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关于司马错由蜀伐楚事,有同学有疑问,说司马错与白起伐楚,是不是很确定?因为自从司马错伐蜀至伐楚,已经过去了很多年,那时司马错是不是还在世?
这是个问题。
于是俺翻了《史记》,按它的记述,大致是这样的:
秦惠王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316年。由于战国纪年的混乱,姑且用大约来表述。
此后,在《史记》中,司马错并没有消失。
《秦本纪》载,秦昭王五年,“司马错定蜀”。这一年约是公元前300年。随后,《秦本纪》说,“昭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考上下文,除了司马错,似别无他人,这个左更错当是司马错,左更是爵名。《秦本纪》类似行文很多的,比如说庶长奂、庶长里疾,还有大良造白起等。这一年约是公元前292年。
后面又说:“十八年,错攻垣、河雍,决桥取之。”“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秦本纪》所载秦昭王二十七司马错伐楚事,当是《华阳国志·蜀志》所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在这里,当从《秦本纪》,因为楚本有黔中郡,似不应称商於之地。有商於之地,在汉水以北。当然两地同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不会这么巧合吧。可能是《华阳国志》传抄错了。应该是秦夺楚黔中郡而取之,此郡不废。这一年约是公元前281年。
再下来,《秦本纪》记载率蜀地之军的人改为张若。“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已知公元前285年,秦置蜀郡,以张若为郡守。
为什么要临阵换将?而且此后司马错再末出现。最合理的解释,在公元前281年至公元前277年间,司马错去世。
这样一看,司马错历秦惠王、武王、昭王,为将长达36年之久,这在秦国算是罕见的。假设司马错伐蜀时年30岁,他去世时已近70。
那这种推测可靠吗?
司马错是司马迁的先人。司马迁在《史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里介绍了自家的身世,在司马错之后,他是这样说的:
“错孙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武安君即白起,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为白起手下将,与白起一起自杀。这一年是公元前257年。从年龄上推断,这是可能的。
司马迁接着说:“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昌生无泽,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司马靳的孙子司马昌,任秦铁官,已是秦统一了,在秦始皇时。继司马靳去世已约40年。从年龄推断也是合理的。
奇怪的是,司马迁述其先祖,不知为何,总是以孙计,不以子计。
但司马昌以后,开始以子计了。司马昌之子司马无泽,任过汉的市长;司马无泽之子司马喜为五大夫爵,司马喜生司马谈,即司马迁的父亲。
司马谈在汉武帝封禅时未得从行,郁闷而死。一般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系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是在公元前110年,也就是说,司马谈去世时,司马迁35岁左右。此时距汉兴已近百年,传四代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杂七杂八地粗略写了个大概的推测,花了半个小时,很多资料没有看到。而且流水账,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但初步的印象是:
1)司马错竟然算是秦军主将之一,主持南北战争达30年。
2)司马错伐蜀、定蜀,再由蜀配合白起取鄢郢应该是确定的。但此后不久,司马错即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