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素有“维也纳的灵魂”和“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它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英国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并称世界四大歌剧院。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1869年落成时,首演莫扎特的《魔笛》(一说是《唐"璜》)。
剧院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西克斯鲍和谬尔设计督造。当时人们突然发现歌剧院的地面略低于地平面,报纸纷纷就此责难,皇帝约瑟夫一世也极为不满,两位建筑师因恐惧先后命丧黄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歌剧院高高的绿色楼顶被美军飞机误以为火车站而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壁残垣,几乎所有的装饰品、道具,130多本歌剧谱和约15万件服装被烧掉,整个城市为之黯然。“音乐之城”的人民不能没有歌剧,即使是身处战后的废墟中。人们先是搭建临时演出棚,同时举国上下投入巨大的热情和财力重建歌剧院。四大占领国也纷纷提供建材和建筑机械。历时10年,耗费1亿多美元,终于恢复旧观,在1955年11月5日重新开放。当时适逢奥地利国家和约签订不久,国家恢复独立主权,剧院首演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庆祝再生,剧院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剧院是罗马式宏伟建筑,外观方正,饰有许多骏马雕塑。总面积9000平方米,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砌成,廊柱流光溢彩。剧院的设备极为现代化,空调、音响、控制灯光、移动舞台以及排练厅、录音厅内所使用的电视和电子设备都是一流的。设计最独到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舞台面积是观众席的2倍。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1642人,座椅一律枣红色丝绒镶金色,显示着歌剧院的高雅和气派。其中第6层上有567个站位。剧场四周是包厢,共5层,每间可容4人至6人,皇帝包厢则要大得多,而且金碧辉煌。
维也纳歌剧院有两个芭蕾舞练习厅、三个剧团练习厅、一个大彩排舞台(346米),还有10个独唱演员练习室,数十个演员化妆室,以及一个电视台转播室,可以同时向50个国家和地区转播实况。歌剧院每层楼都有休息大厅和走廊,这里陈列着许多出自名家的精美油画,表现曾在歌剧院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歌剧题材,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舒伯特的《家庭战争》,贝多芬的《费德利奥》。此外,人们还可以看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父子等音乐大师以及歌剧院历任经理的塑像。
歌剧院每年演出300次晚场,节目提前半年排定,而且每晚必换。剧作以莫扎特和威尔第的作品为主,一般不试演现代作品,但每年都新排演一些著名的歌剧,由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演唱。而艺术家一旦能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便从此奠定了自己在乐坛的地位。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自从建院以来,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作为剧院经理,又以乐坛称雄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常任歌剧乐队,并不惜重金聘请世界著名歌唱家担任歌剧主角。剧院还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国家歌剧院成为维也纳这个音乐之乡的重要象征。国家哥剧院的演出票价很贵,要提前预订,如逢名演员演出,则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歌剧院除七八月歇夏外,全年开放,最佳的剧目一般安排在冬、春季的维也纳文化节期间。
每年除夕,歌剧院还将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舞会,以其奢华典雅而成为世界各地政要名流、富商大贾云集的盛会,届时奥地利总统和国家都将出席。舞会一般在晚上10时开始,先是由专业舞蹈学校的演员表演波兰舞和华尔兹,接着,192对经过严格挑选的青年男女登场,最后是来宾同时起舞,整个大厅变成舞蹈的海洋,场面极为壮观。舞会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5时。舞会入场券昂贵,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得起,而是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2.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歌剧发源于意大利、辉煌在意大利,而意大利的歌剧则在斯卡拉歌剧院内大放异彩,斯卡拉歌剧院在音乐界有“歌剧麦加”之称。这是众多歌剧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这里是斯汤达口中“意大利最好的歌剧院”,这里是众多歌剧演员梦中的舞台。
斯卡拉歌剧院地处米兰市中心,与米兰大教堂遥相辉映。剧院由朱塞佩"皮耶尔马里尼设计,于1776年开工建设,1778年8月3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因为在圣玛利亚斯卡拉教堂的遗址之上兴建而成,所以得名斯卡拉歌剧院。歌剧院建成后,许多贵族都有固定的包厢,歌剧院采用油灯照明,到1883年全部更换为电灯。此后,歌剧院又进行过装修工程,添置了普通座位等。歌剧院内部装饰华丽,拥有6层包厢,可容纳2000多人。世界著名的歌唱家都曾在此演出过。每逢歌剧季的开幕日,政经演艺各界往往全体出动,意大利总统亦会亲临现场,还有当今最红的意大利影歌星也不会缺席,充分发挥了意大利人的热情外,更让整个意大利的歌剧轰轰动动登上世界舞台。
二战时期,米兰深受意大利法西斯之害,在墨索里尼大力扶植罗马歌剧院的情况下,斯卡拉歌剧院仍然是众多歌剧爱好者的天堂。但是在1943年,斯卡拉歌剧院不幸毁于战火,1946年,才按照原歌剧院的造型,重新建造,同年5月11日正式开放。
三百年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的歌剧,有350部之多,其中《奥赛罗》、《蝴蝶夫人》、《玫瑰骑士》等著名歌剧都在这里与观众首次见面。今天的斯卡拉歌剧院的包厢已经不为贵族所有,2002年到2004年的翻新工程将歌剧院的音响效果最优化,而舞台、后台也重新建造,在背椅上新添的显示器,使得歌词与歌剧同步,让更多观众在短期内更快地了解歌剧、喜爱歌剧。
重修后斯卡拉歌剧院拥有座椅超过3000个,剧院造型成马蹄形,是歌剧声音在传播中损失最小。剧院的包厢在第一层到第四层,共有包厢409个,每个包厢可坐6到8人,第五、六层为普通座位,最贵的门票可达到3334美元。斯卡拉歌剧院内还设有赌博设施、图书馆及小型的剧院博物馆,展出与斯卡拉歌剧院相关的歌剧手稿、剧院历史资料等。1955年,在斯卡拉歌剧院的左面兴建了一座小斯卡拉歌剧院,其规模、装潢都无法与大斯卡拉相比,只有600个座位,由皮埃罗"坡塔鲁彼所设计完成。
3.英国皇家歌剧院
又名皇家意大利歌剧院,或科文特花园剧院(CovunitGarden)是伦敦最负盛名的老牌剧院,也是全世界数得上的大歌剧院之一。之所以叫“花园”,因为在早先,它确是一家女修道院的花园。
1732年12月7日,第一座科文特花园剧院开幕时,首演的剧目,就是英国杰出的喜剧作家康格里夫的一部传世佳作《如此世道》,随后的一百年间,剧院数得上的重要歌剧演出,是《乞丐歌剧》和亨德尔几部世界首演的作品,此外仍以戏剧演出为主。
科文特花园剧院历史上几度遭大火焚毁。第一次,发生在1808年9月19日;第二年剧院重建,剧目上仍是戏剧与歌剧并行不悖,但歌剧已开始占了上风。在1826年,剧院特别向德国的韦伯约写了一部作品,这就是有名的《奥伯龙》,到1845年更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大歌剧,从《威廉"退尔》到《胡格诺派教徒》。
从1847年起,科文特花园剧院便正式改名为“皇家意大利歌剧院”。英国在历史上,不是个歌剧传统很深厚的国度,科文特花园剧院几百年来,没出过几位了不起的本土歌剧作者,但至此歌剧演出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1856年第二座剧院再次被火烧毁,两年后的5月15日,第三座剧院以梅耶贝尔的《胡格诺派教徒》拉开了首演的帷幕,从那以后直到现在,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过中断以外,每年都在特定的伦敦“演出季”时间里推出歌剧作品。
英国的歌剧传统虽不深厚,但戏剧却是它众所周知的强项。作品就是另一回事了,从普赛尔去世以来,伦敦的歌剧舞台就成了意大利作品的天下。一直到19世纪末,在科文特花园剧院上演的歌剧,都是用意大利语来演出的。
1892年,科文特花园剧院得到了皇家歌剧院的荣誉称号,也是在这一年,马勒率领汉堡歌剧团来访,演出剧院历史上第一套全本的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到这时,剧院已改为用原作的语言来演出了。
这期间,剧院的事业日盛一日,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们,纷纷来此登台献艺,剧院也跻身于世界一流歌剧院之列。法国大作曲家德彪西曾称赞它代表了英国人最优秀的一方面,不但装修富丽堂皇,而且音效尽善尽美,在这里听音乐是极大的享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曾被用作舞厅,但在1946年,又重新开放,设有常驻的演出团体,而且享受政府津贴。本世纪头几十年里,英国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为剧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剧院为一大批英国作曲家像布里顿、沃尔顿、蒂皮特和马克斯韦尔"戴维斯等人的新作举行过世界首演。
这座剧院在1946年重新开放时,能容纳2250名观众,后来不断加以修缮,从建筑的外观,到观众大厅的装潢,再到剧院的音响效果,无一不是更加完美。
科文特花园剧院完全处在游览、购物、
用餐的热闹环境中
实际上,科文特花园剧院自建成以来,就一直在不断扩充,1989年的一次重建,是连同科文特花园的市场都包括在内的,规模更大。这片区域经过重修后,原来就以花卉、水果和蔬菜的批发市场闻名的科文特花园,更焕然一新,建起了现代化的商场。剧院更增添了好些扩建的部分,难得的是,并没有破坏原建筑物的平衡与和谐,很好地保存了原有的风格。马蹄形的观众坐席,装有地毯,140年前挂在舞台前面的维多利亚女王侧面轮廓形状的英国狮子纹章被重新镀金,1998年12月1日歌剧院再度开放之日恢复到原位。扩建的工程,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所需的费用,相当昂贵,政府特别为此发行彩票来筹措资金。
英国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现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是皇家歌剧院和皇家芭蕾舞团共有的领地,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4.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该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说来有趣,像这样庞大的歌剧院,却没有可供那些有钱商人观看歌剧时使用的固定包箱座位。西洋人热爱歌剧,犹如中国人迷恋京戏。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乐府歌剧院一家,以供富人消遣,但包厢有限。有一天,一位范先生见他夫人分配不到包厢,便和罗斯福、易赛兰、葛雷特、亚斯多、毛根等同好合作,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美金,决定建造一座更好的剧院,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
大都会歌剧院于1883年10月22日落成。落成之日举行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同时,古诺的著名歌剧《浮士德》就首演于此。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任总经理是亨利"阿贝,由于他在经营该剧院的第一季度演出中遭受了严重亏损,因此被剧院的董事会免职。阿贝被免职后,由德国指挥家、小提家莱奥波德"达姆罗施担任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上任后不久便去世。1884年至1891年,莱奥波德-达姆罗施的儿子瓦尔特"达姆罗施接任了剧院的艺术总监。在此期间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是清一色的德国歌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作品都首演于该剧院。例如《尼贝龙根的指环》、(除去1877年音乐协会上演过的)《女武神》、《崔斯坦与伊索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等。
1892—1898年,亨利"阿贝重新执掌大都会歌剧院的大权。1892年由于剧院不慎失火,因此这年秋、冬二季停止演出。重建工程于1893年完成,这年11月27日再度开幕时,复演《浮士德》以示庆祝。,1896年阿贝去世后,迫使公司改组而由格劳继任经理自1898年11月29日,《唐豪塞》一剧演出,该公司开始步入新的世纪。在格劳的领导之下,第五季歌剧节演出极为成功,因而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代”。当时,大都会歌剧院拥有世界乐坛上的名歌唱家如:康巴纳里、殷姆士、葛志基)、贺谋、丽丽雷曼、毛瑞尔、诺尔迪卡、普朗松、德雷斯克、萨利亚克、森布里赫、舒曼海因、泰尔尼纳等,皆是当时的人选。格劳因有如许人才助阵,使他无论在艺术上或财政上,都大大地获得成功。
1903-1908年,康瑞德接任。其间,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作曲家马勒和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莫特尔"费利克斯等知名人士均参加了剧院的演出。1908年起,加蒂"卡沙扎接替了康瑞德的职务直到1935年。加蒂"卡沙扎任职期间为大都会歌剧院做出的最大功绩是邀请了托斯卡尼尼任剧院的首席指挥,加蒂"卡沙扎的理财本领和托斯卡尼尼享誉世界的指挥天才建立起了大都会令人眼花缭乱的歌剧王国。他们立下了用原文演唱歌剧作品的规矩,确立了每年24周的演出季,几乎演遍了世界所有的优秀歌剧。如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穆索尔斯基的《鲍利斯"戈杜诺夫》、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蒙太梅奇的《三王之爱》等。到1935年加蒂"卡沙扎辞职前,一共演出177部作品,上演次数多达5000次以上。
1935—1950年,是加拿大人爱德华"约翰逊为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他鼓励培养美国的艺术家。力邀比彻姆、瓦尔特、布什、斯特尔等指挥家和著名歌唱家参与剧院的演出,一时阵容强盛。爱德华"约翰逊退休后,鲁道夫"宾格接任了剧院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72年。他使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技术现代化,并增加了国际性的演员阵容。1955年黑人头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是饰演巫莉卡角色的玛丽安"安德逊。在此登台过的名歌唱家还有卡拉丝、提芭第、狄"史蒂法诺、德"莫纳哥、毕约林、谢比和美国人蕾芝妮克、梅利尔等。此外还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歌剧作品,如贝尔格的《沃采克》、巴伯的《瓦内莎》等。
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新址,这是一座十层楼的漂亮的现代化大厦,位处纽约的林肯中心,建筑师是兴建联合国大厦的华莱士"夏里逊。新院建筑为时4年,建筑费用达4750万元美金。它一切设备全是最新最好的,舞台的宽度100英尺,深度80英尺,乐队的座席可容110名乐师,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布景场和化装室的面积,比旧剧院大了10倍。该年4月11日,先由学生试演,无论灯光、音响等各方面,都比旧的剧院理想,大家颇为满意。试演5天后,即1966年4月16日晚上,他们在旧的剧院隆重地举行了一场“惜别晚会”,全体演职员在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下,合唱了《忆旧游》一曲。这时,大家噙着兴奋和伤感交织的眼泪,缅怀近百年漫长过去的艰辛成就。他们骄傲地说:这是旧阶段的结束,也孕育着新的都会歌剧院的开始。截止到此旧的大都会歌剧院共上演过217部歌剧。其中《西部姑娘》等二十五部属于世界性首演。
1966年9月16日,大都会歌剧院新址开幕,这天,美国作曲家巴伯专为该剧院新址开幕而写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首次公演。随后演出的戏码是莎士比亚洲名著改编的《埃及艳后》,美国人谱曲,女高音利昂汀"普赖丝,深获观众和舆论赞赏。不但她谢幕达14次之多,美国总统约翰逊夫人还到后台向她祝贺。
1972年,根特烈被指定为继任者,但在上任前因车祸去世,于是改由库贝利克就任音乐监督,1975年后由黎汶接任。当时在大约四十周内,做了250次以上的演出。
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的著名歌剧院,近50年来,大都会歌剧院每周六下午的演出,都被转播到美国各处及邻近国家,它把歌剧带到千百万人面前。如今,电视、碟影片vsh录影带等,可以连同画面一起把音乐带给更广泛的观众,并利用活动字幕,使歌剧剧情更易了解与普及。除此以外,大都会歌剧院常改编旧歌剧成现代作品,逐渐启用新导演及新曲目,在不断蜕变中的大都会歌剧院,正迈向新的黄金时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