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专业用语转自京钓网 京郊垂钓烧烤

国内各地的钓手对竞技钓专用名词和技术术语的解释,受地域和语言的影响,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方言色彩,为异地钓友之间的交流增添了一些障碍,又因为理解程度和理解角度的不同,导致有些专用名词和术语的真实含义被解释错误并造成误传,使一些钓友在学习竞技钓时走了冤枉路。  
3 E; X% I. B9 B9wH另外,自1995年"钓王杯"赛掀起竞技钓高潮至今,有关竞技钓的名词和技术术语还没有完整、系统地刊出过。这对那些拜师无门,只能自学的竞技钓鲫爱好者来说,想要系统地学习竞技钓是十分困难的。  
+ W4 i5 F) M4 & O1B为了能替喜爱竞技钓的钓友,特别是无人指导的钓友做一点实事,我把近几年来收集的与竞技钓有关的专用名词、技术术语,按钓具、钓饵、钓技三个部分进行了整理,以条目形式写成汇编,并且把所有条目都按照钓鱼活动的展开顺序编写,尽可能地把每一个名词和术语都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同时把它们所涉及到的实用知识,按钓鱼人的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述,以便不了解竞技钓的钓友,看过汇编之后,对竞技钓能产生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Z! |4 WC2 ^# x" r3~
汇编的钓具部分,所介绍的有关钓具、钓饵的选用标准和挑选方法,是根据广大竞技钓钓手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是按竞技钓需要提出的,这些选用标准和挑选方法与这些钓具常规的质量标准及挑选方法无关,也不起到评判它们质量的作用。 ;W$ s# I; A8 O: [
 钓技方面的名词和术语以北京地区钓手的解释和用语习惯为基础,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同的说法收编进去,便于各地钓友之间的交流。本汇编不正确或不全面的地方,敬请广大钓友批评指正。/@) _4 N. O) P9 V( a& Z8 P( b
! t3 A! ?/ Z% N; j'{
钓具类
/ V: ~8 c" q/ i2 A"GZ 
+ h2 O' S- H# B3 ]*` 1.手竿种类:指不带收放线装置的钓竿,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钓竿之一。手竿分为拔节竿、插节竿两大类。拔节竿有长节竿、短节竿之分。按使用类别来分,有鲫竿、鲤竿、溪钓竿三种。  手竿大多数是使用平纹玻璃纤维布同不饱和聚酯复合加工而成,被俗称为玻璃钢鱼竿。还有一种是用碳素纤维同不饱和聚酯复合加工而成,被称为碳素鱼竿。因碳纤维布的售价要远远高于玻璃纤维布的售价,所以碳素鱼竿比玻璃钢鱼竿要贵许多。碳素纤维强度比玻璃纤维强度高,自重却很轻,制成的手竿同玻璃钢手竿在同强度条件下自重要轻一些,所以很受竞技钓爱好者的青睐。  有些厂家出于价格、性能比的考虑,生产一些混合材料的钓竿,在内层和外层用不同纤维制成;也有前三节是碳素纤维制作的,尾节是玻璃钢的。这种钓竿在价格和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假碳素竿而不被钓鱼人接受。 
9 n0 t8 Z4 K2 |. [! T" p5K 2.竿长:指手竿组装或展开后的实际长度。实用范围的长度(指采用齐竿线钓法)分别为:2.7米、3.6米、4.5米、5.4米、6.3米。目前国内竞技钓鲫比赛规则多规定3.6米长的手竿为比赛用竿。平时用于休闲钓,5.4米长的手竿也足够用了。使用6.3米以上的手竿钓鲫鱼,在齐竿线钓法中应该说是很难了。因为钓竿过长,操作起来十分麻烦,鲫鱼吃饵的动作本来就小,浮漂抛得太远,很多轻微的信号无法识别。  鲫鱼为了觅食必然从深水游向有食物存积的边岸。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水库、离岸边3~4米、水深在1.5米上下,水流平缓、水底平整的区域,都会成为鱼的觅食通道,4.5米的手竿完全能够得着这个范围。有时钓竿用得过长反而使位钓点越过了鱼的觅食通道,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2w# e( O+ h: E
 3.手竿硬度:指手竿所能承受的拉力。承受拉力大的,为硬度高,反之则低。我国的鲫鱼,无论是野生的还是饲养的,体重超过0.8千克的不多见。所以使用硬调的手竿钓鲫鱼就完全可以了。  硬调竿,既能利用适中的弹性所产生的曳力,对钓线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又可以尽量地避免因钓竿过硬撕破鱼唇。适中的调性又能产生良好的手感,可以为钓鱼人增添不少遛鱼的乐趣。而柔中带硬的硬调竿所具有的良好弹性,也可以将0.2千克左右重的鲫鱼直接飞上岸来,省去用抄网的麻烦,比较适合比赛中使用,对钓鲫初学者来说也比较好掌握。 
1 Y0 C8 ]- C+_ 4.手竿调性:调性实际说的就是手竿强度,指一支完全展开的手竿,在尾节保持水平状态下,通过竿梢能提起多大的配重,同时竿体出现多大的弯曲度。承重越大弯曲度越小的钓竿,调性越硬。手竿调性一般分为中调、中硬调、硬调、超硬调、极硬调五个等级。 +?* N! N3 y+ f1 r0 K3 B
 5.调性均匀性:钓竿在受力弯曲后的弧度的均匀性好的钓竿其弧度呈平缓过渡的状态;均匀性差的钓竿其弧度中有死角出现。  目前商店出售的手竿,仅从外观上很难判断其品质,被标注的硬度与实际硬度不符的现象常有出现。而调性的均匀性是否良好,在钓竿不实际负重的状态下,是很难检测的。建议钓友在购买手竿时最好自己动手测试硬度和调性的均匀度,以免被某些钓竿夸大其词的标注及华丽的外表所欺骗。  
0 Y. s+ g+ h% o) L5 h9 }' C% a1P6.称重检验:挑选手竿时,不看竿上的调性标注,而是根据一个实用标准来检验竿体硬度的方法。比如说,要挑选一支钓鲫用的插节竿,我们就让它称0.3千克的重物,拔节竿称0.4千克的重物。 0E- u7 Q' B* Y- J7 g( B9 r) H
 用事先准备好的配重或临时用塑料袋装入标有重量的鱼饵当配重,把它系在竿悄上,然后慢慢扬起钓竿,当配重离地后让竿梢尖与竿柄底部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时如果钓竿的弯曲度在竿长的二分之一上下,其硬度就适合于钓鲫用。如果第三节也明显弯曲就软了点,要是只弯到第二节,第三节几乎没变形,那么又硬了点。'm/ p6 k6 b" Q, h9 x) j
7.插节竿:插节竿是手竿中的一种分体式钓竿,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被人们称为"并继式"钓竿。插节竿在使用时要一节一节地从上(竿梢)至下插接后,才能成为一支完整的钓竿。6w' R& Q$ B2 }; k; X1 @) J0 W
  插节竿因分体面减小了伸缩式(拔节)钓竿的空间,因此竿体可以做得较细,又不减低强度,是竞技钓发烧友追求的品种。
; @. D5 L1 F%D  硬调插节竿用于休闲钓,钓0.5千克上下的鲫鱼较为合适。硬中带柔的调性,既能为钓鱼人增添遛鱼的乐趣和快感,又不太容易切线,在比赛中又可以用于钓50克以内的小鲫鱼;因自重轻,可以节省体力,便于钓手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插节出竿以3.6米长的为主,其调性大多数是硬调和超硬调的,极硬调的插节竿已不多见。
) s) , o( ]3 L7 o$ v# C- U+ g) G9[ 8.拔节竿:拔节竿是伸缩一体的手竿。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被称为"振出式"手竿。拔节竿又分为短节(溪钓竿)、长节(池钓竿)两种。短节竿虽携带方便但强度较低,竞技钓爱好者基本上都不使用短节竿。
垂钓专业用语(转自京钓网) 京郊垂钓烧烤
' ~. F#ai1 L( ~&h  拔节竿因各自的强度不同,所以单节的长短也略有区别,但钓竿拔出后的总长度相差不大。长节拔节竿的尾节长度一般在100~115厘米上下。为了使竿体能依次收缩进尾节,所以拔节竿同插节竿相比要粗一些。 2{8 z7 G3 [3 G; U4 l7 b
 9.插口:拔节竿连接上节的接口。插口壁厚薄是否一致,插口的横断面是否平整,是反映插节竿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e* H! X' _/ s
  检查插口的方法,是将上节缓慢地插入下节,此过程中不能有忽松忽紧的现象,应该是越插越紧。插紧后接口处不能出现晃动,抖动钓竿有浑然一体的感觉,节与节之间没有因松动造成摩擦而产生的杂音。拔出各节时真空嘬力越大,说明上下插接得越紧密。 :[) D5 n" E% }# `$ Z4 `
 10.插接量:插节竿上节插入下节的长度。各节应该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插接量,一般首节(竿梢)的插接量不小于6厘米。
, g: t* s' X0f  平时使用插节竿时,要从竿梢开始依次插入,插时要缓慢并确保插到底部,插得过快会加快竿体内外壁的磨损而造成松动。每插入一节到位后要把插入的那节逆时针方向稍加旋转一下锁死插口,旋转角度不要过大,5度左右为宜。退出时先顺时针方向旋转开锁之后再拔出上节。"x. P% v* X0 l, s# y7 p$ w7 y
  初学钓鱼者,因控竿能力较差,在使用插节竿钓上大鱼时,容易造成拔河现象,或突然用力过猛,拉断钓竿,所以要特别注意。 
1 g!e{( R*@ 11.搭接口:指拔节竿节与节之间衔接的部位。3.6米的手竿,其竿梢和二节的搭口一般在4厘米以上,二、三节在厘米左右,三、四节在6厘米上下。搭口过短,容易造成拔节和断裂,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磨损,搭口会变短,所以买手竿时要挑选搭口稍长一点的。 &`) U( h! c( u" {&
 12.上下口:拔节竿每节的上端为上口,下端为下口。上下口的壁厚是否相同,横断面是否平整,拔紧内节后,外节同内节是否处于紧密接触,这都是确保质量和耐用性的重要之处。另外插节竿只有上口,没有下口。 
; M9 H0 j0 z( Z/ X% B" z5 `1C 13.竿堵:手竿收回后防止内节外滑的塞子,也被称为堵头。拔节竿有一个上堵(橡胶或木制品),一个下堵(一般是塑料制品),下堵带有通气孔,可以散发竿内的水气。3.6米的插节竿有两个被连在一起的上堵,没有下堵。
9 w0 l" w, i6 x&n  每次钓完鱼回到家中,尽量拔去竿的上堵,让竿内的水气挥发掉,免得竿内长期潮湿,捂坏了漆面。 ' o* H' Q. ^- ^&y& `- o7 H" J
 14.活底把:用于减短手竿长度用的可拆装的底把。一支5.4米的手竿,可以配三个活底把,这样可以变成4.5米、3.6米、2.7米三种长度的手竿,起到一竿多用的目的。  购买活底把。一定要用钓竿当场配试。  (c6 Jh6 t" Q/ M
15.辫梢(蛇口绳):竿梢尖上粘接的软辫管(一种化纤织物),用于固定大线的。新钓竿买回后要加工一下辫梢。从竿梢头算起,在辫梢一厘米长的位置打个死结,剪掉多余的辫梢,再用打火机把辫头烤化,让它自然熔成一个小球。这样打的结就不会再脱落。然后用耐水性好的快干强力胶,在辫梢原来的粘接处再点上一小滴胶水,并让胶液向辫梢上方渗透一点,约5毫米左右。这阵做,一是加固辫梢同竿梢的粘结度,二是保护辫捎不被竿梢头磨断。但是千万要注意的是:胶一定要少滴,如果辫捎全浸了胶,变得通体僵硬,那钓线在辫梢上很难勒得紧,使用中容场造成大线脱落。 
, ^! r$ j* Y/ G6 c( M8[ 16.绝缘把套:由一种绝缘热缩橡胶制成的,套在手竿底把上能起到绝缘作用,俗称防电把套的橡胶套。购买防电把套,一定要比钓竿的底把长出5厘米左右,粗细尽量合适。如果原底把是缠了一层线的那种,最好先把线拆掉后再装防电把套,这样装出来的效果更漂亮,也可以不增加底把的直径。
$ V9 Q, G* [3 s9 X6 t! T'w& HA"g  安装时考虑到把套的热缩性,套上绝缘把套后,把套要和钓竿的底把端面齐平。然后用1000瓦以上的电吹风依次逐渐加热,直到把套收缩包紧底把,再用裁刀把多余的部分切掉。直接放在明火上加热也可以,但动作要快,免得烧坏了底把。 )k# T; P2 e& @% t) j0 k&{
 17.钓线: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盒装钓线,以尼龙线为主。竞技钓在用线的搭配上非常讲究,而且粗细的变换,往往是在加减0.1个号之间进行的。举个例子,某场比赛根据鱼情状况,最佳线组为0.4号大线,0.2号子线,如果你用的0.2号子线涨号,实际是0.5号线,这套组合就起不到预想的效果,而且子线粗于大线的"倒拉牛"配置还会造成大线切断。  买钓线时,除了看牌子和标号外,还得亲自检测线的直径和强度。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供钓鱼人专用的检测工具,只能用外径千分尺和弹簧秤去检测。
: v' % {. V* C# z+d  检测钓线时,先凭手感检查线体的平整度、复原性和柔软度。在光亮处观察线体的透明度是否一致,然后再测线的直径和拉力。如果线径和拉力同此标号的规定值相比出入不大,线径不超过正百分之十,拉力不超过负百分之十,此线还是可以接受的(目前市场上没有比标号细,比标准拉力大的钓线出售)。/[5 ku$ A) j$ L3 i
  鲫鱼胆子小,警觉性高,所以钓鲫最好使用透明线或无影线,而且在强度够用的前提下,线越细越好,这样可以降低鲫鱼的警觉性。 
1 ~( H' j; 4 P+ w$ o) k2Q 18.大线:也称为主线或母线,指连接竿梢和8字环的钓线,栓钩的子线不在其中。  大线有两种拴法:一种是先从线头10厘米处折回,紧靠线头打一个死结,再从对折后离头部1厘米处打一个双扣死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掏一个剪刀扣,系在竿梢上,量出比钓竿长15厘米的线剪断,然后按以下顺序穿上配件:先穿两粒太空豆,第一粒用于浮漂复位,第二粒用于限制浮漂上移。穿上插漂座后再穿上一粒或两粒限制浮漂下移的太空豆(如太空豆很紧,穿一粒就可以)。再穿一粒限制铅皮上移的太空豆,一个铅皮座、一粒限制铅皮座下移的太空豆,最后量出齐竿线长度栓上8字环,剪去多余穿的线头,大线就制作完成了。 .o5 e; n1 t' S& f
 另一种栓线是,先不量线,按上面的顺序先把全部配件穿好后,以8字环为头,量出比钓竿长出10厘米的线,剪断后按上面的方法打结就完成了大线的制作。 i4|- L' K# z* 8 p2 T
 19.风线:垂钓时,从竿梢到大线入水之前这一段漂于水面或空中的大线,被称为风线。有人把风线同大线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 O- F- q1 b+ D3 y3B 20.水线:水线由部分大线同子线组成,从浮漂脚到水底钓钩的线被称为水线。 
# `+ V-^p5 21.测水深:指用水线来测算水深的方法。调整水线长度确保下钩到底,浮漂露出水面并同水线、鱼钩保持垂直状态时,从下钩到浮漂与水面相交点的高度就是钓点的实际水深。有些钓友在计算水深时忽略了浮漂的长度,这样会出现不小的误差。 -x- t1 s/ R5 W' ~
 22.子线:一头拴钩,一头拴在大线的8字环上的钓线被称为子线。竞技钓使用的子线,是由长度不同的双线组成。除钓浮子线可以和大线同粗以外,一般都比大线细0.2个号到一倍之间,长度在15厘米以内,比台钓的子线要短。子线比大线细可以保护大线不被切断。子线越细,越可以降低鱼的警觉性,而且细而柔软的子线更利于鱼吸饵入嘴。  竞技钓专用子线制作方法是比较麻烦的,需要一定的耐性和细心。
+ t8 H3 T6 U1 r! o+ L)|& Z' t+ U7A  先要确定绑多长的子线,再用的硬纸板做一个线支子,长度要比计划绑的子线长出2厘米。然后把线按照要做的数量缠在支子上,一圈为一副,从支子顶部把线剪断后,一样长的线就算准备好了。为了不让线乱,可以用夹于把线夹在一起。3v5 t+ r- ( n8 `: y
  在挂子线的子线板上,根据定好的钩距及子线的长度,画出两条直线,这样钩可以别得很齐。子线两头各绑上一只钩子后,把双钩按事先设定好的钩距分别别在子线板的上下横线上。捋齐双线后在线尾打一个双结,用一根上粗下细的钢针(毛衣针粗细)插在未拉死的结孔中,用钢针上下移动结孔,确定位置后再把结逐渐拉紧从钢针中滑脱,这样绑出来的子线长短一致,钩距相同,连打的结都处在同一位置上。如果用绑钩器绑钩,线要备的再长一些。 !d% t( K1 C- G0 ?7 A
 23.钩距:指长短两根子线之间的差距。钓底时双钩钩距不应过大,一般在一个半钩距以内,但也不能小于半个钩距,否则会影响鱼的吃饵。钓浮时,双钩钩距可以大到三个钩距。如钩距过小,中双尾鱼的机会会减少。 -l. V' r/ n$ @- Q/ m" l# ?
 24.太空豆:中间带孔具有很强弹性的橡胶粒,用自带的细钢丝把母线拉进去,利用其弹性和涩性既能起到限制插漂座及铅皮座的移动,又能起到改变插漂座及铅皮座位置的作用。太空豆为了适用于粗细不同的钓线,分为不同型号。竞技钓一般使用最紧号最小的太空豆。为了避免鱼的注意,最好不使用彩色的,只使用黑的。 -b8 Y- Q* U" O2 ]$ V
 25.插漂座:用弹性好的橡胶制作而成。一头穿母线,一头可以插入浮漂,能在母线上自由移动,以便调整水线长度。结实有弹性又细小的插漂座最适合于竞技钓使用。 
0 v- V1 c: @1 H3] 26.铅皮座:带有中孔,两头是圆锥形,能在母线上移动,中间有一细槽便于卷铅皮的一种塑料制品。也有金属制作的铅皮座,因为伤线,很少有人使用。竞技钓爱好者一般都选用槽宽1.5厘米,头粗3毫米的黑色塑料铅皮座。 
0 N6 U+ N+ X3 v) Q!e 27.铅皮:卷在铅皮座上当铅坠使用的铅制品。选购铅皮,一定要按铅皮座的槽宽购买,如买不到合适的,可以买宽一点的再裁成合适的宽度。窄的最好不用,免得铅皮在铅皮座上自由移动而降低了浮漂信号的准确性。
#Q|; h8 m0 m4m  另外铅皮过厚不易卷动和展开,调漂时很不方便,更不利于浮漂的微调。铅皮过薄,在使用中容易被水压冲开,如果内有小调整片就会丢失,造成浮漂的调目改变。0.25~0.3毫米厚的铅皮比较好用。 :O6 f+ ~5 r: M
 28.8字环:一头连接母线,一头连接子线,两头均可以自由转动的金属连按环,体积很小。竞技钓鲫用的8字环长度一般在1厘米以内。 !I$ F, [' Y, Z) M2 Y: H
 29.鸭嘴环:功能同8字环相同,只是拴子线的一头是一个鸭嘴形的卡子,只需把头部打了扣的子线勒进去就行了。鸭嘴环因换子线快而著称,但是又因伤子线而遭很多人弃用。 
! m! c) w1 U! 8zo 30.鱼钩:国内的竞技钓鲫比赛是禁止使用有倒刺鱼钩的。其实手竿钓鲫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提竿动作,中鱼后控竿得当,在任何场合都无需使用有倒刺的鱼钩。鱼钩有倒刺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钩住衣物后也很难摘下来,而且中鱼动作用力稍大一点,就会撕破鱼嘴,建议大家即使是休闲钓,最好也使用无倒刺鱼钩。 
/ @/ H5 E) p& ]: ~/H 用钩偏大是初学钓鱼者的一个通病,总担心钩子小了钩不住大鱼。钓鲫鱼的鱼钩钧,钩门宽度最好是鱼嘴直径的三分之一左右。当钩门宽度超过二分之一时,鱼不易将带钩的饵球吸入嘴中。  竞技钓普遍使用无倒刺袖型和丸型钩。其他边钩只要钩门宽,钩柄短,钩尖长都可以用来钓鲫鱼。比赛中鱼情正常时,一般使用条粗一点的鱼钩,一是结实,再就是钩的自重相对大一些,可以加大对浮漂位移的影响。金色、银色鱼钩会引起鱼的警觉,最好不用。9T) o, |2 o% w2 V4 |, L+ U
  另外,购买鱼钩时,对钩的刚性要检查一下,一拉就张嘴的鱼钩最好别买。 
! q2 @3rU: R( l- B,w& h+ M% R/ x0 h!N
31.浮漂:一种能漂浮在水面向钓鱼人传达鱼讯的标志。浮漂也可以称为浮子、漂。目前竞技钓手使用的浮漂,主浮体主要是孔雀翎、巴尔沙木、芦苇这三种材料制作的。这类浮漂由脚、主浮体、示标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漂脚用于固定浮漂,有竹脚、碳脚、玻璃钢脚之分。主浮体的外表涂有防水涂料,保持浮体的浮力稳定性。涂有多种颜色的示标也被称为标示杆、漂苗子、漂尖子、漂尾。示标一般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的是玻璃钢制品,空心的是比尼尔塑料管。$O* ?6 x2 L; N% g0 ?
  为了适应不同水深、不同钓法的需要,浮漂被制造商做成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号数。浮漂是否实用,性能是否优良,完全取决于浮漂制造商对钓鲫运动的理解程度和对制造工艺的选择以及在质量上的追求。 /6 A+ V' l; t4 y# x; z5 c- q
 32.长身漂:一种主浮体细而长,示标也细而长,漂脚长度适中,专门用于钓底、钓离底、钓深水的浮漂。这种浮漂在水中移动时受水的阻力小,稳定性好,站立后二次下沉均匀缓慢,行程大,特别适合捕捉鲫鱼的离底"截杀"信号。对鱼在底部吸饵产生的轻微拉力、反应极为灵敏,是钓底必不可少的浮漂。)T) f% D1 Z; D# m
  长身漂中又分为长身长尾(示标)和长身短尾两种。长尾可达12目以上到20目之间;短尾在12目以内,如果是软短尾大致在7目左右。
1 }2 {& O) u; S,g  长身漂其漂身越长越细,示标越长越细,就越灵敏。但调钓得如果不正确,也会降低灵敏度或过于灵敏常出现假信号。 .W$ u. u/ E; G( ~( i) W
 33.短身漂:一种入水后站立快、适合于钓浮的专用浮漂。有人也把它称为枣核漂。短身、短尾、短脚,总长10厘米上下,而且漂身不太粗的短身漂,更适合于钓中上水层。短身长尾、长脚的浮漂不适合于钓浮。
3 u; B4 i& U! C( f"u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短身漂,基本上是用于溪钓和冰钓的,虽说也能用于竞技钓鲫,但不太理想。很多竞技钓爱好者都自己改制软尾短身漂,示标只留4目,漂脚也很短。  ( k4 ];A|/ U$ U1JG

5 `/ B0 y' p'j34.急收肩浮漂:也称为钝肩漂。因浮漂主浮体上根部呈伞状斜平面,当浮漂在水中失去牵引力上浮时,水对其端面形成的阻力较大,使它独具特点,专用于钓吐饵快的滑鱼。 #`" ~: p* q5 I* ^
 35.大肚漂:一种漂身短,漂尾长,漂脚短的浮漂。这种浮漂由于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关系,一股是木制品。大肚漂重心点低,站立较快,二次下沉前的停顿时间相对长一点,在钓中下层鲫鱼方面具有优势。 
8 l, D" w; c( |5 T0V 36.软身漂:目前专指用于钓鲫的去壳孔雀翎浮漂。这种浮漂能稍微弯曲,浮力比同体积带壳孔雀翎浮漂要大,灵敏度高,使用不当容易断裂。 /`% q$ q9 R0 m
 37.硬身漂:过去专指带壳孔雀翎浮漂。如今泛指漂身不能弯曲的浮漂。孔雀翎、木质、芦苇、豪猪刺等材料制成的浮漂都是硬身漂。 ;g* s0 X1 ~: r4 F
 38.钓箱:竞技钓必备钓具。它既能存放钓饵、食盆等物品,又能当座椅,还是安放架竿、食盒、鱼护的连接体。% o8 V6 P; E9 J2 h. E! H. b1m
  钓箱是塑料制品,按容积(立升)区分大小。购买钓箱,一定要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大小。以坐在上面大小腿形成70度左右的角度为合适。 
, n- n. H$ r1 E+T 39.钓箱配件:指用金属螺丝固定在钓箱前端不同位置,连接安放架竿、食盒、鱼护的配件,是用于竞技钓的钓箱必不可少的配件,有塑料和不锈钢两种类型的配件。因材质和加工难度不同,两类配件的售价相差很大。 
# m#ep) J& j1 r,N 40.钓箱附件:像装在钓箱后面的伞架,装在钓箱侧下端可起到调节钓箱平稳的调节脚,装在钓箱盖上的座垫和带靠背的折,装在钓箱侧面用于临时插竿的竿挂都属于附件。这些附件并非必备之物,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需要选择安装 (B1 P& G2 V4 I, s5 ! ?! R4 P8 h
 41.摘钩器:细长带前叉的金属或塑料制品,当鱼钩挂在鱼嘴深处,用手无法摘钩时,用它把钩顶下来。 
" H+ K5 . E-w 42.摘鱼器:装在鱼护护圈上细长的不锈钢钎,将带着鱼的钩挂在钢钎上,拉住子线向下转动鱼钩,使钩尖朝下,鱼从无倒刺钩上自动滑落到护中。 +r4 S1 @; U+ ~8 y& R! i) W8 Q+ p: o
 43.拉饵盘:盘中央贴有经过电镀处理的强力磁片或磁条,能分开吸住双钩便于拉饵的辅助用具。拉饵盘种类繁多,因比较简单也可以白己制作。目前较为流行的拉饵盘只贴一根5厘米长短的强磁条。有些钓手不用拉饵盘,也照样能拉出漂亮的饵粒。 :|" ?/ k/ % l1 |; y
 44.鱼护:竞技钓鱼护,要求护口大,护长两米上下(确保各种赛场鱼护都能入水),护网眼不大于l厘米。护的颜色不要太鲜艳,以免惊鱼。 3E# d# ~' u7 v" C: D6 F5 @! Z0 ^
 45.抄网:竞技钓使用的抄网,口不要过大,30厘米左右即可。网兜不要过深,否则容易拉断子线,另外取摘鱼也费事。抄网全长在l.8~2米最适用。有些抄网把做得很精致但太短,遇上水面低的赛场,抄鱼就不方便,影响比赛。 3V- K2 U7 o. x( l1 n
 46.钓鱼镜:钓鱼镜虽说也是大阳镜,但它一定要有偏光作用,这样才能尽量把水波的反光滤掉,便于在阳光下观漂。 ; H: h3 E9 v: u9 u2 T
 47.钓鱼帽:钓鱼帽同其他运动帽差别最大的就是帽沿很长,更利于遮挡阳光。另外多一根帽带,有风时不会把帽子刮跑。日本的钓鱼帽,有帽带的是海钓帽子,无帽带的是淡水钓帽子。6X+ t$ }* T6 t/ q& D
48.先调子:“先”在日语中指的是“竿尖”。就是说中鱼后竿子的受力点在靠近“竿尖”部分。相当于我国的2:8调、3:7调。这类竿重心靠后,手感较轻,竿尖敏感,起鱼较快,第一、二节由于长期受力,较易劳损。常见的有“天风”超硬调、“波纹鲤”等。
# B# N- V( A6 u: O- O" C+O49.本调子:“本”也有“本身”的意思,另一种叫法是"胴[dong]"调子,“身体”的意思。“本调子”竿受力点接近干身中部。相当于我国的4:6调、5:5调。手感较重[沉头感],韧性好,能充分发挥整支钓竿的弹性。
v,k% 5 g7 U& R* s8 x1 M2 D: D#50.双尾:是同一支竿配有两根竿梢(空心和鸳鸯),可适当改变竿的硬度。非竿的h表示竿的硬度,数值越大越硬。但不同厂家的竿同样h数的竿,硬度会有不同。4S9 b& a5 E2 ~1 U/ e6 f

" `2 V+ - N% W$ v9 +l钓法类
" l3n[(MH/ L: p/ G0 v7 b* u- D1 Z% j! J1 s" q8 H-A[
1.钓截杀:专指钓底时,钓饵在下沉到接近水底仍在缓慢下沉中,鱼快速上前把饵吸入嘴中。此时浮漂表现为在匀速下沉到位之前,出现一次半日左右的加速下沉,就是钓手们常说的"一个轻微下顿"。如能把握住机会,便可完成一次漂亮的钓截杀。钓截杀,又分为钓离底截杀和半水截杀。'A( S, x5 N8 S5 Q7 |
  离底截杀,一般在钓饵距水底4~5厘米左右,守在水底窝子内的鱼将眼前下沉的钓饵顺势吸入嘴中。要想钓离底截杀,除鱼的觅食因素之外,钓者必须抛竿十分精准,窝子打得紧凑,抛竿频率相同,饵要十分对鱼的口味。浮漂一定要用反应灵敏、细身细尖子的(示标)浮漂,否则浮漂很难表现出下沉中的加速动作。0l3 ]4 K: J: c8 I6 R+ @% _
  半水截杀,基本上是在钓饵下沉到距水位全深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处,鱼半路吃饵。而半水截杀,浮漂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鱼讯语言。4M& O; m+ R/ [! A5^d. N" B5 c3 F
  一种是同离底截杀近似的"轻放下顿",但浮漂的下顿量非常小,也许就三分之一目到五分之一目。浮漂出现这种鱼讯语言,基本上是沉中的钓饵刚刚沉过铅坠,也就是说钓饵在做第二下摆,刚沉到铅坠水平线以下,鱼就吸饵了。鱼吸饵造成拉动钓饵的方向是横向拉动,所以浮漂很难出现漂亮的下顿。
- d8 X9 y9 @" N% Z-o  另一种则是浮漂在匀速下沉中突然出现一个短暂的停顿。这是因为在钓饵随铅坠做第一下摆过程中,钓饵仍在铅坠的水平线之上,鱼来吃食拉住了下沉中的铅坠,造成浮漂瞬间失重而停止下沉。这个停顿是很难分辨的,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会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的享受。'e4 x+ m9 }+ `: ^: B8 K2 i) u4 v
  钓半水截杀,不一定用细长身浮漂,选用翻身站立快的浮漂效果会更好,但示标一定要细,否则浮漂停顿会更不明显。- D, 'hk- Q2 G
  当你感觉有半水截杀,浮漂中途停顿又不明显时,可以通过加减铅皮的方法来调整浮漂的下沉速度,最终使浮漂的停顿能明显起来。
+ g0 k6 R; D; H2 W7 T, c7R  这种钓法,浮漂一般空钩调成平水为上。如果浮漂下沉时,从示标开始,总停不住,就需要一目一目地减铅皮,直到有停顿出现为止。如果仍觉得浮漂下沉很慢,似乎无法与停顿区分,就需要一目一目地加铅皮,直到有停顿出现。当然这和其他各种因素还有重要关系,比如,用钩的大小,饵料的大小、软硬,脑线的长短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1 O: W& ^1 X;{ 2.反抛:虽说这是一种抛竿方法,但也属于一种技战术手法。所谓反抛是针对常规的正抛而言的。  平常抛竿时,因主线的牵制作用,浮漂会向前倒。而反抛是在抛竿的过程中通过柔和地控线加前送动作,让浮漂向后倒(向钓鱼人方向倒)。.N+ R, `! n7 W+ R- E
  反抛是钓浮时,手头没有短身站立快的浮漂,鱼又浮得很靠上,快到水面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补救方法。
/ b. R: x; h) w2 i3 [9 z' b*o  反抛可以让浮漂站立的方向同钓饵下沉的方向相向,而不同于正抛时的反向站立。这样从钓饵入水的瞬间起,只要有鱼吃饵,浮漂即可产生动作。这种浮漂语言与众不同,是一种向斜下方窜动的动作。 
#rm4 p: P6 Y% N*z 3.钓底坠:就是为了避免小杂鱼闹,钓到极钝,铅坠卧底近似于传统钓的方法。钓底坠,脑线不要超过10厘米,5~6厘米长即可,双钩钩距要加大到3只钩长左右,避免挨得近相互干扰。为了确保铅坠卧底,可以采用不挂脑线调平水的方法来调漂。挂上脑线上了饵之后,钓一目或两目都可以,此时铅坠肯定卧底。钓底坠浮漂会出现黑漂和送漂两种信号。 2x4 `+ Z9 Q6 R2 C: R/ B
 4.钓跑铅:如同海竿的活坠原理,同钓底坠近似,只是把铅坠的上定位太空豆向上移动10厘米左右,使主线能在铅坠中自由向下移动。所以说钓跑铅其实是钓跑线。钓跑铅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滑鱼而采用的一种技战术。一般脑线不能短于10厘米,采用大号浮漂调平水之后,换小号浮漂钓3~4目。浮漂所产生的鱼讯语言,一般是缓缓一沉。6}0 J2 O$ e6 G0 Q& |2 `8 P
5.钓扇面:在一个钓位上,沿弧形扇面抛竿做3~5个钓点,轮番施钓,被称为钓扇面。这本是野钓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有时在竞技钓赛中,也有一定用武之地。/c; `9 # b6 Q; F( y
  在鱼密度较高的水域中底钓鲫鱼时,因连续抛竿打窝会诱来很多鱼,如果诱进窝内的鱼超过一定数量时,会形成立体鱼群,而且窝内会越来越浑,使鱼的就饵环境变差,鲫鱼贴底觅食的规律被打破,出现无序抢饵现象,导致浮漂信号过乱,造成连续空竿现象。但由于鱼受其他因素影响,想把鱼拉起来,改为钓浮,又拉不起来,只能钓底。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时,只有采用钓扇面的方法,向原钓点两侧移动抛竿位置,让钓饵落在伍群的外侧,有意让钓饵避开窝子中心。
. N# f: C2 {* k& O( [0  这种方法,可以调动鱼群离开混杂的钓点,移向较为清亮的水底,既改善了鱼的就饵环境,又一定时间内减少了追饵的鱼的数量,乱口现象少了,浮漂信号正常了,空竿也就少了。
( h& l) `. a- }9z  一般情况下在原中心钓点两侧增加两个钓点,即可达到减少假信号,恢复正常上鱼的目的。如果不行,可以在两侧再各增加一个钓点。
9 U; |' g6 Q( s2r  钓扇面时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第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两个钓点之间的距离,一定要把钓点移到鱼群的边上,让外围的鱼能及时发现钓饵。如移得过远,中心钓点的鱼群一时跟不过来,会造成断口(没鱼吃食了),要重新抛竿诱鱼,既浪费了时间,也可能使中心点的鱼群散开,游向别人的窝子。如果两个钓点之间的距离太近,仍在鱼群之中,没起到减少乱口的目的。2L) K5 _7 Y4 H& w2 J! [* U2 }
  如何来确定两个钓点之间的距离呢?以抛竿饵到底后马上就有鱼吃饵,浮漂动作恢复正常,空竿率降低为原则。
+ E; i* k- ?# W2 R4ry7O  第二,就是不能隔点施钓,必须依次变换钓点。比如说,一共先后做了5个钓点为1~5号,正前方钓点是3号。当你发现3号钓点乱口太多,想换个点,你只能选择在它两侧的2号或4号,不能越过它们直接去钓1号和5号。因为它们离3号过远,鱼群一时跟不过来,会造成中途断口现象。
- M* b) R$ s+ a!F  另外设5个钓点不等同于做五个窝子,它只是把一群鱼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来回调动,以此达到改善鱼在水底就饵的环境,把窝内鱼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把鱼分别诱进5个窝子,轮流去钓。 
9 n/ t- c1 X" r4 D% Z.x 6.钓梅花:和钓扇面同理,只是以原钓点为中心,前后左右再设5个点。一般情况下无需设那么多点,前后左右各1个钓点足矣。 
7 l1 F1 X8 y5 u5f 7.钓锅边:同钓扇面、钓梅花同理,就是在出现乱口之后,有目的地钓钓窝子中间,钓钓边上。反复调动鱼群随饵移动,减少乱口现象。 
* E0 z7 N# s1 T( h3 F/m 8.钓翻身:钓浮时,把鱼群诱到半水以上,鱼吃饵的状况又很好,这时就可以空钩半水把浮漂调得高些,让示标露出水面的目数多一些,如果是一支硬尾十二目的浮漂,可以调到八九目,甚至直接调到肚根儿(十二目)。这样浮漂翻身站立快,而且站立后马上会出现上顶信号,中鱼率极高。浮漂出现上顶信号之后如接着出现抖动或下顿信号,此时提竿中双尾的机会很高。有时因浮漂的性能不同,钓翻身会出现其他的有效鱼讯,比如会出现翻身站立后紧跟着一个轻微的下顿或者是一个下滑,这就需要钓鱼人根据自己使用的浮漂的特点,去用心观察。使用软尾浮漂同样可以钓翻身,只是浮漂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 O/ @: K$ s: b- j/ x' Z* M0p 9.钓加速:指专钓浮漂在下沉中出现加速下沉的信号。钓加速和钓截杀有相同之处。只是钓截杀一词出现在1996年,当时钓浮还未流行起来。所以说当年所说的钓截杀,是专指钓离底,而如今的钓加速是指从钓离底到钓半水以上,只要是钓鱼中途抢饵,造成浮漂在下沉中出现加速下沉的信号都可以称为钓加速。+v: Q4 |* l, C* R. `9 s
  在施钓过程中偶尔钓到几竿加速,并不能算真正的钓加速,只有连续钓加速,才能被称为钓加速。然而想要专门钓加速,必须选用硬长尾性能优秀的细身浮漂,调目在1~3目之间,浮漂在线组做第二下摆时能平稳缓慢地下沉,而且钓饵的大小、软硬程度及下沉的速度、摆动的幅度,必须和当时的鱼层深度及鱼的泳速相吻合,才能实现连续钓加速。如果出现以下现象:水线长度超过鱼层的深度;子线做第二下摆之前鱼已追饵;钓饵下沉速度过快,鱼追不上饵等,都无法实现连续钓加速。 
: e( R8 r0 j" R, l# }7I 10.钓水下:是一种临时措施,不能做为一种专用技战术。在钓浮时,当鱼层向下移动,钓鱼人出于某种考虑,不想立刻上移浮漂,而是向铅坠内加上一定重量的铅皮,把浮漂调成平水以下,使饵带着浮漂逐渐沉入水下。当饵进入鱼层时,鱼吃食拉动漂在水面的钓线,这时提竿即可中鱼。有时因为钓线的移动很难分辨,就把最上面的一粒用于定位的太空豆向上推50厘米左右,让它漂在水面,太空豆一动就说明鱼已吃饵。 
% Q4 k9 c4 B# |; X% v%N 11.钓不灵不钝:钓灵和钓钝之间的临界点即钓不灵不钝。从竞技钓的全方位级差调钓法的调漂理论来讲,调几钓几,就是这目的不灵不钝点。也就是说示标有多少目,浮漂就有多少个不灵不钝点。而且每目的不灵不钝点其灵敏度是不同的。一目的不灵不钝点是浮漂最灵敏的不灵不钝点,紧靠浮漂肚根的那目是浮漂最钝的不灵不钝点。这就是浮漂的级差体现。 2N7 `+ S: z+ g: r. b- e& y
 12.钓灵:从不灵不钝点起,向下移动浮漂(缩短水线),即开始钓灵,钓到最灵为双饵离底。 
, x: H. y6 o5 v(M 13.钓钝:从不灵不钝点起,向上移动浮漂(延长水线),即开始钓钝,钓到最钝为铅坠到底。但无论是钓灵或钓钝,都是以调目为基点而发生的变化。如果改变了调目,原来的灵或钝也一起跟着改变。比如说从调五钓二,变为调三钓二,虽说钓二没有变,但调五钓二的灵敏度比调三钓二的灵敏度要高。 
. _- K- i, h9 s1 v# t, {1 e5 Q%A 14.浮漂灵敏度:指浮漂在受到外力影响时,所做出的位移反应的快慢和位移量的大小。有人把浮漂的灵敏度同中鱼率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有时越灵敏的浮漂越钓不上鱼来;灵敏度差的浮漂却有很好的上鱼率。 
3 a6 t0 e" l; i*d 15.钓走漂:即在流动的水域中钓鱼,让浮漂带着钓饵一起随流而漂动。钓走漂必须钓双饵离底,如果钩饵着底,浮漂会逐渐被水流压入水下。钓走漂也只能在水流不急的水域里使用。一般是采用顶流抛竿,当浮漂和钩饵顺流漂出两米后提竿再重新抛竿。
" r5 z2 f6 U6 v) A2S16.钓生口:主要指钓那些未曾被人钓过的养殖鱼;也指钓那些没有经历过"虎口脱险"的野生鱼类。这些鱼,特别是养殖鱼,由于是人工投料喂养长大,对钓饵没有丝毫戒备之心,见饵就大口吸入嘴中,是最容易被钓到的鱼,很多钓手把钓这种鱼称为钓生口。 
5 L0 {2 L9 `!fA. j; m# @$] 17.钓滑口:主要指钓竞技池中被反复钓上来又放回去的鱼。这些鱼,由于有过多次被钓的经历,对钓饵会产生一定的恐惧,但生存的本能又迫使它们必须吃食,在没有其它食物可选择的情况下,只有冒险去吃钓饵。但它们在吃饵过程中会非常的谨慎,经常用一些人们想象不到的动作来反复试探钓饵,造成钓手看到浮漂有鱼讯语言表现出来,但就是钓不上鱼来的现象。钓这种鱼,就属于钓滑口。 
0 z4 W0 i+ h: y-I 18.钓翻转鱼:在垂钓中浮漂连续出现近似于白条鱼抢食的现象时,说明有翻转鲫鱼群在抢食。这时的浮漂会在入水后尚未站稳的情况下,突然被拉黑(快速没入水中)。这是因为有一群食欲极强的鲫鱼,追饵抢食上浮到水的中上层。动作快的鱼,在发现钓饵后,由下方或一侧冲向钓饵,叼住钓饵后为摆脱其他鱼的抢夺,迅速向深水游去,造成黑漂现象。如果此时提竿,十有八空,很难中鱼,因为鱼这时只是叼住钓饵,并未完全把饵吞入嘴中。有经验的钓手,会在黑漂的一瞬间控制住自己不去提竿,等到浮漂重新浮出水面后再次出现下顿动作再提竿,这时中鱼率较高。当然也有的翻转鱼,在拉黑后半天不送漂,或是直接把漂送倒的。所以在遇到翻转鱼时,提竿的时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瞬间黑漂时提竿是错误的。 Q8y, k3 s. F* o* E& Z: [
 19.钓快:也称为钓提前。垂钓时,等浮漂的鱼讯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后再提竿,总是空竿(排除浮漂调得过灵或钓得过灵的原因),必须在浮漂的鱼讯语言刚出现一点,就立即提竿,甚至要凭预感在鱼讯语言将要出现的同时提竿,方可中鱼,即是钓快。 
9 F, o! m0 z, d, [- W* R% _1 q$B 20.钓慢:也称为钓滞后,垂钓时,不等浮漂的鱼讯语言完全表达完就提竿,总是空竿(排除浮漂调得过钝或钓得过钝的原因),必须等浮票的鱼讯语言结束后提竿才能中鱼,有时再滞后一点提竿才能中鱼,即是钓慢。 &U8 t* j) h' m' az6 Q)A
 21.快鱼:指上鱼的速度很快,而且这种状态能保持在几个小时或一天之内不变。  22.连口:指某个时段内能连续上鱼。一般来讲,在10竿内能钓上六、七尾鱼,就可以算是钓连口(不含双尾)。能钓连口,说明在这段时间内,进窝鱼的数量较多,鱼的食欲也很旺盛。 (e0 ^# u, H9 q
 23.连竿:指钓手能连续中鱼在10尾左右,中途从不空竿,多用于对高水平钓手的称赞。 (tp* X& V, u+ V)e
 24.慢鱼: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上鱼速度很慢,上鱼的间隔时间很长。 , g0 v7 V- D* x$ x. `
 25.糗(qiu)鱼:指水中有鱼,但鱼非常不爱吃食,食都泡发了,泡糗了,都钓不上鱼来,有时一天只钓上几鱼。 
& m( ]' y; J. Y/ S2 X9M 26.钓歪了:由于判断失误,用错了方法(包括用错了饵,用错了漂、钩、线,调错了漂,钓错了目数)导致不上鱼,被称为钓歪了。 ;h4 ^/ Y2 Y0 v& {5 y& F! j! r.B
 27.钓死口:指等鱼把饵吸入嘴中,并吞下钓饵或带着钓饵转身、后撤、抬头时才提竿。浮漂在下顿时不提竿,等到出现黑漂或完全送漂后再提竿。 
0 K: m, X2 o3 u, F6d 28.钓第一动作:指在浮漂调得较灵,钓得也很灵的状态下,鱼第一次吃食,刚把饵吸入嘴中,就将其钓获。 
$ r! B8 ?! c! ^# q) a* _3 j- n#t 29.口绵:指鱼吃饵的动作非常轻,导致浮漂的动作极不明显。 
0zT2 V8 k& b%k 30.口微:指鱼不太爱开口,而且经常是只试探性地吃一次饵,没有第二口。 
* b$ J2 ?- F! _/ V6 J) G6 31.口重:鱼对饵毫无顾忌,且食欲极强,游向钓饵就大口将饵团吸入嘴中,并且马上闭嘴吞饵。如果是钓底的话,浮漂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下顿语言。 *s$ i8 u' D; zL0 G- m+P
 32.偏口:专指某个水域中的鱼经常吃某种特殊的饲料或长期吃钓鱼入特意为调鱼口而专门配制的饵料,造成偏口。在这种水域中钓鱼,必须使用鱼常吃的饵料,否则很难钓到鱼。 0C# x: j7 g0 w% a5 k~" _! M;r
 33.没口:指鱼根本不开口吃食。但鱼不吃食有多种原因,如果找对了原因,也有办法让鱼开口。 ! M5 Z+IE4 u/ _&Z& Z+ d, o
 34.断口:指正常上鱼中,突然鱼就不吃食了,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断口有多种原因,比如跑鱼惊散了窝中的其他鱼;有凶猛性鱼类进窝,吓跑了鱼;相邻的钓手使用的钓饵更吸引鱼,鱼全进了他的窝子;中午和傍晚,鱼已吃饱并游向更安全的地方去休息。另外,天气、水位、水温、水流、水中溶氧量的变化都会造成鱼的断口。有的断口现象会很快消失,鱼又恢复了吃食。有的断口要持续几个小时。 !Y! U* i, A/ @! V0 s# v1 k& k& v, p6Z0 c
 35.停口:指鱼在数小时之内甚至数日内不吃食。
7 j; W( ]* r7 8^基本动作类2 U)X& v; G0 x6 ~0 }5 x3 J

s/b6 ?3 x0 1.坐姿:指比赛时坐在钓箱上的姿势。竞技钓鲫比赛的全过程,是坐着完成的,比赛中能否尽量节省体力,放松身体,始终保持情绪平稳都和坐姿正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比赛中如果为了看清浮漂,长时间大弯腰,硬抬头会造成颈椎损伤;由于大角度抬头压迫颈部血管,会造成脑供血不足,用踮着脚尖的方法来调整持竿的角度,因长时间小腿肌肉收缩,会导致小腿肌肉过度紧张而抽筋。出于习惯,长时间身体重心偏移一侧,会造成腰、背肌肉和韧带的过度疲劳。这些无意间养成的不正确坐姿,都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比赛心态的平和。
- c4 O* R8 r$ W4 Z$W2.握竿方式:指持竿的方法。握竿方式有很多种,不正确的握竿方式会影响提竿速度及鱼钩刺鱼的力度,有时甚至造成腕关节或腕部韧带受伤。
# P* q5 u# a( l: A3 D2 F. F* s2Q3.握枪式握竿法:竿柄底部顶在掌心,食指为杠杆的支点,拇指既可以压在竿柄上,也可以放在一侧协助握竿,其余三个手指握住竿柄。这种握竿法主要靠手腕发力提竿刺鱼,刺鱼动作比较快,握竿的姿势也显得很随意、秀气。但从杠杆原理讲,这种握竿方法造成动力臂短,手腕容易疲劳,另外在用较重的硬竿子钓鱼时,提竿刺鱼的力度会减弱造成中鱼后经常发生水面跑鱼现象,在遛大鱼时不易控竿。
/ T% E6 W" [. |5 B. i' N4 E:k& l,d4.脉指式握竿法:所谓脉指式握竿,是按中医号脉的原理,把食指伸直,指尖压在竿柄上,其他四个手指握住竿柄。这种握竿法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最大限度地加大握竿的动力臂长度,既可以使刺鱼动作更快又可以尽量节省体力。而且还可以根据所钓鱼体的大小来自由调整动力臂长度。钓大鱼时为了加大动力臂长度甚至可以用小臂顶住竿柄,食指压在竿柄上如同号脉,中鱼后通过食指尖更容易判断出鱼的大小。这种握竿法初学时会觉得别扭,不好适应,一旦习惯之后就能体会到它的多处优点。2r5 @& O4 M/ j* W+ i
脉指式握竿法有两种端竿方式:一种是手腕的虎口向上,一种是手背向上。手背向上的方式更便于控制抬竿刺鱼的力度和抬竿的幅度。对腕力小的钓友,如果在减小提竿幅度后总是感觉刺鱼力度不够,可以改用更轻的钓竿。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在底把中塞一节0.1千克上下的铜棒,这样等于延长了动力臂长处,能有效提高提竿速度和力度。
: z7 _) p8 k- j) v3A5.抛竿方法:指如何通过双手配合把钓饵抛到预定位置。
$ m*D@+ c* Q: j$ n9 ]3 r! s3d6.侧抛:指从身体的一侧通过双手配合把钓饵横向抛向钓点。 "EIc&^1 ~1 }5 X
7.荡抛:钓竿上扬并利用竿梢的弹力把钓饵像荡秋千似的抛向钓点。  
! M! }' T3 |# d3 u5 X4 B5 `2 g2~ 8.贴水抛:风大,为了克服风的阻力,在侧抛动作基础上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使钓竿梢部挨向水面。抛竿时让钓饵、浮漂贴近水面向前,减少风的影响。
4 [8 u2 k3`k) u9.半抛:出于技战术的需要,不把钓饵抛向最远的前方,而是抛向前方较近的地方,抛竿时持竿的手的大臂贴着身体,只挥动小臂抛竿。
@:U9 v/ w( g7 l4 |,t10.满抛:出于技战术的需要,把钓饵尽可能地抛向最远处。抛竿时手臂完全伸出,在确保身体重心能平衡的前提下向前探身,这样可以抛得更远。6 ~( U7 `- n7 M: d5 N*I9 F
11.单手抛:为了节省抛竿时间,在完成搓饵或拉饵动作之后,钓线不再倒手,持竿的手同时也持钓线,松开钓线的同时扬竿把钓饵抛出。单手抛动作要领同荡抛有不少相同处。
/ w. ~* w: K: W/ v- `: O" E"w12.空中修正:抛出钓饵后发现偏离预定钓点但又不太严重,在钓饵入水之前通过反向带竿把钓饵在空中牵回预定钓点。
)U}2 `. _' w+ {" l(^13.抛提前量: 在流动水域、水有暗流和有风的情况下,为了使钓饵能进入预定钓点,采取顶风、逆流抛提前量的方法,让钓饵在横向移动中下沉,饵沉到位时刚好移入钓点。
) @0 H. z6 y( Z&L14.压线定位:指抛竿后将漂在水面的钓线用竿梢压入水中的方法把它拉入水中,同时轻轻带动浮漂后移,停三五秒后再前送钓竿让浮漂不过多的受钓线的牵制回移到钓饵的正上方,以确保鱼吃饵的信号准确、及时。主线入水一是使线不受水面流动而漂移,二可增加提竿时线的移动速度和力度,缩短刺鱼时间。
, [$ q, L, K% f* A1 G9 j 压线定位又分为常规方式和特殊方式两种,机械、肓目地抛竿后立即压线拉竿是一些初学合钓者爱犯的错误之一。当你一计划钓底时,要尽量减少钓饵在半水的雾化。而钓饵刚入水就压线拉竿会加快钓饵在半水雾化。造成底层鱼上浮,使钓底的计划无法实现。正确的做法是抛竿后先不压线拉竿,让钓饵自然下沉,到浮漂下沉到离调目相差两目时,比如调三目,到五目时再压线拉竿。此时拉竿不但可以加快钓饵在底层的雾化,同时还起到主动逗鱼的作用。;U4 f4 Q) d% |9 k* ~
  在钓浮时完全可以取消抛竿后的压线定位动作。因为鱼的食欲旺盛,所以追饵上浮。当饵刚一入水,鱼就有可能追饵,此时漫不经心地拉竿,很可能错过了鱼的吃饵机会,也可能把钩从鱼嘴中拉出,钩已空了还没能察觉。
7 L$ f! m2 A. u4 M+ o: R5 [) j. e4 D,~15.提竿动作:指提竿刺鱼时手腕同手臂形成的特定动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台钓的前推上扬式提竿动作非常流行。这种提竿动作很潇洒,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但从竞技角度来讲它有两点不足:一是前推这个多余的动作延缓了刺鱼时间,容易错过提竿时机;二是大幅度的直臂上扬提竿动作,过多地浪费了体力。
& y) U" N% _( W2 K9 e6M$ a; C1 ?6f  竞技钓鲫法的提竿动作可以形容成"铁指寸劲"。要领是大臂带小臂及手腕同时发力上提钓竿,但幅度很小,同李小龙追求的铁指寸劲有相同之理。这种提竿刺鱼动作既可以在瞬间刺中鱼,保证鱼钩穿透鱼嘴,又能避免因提竿幅度过大撕破鱼嘴。恰到好处的提竿力度能减轻鱼被刺时的疼痛,减缓鱼的挣扎,避免惊鱼断线。9T2 v+ w$ T% f: l# _+kk
  这种提竿动作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当你练到空竽时钩不被提出水,中鱼后不会轻易跑鱼,钓中0.2千克左右的鱼时,旁人以为你的钩挂底了似的。而你在中鱼瞬间便能判断出鱼有多大,那就算练出来了。 %K8 ~" h) z) F) A6 ?, T' B
 16.中鱼的分解动作:指提竿中鱼到牵鱼出水的动作,它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全部动作可以分解为刺鱼、称鱼、牵鱼、遛鱼、飞鱼。刚开始练如不适应,可以在每次提竿刺中鱼后强迫自己停顿,分清楚大、小鱼后再做下一个动作。当你练熟练后要把这些动作连贯起来,中鱼后的停顿越小越好,使全套动作一气呵成,流畅舒展。 )?# s( p5 S& O" N! a* |: N" Z
 17.飞鱼动作:中鱼后利用钓竿的弹性,把鱼直接提上岸来,飞鱼的前期动作主要是提竿中鱼后有一个很短暂的停顿,凭手感去称一下鱼的重量,好决定是直接飞鱼上岸,还是牵鱼到岸。 
$ V& R9 u5 f6 O( d6l 18.飞小鱼:当称鱼后知道是小鱼(指-两以下的鱼),可以举大臂略上扬钓竿,让鱼轻柔地荡上岸来,接鱼的手伸到护外,把8字环攥在手心,顺势带鱼到护口摘鱼器压腕摘鱼。  +R- z) U& I5 V3 D& K
19.飞半大鱼:如果鱼在二、三两以上怕伤子线,中鱼后先牵鱼到水面,贴水面拖回一半距离后再大臂带小臂及手腕同时发力,提鱼出水。飞鱼上岸时让鱼绕过鱼护,接鱼的手攥住8宇环后顺势后让做一个曳力动作,并让鱼稳定一下再入护摘鱼。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子线不被抻伤,减少换子线的次数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u% 3 D4 l$ W3 n0 @
 20.飞大鱼:指飞半斤以上的鱼。中鱼后不遛鱼,用柔力牵鱼出窝至水表层,并逐渐加力牵鱼距岸边两米左右借竿梢的弹性甩鱼上岸,手攥住8字环把鱼靠在腿上,放下鱼竿的手抓住鱼的鳃腹部,再摘钩入护。为了避免弄脏裤子,可以在腿上铺一条毛巾。平常钓鱼时没带抄网,迫不得已才飞大鱼,比赛中钓的是快鱼,鱼又偏大,才采用飞大鱼的方法。如果一小时上鱼在三十尾以下,最好还是用抄网确保不跑鱼追求成功率为上策。  
* k1 |" b7 f$ d! j, I2 C, {3Q21.遛鱼方式:指中鱼后通过正确的控竿方法,用恰到好处的收放竿力度和幅度,通过几个来回,消耗鱼体力的一种方法。鱼中钩后的每一次冲刺,就如同人跑百米一样,瞬间消耗体力和氧气是很大的,更别说连续跑几个百米了。最好的遛鱼方式,就是让鱼在每一次冲刺中消耗最大的体力。 
1 {- j- d8 f2qM( m. O:C 22.牵鱼方式:在结束遛鱼后把大鱼牵到岸边的方式。当你消耗了鱼的大部分体力后,要在回牵鱼的途中及时提鱼头出水,这样可以巩固遛鱼成果。提鱼头出水,实际上是为了让它身体向上倾斜,这样它的主要推进船"尾鳍"和负责前进的双桨"胸鳍"将失去作用,这就迫使它随你而去。 
$ h2 ^% h+ z# @) @$ a5 j)O 23.空竿飞线:一般是由于提竿动作过大在中鱼出水途中脱钩造成的。空竿飞线的补救动作是朝前上方举竿不动等线组自然回落,抽鞭式强甩线组的方法,一是容易抽折浮漂,二是铅坠浮漂快速砸向水面的响声会惊了窝子。 
8 , V! S) q- ~1 I% l+ S' B$ O# O(X 24.抄鱼方法:正确时用抄网的方法,是将抄网头完全浸入水中不动,把鱼牵入抄网。持抄网在水上照鱼下抄子,很容易惊鱼。 i}:p+ }7 Y" J0 k0 ?+ D
 25.带抄摘鱼:指从抄网中摘鱼的一种方法。方法是一手拎着抄网,一手从抄网的下面连同抄网一起抓住鱼腹部由下向上托起,持抄网的手放开抄把去摘钩就从容多了。伸手进抄网拿鱼或摘钩会有很多不便之处。
& e+ 3 j8n& q5 @( z7 g: o$ @6 T8 @- U% Y
鱼饵类
5 g+ M# `- g9 l) K. w, w, H8 ]% a"~
8 V& [; n( G0 [3 O6 z8n* [0 s$ p* J( J% l1.鱼饵:凡用于钓鱼的鱼用食物都可以称为鱼饵。在传统的概念中鱼饵分为诱饵和钓饵两种。随着台钓和竞技钓技术及钓鱼理念的不断发展,诱、钓一体的鱼饵被越来越多的钓鱼人所接受。 "f. Ov- H* @+ V
 2.诱饵:此类饵料中含有对鱼类嗅觉能起到刺激作用的有机物质或化学成分,也被称为诱鱼剂。并利用诱饵溶化速度快、扩散性好(在水中梯度递解快)的特性,加快从四周诱鱼进窝的速度。 $h, P) JJ! O. g0 g
 3.集鱼饵:当诱鱼剂把鱼诱进窝子后,能把鱼长时间留住的是集鱼饵。传统钓法中用曲酒浸泡的小米打窝子,就是利用酒的化学成分来诱鱼,实实在在的小米则是集鱼饵。散落一片的小米,让诱进窝的鱼有的吃,一时半会儿又吃不饱,所以久久不愿离去。  
" Q+ ^% K:uM, X)`4.钓饵:挂在鱼钩上的饵料。竞技钓使用的钓饵。兼备了诱、集、钓三种功能。所以说在配制竞技钓使用的钓饵时要把诱、集、钓三要素统统考虑到,否则会出现诱不来钓不着;诱得来留不住;留得住不咬钓等现象。 
# X# ~3 u8 U0 p: ?7 M*b& x4 z 5.粉饵:事先经过粉碎加水后即可调制成钓饵的饵料。 
! _$ G; G# `: ^) Y2 v2~ 6.添加剂:也被称为"小药"或"小料"。指那些无法单独作用,必须添加在粉饵中使用,能提高钓饵诱鱼和促摄作用的物质。添加剂分为纯液体、半液体、固体粉状三种。使用时液体或半液体添加剂最好先溶于配饵用的水中,再用此水去调饵;使用固体添加剂最好先均匀地掺在粉饵中,然后再加水凋饵。钓饵已调配好再加入添加剂其效果会受影响。因为高浓缩的添加剂事后加入,无法使它均匀地与钓饵融合和在一起,挂到钩上的钓饵所含的添加剂浓度会忽高忽低,引起鱼的警觉,有的饵球含添加剂浓度过高,反倒会把鱼吓跑。另外后加添加剂,为了能掺匀要来回搋揉钓饵,破坏了钓饵的溶散性。  
- |# A+ T' L+ C. R/R7.定饵:凭经验,根据水情、鱼情确定用饵方案。定饵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比赛成绩。因为在技术水平接近的比赛中,正确使用钓饵是获胜的关键。 
2 K6 q# P/ F7O@b 8.配饵:根据用饵方案,把各种要使用的主、副粉饵按照确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备用。 
7 H' b7 W" f5 |/ d: ^3 S8d 9.主饵:配制的钓饵中占比例最大的那种粉饵,即这个配方的主饵。主饵使用是否正确,用量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此饵是否好用的关键所在。 9o) L0 ^0 Q, a% z5 P
 10.副饵:配制的钓饵中占比例较小的粉饵,就是副饵。副饵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副饵能改善主饵的饵性,起到烘托主饵的作用。如果副饵的色、香、味均超过主饵,用量又大,结果会起到喧宾夺主作用,彻底改变了主饵的特性,造成用饵失败。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用很多种粉饵配在一起的饵,一定是个大杂烩,效果不会好。同时也说明配这种饵的人,对水情、鱼情不太了解,是心里没底的一种表现。 
7 O;oA* m(F 11.调饵:北方钓手称为"和饵",广东一带的钓手称为"开饵"。也有人称"调饵"为"做饵"。按照事先定好的用水量,把配制好的粉饵溶入水中,再按不同的技术要求用手将其搋揉成饵团。
* j4 o7 `1 T6 D( j- t- B)k  调制出的钓饵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用水量是否正确(如果调制的是拉饵,水的温度也是重要的一环)。二是粉饵和水是否均匀融合,如果有一个个板结小块出现,说明粉饵吸水不均匀,会直接影响使用。三是加水后直接搋揉,还是放置几分钟后再搋揉,一定要根据粉饵的特点和预期想达到的标准,有计划地进行。比如说,用于钓底的饵,因为搋揉得不够,饵偏散,入水即化,造成底层鱼部分离底或上浮,钓底无法实现。相反钓浮的饵搋揉过度,入水不化,造成鱼追饵下移,使鱼群难以在中上层停留。  
1 k3 |/ S; `* P)mw4^j12.饵性:指各种粉饵调制成钓饵后的特性。比如说搓饵方面:偏黏、偏散;颗粒粗、颗粒细;比重大、比重轻;横向溶散性好、溶化快、溶化慢;絮状物多、绵软而不糟、虽硬到底即化等等。拉饵方面:丝长、丝短、残留物多、黏线;出饵少、出饵多(指拉到钩子上的饵少和多的现象)、出饵不均(指拉到钩子上的饵忽少忽多不稳定)拉饵出现的的各种问题,除饵性原因以外同拉饵的动作、方法有关。 
* p+ R+ D% Y. H9vb'I 13.饵的互融性:这里所讲的互融性,主要是指各种粉饵中所含的气味是否能融合。比如说含有奶香的饵同椰香饵、草莓香饵可以融合,也就是说可以搭配使用。而椰香饵同草莓香饵因香味很独特,不便搭配使用。如果搭配使用,不但抵消了各自的特性,可能还会产生怪异的气味。配制钓饵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种粉饵的特性,绝不能随意地搭配。 
% 6 t! C; t; D! ?6 B2t 14.搓饵:必须用手先把调好的饵搓成球,再把钩子埋入饵球中并通过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动,把钩子封在饵球内,饵球外表不下缝隙。搓饵是竞技钓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法娴熟的钓手,能搓出多种的饵团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圆柱形等等,而且根据需要,饵团大到弹球、小到米粒均能随意搓出。  1K2 P# J+ h2 j: p3 I# n
15.拉饵:利用饵中含有小麦蛋白形成一定的纤维束这-特性,把钩放在饵盘上,用饵团压住钩,持线的手轻轻把钩拉出即能挂上饵。
S;H; K+ d0 P# i/ I*d  拉饵所拉出的饵球大小、溶解速度快慢,是否能达到钓目标鱼的要求,主要靠拉饵的质量和调制方法。 
& l. n4 I5 g' l7X 16.小麦蛋白:拉饵必不可少的原料。加水后能形成面筋的一种从小麦中提取的物质,面粉加工厂及糕点厂常用的一种增稠增黏剂。钓鱼人鉴别小麦蛋白的简单办法是:白不带杂色,细而不滑,加少量的水调成稠糊状放置五分钟后,把它拉断时,能感觉到一定的弹性。质量差的很糟,轻轻一拉就断,毫无弹性。
# H$Bc! O" ~/ |, T2 n" W5 j, U- ~5 U"K
浮漂调整I1v% i8 o# g/ l9 V5 |4 A

3 Y: r" R4 ; C3 ?+ w+ }7 n$W 1.调漂:指通过加减线组中的铅坠重量来设定浮漂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受垂钓者不同的垂钓理念以及对浮漂的不同理解,调漂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不过在不同条件的水域垂钓或钓的鱼种不同时,如果自己习惯使用的调漂方法不灵时,及时应变为上策。 
* v; D$ v/ `* X6 c3~ 2.带饵调漂:调漂时双钩挂饵,水线长度控制在饵球不触底、双饵悬浮。悬浮在水中的双饵,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为零,在水中飘飘忽忽的。鱼游近钓饵时,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带动钓饵移动并导致浮漂产生位移。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从思想上来说,是在追求-种绝对灵敏,总是希望在鱼吃饵的第-动作中将其捕获。不过灵敏过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浮漂的虚假信号明显增多,翩翩起舞的浮漂,会搞得你头昏脑胀,无所适从。
5 B& w! {8 e6 g3H&g  虽说带饵调漂会造成浮漂假动作增多,但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采用调灵钓钝之术即可化解假动作的烦恼。比如说挂双饵调一目,可以钓二目、钓三目,甚至可以钓五目、钓六目,只要浮漂有信号,大胆钓钝无妨。对钓者而言不怕浮漂乱动,就怕浮漂不动。 
' Y( u- q/ |* E& H: Z:p'| 3.不带饵调漂:不带饵调漂也可以说成空钩调漂。调漂时除双钩不挂饵外,其他地方同带饵调漂相同。这种调漂的指导思想是忽略饵重不计,垂钓时至少让一个饵球落底。这种调漂方法竞技钓爱好者们普遍使用。它的优点是灵钝共存,攻守兼备,对付滑口鱼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这种调漂方法只是在竞技鱼池中钓鲫鱼时无往而不胜,在自然水域中钓其他鱼种则是胜败参半,并无绝对优势。无论是带饵调漂,还是不带饵调漂,都必须在双钩不触底的前提下进行,钩一触底,调出来的漂是不准确的,初学者在这一点上必须格外注意。 
2 B* K+ g0 v2 K5 I9 s"L 4.单钩调漂:调漂之前将底钩剪去,只保留一个钩子。喜欢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强调的是在垂钓时一定要让一只钩子卧在水底,另一只钩子触底,而且调钓之间不用那么绕脑子。此方法简单实用,为多数中老年人采用。
6 [5 U! t# V3 I9P  比如说,你习惯钓三目,那就单钩半水调到三目,忽略一只钩的重量,调好后再换上一副相同的子线。钓的时候让浮漂露出水面三目,此时底钩肯定卧底,上钩也触底。  
X"b. K& L6 w; J$ |0 v1u5.实钓状态调漂:调漂的全过程一定要在实际垂钓的状态下完成。
& q0 w, k7 ]/ l4 d2 j/?/ O% v6 c  (1)在确定钓点后在钓点内调漂;! d4 u4 N+ ~) W6 X3 q
  (2)用确定要使用的线组调漂;
4 k) |5 Q' y# _6 f7{  (3)实钓时大线入水,调漂时也要大线入水。实钓时端着竿子钓,大线不入水的,调漂时大线也不要入水;+e+ G& S1 d2 T: j: L
  (4)一定要在浮漂和线组充分吃水后(浸水半个小时之后)再调漂,否则对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来讲,可能会出现一两目的差距。 
- ]7 x: C2 m2 w: b. {, H1p 6.半水调漂:指调漂时双钩一定要处于悬浮状态,并非指水线是水深的一半。比如说在水深两米处调漂,并不是让你用一米长的水线来调漂,要真是这样调的漂,可能反倒不准了。因为在你调漂时,有一米长的水线自重没被算在配重之内,对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来说,可能会相差一目以上。 
; j9 ^( N5gl,C 7.粗调:指在正式调浮漂之前,先粗略地调整一下,然后边抛竿打窝子,边泡漂泡线,过半个小时之后再正式调漂;因为浮漂和钓线都有微孔,入水后会吸一定量的水,这种粗调的方法就是让干漂、干线充分吸水后再精调,确保调漂准确。 %J1 H; n, D8 ae$ x
 8.微调:微调一般都是在调漂之后,实际垂钓中发现浮漂语言不太准确,而加减极少量的铅皮或上下微量移动浮漂。比如说,当你发现浮漂有信号,提竿却不能中鱼或经常发生一提竿就水底跑鱼现象时,你可以不调整铅重,只是向上移动三分之一目浮漂,即可起到微调的作用。也可以不动浮漂,只往铅坠里加一点铅皮,使钓目向上移动一点;如果开始时是调五钓三,加上小铅皮后变成调五钓二目半。这些方法都属于微调。  *J# v6 V, T( z' Y) S
9.调灵:指浮漂调整后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在视标的高位。比如说调一比调二灵,调二比调三灵。但是这种灵是有条件的,并非绝对的,而且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比如说我调的是三目,挂的双饵正好使浮漂下沉到一目,此时双饵在水中的自重为零。如果改为调一目,挂的双饵与上面说的同重,那么此时的调三钓一从静态理论上来讲比调一钓一要灵。"Q2 t4 A" H5 b9 _1 I1 ]
  因为这种调三钓一,其双饵因自重完全被浮漂的浮力所平衡,鱼轻轻一吸,就能把饵吸入口中。- r. e- p1 : D1 ]1 I% E$ y*^
  调一钓一时,双饵自重在水底除水对饵产生的浮力能减轻饵的一小部分自重以外,剩于自重是存在的,鱼来吃食,只有当它的吸力大于饵所体现的自重时,饵才会被鱼吸入口中。这样相比调三是比调一灵。如果双饵重仍是两目,现改为调四目的二目,同上面的调三钓一相比,这两种方法双饵自重都为零,其结果是调三钓一比调四钓二要灵。因为调四钓二,浮漂露于水面的剩余浮力大于调三钓一的剩余浮力。而且第二目的视标直径可能比第一目要粗,如果按等长计算的话,第二目的体积就大于第一目。那么鱼用相同的力来吸饵时,调三钓一的浮漂所产生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都会大于调四钓二的浮漂。
6 ~- i; ~: h7 F4 y6 H$C  从这种角度来讲,浮漂调的目数越少(露出水面越低)越灵敏,反之就越迟钝。 + l( m4 m8 m$ D" ~# I
 10.调平水:指把浮漂的平衡点定在视标的顶端,让其与水面齐平。调平水分为空钩调平水和挂饵调平水两种。如果都是钓一目,挂饵调平水比空钩调平水要灵,其道理同第9条调灵中所说的道理相同。 1[% E* }' q/ Z) U9 E
 11.调目:就是上面所说的通过加减铅皮而设定的浮漂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如果你调整后视标露出水面到第三目,那你就是调三目。视标露出水面到第四目,那你就是调四目。 !u* s4 f7 T! _! `
 12.钓目:是实际垂钓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设定钓目和垂钓中调整钓目,都是在调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调整浮漂的灵敏度。)v) Y' CY) `
  钓目调整的原则是--钓目高于调目为灵,极限为双饵离底(像调三钓一);钓目低于调目为钝,钝至铅坠触底(像调二钓肚根)。调几钓几则是以这个调目为基点的不灵不钝。我们在垂钓中要掌握一支浮漂的调整原则:调目为基础,钓目是修正。如果调目设定错了,再怎么调整钓目,效果可能都不理想,因为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是不可能修正出好的效果的。 
5 ^/ k+ Z! Z' b&m 13.浮漂平衡点:就是浮漂的"钓目"。当某支浮漂在线组配重后,静止在水面不动时,浮漂的示标与水平面相交的那条线就是该浮漂此时的平衡点。此时浮漂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同线组形成的重力是相等的,处于一种二力平横状态。
7 ?4 v+ Q: a& f7 H8n  有人说我用的大铅坠小浮漂(意思是说铅坠重力明显大于浮漂浮力),怎么可能平衡呢?其实铅坠落底后大出浮漂浮力的那部分重力被地面承受了,所以只要把水线长短调对了,露出水面不动的浮漂同样处于平衡状态。!h7 E) C4 q; v
  浮漂的平衡点,其特性是示标的任何点位都能成为平衡点,但是会随着线组配重的变化而改变。当加减铅坠重量,加长或缩短水线长度,更换重量不同的钩子、太空豆、插漂座、铅皮座、8字环,都会造成浮漂的平衡点发生变化。
: ^, I3 `( S% V4K  特别是悬坠悬饵钓时,当钓饵溶散脱钩后,灵敏度高的浮漂会明显向上浮起。这就是原平衡点被打破,浮漂在寻求新的平衡点。当浮漂向上浮到一定位置不动后,新的平衡又产生了。 !d. n4 p9 GU% A! G- o)k
 14.浮漂的重心点:一支竖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渐减去配重后,浮漂会因水的浮力逐渐向上升起,当上升到某点位时会出现倾斜的趋势,这时漂身与水面相交的点就是该浮漂的重心点。重心点偏上的浮漂,在水中的稳定性好,抗风力强,信号传递更准确及时。  ;C* M) S; Q5 a, {; U( U
15.全浮力点:浮漂示标的顶端,体现浮漂最大浮力的点位。全浮力点也是体现浮漂最大配重的点位。在实际垂钓中此点位也是浮漂剩余浮力为零的点位。 
- d8 C( h5 |# h.z 16.剩余浮力:当浮漂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静止不动时,露在水面上的示标部分被称为剩余浮力。露在水面上的目数越多,剩余浮力越大,反之则小。 'T, H) J* R; u& G1 o5 F: u
 17.剩余浮力为零:当浮漂在配重作用下示标顶端也浸入水中,浮漂处于悬浮状态时,即浮漂的剩余浮力为零。当浮漂剩余浮力为零时,也是浮漂的全浮力体现。处于悬浮状态的浮漂,虽说处于最灵敏状态,但并无太大的实际使用意义,无需为提高浮漂的灵敏度,刻意追求剩余浮力为零。因为垂钓中浮漂的灵与钝所起到实际作用,是根据鱼情的不同和随时发生的变化,时刻在进行着正反转换,浮漂并非越灵越好。 3K5 O% d" X! {8 g2 F5 h+ x. p3 o
 18.漂的自身语言:当浮漂入水到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此之间表现出翻身、站立、停顿、下沉、反弹、定位共六种自身语言。这六种自身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如果在此之间有鱼来吃饵,必然打破这六种自身语言的特定规律。 
- d! {6 k& D( {) V! L2` 19.浮漂的鱼讯语言:浮漂因鱼吃饵而产生的信号都是鱼讯语言。在浮漂定位之前出现的鱼讯语言有时非常不明显,很难掌握。只有当你非常了解浮漂的自身语言之后,才能区别其中的不同。:z1 I( L- x5 c
  浮漂的鱼讯语言分为降讯语言、定汛语言、次降讯语言三类。 ! f8 [5 l# r: Z0 E$ u
 20.降讯语言:当铅坠入水带着钓饵和浮漂下沉的过程中直到钓饵沉到某一位置不动为止,在此期间有鱼来吃食,浮漂所表现出的鱼讯语言,属于降讯语言。此类鱼讯语言同浮漂的自身语言混杂在一起,若不用心观察,有时很难分辨。
, X2 B" ]:~n9 ?- s7 d& f)G  降讯语言又是手竿钓鲫中最丰富多彩的鱼讯语言,它给钓鲫爱好者带来的愉悦感同钓底看定讯语言有所不同,属另类享受。这种浮漂在运动(自身语言的表现过程)中的运动(鱼讯语言的出现),给钓者带来了一种飘逸之感。
; w" d$ K1 I9 r- A9 ^!w  降讯语言的具体表现为,凡是浮漂自身语言的规律被打破(定位除外),即降讯语言出现(其他因素除外)。 
9 t"R9 r! C# J% g7 y2 J(e 21.定讯语言:此类语言出现在钓饵到位,浮漂处于静止不动之后。一般有下顿、上浮下顿、送漂、黑漂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语言。钓底看定讯语言,不用像看降讯语言那样从浮漂一入水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钓者心里清楚,在钓饵到位之前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一切都出现在浮漂定位之后。 +}1 k3 {/ y1 Z; `& O
 22.次降讯语言:钓底鱼不吃食,出于无奈,轻轻拉动浮漂,带动钓饵离开水底做再一次下沉,引诱鱼来吃食(我把这种被动诱鱼的方法称为"被动荡饵")。从钓饵离底到再次定位之间出现的鱼讯语言就是次降讯语言。%`4 S& X- q6 S"EP
  次降讯语言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 O/ f% N; H% 2W  (1)浮漂被拉起后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再次下沉,如果超过此时间仍未下沉,说明鱼在饵离底的瞬间已把饵吸入嘴中。
8 t" y5 @% Z" K2k  (2)当浮漂再次下沉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加速下沉。这是鱼在底部把下沉中的钓饵顺势吸入嘴中,拉动浮漂,造成浮漂加速下沉。
4 J& N; T( b* P/ U-X  (3)拉动浮漂时,浮漂没能及时上浮。拉动浮漂的瞬间,鱼把刚要离底的钓饵吸入嘴中,牵制住了浮漂,使浮漂无法上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185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洪公弟子--转自尚武太极网 尚武太极网

原文地址:洪公弟子--转自尚武太极网作者:蒙阴陈式洪派太极拳洪均生先生传授太极拳第二代传承人名单(地区不分先后,名单按姓氏笔划)济南地区(101)丁昌智、马文柱、王金轩、王宜珍、王英田、王奎、邓新华、王汝敏、王立、王世仁、王洪均、王

声明:《垂钓专业用语转自京钓网 京郊垂钓烧烤》为网友做人实称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