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试题原版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部分:专家点评
1.专家点评湖北高考作文
2012年06月08日22:00 来源:长江日报
【调查显示】 鄂版高考作文今年不太难
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难不难?调查显示,湖北卷与其他省份相比,不算太难。
今年是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前不久,“杜甫很忙”的一系列恶搞,在微博上很是火爆。现在,依然很忙的杜甫,还走进了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一诗中的千古名句的意境,靠网络通信和联系的年轻一代,是否能体会到其意境?又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湖北的高考作文今年由此展开。
去年,湖北卷《旧书》的高考作文题目,新浪教育的调查显示67%的网友认为“难”。昨晚7时,在8000余人参与的调查中,认为今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难的比例为44%。
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的难度调查,昨晚7时有近4万名网友参与,其中认为湖北高考作文很难的只有3.4%。有超过10%的网友认为安徽、山东、广东作文很难。
一考生家长认为,湖北卷的作文“题目出得好,也很好写。符合当今现实,让考生认真思考书信与人生。”但考生操亦恒说,他感觉自己写的“时代在进步,人性不改变”有点离题。(记者朱建华)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据统计,自2004年湖北高考单独命题以来,作文6次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命题写作,1次是材料+命题式作文,1次是半命题作文,1次命题作文。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评点2012年全国的高考作文题目时说,今年材料作文中他最喜欢湖北的。“书信可不可以代替,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寥寥数语看出题目设计者站在时代前沿对未来的思考。当下人最缺思想,从作文开始锻炼、考察、评价学生思想,好!”(记者朱建华)
武钢三中高志勇:
武钢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高志勇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涉及科技前沿话题,但切入点不大,学生有话可说。谈科技的利与弊,也明确提示要用辩证思维,审材料难度也不大,不容易写偏题。
高志勇说,科技是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了舒适、便捷、财富,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拿网络来说,它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思骛八极,心游万仞,视通千里,但人们与外界、与自然、与现实少了很多联系,亲情、友情的淡漠,使人们失去很多。这些内容学生都应该能够或多或少地想到。只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材料储备,加上辩证思维,今年高考作文不难写。
高志勇认为,如果说去年《旧书》重在传承,那么今年作文立足创新。去年的作文题重在感性表达,而今年的作文题更有思辨性。这说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情感的真实表达,又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记者魏娜)
2.今年作文,杜甫“出题”
2012-06-08 01:57:00 来源:长江商报
考察思辨力甚于考察表达力
点评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作文题,有时代感,有思辨性。”刘川鄂认为,但总体上题目比往年都大,可做作文题,也适合做文科综合题。
刘川鄂说,湖北自自主命题以来,作文题都喜欢走思辨之路,书香味很浓,显得特别有“学问”。
今年的题目,仍然有以思辨力先于、甚至重于考察考生的表达力的倾向。可以看到,它的人文含量很重,命题者学问高,有水平。力图通过作文考试来引领学生对时代、社会人文的关注,用心良苦,立意可嘉。
近几年的作文题,单纯从题目上看,都很漂亮,但考生易在审题的迷宫中游走,迷失。这几年的作文题,个人觉得让考生在审题上及与之相关的基本认识思维能力上,要求偏高,费时过多,题目太绕弯弯。反而对基本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有所妨害。
他认为,作文不是智力游戏,也不是思辨能力的测试,而是写作能力的基本考察,越简明的题目越能考察出绝大多数学子的能力。比如,钱钟书曾给研究生的考题就是“论唐诗”,看似比较大,但是谁都可上手。
对于今后的作文题目,刘川鄂个人觉得要返璞归真,要切实落实到表达能力的考察上。
核心是情感的坚守与表达方式
点评人 武汉外校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吴小平
“作文下手应该比较容易,但得高分需要考生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武汉外校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吴小平说,作文题目的核心是情感的坚守与表达方式。
吴小平说,这段材料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最后一句,科技的利与弊。这样审题肯定不会有问题,也能得分。但这不是这段的材料的关键与核心。他认为从整个对话的情景来分析,实质不是科技的利与弊,而是情感的真诚表达,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如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对学生来说,在适应现代文明的同时,不能忘记人文关怀特别是情感的坚守,情感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丢失,而是需要真心交流。
吴小平还分析,这样的作文题对城市与农村考生来说,都有挑战,或许对城市考生而言,这样的感觉更深切一些,“因为部分农村考生可能无法用电邮与手机,感觉可能没城市考生深。”
从宏观哲理和微观具体领域去把握
点评人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师教授谭邦和
“邮局相关业务的萎缩已经证明,书信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网络文件传输等方式取代是不争的事实。”针对今年的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语文教育专家谭邦和表示,现如今,没有人固执地坚持走原始手写书信的跋涉之路,而放弃使用电子手段。
原始书信无人能反对
对于原始书信,“有人叫好有人反对”的表述,并不是很恰当,谁“反对”得了呢?谭教授认为,我们惋惜的只有纸笔书信,才能更好地传达的那种质朴的、握得住的亲情和古典的趣味,应该呼唤的是在信息工具进步以后,人类应该注意防止包括亲情、友情在内的人际关系的淡漠倾向。
如果根据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来提炼主题,可以有微观具体领域和宏观哲理思考两个思维层面的选择。谭教授建议,考生面对这样宏大的一个命题,应该尽可能地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从宏观的哲理和微观的具体领域去把握。
从操作上,谭教授认为,这篇作文不仅是检验考生的文字功底、知识基础、思想能力与人文情怀,同时也是考察学生的辩证性思维。
科技进步不一定是福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它写出了战乱隔绝之后亲人之间不通音讯的担忧痛苦,和骤得书信之时的快慰心情。谭教授说,铺展一点来讨论,现代信息工具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这里面也是有利有弊的。
“如果社会的支配权力掌握在了恶人手中,那么完全可以断定,科技越发达,灾难越深重。试想,如果在二战中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掌握了原子弹和核武器,地球与人类将陷于何种境地?”谭教授表示。
诚然,现代科技开辟了现代社会与农业社会非常不同的生活空间,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现代科技的成果。可是,现代科技已经带给人类的灾难和可能造成的灾难也是非常深重的。“从历史上看,核电给日本人制造的苦难我们记忆犹新,这是自然的力量作用于人类科技带来的痛苦。”谭教授联系实际生活谈道,“最近这些年,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手段牟取暴利,让我们的生活刚从三聚氰胺的阴影中走出,又走进了地沟油的恐慌,连大白菜都被打了甲醛,在这种环境中,谁还会感谢科技给现代人带来的这些‘福利’呢?”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大浪潮中,需要良好的引导机制来配合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人类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调控,是一刻也不可缺少的引导机制。”谭教授认为,只有在这个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
3.杜甫很忙“作客”湖北高考作文爱上网的考生笑了
中南在线/znonline.net(源自武汉晨报) 时间:2012-06-08
“对于城里考生而言,信息化、网络化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换作是些偏远农村的考生来写,网络交流这个话题可能离他们有些远。”省语文特级教师余国卿认为,命题人本身可能对鸿雁传书这一交流形式有着深厚的情感,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思考,重要的是考生能
写出真情实感。
省语文特级教师周文涛说,作文题很好地体现了“新高考”首年“稳中求变”的要求。如果说去年作文题《旧书》更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和对人生观的思考,今年的命题则引导考生的眼光向外,关注社会发展。周老师说,该命题紧扣社会变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看似简单的一段材料却能被考生做出各种不同理解,如:时代变迁有利有弊,利好的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得到大幅提高,生活更便利;遗憾的是传统美德被看淡,传统文化中值得珍视的部分也被忽略。考生能结合各自体会各抒己见,形成个性化作文。
周文涛预测,今年湖北高考作文会呈现出空洞和饱满两种趋势,有助于区分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第一,它对考生对社会关注度提出要求。平时关心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考生如能适当运用,文章能增彩不少;第二,它考察考生独立的见解和观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人人都略知一二,只有渗透自己的总结和点评,作文才能活起来;第三,它考察了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个题目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都相宜,熟练把握这些文体,写得规范而自然,更能赢得青睐。
第三部分:阅卷信息
1.业务组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展现的是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以老师的感慨始,以学生的扩展终,有个别到一般,话语的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从材料的整体出发,抓住关键词“改变”,从“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隐显、因果等方面,选取一点,阐释什么是改变,为什么要改变(或者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推动这种改变(或者怎样防止这种改变),符合题意。“改变”会有一个过程,记叙、描写这一过程,符合题意。围绕“改变”,也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老师、生甲、生乙、生丙、生丁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人的见解为话题,紧密联系现实,分析问题,记叙经历,抒发感情,也是符合题意的。
2.相关评分原则
符合题意,没跑题,文从字顺, 800字,45分切入。文面整洁,立意新,50分切入。
两人对着改,误差9分算合格。
错别字每3字扣1分,同一错别字不重复计分。最高扣3分。
字数每少50字扣1分,4分封顶。低于600字的,视为未完卷。字数达到600(包括590,
差1-2行)完篇,正常评卷。200—600,内容和表达不得超过三等上(15+15),发展不给分,也就意味着最多能得30分。不足200字,得分不超过5分。
抄袭的文章要有十足依据,抄袭文不超过10分。全抄现代文阅读文章,给3-5分。部分抄,看情况打入三类文或四类文。
照抄所给作文材料,达全篇三分之一,建议总评30分左右。
作文内容在三类,表达项不受限制。内容在四类,表达最高打到三类中(13分)。
3.优秀作文展示
听听那冷雨
谁寄锦书来?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信鸽,而是电子邮件,她还会写出“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这样浪漫的词句吗?
日子变化得好快,日新月异这个词都赶不上这迅猛的速度。而那些感觉,在这频繁的折腾里,不知不觉地没有了。
在余光中的笔下,那冷雨是浪漫而怀旧的。雨落在旧式楼房的瓦格上,雨落在蹬三轮车的斗笠上,雨落在牵手情侣打着的油布伞上,每一个片段都像是老上海的电影镜头,黑白无声,但意境深远而悠长。
但我听不到他的冷雨,我所听到的雨落在柏油马路上,落在我家的防盗网上,或者落在了我穿着的红色雨衣上,迷住我的眼,让要迟到的我忍不住地咒骂。
何时可以与友人一同秉烛夜谈,一起说巴山夜雨涨秋池时的故事。科技的发达让整个世界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你可以和你在爱斯基摩的朋友聊三亚的好风光,通过互联网这个神奇的第七大陆,距离变幻不成问题,但心的隔膜竟不知不觉地加深了。
林觉民的《与妻书》,开头:意映卿卿如晤。这几个字竟让与他们相隔一个世纪的我感受到了其中浓浓的情意。这种感情,只有用信纸的质量、钢笔的笔触、墨水的浓度才可以承载,穿越时空,超越时间。
而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体,像机器人一般,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便在光缆传输中不翼而飞。
我们是受益者,不用感受足蒸暑气的炎热,不用经受寒风刺骨的严寒。我们活得很久很久,很健康很成功。但却总有点空虚,总有点孤独。咫尺天涯,尽管我通过我新电脑薄薄的屏幕看到了你,但我摸不到,好像你跑到我在看的电视剧里。
正值梅雨季节,总是下雨,雨落在我一直过夏天的皮肤上有点冷,它淅淅沥沥的,在我的窗外妩媚地笑。我竖起耳朵拼命地听,但总会有尖锐的鸣笛声和刺耳的刹车声。它们毁掉了冷雨所制造的寂谧和怀旧。
如果现在余光中再听到这冷雨,或许只能写出钱钟书的《一个偏见》,我在我那明亮的灯光下看书,读到“落花人独立”,可能无论何时,这冷雨落花都会给心一点慰藉,尽管窗外车水马龙。
【点评】文章围绕古人今人对“雨”的不同感受,不同通讯方式的不同情味等内容,集中抒写了社会、科技发展后“我”精神上的某些失落和遗憾,表达了对某些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和向往之情。视角独特,视野开阔,情感细腻,韵味绵厚,符合题意,内容项评为满分。
采用散文体式,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行文自然灵动,语气凝练典雅,书写美观,表达项评为满分。
材料丰富,意境深远,文句有表现力,发展项评为满分。
得分:25+25+10=60
人在风中
漫漫黄沙,朔风连天,抵着炎日的炙烤,脚踏发烫的流沙,玄奘背着他的经文,一步步向天竺进发。漫卷黄沙吹不走他的信念和朝圣的虔诚。即使一路上有很多诱惑,他的眼神依然笃定。而人生亦是如此,在漫天黄沙、强劲的朔风之中,更要坚定自己。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各种“风”盛行,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但屹立在“风”中,人要有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一切都在改变,但赤子之心不能变。
当城市的喧嚣取代了乡村的宁静,“现代风”吹过,我们期待赤子之心的回归。湘江汩汩,凤凰山挺拔,在那样一个安谧的世界里,沈从文固守他的精神家园。在“文革”期间,沈先生遭受红卫兵的辱骂,但仍然能说出“这儿的花开得真好”的话语,先生亦有一莲荷花于胸中,先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它化作一缕阳光,为先生驱散了阴霾。
正是因为这种赤子之心,先生的生命的荷园又开出了蓬勃的一朵,屹立在“风”中。
当钢铁的森林取代屋舍的恬静,我们不能改变的是赤子之心。天津的哥马志刚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至诚至善之人。他载过一位盲人,盲人下车后给他钱,他拒绝了,并说:“我不伟大,但赚钱也比你容易点。”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也许社会的发展速度会让人们的心灵蒙了尘,但我们要掸去这层尘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在瞬息万变中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马志刚做到了,这份“不变”扶社会道德大厦之将倾,将倒塌的道德“多米诺骨牌”反向推起。
是啊,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高楼大厦取代传统民居,开发区取代自然名胜,而“瘦肉精”“毒黄瓜”“回炉面包”则体现出人心在“现代风”“唯利是图风”中的改变,而这些被“风”吹倒在潜规则洪流中的人们是不是也缺少一颗赤子之心呢?
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风”,会像母亲的手那般轻轻抚摸,会像巴掌那般疼痛,现代社会变化的东西有很多,我们不能阻止时代之发展,但我们可以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这样,我们就能一路花开,一路阳光。
【点评】本文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章由“玄奘西天取径朔风吹不走信念虔诚,一路笃定”引入,提出“人生亦如此”,在“强劲的朔风之中,更要坚定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浓从文文革期间“固守他的精神家园”和天津的哥马志刚在瞬息万变社会中保持一颗纯良的心为例证,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吁大家:在多“风”的社会,“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故内容项评为一类,24分。
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结构严谨,叙议结合,文句顺畅,故表达项评为一类,24分。
发展等级方面,观点具有启发性,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丰富,观点与材料之间搭配恰当,给8分。
得分:24+24+8=56分。
写封家书报平安
小姨来信了。在五月濛濛细雨中,我带着那封从万里之外辗转而来的信,去了外婆家。一开门,我亮出信,瘦小的外婆眼中忽然就有了亮光,急匆匆地拆开,又小心将信封装到一个盒子中。看到那盒子,我的眼眶有些潮湿了。
十多年前,小姨和姨夫因为工作需要移民加拿大。而性格倔强的外婆在机场愣是一滴泪也没掉,只说了一句“到了安顿下来信给我,寄封信报个平安,别的都不要挂念,我很好的。”便再无其它。可之后每个周末,我们去看她时,她总会问及那封平安信到了没。半年后,平安信总算“姗姗来迟”,外婆那时不过五十多岁,身体尚可,头发也仍乌黑。她拆开信,走到窗边亮处,将那薄薄几张纸看了又看,我默默看着窗边的她,微张着嘴,显出一种紧张而急迫的样子,仿佛想通过这几张纸去看一看她的女儿女婿,看他们是不是过得尚好。过了半晌,她才微微点头,自言自语道:“嗯,他们都好。”然后把目光收回,小心把信折好,放在盒子里。十几年里一直如此,几年前,我们家有了宽带可以视频了,我们都劝外婆来家中与小姨直接聊天,她却坚决不肯,说电脑晃得她眼花。于是只得作罢,仍要小姨给她一封又一封地写信。
可今天,当小姨的家信已快满盒子时,外婆也在时光流逝中老去了。她已经是满头白发的七旬老人了,中风使得她不得不依靠拐杖,她的背也驼了,眼也花了,不变的,是收到小女儿家信时的喜悦与急迫。她会一把抓过信,悠悠地走到窗边,戴上老花镜,在家人的陪伴下,微张着嘴,仔仔细细,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几页信,末了,又有些不舍地小心收好。她的银发在月光中显得有些透明,她孱弱的身体佝偻着,恨不得把外孙女和女儿女婿从信中看出来一般。吃过饭,她默默地踱回卧室,又将信取出来一遍遍地看,眼中溢满爱与牵挂。
而我和母亲也只是静静地在门口站着,半晌,母亲哽咽着对我说:“你要是去了别处读书也要给我写信回来啊!”我正要笑她婆妈,她却潸然泪下道:“收到信才觉得安心咧。”我的笑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是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书信仍旧寄托着每一个母亲对孩子至深至亲的牵挂。那一纸家信里承载着她宝贝多年的女儿的点点滴滴,是她也是她最心爱的孩子的纽带。撒满了她的牵挂与爱。历经流年,依旧闪烁着母爱的光芒,散发出母爱的温暖。
无论走多远,记得写封家信报平安。信的那头,总有一个饱含牵挂与爱的母亲在静静地等待。
【点评】文章叙了外婆20年来对海外家书一如既往地期盼和珍惜,并以“平安家书”为载体表达了在网络时代对于“至深至亲”的亲情的守望和呼唤。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动人。内容项给满分。
行文流畅,细节感人,极富生活气息,结构严谨,字迹工整,文体鲜明,表达项给满分。
文章构思新颖,材料丰富,见解深刻,感染力强。发展项给满分。
得分:25+25+10=60
正确对待改变
书信在减少,而信息交流更加流行,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逐渐改变;木门换成防盗书,门锁换成指纹鉴别的,我们的安全措施不断改变;汽车变火车,火车变飞机,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改变。改变并不代表着消失。就像从古延续至今的书信,它比起电话、短信、邮件,可能并不快捷方便,但是它却最充满诗意,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同时,这种书信承载了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怎能被人们抛弃,怎能消失?也许正如同学丙所说,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但是书信本质是不会消失的。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好与坏。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变得多元化,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发扬那些正确改变而摒弃那些错误的。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变得更加便利,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颗心却不能改变,应该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我们的防盗措施越来越高级,但却不能让竖起的铁门将我们的心也隔阂,改变我们心的温度,让它变得冰冷,待人冷漠;我们的交流在逐渐发达,人们努力改变提高着行驶速度,可是交通质量怎么也以改变呢?越来越多的高空坠落机、高铁追尾,速度提升,交通安全却在逐步下降,这无疑是坏的改变,我们应该在深刻认识之后将它再次改变,将交通质量提升。
最后,改变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我们应该正确对等,在适度改变时抓住改变的机会,提升自我。试想,如果没有改变,齐白石与川端康成怎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怎能为世人留下精美的画作与启迪人心的文学巨作;如果没有刘翔从跳高到练跑步的毅然改变,怎会有震惊世界的奇迹出现,怎会有黄色闪电惊艳世界时!
改变是多种多样的,有好有坏,我们应该做的便是正确对等它。只有正确对待改变,我们才能提升自我,使社会有更大的进步。
【点评】本文从命题材料中提炼观点“正确对待改变”,然后“应正确对待改变”“应该正确判断改变的好与坏”“改变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提升”在个方面展开了分析论证,最后概括作结;内容充实,有度,有说服力。
内容项评为一等上,结构完整,层次向逻辑联系紧密,语言符合文体要求(有几处语义不畅的瑕疵,有点遗憾)。
表达项评为一等上,能揭示事物间内在的因果关系,个性特征突出,发展项评为10分。
得分:25+25+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