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大全>>中国军事>>武器装备>>
M1式40mm高射炮 | ||
发展过程: 美国 1940 年研制,1941 年末开始生产 ,1943年装备部队,现已退役。台湾于 50 年代末引进此炮,主要装备陆军步兵师的防空炮兵连和空军防空部队。 性能特点: ①结构简单,紧凑,机械动作可靠,故障率较低。 ②行军状态和战斗状态转换快。 ③具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潜力。 ④性能落后,只能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使用,不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 基本数据:
识别特征: ①采用单管,炮口有消焰器,消焰器为陈旧的喇叭形。 ②配用十字形大架和四轮炮车。射击时十字形炮架下降到地面,并由 4 个千斤顶支撑。 4个千斤顶分别布置在炮架的前后和左右。 |
GDF-002式35mm双管高射炮 | ||
发展过程: 50 年代后期,瑞士厄利空公司发展了供陆军使用的 35mm 高射炮。1959年完成首门样炮,称GDF-001 式。GDF-002式 35mm 双管高射炮由GDF-001 式改进而成,火控系统换装防空卫士系统 , 辅助瞄准具为费兰蒂 GSAMK3型,同时还采用了新的光学校准装置。1962 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台湾于 80年代初引进,与 MIM-7F" 麻雀" 防空导弹共同组成 "天兵 " 防空系统,担负要地防空任务。 性能特点: ①自动化程度高,射速快,精度高。火力反应 4.5 秒,系统锁定目标后,可在2 秒内射出 40发炮弹。 ②配用火控系统(防空卫士火控系统)先进,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③可用卡车牵引也可用飞机空运,机动性能好,可用于复杂地形条件。 基本数据:
炮班人数3 人 识别特征: ①身管制退器特征明显,侧面为长条框形,除炮口外,前部有两道固定段。 ②射击四轮可倒放外翻,炮身由三个千斤顶支撑。 ③炮手无防护。 |
M42式40mm双管自行高射炮 | ||
发展过程: 美国于1951 年研制 ,1951年底完成第一门样炮 (T-141), 经试验和试用后,定名为 M42式并正式列入装备。该炮于 1953 年 10 月正式在美国陆军服役,自 1969 年逐渐为火神20mm 高射炮所取代。台湾于 1958 年购入,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的防空炮兵。 性能特点: ①机动性较好,可对装甲部队实施伴随掩护。 ②瞄准时间长,射程近,不能全天候作战。 ③采用开放式炮塔,乘员生存率低。 基本数据:
识别特征: ①两管M2A1 式 40毫米火炮并排固定在 M2A1 式炮架上,可作 360°回转。炮塔前端有较高的防盾,装弹器突出、暴露。炮口装有消焰器,消焰器外形特殊,为前端不闭合的叉状。 ②炮塔为敞开式,无顶盖,四周也未完全封闭,炮塔位于车体中间,左后方有一挺7.62 毫米机枪。 ③采用 M41 底盘,5 对大直径负重轮,3 个托带轮。 |
台军40mm/L70防空速射炮 | ||
台湾陆军现役40毫米/L60高射炮已服役半个世纪以上,其防空能力已大为落伍。台湾空军现役的35毫米速射炮,虽然性能不错,但是,其服役时间也已超过20年。看来,在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军事装备迅速更替的时期,这两种炮都需要尽快淘汰。为此,台湾军方为了提高其地面部队的近程防空能力,正在研制一种40毫米/L70速射炮系统。据称,该炮是由新加坡的AOS公司转让技术,根据台湾军方的需要加以改进,由台湾联合后勤司令部第202厂负责研制,是一种陆海空三军通用的快速炮。 该炮操作简便,既可与低空防御雷达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该炮将成为台湾武装部队构建低空防御火力的最佳武器。该炮目前已完成研制试验,将交给部队进行作战试验。据有关资料报道,该炮对空有效射程为4000米,对地有效射程为10000米,最大射速为330发/分,可360度快速回转射击(回转速度为85度/秒),俯仰角度范围为-4度~+80度(俯仰速度为45度/秒)。其40毫米炮弹装有近炸引信,弹头装有800多颗预制钢珠,其有效杀伤范围达6米。该炮可以60千米/小时速度拖行,到达射击阵地后,5分钟可作好射击准备。该炮还设有遥控系统,射手可在远离火炮的地方进行操作。(作者:陆边) |
台湾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 | ||
台湾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这幅图中的雷霆2000携带的是MK45型火箭弹,射程可达45千米,其液压支撑臂已放落至地面 “雷霆”2000于1994年底完成系统和主体工程等设计,在1997年的台北航空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实际上,当时“雷霆”2000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的M270式MLRS多管火箭武器系统,为了能够使台湾陆军接受这一武器系统,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宣称“雷霆”2000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其单价只有美国M270的25%。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雷霆”2000是最适合台湾陆军使用的反登陆武器,它有以下主要特点。 --发射架采用模块式弹箱,可发射三种规格和型号的火箭弹,因此射程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涵盖7~45千米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反登陆作战的“歼敌于海上”的战术需求 |
--战斗部也是针对反登陆作战的目标特性而设计的,一种是破甲/杀伤两用子母弹战斗部,主要用于打击武器装备等装甲目标并能杀伤人员;一种是预制破片高爆战斗部,主要用于杀伤人员等软目标。
--发射车底盘与台湾陆军正大量引进的HEMTT车辆为同一系列(其使用的“爱国者”系统的M983拖车和新购买的M978油罐车等均属同一系列),这型车除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和机动性好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统一的维修保养等后勤工作。此外,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还认为CM31(6×6)装甲人员输送车也可根据需要作为“雷霆”2000的底盘。
--射击指挥系统的操作均为中文操作控制,适合当地士兵的使用。
细说“雷霆”2000
和“工蜂”6型相比,“雷霆”2000的技术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前者,它是一个完整的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包括发射架的底盘、模块化火箭系统、导航系统和射击指挥系统等。
“雷霆”2000在技术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类似美国M270多管火箭武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它的发射架可以装载和发射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火箭弹,火箭弹的弹箱既是火箭弹的储存器,也是发射火箭弹的定向器,目前有MK-15型、MK-30型、MK-45型3种。
MK-15型的火箭是在“工6”火箭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弹径也是117毫米,但引信和战斗部已有改进,战斗部为钢珠高爆战斗部,引信是空炸引信,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为15千米。其弹箱为20联装,“雷霆”2000的发射架一次可装填3具弹箱共60枚火箭弹。
台湾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这幅图中的雷霆2000携带的是MK30型火箭弹,射程可达30千米
MK-30型火箭弹的弹径为180毫米,最大射程为30千米,由于弹径增大,所以除了高爆战斗部外,它还配有装电子时间引信的破甲/杀伤两用子母弹战斗部。其弹箱可装9枚火箭弹,“雷霆”2000的发射架一次可装填3具共27枚火箭弹。
台湾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这是雷霆2000的MK45型火箭发射模块的特写
MK-45型火箭弹的弹径为227毫米(一说230毫米),最大射程为45千米,其战斗部也有两种,一是预制破片高爆战斗部,内装2万多粒钢珠;一是配有电子时间引信的破甲/杀伤两用子母战斗部,这种火箭弹弹长1.725米,战斗部重125千克,装有518枚M77型子弹,火力覆盖面积为20800米2。MK-45的弹箱为6枚联装,“雷霆”2000的发射架一次可装2具共12枚。
台湾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这幅图中的雷霆2000携带的是MK45型火箭弹,此外还展出了MK15、MK30、MK45型火箭弹
“雷霆”2000选用M977型8×8轮式底盘,这种底盘属于前面提到的HEMTT系列,虽然其越野机动性不如履带式底盘,但由于台湾地区的公路网比较发达,所以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
底盘上除装有发射架外,还装有惯性导航系统、数字化/语音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设备,可省去以前在进入阵地前耗时较长的测地作业,大幅度降低了射击准备时间,此外这些系统还可以与侦察单位以及射击指挥控制单位配合进行全天候作战。发射车上还装有电动伺服调架系统,可自动调整发射架的的射击方位,水平方位可左右调整120°。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指出,“雷霆”2000的发射速度为1发/2秒,比美国M270要快,发射车进入发射阵地后可在1~2分钟内将火箭弹齐射完,火箭弹弹箱的再装填或更换能在10分钟内完成。“雷霆”2000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连装备9辆发射车、3辆射击指挥车和1辆指挥控制车。 说到这儿,笔者认为“雷霆”2000最吸引人的模块化设计同时也颇让人费解,首先是3种口径的火箭弹在生产和后勤供应上无疑是非常麻烦的,而且其战术使用也让人难以琢磨,这也是下面要说的3种弹径火箭弹的模块化设计是否必要?从射程上来看,3种火箭弹的射程覆盖为7~45千米,虽然有一定的弹性但跨度并没有本质的提高,而美国M270式火箭炮一种弹径(227毫米)在射程上即可覆盖10~45千米的距离。另外,从提高射程的能力来看,“雷霆”2000似乎也并不高明,现在122毫米口径火箭炮的射程已能达到40千米,而其发射最大弹径的火箭弹也只是45千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火箭炮是面积杀伤武器,但对火箭弹的散布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衡量火箭炮优劣的重要性能之一,而“雷霆”2000恰恰有“火箭弹散布太广”的传闻。综上所述,“雷霆”2000恐怕是“只有雷霆,而无万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