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有些看似浅近的古诗,童年时就诵熟了,也许等到很多年后,才会真的开始理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是这样的诗。

多年后想起这首诗,忽然觉得很不明白,杜甫在诗里说得热闹,花攒锦簇的前尘往事,良辰美景中的此刻相逢,蓦地就住了,读诗的人,空落落被诗句抛下,老杜到底什么也没说——或者他说了,只是说得方式很特别。

杜甫通过这首诗,讲了个有头无尾的故事,悲欣难辨的故事。

“明皇帝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伶官张野狐筚篥、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器。初。上自击羯鼓,而不好弹琴,言其不俊也。又,宁王吹箫,薛王弹琵琶,皆至精至妙,共为乐焉。唯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这首诗的缘起,是因为李龟年。李龟年是符号,他把大唐那段最富丽华美冶艳明媚的日子与最血腥晦暗颠沛凄惨的日子连缀在一起。昆曲《长生殿》里,那个长吁短叹言说兴衰的白须老人,正是李龟年。

李龟年带来了往日的岁月,带来了那些关于“全盛开元”与“风流天宝”的记忆,当然,随之被唤起的记忆,必然关乎已经消散的“安史之乱”的烟尘,还有被盛世乱世的戏剧性转换挟裹的个体无奈的命运。

回忆是对失去的生命时间的召唤,而这召唤,多半映照着此刻的匮乏。

杜甫开始回忆那繁花满枝的岁月,那是与李龟年有关的岁月,更是与杜甫的青春有关的岁月。岐王是玄宗的弟弟,喜爱文学,爱接纳文士。崔九就是崔涤,时任殿中监,是玄宗的宠臣,也是相当于宰相的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年轻的杜甫在他们华美的宅邸里聆听李龟年“至精至妙”的演唱时,该是何等风神,不难想见。那时的杜甫,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那一刻的他,看自己的理想,依稀仿佛,很近很近……然而这番心思,到底还是落空了。

当李龟年的歌声再次入耳时,杜甫已不再年轻,羁旅潭州,生计艰难。李龟年自然也不再是当年极富盛名为艺术家皇帝宠爱优待的梨园名伶了,在颠沛流离中来到了潭州,与杜甫不期而遇。清代的何焯读完这首诗,说:“四句混混说去,而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义门读书记》卷五十六)清代的黄生感受也是如此:“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杜诗详注》卷二十三引)黄生说的《剑器行》,就是杜甫的又一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这篇《剑器行》写于大历二年,比《江南逢李龟年》早三年,诗人在夔州,属于今天的重庆,遇上了玄宗梨园里名满天下的公孙大娘的弟子,杜甫不仅写了一首长长的古风,而且还附上一篇记述颇为详细的序言。在序言中,“诗圣”杜甫以“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自此草书长进”为例,极言其舞的“淋漓顿挫、独出冠时”。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诗人颇为伤怀:“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曲终人散之时,“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江南逢李龟年》真的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微缩版吗?

显然不是。乾隆读《江南逢李龟年》时说:“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唐宋诗醇》卷十八)其实,比起这首诗,倒是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在命意和情绪上,更接近白居易的《琵琶行》。而《江南逢李龟年》,只怕还要加上《长恨歌》,因为前两句的反复铺陈,接下去的情节发展,不言而喻,自然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但是,杜甫用二十八个字,说得比白居易洋洋千言的两篇长歌行还要多。

唐诗故事·《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且还是旧相识,即使老杜感情含蓄蕴藉,不像白居易那样泪腺发达,落得个“江州司马青衫湿”,至少也该如三年前碰上舞剑器的李十二娘那样“乐极哀来”、“感时抚事增惋伤”才是,然而大历五年的杜甫,描述与李龟年的相逢,淡然中竟流露出了些许的欣然,第三句“正是江南好风景”里的“好”字,落得温暖而欢喜。

也有人读出这点儿欣然,明代的王嗣奭认为这是李龟年美妙的歌唱带来的,“言其歌之妙,能令愁者欢,闷者解,春之已去者复回也。此亦倒插法。”(《杜臆》卷九)虽说诗无达诂,但这样的理解,显然还是太浮泛直接了。对这首诗最中肯的理解是清代沈德潜给出的八个字:“含意未申,有案无断。”(《唐诗别裁集》卷二十)

杜甫用二十八个字讲了一个结构复杂的故事,这个故事藏在诗人特殊架构留出来的巨大空白里。这个架构就是沈德潜所谓的“案”,诗人先给出了故事的开头,给得繁复、细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我们见过,不只一次见过,不只在一个地方见过……这样反反复复地说,新的意味就出现了:那些地方,那些人,那时的你,那时的我……顺理成章的,读诗的人,特别是那些有着丰富读诗经验的人,一如那在义门读书的何焯与详注杜诗的黄生,自然想到了盛衰兴亡,迟暮漂泊……这是读诗人的“断”,不是诗人的“断”。诗人的回忆戛然而止,他丢下自己讲的故事线索,顿了一下,忽然说起了眼前的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繁复细密的故事,陡然变得单纯纤细,最后虚化了——苍老的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沉吟了片刻,说:江南这个地方,现在是最美的季节,枝上的繁花在落,风景这么好,又遇上了你……

大历五年的杜甫,遇上李龟年的时候,内心发生了什么?李龟年应该比那个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更值得诗人“感时抚事增惋伤”,为什么杜甫反而只写了一首短短的七绝,而且不置一词地就结束了这首七绝?

我感到困惑,然而困惑常常是理解的起点。当我长久地凝视这首七绝的架构时,一种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开始清晰起来,杜甫在讲故事,讲自己生命的故事,讲李龟年的生命故事,讲所有人的生命故事——再逼真细腻地回忆,也无法召唤回来那些逝去的生命时间,故事的悲剧性并非只因为盛衰兴亡,甚至也不在于迟暮流落,而在于那些无法寻觅的“丢失”的日子——那些时间丢到哪儿去了?落空的不只是当初的“心思”,整个人生都落空了——无法赋予它们价值,那些曾经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闪闪发光的青葱岁月,沉到无穷无尽的黑暗的虚无里去了。杜甫陡然感觉到了徒劳,他放弃了,也许他释然了,与李龟年重逢,再度聆听他那精妙的歌唱,杜甫抛开了悲叹感伤足以当哭的长歌,以一首轻浅的绝句,召唤故人与自己一起,充分享受此刻良辰美景带来的生命愉悦……

这首绝句里有着巨大的留白,为那落英缤纷的愉悦铺上了茵茵苍苔的底子,使得这首绝句能够召唤起非常复杂、深刻的生命感觉——温暖,苍凉,明亮,幽暗,超越,沉溺……于是,即使从未经历过所谓兴衰的千年之后的年轻生命,也会在遇到那句“落花时节又逢君”时,没有理由地心里一动。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李、杜之门者难为诗。”其实,杜甫启发的不只是后世的诗歌,他甚至赋予了中国叙事某种独特的内在形式。

读《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曾经没来由地想起弘一大师去世前写的“悲欣交集”四个字。留心了诗作的时间才发现,写作这首诗的大历五年,杜甫去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024.html

更多阅读

情感写真故事 《一个人的情人节》 情感故事短篇

一个人的情人节情感心理学-写真作者/石英君拎起行囊,沉心震荡,披着彩色的行装,朝着迷茫渴望的方向......车轮滚滚,轰隆震响,枕着迷蒙的呆望,沉闷着一个人的车厢............来到陌生的城市,孤单更加的猥琐。这一个人的心跳,怎把整个城市的

圯上老人与张良的故事 《史记·留侯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

一只破鞋,成就帝王师——圯上老人与张良的故事2012-02-12 19:13:06|分类: 以史为镜 |字号订阅本文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石璧浅译:张良曾经在淮阳学过礼,于淮阳城东结识一个大力士,此人有神力,一只手能抛起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铁椎,张良

故事《聪明的阿凡提》 聪明的阿凡提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个新疆维吾尔族的人,非常非常聪明,他的名字叫阿凡提,经常骑着一头小毛驴。那时侯的大官非常的坏。经常欺负老百姓,阿凡提经常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帮助老百姓,大官派人把阿凡提抓来,大官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有人说你很聪明,如果你回答

读唐诗之《经破薛举战地》 战地3联机破解

《经破薛举战地》是唐太宗驾幸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东北),缅怀在此大败薛举父子之战而写下的作品。全诗: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于兹俯旧

声明:《唐诗故事·《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为网友请给我超能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