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微服私访 皇帝微服出巡的电影

皇帝的微服私访

文∕常强

近几年,清宫戏热得简直要烤焦电视,随便一人,即使没时间久看电视,也能口头说上它三五部。其中,《康熙微服私访记》是最热播的电视剧之一。那么,何谓“微服私访”?要弄清这个概念,需先搞清古代皇帝的出宫方式。住在阴森森皇宫里的皇帝,闷了、烦了、闲了、想了解下情了、军事需要了,就有亲自出宫的欲望与必要。他们外出,方式无非明暗两种:鸣锣开道,八面威风,周遭肃静回避,大张旗鼓地外出为第一种;神不知鬼不觉、偷偷摸摸地“溜”出去,是为第二种。后一种因皇帝需着百姓便装,所以叫“微服私访”。古人语言简洁,将其称为“微行”或“燕出”。

在人们的头脑中,但凡提到微服私访,几乎都会将其与康熙帝扯上联系。荧幕上康熙的微服私访,无疑使他的高大形象锦上添花。康熙曾微服私访,这绝对是相当一大批中国人的“常识”。还曾有人发文,赞扬康熙此举,并提倡党政干部向康熙学习。我也曾因康熙在百忙之中,还抽空微行出宫为民解忧而对其赞叹有加,但后来发现,我错了,不,人们都错了——原来,康熙竟从未曾微服私访过!

其实,未被电视剧所忽悠,发现康熙不曾微服私访的人,我不是第一个。之前已有学者道出事实的真相。出于探寻本真历史的专业性动机,我也曾翻读关于康熙的一些史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仅未找到康熙微行的蛛丝马迹,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康熙或许堪称史上唯一公开反对微服私访的帝王!

《清圣祖实录》卷271记载了康熙晚年的一篇圣谕,上言道:“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朕尝观书,见唐明皇游月宫,宋真宗得天书,此皆好事狂妄书生伪造,岂可以为实而信之乎!又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上面这段话中,康熙自己解释了他反对微服私访的原因,一是老百姓都认识他,微行很难成行;二是了解天下事根本没必要如此做。的确,康熙一生多次公开外出巡游,全天下人几乎都知道他长得什么模样,纵是有人未曾谋面,口耳相传,圣容也可暗记于心。再者,康熙对自己所建立的信息网络超级自信,坚信他的忠臣遍天下,他们皆有资格做自己的第三只眼。

无独有众。其实,只要耐得住性子翻检史书,我们还是能找出几位微服私访过的帝王的。这些人中,除了上面康熙提到的宋太祖、明太祖,还有秦始皇、汉武帝、汉成帝、晋明帝、唐高祖、唐中宗、唐宣宗、辽穆宗、明武宗、清同治帝等等。中国古代,皇帝微行的主要目的,倒还真不是体察民情或为民解忧,而是寻欢作乐。

古代皇帝,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使皇宫生活丰裕无比,毕竟活动区域有限,高高的宫墙很难阻挡住皇帝对外界的好奇之心。当他们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后,自然就会把目光转移到宫墙之外。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个道理皇帝也是懂的。汉成帝是历史上的著名昏君,班固在《汉书》上说他“湛于酒色”,其实一点都不假。皇帝微行,原本在人们心中并无什么褒贬之意,正是汉成帝的微服私访,使后人对帝王微行怀有敌意,颇不看好。

史书上说,汉成帝经常微服出宫,带着几名侍从,有时乘坐一辆小车,有时骑着马匹,便轻装寻欢去也。对汉成帝而言,他微服私访的最大收获,或许就是觅得了大美人赵飞燕。一次,成帝几人微行到了阳阿公主家中,公主设宴款待。宴乐之间,必有舞女助兴。台下一舞女一出现,便把汉成帝的魂魄给勾了过去,此女便是赵飞燕。后来成帝把赵飞燕带回了皇宫并封做皇后。他与赵氏姐妹整日卿卿我我,结果,没等白头偕老,成帝便率先一步,死在了温柔乡。汉成帝以后,把微行当作寻欢作乐之佳径的帝王,还有明武宗和清同治帝。明武宗英年早逝且未留子嗣,极有可能与宫外淫乱有关。而同治死于艾滋病(花柳病),更当归咎于他目的极其明确的微服私访。

中国帝王了解民情的方式有许多种,微服私访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种。

对帝王而言,微服私访若用作猎艳,其功效妙不可言;但若体察民情,恐怕有些困难,甚至说有些没必要。其实,中国帝王微行,阻力颇大,约束颇多,圣君断不会轻易为之。这样讲,基于以下几点国情。首先,微行的必要条件是帝王的平民化装束和隐蔽化行踪,这是人们传统观念所不可接受的。中国古人讲究尊卑有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人物特定身份。皇帝微行几乎要求他与随从平等相处,活动如布衣草根,这无疑是有失体统的大不雅。正因如此,古代昏君微服私访,得到消息的大臣总会苦苦劝谏,希望照顾一下帝国的颜面。而那时,昏君满脑子已全是“何以解忧,唯有美女”的情爱思维,又怎会听得进劝阻。其次,中国古代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观念,圣君一般总会光明行事,只有阳光一点,臣民才能对其评价较好一点。顺治不是教育后世要“正大光明”吗,至少在微服私访上,康熙倒还算个孝子,听了老爸的话。虽然他还建立过以曹寅为首的情报系统,但毕竟没有屈尊,就另当别论了。第三,皇帝微服私访危险系数颇高,安全没有保障。以一国之尊,带着几个人外出,纵是身边护卫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冷兵器时代,也难说不会有个三长两短。所以,作为圣君,一般是不会选择微服私访的。至于像《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所演,皇帝还能在微行中为民排忧解难,更是无稽之谈,纯属美好幻想。

皇帝的微服私访 皇帝微服出巡的电影

当下,在速食文化的年代里,相当一批人依旧存在“卡里斯玛”(圣君崇拜)意识。人们对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的渴望度颇高,这本是一件好事。在忙碌一天后,坐下来轻松一下,欣赏一部历史剧,犹如“精神桑拿”,很能令人放松解乏。若观众仅以图个乐子为终极目的,这未尝不可。但实际上,相当多的观众,还总抱有学习历史的主观愿望。我们大家都不喜欢受骗,就算是明骗,钟爱者亦少之又少。非常遗憾的是,当下好些流行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历史的歪曲与篡改。这是非常令人生厌的。

我们常讲,“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喊着此言,一些所谓艺术家就开始对“现实”天马行空地大肆“超越”了。艺术来源于现实,这句话不假,可谓普遍真理。但艺术都是高于现实的吗?我看不见得。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当是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地填补与演绎,从而使现实在艺术上更丰满、更鲜明、更生动。当艺术因“修正”了历史事实而变得华美的时候,艺术也便成了“伪艺术”,因为历史不可以失真,不可以遭毁容!

当艺术根植于对现实的篡改时,艺术就是低于而非高于现实的。就如《康熙微服私访记》,历史上本无康熙微服私访一事,但其制片人或导演,出于圣君崇拜也好,出于追逐商业利润也罢,皆可任意书写荧幕上的“历史”。然而其人其事,若有史可循,便当中规中矩,不容歪曲;若不见诸史书,对艺术家来讲,才可以施展自己的创作才华,放飞自己的想象翅膀。反之,对历史抱着张冠李戴的轻率态度,误人子弟,就恶化为了对历史的亵渎与玷污。这样的艺术创作,便是低于现实的败笔,便是不负社会责任的道德败坏。

而对于观众而言,当我们选择从电视剧或电影中学习历史而非单纯消遣娱乐之时,最好手头再备有一部较权威的相关史书。因为,这样不仅能保证我们不会被骗,更能探寻历史的本真,虽然现实不一定妙趣横生,但至少我们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811.html

更多阅读

有关于90后的电影 90后的我们 网络电影

一些关于90后的电影,那些年,你也在看。有关于90后的电影——步骤/方法有关于90后的电影 1、?初恋那件小事“丑小鸭+灰姑娘+童话爱情”的大众审美和思路下的爱情故事,开场便交代出干瘪、黝黑、长相普通的灰姑娘小水,在路上撞上了人生的

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八卦神探国语

母亲节就要到了,整理出十大关于母亲的电影,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永远年轻。健康。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步骤/方法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1、妈妈再爱我一次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

郑伊健和他的电影 (转) 郑伊健电影

...【郑伊健和他的电影】 (转)有很多人对郑伊健的走红总是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在俊男美女如云的娱乐圈里,他不能算是特别帅气,论起演技来,又似乎不算很出色,为什么能如此走红呢,有人甚至酸溜溜地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女孩子喜欢他?首先我想说的是

声明:《皇帝的微服私访 皇帝微服出巡的电影》为网友八嘎丫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