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关于选择的事实论据

论据就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一篇议论文,它总是要表明一定的观点和主张,阐述一定的见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点。为了让论点被别人承认,或者说使观点令人信服,就一定要用依据来加以支撑,这个依据,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据。
论据可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可行的,同时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性和权威性的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它比别的材料更有说服力。但是,如果论据使用不当,就不能证明论点,或降低说服力,那么,议论文如何选择和使用事实论据呢?

论 据 的 选 择

一、准确、典型、新鲜

选用的事实材料应准确可靠,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生活中事实众多,但用作论据的事物必须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并为大家熟知的人和事,尤其要选择一些名人名事。尽量不要选择本校本班的事作为论据,这样的事例缺乏典型意义。

“古往今来,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害人、害已、害事业。赵括和马谡都自恃饱读兵书,却看不到自己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结果一个纸上谈兵,兵败长平;一个自高自大,师挫街亭。”

这段文字选取了赵括和马谡这两个典型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很有说服力。

为了使文章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吸引力,论据还要求新鲜,要尽可能采用新鲜的,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如果非得用陈旧的材料,也要努力开掘出新的东西来。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尤加倍焉。”社会在发展,新人新事层出不穷,选择材料要紧扣时代脉搏,做到发人深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要紧扣论点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比如在论证“勤能补拙”时,有时的同学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仔细想想,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无粘边,因为王羲之并不拙,那么,我们不妨换个例子:

“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三、要多角度

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没有合适的论据时怎么办在考试时,当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没有论据似乎只好望文兴叹的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乱写一通,而是要想办法做巧妇,做无米之炊。
(一)以类代个无中生有
当作文没有合适的论据或一时想想不起好的论据时,不如用类型来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行为共同点结合起来,按照主题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迹当作大家的事迹来写,会有很好的效果。
例: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2003江苏高考江分作文《放下情感的叶子》)
(二)以喻代例飞扬文采
当你觉得论据“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不妨以比喻来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征服阅卷老师。
例一: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依然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新芽……(200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
例二: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东风中的雄姿;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著之后最终获得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小草放弃了土壤中的温暖之后终于实现了为大地带来一丝微型机的美好愿望;白云选择了蓝天的深邃之后终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于是我懂得了怎样去寻找并选择事业。(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寻找心灵的故乡》)
(三)化少为多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论证方式,当没有太多事例时,可采取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的方式来加强效果,将一个例子化为两个例子。
例:霸王骑着乌骓马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化作了剑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有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铛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四)以假乱真切中肯綮
例: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2002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选择牢笼》)

(五)立足课本就地取材
当你在考试中“寻寻觅觅”却两手空空时,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
例: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壮哉,猛士!》)
(六)现身说法置身其中
当我们无论据或无好的论据时,不妨从“我”身上挖掘素材。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的一个缩影,一个了望千变万化的社会的“窗口”,一个洞察社会错综交织的现象的“平台”,一个容纳宇宙万象的“细胞”。将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拿来作为说理的材料,我的经历也就反映了这个事理的脉络走向。同时,当我进入到说理的内里后,我们的文字就具备了一种令读者信赖的真实。我们在说事的过程中也就与读者建构了对话与共鸣的亲和力。当然,我的进入不是随意的,而要充分考虑我的行为是否与话题给定的内涵的意旨很好地统合起来。
我很欣赏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实在是一场悖论,人们很难“两全其美”。从小学到现在,我几乎就一直在和自己争斗着。我想在学习上出人头地,就必得加班加点,拼命做题;可是在我累得憔悴不堪时,成绩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好。有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梅花香自苦寒来嘛。于是我开始振作。可是又一个声音分明在我耳边唠叨: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又何必非要走高考这条道呢?是的,我记得母亲经常在我耳边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农民苦啊!”。我知道她是希望我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可是偏偏我的成绩一直不如意,眼看着离大学的门一天天变远,而我还要装着很努力的样子。我就常常这样深陷“二难”处境:我知道我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徒劳,可是我又没办法放弃;我想寻求别样的道路,可是“路”又在哪里呢?(话题:人性的柔弱与理性的崇高。(节选自《你我别无选择》一文开头。)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陷入抽象的分析“陷阱”中,而是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将自己置放在一个“二难”选择的矛盾怪圈中,表达了一个身为“差生”群落者的内心迷惘与苦苦挣扎,使得文章读来亲和感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并没有拘泥于自我的狭小内心,而是不断推演开来,推及到广阔的人生境界之上,使主旨宏扬开来,既照应了人类应为自身命运而不懈奋斗,又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来自自身的诸多弱点、失意乃至不幸。

论 据 的 概 述

一、概述材料的要求

1、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1)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2)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3)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的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4)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5)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1);努力的经过(2);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3)(4);炸药的作用(5)。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1)经历了失败(2)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3)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2)(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5)(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1)(3)(4)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2、要有侧重点

同一材料可以提炼不同的论点,同样也可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要用它论证“基础重要”,我们就要从达芬奇的角度去述料,谈他认识到基础的重要,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如果要用它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就要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述料,谈他如何引导,如何教学有方,以及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

一般来说,同一则事例会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不同的道理来。因为,我们在概叙这些事例时要着力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部分,排除那些不相干的或者貌似相关实则无用的部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轻重,就会使材料缺乏针对性,削弱文章的论辩力量。
例如:《北方人食橄榄》中北方人“又爬上屋顶,找回那三只橄榄”所说明的是另外的道理“知错能改”或“不畏艰难”。
 我们来看一篇优秀的范例:2005年高考全国卷(1)的作文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许多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就选用了“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一些人物事迹为材料。这个材料不仅鲜活,而且应该说也是恰当的。如广东考生的一份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中这样写道:
 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成为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着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泛滥真相盖子的桂西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人物的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二、概括材料的方法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概括性,这也表现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所以叙例时,多采用概述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概述事例的方法及要求。
 1、摘要法
 所谓“摘要法”即对素材原有的基本内容扼要而连贯地摘录。
例一:我们在运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做论据时,就可做这样的摘要概述:蔡桓公开始“疾在腠里”、“在肌肤”、“在肠胃”,如果扁鹊没有“逃秦矣”,桓公开始就接受治疗,怎么会落得个无治而死的下场呢?
 例二、原始材料(《水浒传》):
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破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馀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政和……年……月……日。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 选做论据怎么用呢?看《简笔与繁笔》(周先慎)一文是怎么用的吧:
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到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关于选择的事实论据
 2、浓缩换言法
所谓“浓缩换言法”就是抽取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给予表述的概括方法。
例如:原始材料《北方人食橄榄》
橄榄是盛产于南方的一种果实,其味初尝酸涩,久嚼之方回甘味,令人回味无穷。有个北方人从未尝过橄榄,听说橄榄非常美味,于是专程到南方,精心挑选了三只橄榄,想尝尝它的美味。在把三只青橄榄打量了半天后,选了最大的一只,谁知刚放进口里,涩得连忙吐了出来丢上屋顶;又吃第二只,一进口还是涩得直摇头。他觉得上当了,连同第三只橄榄一起抛到屋顶上,他后悔真不该专程跑到南方来尝橄榄。可接着,他真正后悔的时刻到来了。他开始感觉到橄榄的清香味了……原来,吃橄榄也需要有耐心。于是他又爬上屋顶,找回那三只橄榄。
选做论据:《谈耐心》
做事情需要有耐心。有一则北方人尝橄榄的故事,说北方人刚把橄榄放进口里,觉得苦涩就吐了,结果吐出后他就后悔了,因为他开始感觉到橄榄的清香味了。原来,吃橄榄也需要有耐心。

三、句式辅助用据

  1.使用“从……到……”的句式用据

  运用时要注意论据的先后顺序,句式应大致整齐。语言高度集中,概括使用“从……到……”句式,串联起来的部分可以是史实、与主题或话题相关的名言、诗歌,还可以是作品及人生的哲思等……

  请体会下面的片段:

  倘若成功是远方的彼岸,诚信就是托载你的船舶;倘若成功是珠峰的峰顶,诚信就是你手中的绳索;倘若成功是巍峨的大厦,诚信就是大厦下的基石。古往今来,无数名垂青史的成功者,有谁不是以诚信待人,以诚信任物的呢?从汉高祖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到司马迁为“李陵事件”的中肯之言;从魏征以诚信直言敢谏,到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正面的例子实在多得不胜枚举。事实上,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更是任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基石。

  2.使用“当……时”的句式串据

  运用此句式串据时,语言除了要具有概括性之外,还应讲究些文采,这个句式所连缀起来的内容往往是历史事实的某个有特定意义的瞬间、细节或情节。请体会下面的片段:

当卧龙草庐外的刘皇叔在朔风飞雪中久久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诚信”。

论 据 的 分 析

 分析事例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常见的析例方法:
1、评价式
就是评价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的大小。
例如:《简笔与繁笔》中对作者描写的评价。
例如:《谈耐心》最后析例
北方人因为没有耐心,一尝到苦涩,便放弃了,所以他不能享受到橄榄真正的美味。这正是遇事缺少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一种表现,难道我们不该引以为戒吗?
200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一文中对斯大林这一典型论据作了这样的分析:真正的智者却知道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目光审视心灵的取向。斯大林是一代伟人,人虽言“虎毒不食子”,当敌人以其长子的生死要挟斯大林时,他毅然决定,不!不能用亲子之情去换人民之福。我们不知人们将以何种目光俯仰这位褒贬皆存的人物,但至少这一次,我们不得不敬服他至亲之情的背后所掩藏的英锐的目光与理性的审判。
2、比较式
就是拿与所述事例某方面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进行对比,从而揭示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例如:《谈耐心》最后析例
北方人因为没有耐心,所以尝不到橄榄真正的美味。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今天有一些人做什么事都浅尝辄止,总想找一件一步登天的事来做,却因为缺少耐心,而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003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感情让我们选择》,全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感情对人们认知事物的影响和作用。文章选用诸葛亮和武则天两个历史人物,前者是对感情的顺从和依恋,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诸葛亮也是人臣的悲哀;后者是对感情的挑战,而成就了一位杰出的女皇,感情的影响和作用不同,然而两者同样都在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这样韵分析使得文章客观而公正,更显得有说服力。3、推理式
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如:《谈耐心》最后析例
耐心是人们在遇到挫折时毫不气馁的保证,也增加了人们最终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试想:那位北方人如果能够再多那么一分钟的耐心,他早就品尝到橄榄的清香了,也不用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而后悔。
范例: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

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

4、例后解说法
当引名人名言的时候,可以在语句后面再加以一定的拓展延伸使之更明确。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莫让浮云遮望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引用事例也可如此:
范例: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是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井水能治病,,从来不想它为什么能治病,化学家想了,结果发现芒硝及其药用价值了。可见,“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运用事例论证分析的一般思路
领例句(论点句)→引例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 叙例句→议例句
范例:(论点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叙例句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叙例句2)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议例句)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那是颂错了。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再看一例:不打艰苦的持久战,决不可能获得重大成就。大发现、大发明是长期艰苦劳动的产物,是汗水的结晶。著名发明家欧立希发明农药606,失败605次后才获得成功。这意味着他要把一生的很多时间消磨在失败的痛苦中,可以说,欧立希没有持久的耐心是发明不了606的。

论 据 的 使 用 类 型

一、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例:的确,语言是伟大的,它能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沟通的冰山融化;它能如的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能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之间的感情,让它更加坚固,更加深厚。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绝望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这么小的力量挽救过些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铜墙,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凭着语言去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在瘟疫泛滥的年代,她凭着语言去鼓励那些与病魔斗争的人们,让他们拥有勇气去战胜困难。

著有《人性的弱点》一书的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也是这样,他注重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鼓励人们用语言打破隔阂,同时,他自身也停地给别人以鼓励以自信。

可见,语言的力量伟大的,它就如雨果所说的那样:“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更亲近。”的确,巧妙的语言拉近人的距离;鼓励的语言让自己和他人都更有自信;关爱的语言则使人间充满阳光!(广东考生作文(《语言是风,沟通是帆》)

二、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

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暧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蜜蜂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得以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篇章。(上海考生作文《忙,不亦乐乎》)

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写作文要有素材,怎样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素材,怎么将一则素材有效用到立意不同的作文中呢?高考优秀作文为我们做了示范。

以“苏轼”为素材

①2004年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惟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③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⑤2005年湖北卷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四、正反对比用据

  有意识地选用对比论据,既可以暗示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又能更为有力地佐证论点,何乐而不为呢?同学们要注意根据论证思路,安排正反例的先后顺序,还要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的对照,辅之以必要的分析,可使论证雄辩有力。

  如考场佳作《为生命的画板涂色》,作者以“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前行”这样单刀直入的开头段落确立了论述主旨。然后,就接着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桀骜的陶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炼,最终……远离了富贵满堂,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心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

  ……

  李陵投降匈奴,确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但夜幕落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在遥望关中明月,泪眼婆娑,企盼重归故里的那一刻。

  苏武却选择了义无反顾的信念,忍受着大漠风雪,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那柄汉节,岁岁年年,年年岁岁。

  这几段文字,组织得精到洗炼,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紧紧地扣住了“逃避”“前行”的论述主旨。

  五、巧用修辞论据

  1、排比

  排比是一种在文中有意识地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一篇议论文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看考场佳作《正视挫折》中的精彩用据展示: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仕途苦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

  2、比喻

  举一个比喻论证的段落来说明:“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绵延;你还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的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由于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比喻论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借用喻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以达到论点正确的目的,但必须注意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共同点,否则便无法喻证。本段文字用高山、大海(喻体)不弃细石、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阔大,来比喻博学的人(本体)之所以博学,是因为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你也想成为博学之人,也应如此,这样,本体与喻体之间有了共同点,喻证才能成立。

  3、引用

  引用名言来论证,有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两种,或称明引和暗引。直接引证,就是照录原文,把原文用引号括起来;间接引证,就是叙述原文的大意,但不加引号,或只引个别重要词语。不管是明引还是暗引都要忠于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或改换原义。还有一点要注意,进行议论,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为文章添彩,创出新意,但也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反而会失去应有的色彩。请看考场佳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中的精彩用据展示:

  自信指相信自己。莎士比亚说过:“对自己都不信,还会信什么真理。”可见自信的重要性。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李大钊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无不是自信的有力见证。因此,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

  六、复活史实用据

  这种用据的方法,适用于长于描写、长于造境的同学选用,使用时注意把握好度,稍加点染即可,不要喧宾夺主。

  请体会考场佳作《诚信——高贵的品格》中的片段:

  也许,暮春时节,飞花迷眼,瓦尔登湖边一袭黑衣的卢梭,在苦思着生之真谛;那握着明灯游在白天街道的,还有希腊智者的身影。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忘记,构筑人生基座的乃是“诚信”二字。

  诚信乃人格品位的体现。手握权杖,贪图荣誉而尽显人性之奸诈、多变的,定不是品格高贵之人;“高堂明镜”中的白发只应诚实忠信者拥有,捻着胡须,在江边痴待着的,才可“情如潭水三千丈”;在危栏高楼中,守着心的一方净土,望穿秋水的,是爱之“诚信”;哪怕各守长江之头,那快报急书,“白头搔更短”的,是叮嘱的诚信……生,因之成为纯洁的载体。诚信的珍贵,幻化为身中血液,流淌在潺潺的河床,浮露高贵的躯干。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要学会恰当巧妙地运用论据,除了应当学习揣摩一些范文、佳作运用论据的技法外,还应当重视平日的积累,要建立一个材料仓库,鲜活论据靠平时阅读和观察生活,把一些有用的事例与正确的言论记录下来,长期坚持,一旦要用,信手拈来,这样,便能取得成功。

论 据 使 用 的 误 区

  误区一: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

(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误区揭示: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毛病了。此类现象在考场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区二: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是谁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他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能依靠外国的力量。当时日本的铁蹄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可谓危在旦夕,而国内又发生内战,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胜利了。

                   (选自高考三类文《读历史》)

  误区揭示:事实论据在运用时要注意事件人物、时间、背景和过程的准确性。有的考生由于记忆不准,时常出现语焉不详、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硬伤”一般难逃阅卷者的法眼,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如上面一例,将发动“西安事变”的发动者说成张学良一人,实际上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发动的,而且对事件背景的分析也有不妥之处,这些错误会使材料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从而无法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误区三:直说结果,缺少分析。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续谈》(《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选自高考二类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误区揭示:这个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恰恰是能使文章“深刻”“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剖析。在上面文段,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剖析。解决这种病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剖析”意识,二是学会“剖析”方法,比如假设剖析、因果剖析等。

  误区四:一味堆砌,缺少联系。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选自高考二类文《面对挫折》)

  误区揭示:写议论文少不了论据,但是不是把几个论据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的,上面文段举出两个人物事例,却不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这样用材料有什么论证效果呢?像这种运用人物材料的作文在高考中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议论”必须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光摆事实是没有用的。像上面的材料,第一段后要剖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第二段后也要剖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最后还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写作案例

【写作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

在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飞人”刘翔以12秒95夺冠。这是他夺得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的第一枚男子金牌。比赛记录表明:刘翔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61秒,列8名选手中第五位。

其实,在以往的许多国际赛事中,刘翔的起跑反应都慢于别人,可以说,有好几次,刘翔都是“输在起跑线上,却赢在终点”的世界冠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探究】

首先,我们看一下学生使用论据时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论据使用不当。主要是论据不符合观点和叙述论据角度不正。

【病文】

时代的今天,输在同龄人起跑线上的依然不胜枚举。他们没有放弃,最后取得了成功,让人铭记。“乐圣”贝多芬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却双耳失聪,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完成了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伟大结合,令后人钦佩。海伦•凯勒,一个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上帝的弃儿”,她没有放弃,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最后实现了人生的辉煌。史蒂芬•霍金,一个仅有一个指头可以活动的人,却打出了一个神秘的物理王国,使宇宙黑洞显得不再空洞。诸位名人,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奋斗着,最终成为让人羡慕的佼佼者。(节选自杜天娇的《输在起跑线,照样做冠军》)

教师评点:贝多芬这个论据不正确,原因有二:一是贝多芬不是“时代的今天”的人物,与本段分论点不符;二是贝多芬失聪时已做出了超出别人的音乐成就,并不输在起点上,原文不是说他“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却双耳失聪”吗?

【病文】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正是这个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电器时代,开创了人类的新局面。当他发明电灯时,不正是由于那种坚定不移的精神支撑着他吗?虽然从小被认为是智力有问题,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通过自己的发明为自己的人生做了诠释。所以,冠军也曾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为了这种差异更加努力的改进。(节选自薛奇的《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

教师评点:本段将爱迪生幼年学习输在同龄人的起跑线上与他刻苦发明电灯时的起跑线等同起来了,这是错误的。作者在叙述论据时因语言的表述角度偏颇而使论据无力,令人遗憾。

问题二,论据不简练,缺乏概括性。主要是叙述太长,描写性语言太多,其中不乏有凑字数之意。

【病文】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夫妻两人在生活富足后感觉知识太少,于是决定重拾课本考大学。你知道他们两人的实际情况吗?(教师点评:以下开始具体叙述和描写了。)两个人高中都没读完,且已劳作了好几年,但他们却下定决心重新考大学。自那以后,两人废寝忘食,互相勉励。在那个求学的过程中,他们两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由于两人都已脱离高中课本好几年了,对知识特别是一些理论比较强的知识都不太懂得,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放弃。当普通高三生已躺下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仍在为不会的题目而努力探讨;当别人在嬉戏玩闹时,他们却在那里埋头苦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人高考成绩下来,他们取得了优异成绩,两人相视而笑,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努力的成功、成功的喜悦。那对夫妻虽然在考试比赛的起点上比别人落后,但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加倍的努力,于是在比赛的终点上,他们赢得了比赛。(节选自刘美伶的《在过程中努力》)

教师评点:一篇仅仅800字的文章,仅此一个论据就是316个字,属典型的论据不简练。另外,病文中的论据也存在“缺乏真实感”的弊病,夫妻姓名不详,哪里人氏不明,考入何所大学不清。论据中该详细的不详,该简练的罗嗦不已。

问题三,论据缺乏真实感。主要是论据中涉及人物时无名无姓,往往以“有这样一个人”等类似的字眼遮人耳目,给人以编造论据之嫌。

【病文】

曾经在舞蹈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两个舞者,女生是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而男生则是由于电击而丢掉了一条胳膊,两个人都抱有对舞蹈的热爱,踏上了寻梦的艰苦历程。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甚至两个人都有过放弃,可是他们仍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在2006年国际舞蹈巡演中,他们将自编自演的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为自己的演出感到满足,并成为那一场的冠军。(节选自薛奇的《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

教师点评:在这个论据中,有两处含糊:男生女生的姓名语焉不详,自编自演的舞蹈不知其名。如此论据,怎能有力?

问题四,论据堆砌,缺乏层次。主要是作者对原材料的理解停留在事件表面,没有对原材料进行剖析、挖掘,只好堆砌几个论据来说明。

【病文】

好的过程是成功的另一半

①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是我认为,好的开头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②如果有人因为自己输在起点上,输在起跑线上而灰心、气馁,我认为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取决于起点。输在起跑线上,而在过程中加速,同样可以达到终点,取得成功。(教师评点:画线部分语言重复罗嗦,若两段进行合并,则语言简洁明了,观点鲜明。)

③古今中外,不乏输在起点而赢在终点的人。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注重了过程,在过程中比别人付出得多。林肯竞选总统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在美国的选举基本上就是要靠金钱,没有金钱几乎不可能获胜。可林肯偏偏就是一个穷小子,而他的对手道格拉斯却是超级大富翁。从起跑线上看,林肯确实输了。正当道格拉斯洋洋得意时,林肯做了一次演讲,是关于他的“财富”的。他说他的妻儿是他无价的财富,民众的支持则是刚刚获得的宝贵的财富,另外他还有一间租来的办公室,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正因为这篇演讲从而使林肯的民众支持率大增,从而使他在大选中获胜。由此可见,只要过程做得好,哪怕起点输给别人,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教师评点:“在过程中比别人付出得多”,多什么?多在哪儿?实际上,从作者所写的论据看,林肯竞选获胜的原因要归功于方法、技巧。)

④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教师评点:如此重复论证,给人以堆砌材料之感。)周恩来总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今为人们所称道,可是有谁知道他连大学都没上过呢?他高考落榜三次,可仍然坚持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最终实现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确实为中华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田径赛场上,不到终点,永远无法判断究竟谁是终点,因为总有输在起跑线而赢在终点的人。亚洲“飞人”刘翔便时常如此。亚洲人身体素质不如黑人,可最近的110米跨栏冠军常是刘翔就可以向我们说明只要过程做得好,付出得多,同样可以成功。

⑤好的过程是成功的另一半,甚至是一大半,所以我们平日里要注意过程,万不可因为起点较好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输在起点就灰心丧气。过程做得好,并不仅仅要求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求掌握方法,(从行文思路看,这两点应是对文章观点的深刻阐发,是总结,但是给人的感觉太突兀,且前文无呼应之语。)只要二者得到统一,那么过程必定做得好,成功也是水到渠成。

⑥因此,让我们谨记吧,只要过程做得好,成功离我们必不远。

教师评点:文章只是泛泛而谈,第③、④两段给人以堆砌材料之感,特别是那句“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文章不挺拔,缺少结构骨架。

【方法指导】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写议论文时对论据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论据使用要正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论据的使用,首先要符合观点,要有典型性;其次,叙述角度要紧扣观点。

二是论据表述要概括、简练。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同学写作往往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故运用事实论据时往往像记叙文一样进行叙述和描写。事实论据要表述精炼、简要,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表述完事实论据之后,要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叙述、描写没完没了。

三是论据要确凿,真实。议论文要以理服人,论据必须要真实可靠,不能含糊,更不能胡乱编造。在写作中,也许会碰到论据记忆模糊的时候,此时就应另换论据,这就需要同学平时多积累素材并进行思考。

四是论据忌堆砌。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中间罗列两三个论据,结尾重申一下观点,这种模式是“小儿科”作文。论据堆砌起来,似“肉团”一个,文章缺乏议论的深度,这样的文章普遍缺少思想深度。如何改变呢?改变论证结构,安排几个分论点,重新调配论据。

五是论据要鲜活。学生选用论据往往厚古薄今,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无时代活水,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其实,古代的论据不是不可用,要少用,你用,他用,我用,大家用,谁的作文会与众不同呢?

【范文示例】

升格作文

好的过程是成功的另一半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是我认为,好的开头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过程中加速,同样可以达到终点,取得成功。(教师评点:通过对一句谚语的辨证认识而引出观点,开宗明义,观点鲜明。)

过程做得好,关键在于对方法的掌握。(教师点评:分论点一,鲜明准确)方法掌握得好,可以巧妙的化劣势为优势,从而取得成功。(教师评点:此句是分析说理,为下面的举例搭桥过渡。)众所周知,美国的选举就是金钱选举,往往是金钱多才能够获胜。可领导美国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的林肯偏偏就是个穷小子,而促使他选举获胜的转折点就是他做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巧妙的使他由金钱上的劣势转为优势,他说他最大的财富是他的妻子和儿女,此外还有一间租来的办公室,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林肯没有比较实际意义上的财富因为那不是他的优势,而是从增大选民支持率的角度出发阐述他所拥有的财富。从这以后,林肯支持率大增,最终在大选中获胜。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本为一小小亭长,当年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横扫大秦帝国时,他却还在为吃穿烦愁,可是那又怎样,虽然起步落在了后面,但最终不还是逼得项羽刎颈于乌江河畔。虽起兵比别人晚,但用人比别人巧,会使用正确的办法笼络人,最终成就一代霸业,青史留名。由此可见,如果起点低或者输在起跑线上并不一定会决定最终的结果,只要能够掌握好方法,成功就在不远处。(教师点评:升格后,此段谈“过程做得好,关键在于对方法的掌握”就有了两个事例,一个中国古代的,一个外国近代的,可以说是全面典型。)

过程做得好,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教师点评:分论点二,鲜明准确)只有不灰心,永不言弃,才会到达终点,取得成功。(教师评点:此句是分析说理,为下面的举例搭桥过渡。)周恩来总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他高考落榜三次,没有上过大学呢?周总理在落榜之后并没有气馁、委靡,而是不断用知识丰富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使他在许多重大外交场合中游刃有余,并最终实现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刘德华因为坚持不懈才从扫地工变成令许多出身名贵的人所不及的“三栖”明星,童第周因为坚持不懈从公认的“智障儿”变成大科学家,童话中的乌龟也正是因为坚持不懈才战胜了遥遥领先的兔子。众所周知,坚持不懈是量变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使我们成功。(教师评点:此段重点举了周恩来的事例,之后用排比举例法举了三个事例,论据很充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每个人都有理想,每个人都想成功,在起跑之后领先,或许会让以后的道路更顺利一些,可并不意味着成功;起跑落后了,也并不就等于失败了,只要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巧妙化解危机并且对于目标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过程中加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飞人”。(教师评点:结尾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点题,照应开头。)

(教师点评:升格后的作文,做到了观点鲜明准确,论据丰富有力,结构俊俏挺拔。升格作文可供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进行模仿。)

【优秀论据】

为我们所知的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他初中便辍学,当过扫地工、洗盘工、油漆工,较那些出身名门,毕业于中戏、北影的明星来说。他在影视歌道路上的起点输了,他一没背景,二没经验,但他不气馁,要当明星的愿望激励着他,他最终以不服输的冲劲取得了许多出身名门的明星所望尘莫及的成就。他也是一位“输在起跑线,却赢在终点的冠军”。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兔子虽然跑得快,在一开始就遥遥领先,可最后却败在了乌龟的门下,这其中有兔子的轻敌懒惰,更有乌龟的永不言弃。如果乌龟在刚起跑时就放弃的话,那他就永远没有可能胜利,我们听到的龟兔赛跑将是另一个版本。

晋代左思年幼时被认为愚笨之人。他的父亲逢人便说:“这个孩子天性愚钝,对读书识字一窍不通,不是学习的的材料,将来不会有什么大气候。”但执着的左思就是不服气,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置之不理,每日埋于书卷之中,甚至茅厕中都贴满了纸条以便随时温习,十三年如一日,不论日曝霜寒,终于成就了名著《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本为一小小亭长,当年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横扫大秦帝国时,他却还在为吃穿烦愁,可是那又怎样,虽然起步落在了后面,但最终不还是逼得项羽刎颈于乌江河畔。虽起兵比别人晚,但用人比别人巧,会使用正确的办法笼络人,最终成就一代霸业,青史留名。不怕输在起点,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赢在最后。

海伦•凯勒,一个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上帝的弃儿”,她没有放弃,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最后实现了人生的辉煌。史蒂芬•霍金,一个仅有一个指头可以活动的人,却打出了一个神秘的物理王国,使宇宙黑洞显得不再空洞。诸位名人,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奋斗着,最终成为让人羡慕的佼佼者。

“滚滚大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其中又有多少人输给了起跑线上的同龄人,但后来却取得了成功。大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被人讥笑,可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令他人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的,吕蒙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依然成了“冠军”,是因为他的不认输、不放弃的毅力!越王勾践,被夫差俘获,可他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能够做到卧薪尝胆,最后一举灭敌,雪掉了奇耻大辱。可见,不认输,不放弃能够让你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但依然可以获得最后成功。

独 立 探究

1、比较下面两段以“逆境出人才”为中心论点的文章,说说哪一段更好。
示例1: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历、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的成才道路告诉我们,逆境是成才的主要因素。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
示例2: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命写成巨著《史记》。司马迁无故蒙冤,身受极刑,可谓不顺到了极点,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懈的精神,撰写巨著,终成一代大家,成为逆境中开出的一朵绚丽的花。
以上两段文字中,哪个材料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2、给下面文字加上引例句和议例句
奋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

因为奋斗,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大王”;
因为奋斗,罗曼·罗兰获得了20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利斯朵夫》;
因为奋斗,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因为奋斗,陈景润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也是因为奋斗,在一次次的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

3、要求: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为论点,以以下两则材料为论据,写一段话。
材料一: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赛时,总是要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充满全身,肌肉膨胀,精神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材料二:在挪威的一个海港,出海渔船返回时,渔民们捕获的大部分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只好低价处理,但一个叫汉斯的渔民捕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人们竞相高价买走。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故意把一条蹿来蹿去的鲇鱼放进鱼槽,其他鱼感到惶恐不安,四处游动,因而保全了生命。某老板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他给自己管理松驰的公司请来几条“鲇鱼”——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于是,公司的人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每个人的工作达到了最佳状态,公司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4、从不同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使其证明不同观点。
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1988年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揣着280元辞职金,办起了民营的技术研究所,专门给人咨询,出卖点子。曾为一个厂滞销的卫生筷提出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顿时使该筷子受到各大宾馆的青睐,何阳也一举成名,获得了40万元的营利提成。
这个材料可以证明以下观点:
(1)金有价,知识无价。侧重“他一点子获利40万元”等内容           

(2)敢于创造,敢于求新,才能出奇制胜。侧重“他让某厂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使筷子变滞销为受到客户的青睐”等内容
(3)年轻人要有大胆地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自信心。侧重“他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揣280元辞职金毅然‘下海’”等内容
5、练习:试用以下论据证明“忘记与铭记”、“责任”、“习惯”这三个观点。不少于200字。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6、看下面的语段,想想各存在什么问题?

文段1: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胸怀博大的人是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本领,是有本事的人所具备的条件。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胸怀博大的,才能得到赢家称号!胸怀博大会带着你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文段2:心胸狭窄、鼠目寸光、锱铢必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人心胸狭窄是一种不好的心态,根据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心胸狭窄会导致个人心理上生病,这样一来会对身体不好的,总的来说,心胸狭窄、鼠目寸光、锱铢必较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文段3: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就像酒楼里的厨师一样,要用博大的胸怀去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饭菜煮得不好吃,要善于接受客人提出的意见,这样你才会改善自己的煮菜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进步,有利于事业。也有的人比较小气,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觉得别人说他做的不好,在批评他,其实不是你所想的那样的。别人肯给你提意见就是你想进步,并不是在批评你,如果没有别人的意见,你几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改善,就不会有进步,这样只会害了你自己。可见,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

文段4: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生活就像宽阔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没有胸怀博大的包容,就海纳不了万种的生物,没有胸怀博大的决心,就看不到光明的避风港口,领略不了惊涛骇浪过后的风平浪静。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朝廷当官时,遭受小人的陷害,遭受当时朝廷的不公平的待遇,在他受了“乌白诗案”后,仍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创作出无数的佳作。面对人生中的起伏,苏东坡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为自己的人生创作了最辉煌的时刻,面对人生中的起伏,应该有苏东坡的胸怀博大,有坦然面对的潇洒。

文段5: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我国书法家赖杰成,他当年不是学书法的,而是学散文的。他每一天都写散文,把写好的散文交给报社,但报社都把他的散文退回去,但赖杰成不气馁,每天都把写好的散文交给报社。最后报社给他回了有封信,说你的散文写得一般,但你的字不断进步,你的散文的字一篇比一篇漂亮,赖杰成听取了报社给他的意见,把写作改为练字,最后他成为了书法家。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自己的能力,也要在于他是否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使人的思维更好,能正确的对待事物。

文段6:胸怀博大的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够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胸怀博大就是胸襟博大,洞悉世事胸襟自然开阔坦荡,而且胸襟博大也证明你气度非凡。北宋大臣吕夷简听说范仲淹很有才能,便向宋仁宗举荐范仲淹,要朝廷重用。仁宗说:“他曾反对你啊!”吕夷简诚恳地说:“他虽然反对过我,但我的确有缺点,况且他这是为国着想。”事后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将范仲淹提升为学士,任参政知事。到任后,范仲淹向皇帝提出10条建议,如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重农桑、推行法制、整顿装备、减轻徭役等,很受仁宗的赏识。朝廷纷纷议论:“吕夷简不记旧仇诚恳推荐范仲淹,可谓高风亮节。”范仲淹知道自己得以施展才能,完成归功于吕夷简的推荐后,心里无限感激,坐立不安,即刻登门拜访,向吕夷简请罪说:“我多次指责你,你还叫皇帝重用我。”吕夷简说:“大家都为国着想啊!”胸怀坦荡,凡事三思而后行,勿让仇恨、敌意蒙蔽了你双眼,应用平常心去衡量是非,这样你就会平步青云。

7、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那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8、以“挫折磨砺人生”为分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他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在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后,居里夫人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更加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她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权的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更显示出了她高尚的品德。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9、综合运用标准语段的写作方法、分析的方法、论据的使用方法完成下面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人们英勇抗战,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是否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呢?——那丰富多样又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艺术,那隽永深长又严谨周密的科学文化,那精彩纷呈又引人深思的中外历史……无不是一盏盏照亮我们生命的明灯,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请以“走进精神的殿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练习题参考答案:

2、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汗水。
成功者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惊羡他们伟业的同时,更应该去感受他们为今天的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3、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如果没在压力和挑战,人们就会缺乏紧张感和忧患意识,进而丧失了斗志,在不竞争的环境中死气沉沉,坐以待毙。世界拳王阿里为了使每场比赛皆立于不败之地,经常在比赛中为自己找一些“压力”,甚至用钱雇人充当自己的反对者,激起自己最大的斗志来击败对手;挪威某公司老板为了使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运用“鲇鱼效应”,请来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于是公司人员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所以说,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压力和挑战,使自己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才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从而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492.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安装和使用Word公式编辑器 word公式编辑器下载

在安装Office 2003的时候,如果选择“典型安装”的方式,Word公式编辑器默认不被安装。因此我们会在Word的“对象类型”中找不到“Microsoft公式 3.0”选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安装和使用Word公式编辑器。怎样安装和使用Word公式编辑

TrueCrypt的安装和使用 truecrypt

TrueCrypt的安装和使用——简介加密工具的使用。作者在工作中由于项目保密的需要,要加密代码和文档,这里用到了TrueCrypt。作者从头讲解TrueCrypt的使用。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东西需要进行加密。

浅谈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浅谈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发布人:陈阳发布时间:2011-12-5点击:22内容来源:原创http://www.wjhtxx.com/webs/read.aspx?ID=45997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过去,我们教师备课都是自己备课,把备课的各个环节呈现在备课本中,上课都

关于声速和光速_maggie 关于声速的计算题

昨天给女儿讲故事,贝贝熊系列的<<知足常乐>>,故事中有闪电和打雷,问起我为什么?先给她说了一下,不是很具体,现在在网上查了一下,贴在这,好时常给她讲一下.声音与光的区别一个能看到,一个看不到一个能听到,一个听不到声音是机械振动,

声明:《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关于选择的事实论据》为网友怒放的生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