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外“牛人”诸康妮获7名校青睐 作为深外AP课程班的毕业生,诸康妮成绩非常好,特别是英语。2006年她获得“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亚军。2011年,在“21世纪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总冠军。现场演讲的视频至今仍在网上热炒。 诸康妮在深外的外号是“大牛”,意思是牛人中的牛人。在深外,她是学校辩论队的最佳辩手,学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哲学社创始人、校报创始人和模拟联合国主席,她还获得跆拳道的红黑带,钢琴7级,喜欢游泳、滑冰和瑜伽,特别钟情哲学。 在出国申请准备中,诸康妮的SAT考了2290分,SAT2考了2380分,这两科的满分均是2400分。托福考了117分,满分是120分。今年毕业时,诸康妮一口气收到7所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顶尖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还承诺给她总额8万美元的奖学金。最后她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专业未定,她计划修经济-数学,或者经济-哲学。诸康妮是一个善于规划的人。她计划读完本科后,在华尔街工作两年,然后在美国读法学院,目标是哈佛或者耶鲁法学院,学成后回国。 “大牛”到美国后学习、生活的情况如何?日前南都记者通过邮件采访诸康妮及其昔日老师、同学。哥伦比亚大学被评为2011年全美排名第一的“压力最大学校”,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诸康妮的学习得心应手。因为她在高中阶段已修读AP经济学并且全部满分,大一时可跳过经济学基础,直接修读宏观经济学,“这期中考我在300多个学生中拿了最高分。”此外诸康妮还选修了法语,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期末考她和搭档写了一个话剧,拿了全班最高分。“学习总体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临近期中、期末考就会比较累。”诸康妮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她一学期的学习。 学习得狠 玩得更狠 “我想要读者知道,来美国学习并不一定都是苦哈哈,埋在图书馆的,因为哥大的很多中国人都是一天到晚呆在图书馆,只跟中国人混,我觉得这种状态很不好,所以我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以后的留学生一些借鉴作用。”从这句话中,足可预见诸康妮课外生活的丰富程度了。诸康妮说,她到了美国后彻底贯彻“workhard,playhard(学习得狠,玩得更狠)”的原则。基本每周五法语课结束后她都会和朋友到市中心去玩,有时候去爵士俱乐部,有时候去林肯中心看表演。晚上10点多回来后,诸康妮还会去参加朋友的Party。 诸康妮说,她在哥大认识了太多很棒的朋友,到美国后就没说过一句中文了。“青春短暂,但不仅是要学习知识,同时还要广交朋友,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习你需要提高的东西,爱你的朋友,爱你的父母,爱你的生活。”这是诸康妮的深刻感悟。 人物回放 跟诸康妮交谈的美国人总会问她:“你是不是从美国加州来的?”她独立、自信,热爱思考哲学,也喜欢激情地辩论。她上过《天天向上》,霸气外露地掌控全场。她把英语视作语言艺术,她有着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也相信网上语言学习的前景一片光明。她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她认为杰出的思考力和领导力最吸引人。 把英语“玩弄于股掌中” 2006年诸康妮拿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亚军,她觉得那时候的自己,还不能真正地把英语“玩弄于股掌中”。但接下来的五年时间,诸康妮读了更多书、看了更多电影,为了考SAT词汇量大了不少。2011年,去参加“21世纪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之前,诸康妮想了许多。 “我想去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舞台上,看看厉害的人是怎样的,我知道有很多英语比我好的人,比如那些海归。”但让诸康妮意外的是,她自己在演讲比赛中却被认为是“海归”,跟她交谈的美国人总会问她“你是不是从美国加州来的?” 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诸康妮的收获很大。“演讲让你学会如何运用语调、停顿、措词来控制你传达的信息。这是一种艺术,这是一个通过语言来‘操控’听众的过程,对一个单词的区别处理就可以传递完全不同的信息。”现在的诸康妮,把英语视为一门语言艺术,而英语演讲让她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诸康妮觉得自己的语言天赋继承自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他年轻时英语非常厉害,其实就靠听收音机里的VOA节目。他学校里的老师都怀疑他父母是大学英语教授。”天赋加上勤奋,造就了今天的诸康妮。 在她看来,要学好英语,就必须用英语思维思考,而不是把它当作中文的一个对立面抑或是一个学科。从小学六年级时开始看英语电影,学习地道口音;看英文著作,从《呼啸山庄》到《道德形而上学》,社会学、哲学无所不包;喜欢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不看字幕锻炼听力。到了高中,诸康妮觉得,“以前是英语凌驾在我之上,而现在是我凌驾在英语之上,能轻松地掌握运用它,毫不费力。” 诸康妮认为,在网上学习语言是一个很有潜力也很有效率的渠道。像沪江网这样的网上语言学习平台,有巨大的资源和互动群体,这就是它比起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所在。诸康妮相信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沪江网,坚持锻炼听力、写作和阅读,一定可以极大地提高英语水平。 “我刚刚站在跑道的起点” 在小学的时候,诸康妮就决定以后去上美国大学。她反感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的知识以理论为主而不注重应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觉得学生没有除了分数之外的明确的目标。 诸康妮的父母给了她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尊重诸康妮的决定。“每当我做任何事的时候,我都知道不论我做什么选择,后果都由我自己承担,我得为自己负责。我也知道,如果我失败了,我的父母不会站在身后帮我收拾烂摊子。”这让诸康妮养成了谨慎理性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父母的民主让诸康妮早早拥有了很强的独立性。有一次诸康妮去印度新德里参加交流活动,飞机晚点让她错过了来接机的人。“当时已经晚上11点了新德里也比较乱。我镇定了一下就把美元换成了卢比,在机场找了个车送我到我抄下的一个地址,在车上我打通了联系人的电话,折腾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 在申请美国大学的三个“季度”的漫长旅程中,诸康妮的独立、自主帮了她大忙。三个“季度”的征程,首先是考试季,2011年三月考托福,五月考三门SATⅡ,三门AP,再到六月和十月参加SAT。接下来是申请季,先了解各大学校的特点,再选择认为适合自己的学校去深入了解。从2011年八月底开始写各种申请论文,每个大学除了个人陈述文章外还会有额外文章要写,从一篇到五篇不等,诸康妮为所有的大学总共写了起码30篇文章。在2011年圣诞节前,写完所有文章递交上去,一直到今年四月正式拿到Offer,大学申请季才结束。最后就是面试季,各所大学陆陆续续进行。 在七所美国大学中,诸康妮最终选择去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与数学专业,辅修哲学。虽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申请路,诸康妮觉得自己如今“刚刚站在跑道的起点。”前方的道路还很长。 独立思考,做最真实的自己 诸康妮觉得,漫长的申请季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一定要申请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只看排名来选择。这样到最后,录取你的都是真正适合你的学校。而每个学校的“性格”在她看来,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说斯坦福大学,在阳光明媚的加州,很有活力也偏重技术领域,不太适合很政治的人;耶鲁大学,非常人文,适合热爱文学、戏剧、音乐,心态平和的人去;哥伦比亚大学,在世界中心纽约,速度快,注重独立,最适合热爱竞争热爱速度的人。” 诸康妮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哲学、跆拳道、钢琴、辩论等等。而她最喜欢的是辩论。去年五月诸康妮去伦敦参加世界演讲比赛,丹麦的演讲冠军和她一见如故。“他当时很激动地和我讨论死刑的合法性,肥胖是否应该收税等一系列问题,后来我们也成了生活上无话不说的朋友。辩论让我学会双向思考,学会有逻辑地思考、表达,这些都是将来在社交,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但最重要的,还是我真心热爱辩论时的激情。” 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在语言上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是什么打动了美国大学?诸康妮觉得,领导力和思考能力,是她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在高中,诸康妮是一个大忙人,学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哲学社创始人、校报创始人、模拟联合国主席,这些都是诸康妮杰出领导能力的体现。“在展示给大学的申请中,我除了列举所有我在学校、校外做过的活动外,更着重写了这些活动对我个人的成长作用。如何lookat the biggerpicture,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如何在发生危机时稳住全局。我相信这不仅是美国大学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热爱哲学的诸康妮习惯于主动思考,而在她的印象中,哥伦比亚大学喜欢有思考力,愿意去主动深入思考的人。“在哥大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校友面试我时,我深刻地感到了他和我在思考这方面的契合度。我们讨论了康德、萨特、欧洲债务危机、小额贷款的前景等一系列社会、哲学问题。”诸康妮觉得,独立的思考能力是美国大学非常看重的一点。 学好英语是一个雕琢语言习惯、口音的过程,申请大学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辩论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诸康妮的成长之路上,洒满了不懈奋斗的汗水。“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要伪装或试图成为另一个人”,诸康妮的话,发人深省。 |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