载),互为对象,协同发展。
3,前者片面,知天不知人,后者整合,天人合一。
(二)“有”与“无”之辩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产生“有”的本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学家王弼提出“贵无”论,认为:“天下万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老子注》)而裴頠提出 “崇有”论:“济有者皆有也。虚无兮益于已有之群生哉!”(《晋书·裴頠传》认为无不能生有。
王弼认为,道的本体论性质是“无”, “无所不适”、“无所不至”, 世界总体性的。这一观点来自庄子的“道通为一”( 《齐物论》)和 “道无所不在”( 《知北游》)。把玄学的抽象性与思辩性推向了高峰。
针对何、王的“贵无”,裴頠和郭象提出了“崇有”,裴在《崇有论》中认为,万物不是由“无”而生,而是自己发生的,即“自生”。万物的基本性质是“有”,事物所不具有的、超出本性之外的才是“无”。如庄子在《在宥》篇中的“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知北游》中的“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即对万物不要问它们的名称与实情,它们都是自生自灭的。天道就在万物中,万物在千变万化中又生万物。
郭象思想与庄子思想更为密切了。郭象基本观点是万物“自生”而“独化”。“自生”即万物不能从无而生。“独化”即事物自己发生变化、不假外力。这才是道的正解。是一种万物本原存在的观点。郭象在《庄子·齐物论》注中说:“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其无极。卒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即事物自己产生和自己运动的“独化理论”。
无论是有还是无,似都没有他们老师高明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打开了调合有无的通路。
(三)科学家、哲人与诗人
玻尔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爱因斯坦则说:“玻尔,上帝不会掷骰子!”
玻尔回言:“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几十年后的霍金,看着历年的实验记录,垂头丧气地说:“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上帝掷骰子吗?尽管以上霍金之言给出肯定的答案,但似乎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量子物理学虽经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均被证明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对其某些基本原理仍然众说纷纭。而就在不久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量子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测不准定律,似乎存在缺陷:一个基本粒子的动能和势能在同一时刻被精确测量。这无疑对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带来了严重威胁、沉重的打击。(网文)
上帝死了,诸神堕落了;超人死了,“总是有理”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不见了。可人类还活着,而且似乎越来越活的有点子滋味。如果有一天,太阳老了,真的白矮了,我们怎么办?有位姓郭的诗人说了:在银河中,提着灯笼走。”
后面跟着刘庄主拎了一条鱼,老顽童,夹了一壶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