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总说人对死亡的恐惧仅仅是对临死前无限痛苦的恐惧,假如人们走向死亡的过程就像睡觉一样安宁,谁都不怕死了。
但随即我自己的观点就站不住脚了,我先想到了司马迁,宫刑的痛苦或者有甚于临死前的痛苦,他却没有选择死,因为他有未尽的事业,于是我又补充人对死亡的恐惧还来于他有未尽的事业。我又举例来支持我的这个观点:母亲对孩子,有的时候母亲活着的原因是为孩子,她害怕自己死后没人照顾自己的孩子,照顾好孩子就是她未尽的事业,所以她不选择死。
但随即我的观点又有漏洞:有些人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于对死后的茫茫未知。他们或许认为死后还有所谓灵魂的存在,以及死后他们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他们既不怕临死前的肉体痛苦,又没有未尽的事业,他们仍然怕死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死后他们还会以一种形式存在,他们对这种形式存在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惧。举例:一些宗教徒,他们苦行修道,已到了物我两忘、再无生念的境界,然而说到死亡他们还是充满恐惧,他们怕自己到达不了自己修度的天堂。再例:祥林嫂,她死前问“我”人死后有没有所谓天堂与地狱,可见她已经不少次的想到了死,唯一阻碍她的是她不确定死后的存在形式。
于是得到结论,人怕死的原因有三:人怕临死前的痛苦、人有未尽的事业、人对死后的茫茫未知。
想到这已经很周全完美了,但突然又一反例闪过头脑,譬如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因为贪生所以怕死。他并不怕死前的肉体痛苦,他也不要求自己要有什么事业,他也知道人死后不过一把火烧掉然后什么都没有了,然而他却因为“贪生”便总觉得自己没活够,一想到死便不禁恐慌起来。
于是我开始觉得这个问题也没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因为我恨不得寻求一个统一的答案,然而每当要形成统一答案时,总有一个特例瞬间产生,试图把所有特例统一起来的操作显然是徒劳的,既然徒劳何必还难为自己呢?
然而我自己又是带点自虐倾向的,我被这个问题重重包裹,于是我决定关掉手机断绝所有联系,静静地躺床上发呆,等待自己睡去,我也不知何时才真的进入睡眠状态,只知道转天早上挺疲惫。
我随便又问了几个人“人为什么对死亡有恐惧感”,让我比较满意的一个是:因为他还有欲望。因为有生存的欲望所以贪生、有享受安逸的欲望所以怕临死前的痛苦、因为有没有实现的愿望所以要完成未尽的事业、因为有死后享受安稳的欲望所以怕死后的茫茫未知。
后来我突然觉到,“想死”与“怕死”是两个概念,不想死的人未必怕死,我想的那个司马迁的例子就是例证,司马迁不想死,因为有未尽的事业,这是一种欲望,但他并不怕死,他很豁达的看待生死道:“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比鸿毛。”于是我们还发现有许多人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后自行了断自己的生命,他们当初不死并不是怕死而是还不想死。所以“欲望说”也不成立,有欲望只能让人不想死,并不能让人不怕死。可见人有未尽的事业能支撑人活着,那是一种动力的贯穿而不是恐惧的拖延。那些贪生的人只是不想死罢了,他们贪生其实在贪图生存的安逸,他们对已知安逸的贪恋其实正反衬出对未知痛苦的恐惧。
问题想到这我必须要给自己一个答案了,不然就真的纠缠不清了,也是该下一个结论的时候了。一句话:人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人们对未知的痛苦的示弱。因为人都没死过,死过的人又无法传达死亡的经验感受了,于是死亡对人来说永远是个未知,而人们的恐惧来自对事物的未知,所以不论是临死前的痛苦还是死后的痛苦都是一种未知的痛苦,这种未知的痛苦导致了人类永恒的对死亡的恐惧。至于人们怎么杜绝这种恐惧感就是另一个更值得探讨与不易解决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