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 | |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十五年 | 公元 1661年 | 辛丑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十四年 | 公元 1660年 | 庚子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十三年 | 公元 1659年 | 己亥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十二年 | 公元 1658年 | 戊戌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十一年 | 公元 1657年 | 丁酉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十年 | 公元 1656年 | 丙申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九年 | 公元 1655年 | 乙未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八年 | 公元 1654年 | 甲午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七年 | 公元 1653年 | 癸巳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六年 | 公元 1652年 | 壬辰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五年 | 公元 1651年 | 辛卯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四年 | 公元 1650年 | 庚寅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三年 | 公元 1649年 | 己丑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二年 | 公元 1648年 | 戊子年 |
南明桂王朱由榔 | 永历元年 | 公元 1647年 | 丁亥年 |
南明唐王朱韦金(粤) | 绍武元年 | 公元 1646年 | 丙戌年 |
南明唐王朱韦健 | 隆武二年 | 公元 1646年 | 丙戌年 |
南明唐王朱韦健 | 隆武元年 | 公元 1645年 | 乙酉年 |
南明福王朱由菘 | 弘光元年 | 公元 1645年 | 乙酉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七年 | 公元 1644年 | 甲申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六年 | 公元 1643年 | 癸未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五年 | 公元 1642年 | 壬午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四年 | 公元 1641年 | 辛巳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三年 | 公元 1640年 | 庚辰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二年 | 公元 1639年 | 己卯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一年 | 公元 1638年 | 戊寅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十年 | 公元 1637年 | 丁丑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九年 | 公元 1636年 | 丙子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八年 | 公元 1635年 | 乙亥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七年 | 公元 1634年 | 甲戌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六年 | 公元 1633年 | 癸酉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五年 | 公元 1632年 | 壬申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四年 | 公元 1631年 | 辛未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三年 | 公元 1630年 | 庚午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二年 | 公元 1629年 | 己巳年 |
明毅宗朱由检 | 崇祯元年 | 公元 1628年 | 戊辰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七年 | 公元 1627年 | 丁卯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六年 | 公元 1626年 | 丙寅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五年 | 公元 1625年 | 乙丑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四年 | 公元 1624年 | 甲子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三年 | 公元 1623年 | 癸亥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二年 | 公元 1622年 | 壬戌年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元年 | 公元 1621年 | 辛酉年 |
明光宗朱常洛 | 泰昌元年 | 公元 1620年 | 庚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八年 | 公元 1620年 | 庚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七年 | 公元 1619年 | 己未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六年 | 公元 1618年 | 戊午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五年 | 公元 1617年 | 丁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四年 | 公元 1616年 | 丙辰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三年 | 公元 1615年 | 乙卯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二年 | 公元 1614年 | 甲寅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一年 | 公元 1613年 | 癸丑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十年 | 公元 1612年 | 壬子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九年 | 公元 1611年 | 辛亥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八年 | 公元 1610年 | 庚戌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七年 | 公元 1609年 | 己酉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六年 | 公元 1608年 | 戊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五年 | 公元 1607年 | 丁未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四年 | 公元 1606年 | 丙午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三年 | 公元 1605年 | 乙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二年 | 公元 1604年 | 甲辰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一年 | 公元 1603年 | 癸卯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十年 | 公元 1602年 | 壬寅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九年 | 公元 1601年 | 辛丑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八年 | 公元 1600年 | 庚子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七年 | 公元 1599年 | 己亥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六年 | 公元 1598年 | 戊戌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五年 | 公元 1597年 | 丁酉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四年 | 公元 1596年 | 丙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三年 | 公元 1595年 | 乙未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二年 | 公元 1594年 | 甲午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一年 | 公元 1593年 | 癸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十年 | 公元 1592年 | 壬辰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九年 | 公元 1591年 | 辛卯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八年 | 公元 1590年 | 庚寅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七年 | 公元 1589年 | 己丑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六年 | 公元 1588年 | 戊子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五年 | 公元 1587年 | 丁亥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四年 | 公元 1586年 | 丙戌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三年 | 公元 1585年 | 乙酉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二年 | 公元 1584年 | 甲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一年 | 公元 1583年 | 癸未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十年 | 公元 1582年 | 壬午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九年 | 公元 1581年 | 辛巳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八年 | 公元 1580年 | 庚辰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七年 | 公元 1579年 | 己卯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六年 | 公元 1578年 | 戊寅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五年 | 公元 1577年 | 丁丑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四年 | 公元 1576年 | 丙子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三年 | 公元 1575年 | 乙亥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二年 | 公元 1574年 | 甲戌年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元年 | 公元 1573年 | 癸酉年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六年 | 公元 1572年 | 壬申年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五年 | 公元 1571年 | 辛未年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四年 | 公元 1570年 | 庚午年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三年 | 公元 1569年 | 己巳年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二年 | 公元 1568年 | 戊辰年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元年 | 公元 1567年 | 丁卯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十五年 | 公元 1566年 | 丙寅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十四年 | 公元 1565年 | 乙丑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十三年 | 公元 1564年 | 甲子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十二年 | 公元 1563年 | 癸亥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十一年 | 公元 1562年 | 壬戌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十年 | 公元 1561年 | 辛酉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九年 | 公元 1560年 | 庚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八年 | 公元 1559年 | 己未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七年 | 公元 1558年 | 戊午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六年 | 公元 1557年 | 丁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五年 | 公元 1556年 | 丙辰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四年 | 公元 1555年 | 乙卯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三年 | 公元 1554年 | 甲寅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二年 | 公元 1553年 | 癸丑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一年 | 公元 1552年 | 壬子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十年 | 公元 1551年 | 辛亥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九年 | 公元 1550年 | 庚戌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八年 | 公元 1549年 | 己酉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七年 | 公元 1548年 | 戊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六年 | 公元 1547年 | 丁未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五年 | 公元 1546年 | 丙午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四年 | 公元 1545年 | 乙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三年 | 公元 1544年 | 甲辰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二年 | 公元 1543年 | 癸卯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一年 | 公元 1542年 | 壬寅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十年 | 公元 1541年 | 辛丑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九年 | 公元 1540年 | 庚子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八年 | 公元 1539年 | 己亥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七年 | 公元 1538年 | 戊戌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六年 | 公元 1537年 | 丁酉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五年 | 公元 1536年 | 丙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四年 | 公元 1535年 | 乙未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三年 | 公元 1534年 | 甲午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二年 | 公元 1533年 | 癸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一年 | 公元 1532年 | 壬辰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十年 | 公元 1531年 | 辛卯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九年 | 公元 1530年 | 庚寅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八年 | 公元 1529年 | 己丑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七年 | 公元 1528年 | 戊子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六年 | 公元 1527年 | 丁亥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五年 | 公元 1526年 | 丙戌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四年 | 公元 1525年 | 乙酉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三年 | 公元 1524年 | 甲申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二年 | 公元 1523年 | 癸未年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元年 | 公元 1522年 | 壬午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六年 | 公元 1521年 | 辛巳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五年 | 公元 1520年 | 庚辰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四年 | 公元 1519年 | 己卯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三年 | 公元 1518年 | 戊寅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二年 | 公元 1517年 | 丁丑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一年 | 公元 1516年 | 丙子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十年 | 公元 1515年 | 乙亥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九年 | 公元 1514年 | 甲戌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八年 | 公元 1513年 | 癸酉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七年 | 公元 1512年 | 壬申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六年 | 公元 1511年 | 辛未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五年 | 公元 1510年 | 庚午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四年 | 公元 1509年 | 己巳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三年 | 公元 1508年 | 戊辰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二年 | 公元 1507年 | 丁卯年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元年 | 公元 1506年 | 丙寅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八年 | 公元 1505年 | 乙丑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七年 | 公元 1504年 | 甲子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六年 | 公元 1503年 | 癸亥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五年 | 公元 1502年 | 壬戌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四年 | 公元 1501年 | 辛酉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三年 | 公元 1500年 | 庚申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二年 | 公元 1499年 | 己未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一年 | 公元 1498年 | 戊午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十年 | 公元 1497年 | 丁巳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九年 | 公元 1496年 | 丙辰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八年 | 公元 1495年 | 乙卯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七年 | 公元 1494年 | 甲寅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六年 | 公元 1493年 | 癸丑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五年 | 公元 1492年 | 壬子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四年 | 公元 1491年 | 辛亥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三年 | 公元 1490年 | 庚戌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二年 | 公元 1489年 | 己酉年 |
明孝宗朱佑樘 | 弘治元年 | 公元 1488年 | 戊申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二十三年 | 公元 1487年 | 丁未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二十二年 | 公元 1486年 | 丙午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二十一年 | 公元 1485年 | 乙巳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二十年 | 公元 1484年 | 甲辰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九年 | 公元 1483年 | 癸卯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八年 | 公元 1482年 | 壬寅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七年 | 公元 1481年 | 辛丑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六年 | 公元 1480年 | 庚子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五年 | 公元 1479年 | 己亥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四年 | 公元 1478年 | 戊戌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三年 | 公元 1477年 | 丁酉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二年 | 公元 1476年 | 丙申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一年 | 公元 1475年 | 乙未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十年 | 公元 1474年 | 甲午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九年 | 公元 1473年 | 癸巳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八年 | 公元 1472年 | 壬辰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七年 | 公元 1471年 | 辛卯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六年 | 公元 1470年 | 庚寅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五年 | 公元 1469年 | 己丑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四年 | 公元 1468年 | 戊子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三年 | 公元 1467年 | 丁亥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二年 | 公元 1466年 | 丙戌年 |
明宪宗朱见深 | 成化元年 | 公元 1465年 | 乙酉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八年 | 公元 1464年 | 甲申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七年 | 公元 1463年 | 癸未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六年 | 公元 1462年 | 壬午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五年 | 公元 1461年 | 辛巳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四年 | 公元 1460年 | 庚辰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三年 | 公元 1459年 | 己卯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二年 | 公元 1458年 | 戊寅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明)元年 | 公元 1457年 | 丁丑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七年 | 公元 1456年 | 丙子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六年 | 公元 1455年 | 乙亥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五年 | 公元 1454年 | 甲戌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四年 | 公元 1453年 | 癸酉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三年 | 公元 1452年 | 壬申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二年 | 公元 1451年 | 辛未年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元年 | 公元 1450年 | 庚午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十四年 | 公元 1449年 | 己巳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十三年 | 公元 1448年 | 戊辰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十二年 | 公元 1447年 | 丁卯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十一年 | 公元 1446年 | 丙寅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十年 | 公元 1445年 | 乙丑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九年 | 公元 1444年 | 甲子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八年 | 公元 1443年 | 癸亥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七年 | 公元 1442年 | 壬戌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六年 | 公元 1441年 | 辛酉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五年 | 公元 1440年 | 庚申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四年 | 公元 1439年 | 己未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三年 | 公元 1438年 | 戊午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二年 | 公元 1437年 | 丁巳年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元年 | 公元 1436年 | 丙辰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十年 | 公元 1435年 | 乙卯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九年 | 公元 1434年 | 甲寅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八年 | 公元 1433年 | 癸丑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七年 | 公元 1432年 | 壬子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六年 | 公元 1431年 | 辛亥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五年 | 公元 1430年 | 庚戌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四年 | 公元 1429年 | 己酉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三年 | 公元 1428年 | 戊申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二年 | 公元 1427年 | 丁未年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元年 | 公元 1426年 | 丙午年 |
明仁宗朱高炽 | 洪熙元年 | 公元 1425年 | 乙巳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二十二年 | 公元 1424年 | 甲辰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二十一年 | 公元 1423年 | 癸卯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二十年 | 公元 1422年 | 壬寅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九年 | 公元 1421年 | 辛丑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八年 | 公元 1420年 | 庚子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七年 | 公元 1419年 | 己亥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六年 | 公元 1418年 | 戊戌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五年 | 公元 1417年 | 丁酉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四年 | 公元 1416年 | 丙申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三年 | 公元 1415年 | 乙未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二年 | 公元 1414年 | 甲午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一年 | 公元 1413年 | 癸巳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十年 | 公元 1412年 | 壬辰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九年 | 公元 1411年 | 辛卯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八年 | 公元 1410年 | 庚寅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七年 | 公元 1409年 | 己丑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六年 | 公元 1408年 | 戊子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五年 | 公元 1407年 | 丁亥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四年 | 公元 1406年 | 丙戌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三年 | 公元 1405年 | 乙酉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二年 | 公元 1404年 | 甲申年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元年 | 公元 1403年 | 癸未年 |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四年 | 公元 1402年 | 壬午年 |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三年 | 公元 1401年 | 辛巳年 |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二年 | 公元 1400年 | 庚辰年 |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元年 | 公元 1399年 | 己卯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三十一年 | 公元 1398年 | 戊寅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三十年 | 公元 1397年 | 丁丑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九年 | 公元 1396年 | 丙子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八年 | 公元 1395年 | 乙亥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七年 | 公元 1394年 | 甲戌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六年 | 公元 1393年 | 癸酉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五年 | 公元 1392年 | 壬申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四年 | 公元 1391年 | 辛未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三年 | 公元 1390年 | 庚午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二年 | 公元 1389年 | 己巳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一年 | 公元 1388年 | 戊辰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十年 | 公元 1387年 | 丁卯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九年 | 公元 1386年 | 丙寅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八年 | 公元 1385年 | 乙丑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七年 | 公元 1384年 | 甲子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六年 | 公元 1383年 | 癸亥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五年 | 公元 1382年 | 壬戌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四年 | 公元 1381年 | 辛酉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三年 | 公元 1380年 | 庚申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二年 | 公元 1379年 | 己未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一年 | 公元 1378年 | 戊午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十年 | 公元 1377年 | 丁巳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九年 | 公元 1376年 | 丙辰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八年 | 公元 1375年 | 乙卯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七年 | 公元 1374年 | 甲寅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六年 | 公元 1373年 | 癸丑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五年 | 公元 1372年 | 壬子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四年 | 公元 1371年 | 辛亥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三年 | 公元 1370年 | 庚戌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二年 | 公元 1369年 | 己酉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元年 | 公元 1368年 | 戊申年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2459.html
更多阅读

历代甲子年表先秦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841 庚申 周 共和行政 元年-840 辛酉 二年 (晋釐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

2005-11-15 18:04:36 |只看该作者夏商周三代的纪年表(包含诸侯的时间对比)中国的帝王纪年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一般的纪年表只说明说明帝王、年号、公历年份,不做地方割据政权的年号介绍。为方便实际使用,我在这里同时标注中央政权的帝王年

前6世纪。前586年,吴部落酋长寿梦称王,建国。前534年,楚灭陈,前531年,楚灭蔡,前529年,陈、蔡复国。蔡太子朱前522年继位,前521年被杀。周悼王姬猛520年继位,当年卒。年份干支/纪年前600 辛酉 周定王七年 鲁宣公九年 秦桓公五年 陈灵公14年 蔡

中国历史纪年表(一)旧、新石器时代[图文转载]中国历史纪年表(一)史纪时代(王朝国号帝王庙号)年代年号附注旧石器时代170万年前—1万年前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50万年前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