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 的自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 的自意思

《论语》开篇文章中第一段话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运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形象地反映了孔子提倡的人生三大快乐的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说”字要读“悦”,表示喜悦的心情。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后能经常自觉地温习,从复习中尝到学习的甜头,是件佷愉悦的事;或者是学习了知识后有机会参与实践,并从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是件很愉悦的事;也可以说学习了知识后有机会从事与知识相关联的工作,并从工作中享受知识带来乐趣,是件佷愉悦的事。

朋友来自远方,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很快乐的事情。这句话中的“乐”字是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意思,比较第一句中的悦,其快乐的心情更高了一层。孔子为什么不说有朋自近邻来,而是强调自远方来呢?圣人的意思是朋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天天泡在一起,否则时间长了会成为酒肉朋友。曾经听过这样一则寓言,豪猪身体上长有一定长度的刺,用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外敌的侵害。到了冬天,豪猪们想挤在一起取暖,距离太近了容易伤到对方,距离太远呢又达不到相互取暧的目的。因此就想到一个办法,以豪猪身上的刺为最佳的距离,既得到了彼此间的体温,又不至于被对方的刺儿扎着。这也符合时下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既要你的体温,又要与你保持距离”。圣人强调有朋自远方来,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思,是我们结交朋友的座右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的“愠”,读YUN,第四声,是怨恨、生气的意思。是孔子衡量君子的一个标准。所谓人不知,是指你做了好事,却不为人所知,你也不能怨恨和生气。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家庭生活中,自己为家庭任劳任怨、默默的付出,而不被家里人理解,也得不到家里的人的赞美,你也不能愠;在与朋友相处时,你心存善意地帮助朋友,而朋友并不领情,你也不能愠;在工作中,你有雄才大略而不为公司领导重用,或者是你默默无闻地为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公司领导并没表扬和嘉奖,你也不能愠。这才是君子风范。按照圣人的要求,做一个真君子真的是很难呀,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人不知的事时,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风度,不能愠,这样才能逐步养成君子的风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419.html

更多阅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名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字,是很高

声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 的自意思》为网友无所谓没形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