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散文 刘白羽的散文集

刘白羽散文 刘白羽的散文集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布封说过一句名言:“风格却就是本人”。这话是颇有见地的。一篇文艺作品,从大至主题的提炼、题材的熔裁到小至分段分节、遣词造句,都是作者个人阶级立场、政治思想、文艺观点、生活体验、艺术技巧以及胸怀气度的具体体现。综观刘白羽的散文,于哲理思索中含深沉,与感情喷薄中露豪迈,于布局谋篇中显潇洒,于征辞选字中见绚烂,这些构成了他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雄浑、豪放。

这是刘白羽散文的主导风格。

一个成熟的散文作家的风格,决不会单调划一,而是丰富多采。刘白羽散文风格是多样化的。他早期的《同志》、《记左权同志》等散文,是偏于写实的,有一种平实、明朗的特点。一九五八年和以后的《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一幅灿烂的生活图画》、《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等作品,勾画出一幅幅风景图、人物素描画,透露出大跃进时代浓烈的乡土气息,兼有一种朴茂的风格。打倒“四人帮”以后,缅怀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三篇散文,在往事漫忆中流露出一种缠绵之情,而有“长歌当哭”的悲壮格调。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秋窗偶记》、《冬日草》、《平明小扎》等三组近二十篇短文,是令人瞩目的作品。这些篇目,短则几百字,长则千字余,写法灵活,格调相近,玲珑剔透,是作者在风格化方面所作的一次艺术实践。如果把这些作品与他的其他散文作品比较,在风格上有两点尤为突出:

第一,创作抒情短诗的意境。

在这些作品中,窗外豆蔓瓜藤、绿叶扶疏的碧绿世界,飞舞着的漫漫雪花,记事本中残留着光泽的花朵,破晓时在天空中闪耀的起名形,甚至一句优美的诗句,是打开作者思路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神与物游,随物赋形,把对典型形象的描绘,自己生活经历中的见闻、感受归为一道,开阖收纵灵变妖娇,总是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请看《平明小扎》中的《急流》吧。作品从闽江的急流写起,笔墨淋漓得勾起了一只木船驾驶急流、勇敢前进的画面,无数礁石森然林立,水浪、流急,但是小船“出没于惊涛骇浪间,一下埋入波涛之中一下浮升波涛之上”。由此而一起作者的想象:”那江流上有一条平安的道路,这道路是属于勇士的。勇士乘那奔腾澎湃之势追风逐电“,翱翔自如,转瞬千里;而懦夫还没有进入急流,早已为那可怕的声势做威慑,丢魂丧胆,低头徘徊,而结果也只能使自己和自己所驾驶的船只一道击沉撞碎。”哲理的溶入,感情的溶入,急流、木船、礁石便成了富有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了,着幅“急流小船图”既有画意又有诗情,是一种远比现实画面更有思想的境界了。文章铺陈两渡天险急流之后,结尾说“生活在革命斗争浪涛中的人,应当作乘长风破万浪的能手,因为急流是永远奔腾前进的”,就把作品归结到诗的高度,把意境升华了,更有浓厚的抒情味。《急流》的意境如此,其他的各篇也极为相似。经过选择的典型形象、典型形象特殊性的美感(如木船驾驶闽江急流从容镇定、追风逐电的战斗美)以及作者由生活斗争中而唤起的独特感受,这三者融为一体,构成了这些短篇的意境。与刘白羽其他篇幅较长的作品比较,作者力求意境的洗练和诗意的浓缩,着意在短小的篇幅中容纳纵身宽广的内容。读这些制作,就象读着一首首抒情短诗,清新隽永,别有一种诗意的感受。

第二,追求豪放与蕴藉的结合。

这些短篇,作者选取的是清晨、绿夜、急流、夜月、歌声等抒情的“细节”,状物取神,阐幽发微,从中寄托生活的哲理,叙说作者的典型情绪和感受,告诉读者“物皆著我之色”。深沉的哲理思索,豪情壮意的抒写,以及不拘一格、脱口成章的抒情基调,仍不失为毫放的一面。同时,作者娓娓叙写的过程,是引导读者接受生活哲理和豪情壮意的过程,一般不是直说,而是曲写、托无言志,这是蕴藉的一面。《秋窗偶记》第二章,作者描述窗外“一片碧绿世界”的微妙变化。从孩子下种遇到天旱,作物疾病恹恹的不能生长,到瓜藤的“须蔓轻轻神道窗纱上摇荡”,孩子与作家都与这“碧绿世界”发生了浓厚的感情联系。作者敏锐的发现了靠院落南半边的一株“得天独厚”的向日葵,“茎子长得竟有茶杯粗细,叶子也象蒲扇一般肥大,你感到它身子里充溢了生命的汁液”,,“自有它的凌云壮志”。乍看起来,作者似乎与你促膝谈心,随意话来,可是再往下看,读者的心灵就激烈的鼓动起来了:

这时我忽然想到:它所以拼命钻天的长,是它在竭力超出这南屋遮着的阴凉,而超过屋檐,去寻找太阳。于是我打开窗门探身出去一看,果然在超出屋檐之后,这株向日葵的金黄花瓣怒放得简直象火焰一样,而花盘起码有一个面盆那样圆大。我欢喜极了。我知道它正是寻求阳光过程中把自己生长得如此茁长、如此高大。含意没有完,说了几分,还留几分让读者去联想、去寻味:向日葵寻求阳光若此,一个青年该怎样呢?一个革命者该怎样呢?难道不是启迪人们这样思索:胸怀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凌云壮志,才能使人获得奋发前进、夺取胜利的胆识吗?不用多举例,在刘白羽的这些散文诗中,他把豪情壮志的独特感受与含蓄的托物明理巧妙的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弦外之音”。这是一种豪放与蕴藉相结合的风格。

无庸讳言,刘白羽的散文在艺术上尚有不足。诚然,在他的作品中政论与叙事、描写、抒情取得完美的统一,不失很多熔情于理、情理并茂的优美文字,但在少数篇章里,过多的政论难免会削弱散文的形象性,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产生繁冗之感。在语言上,重复运用一些壮语和“象诞生过婴儿的母亲”等比喻,本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用多了,味道就会渐渐减退。这些,仅仅是白玉微疵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014.html

更多阅读

刘汉的妻子销魂玉照 刘汉妻子

为寻求更大的保护伞,刘汉不仅大肆结交官员,还利用自己的妻子结交官员夫人,从而接近官员。刘汉的前妻杨雪(另案处理)交代:“刘汉会带我一起跟他们吃饭,向他们赠送黄金、翡翠等贵重物品,价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有时候还会通过赌博向他们行贿。”

刘胡兰故事的疑点 刘胡兰的故事简介

刘胡兰的故事多疑点刘胡兰的故事多疑点刘胡兰的故事曾经流传了很久,中国人不知道刘胡兰的可能很少。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生,乳名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分配回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任村妇救会秘

刘备的妻子 刘备有几个老婆 刘备的妻子叫什么 刘备妻子

刘备的妻子:刘备有四个老婆,她们分别是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和吴夫人。甘夫人于赤壁之战后去世,糜夫人于长坂坡投井身亡。后刘备娶孙权之妹为妻,后回到东吴。刘备为关羽报仇而与东吴开战后,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刘备,吴兵风传刘备已死

《刘胡兰》读后感 刘胡兰的读后感500字

《刘胡兰》读后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评价,也是我看《刘胡兰》这本书的感受。刘胡兰出生在旧中国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大人干活。在艰苦的日子里,刘胡兰入

声明:《刘白羽散文 刘白羽的散文集》为网友体会心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