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 ) 馨() 儒() 牍() 案() 苔()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yū泥( )zhuó清涟( )xiè玩( )
隐yì( )xiǎn有闻(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
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
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代哲学家。(2分)
2.注音。①蕃②濯③亵(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1分)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③香远益清()
④亭亭净植()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不可亵玩焉()
⑦陶后鲜有闻()⑧同予者何人?()⑨宜乎众矣( )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20分)
⑴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⑵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⑶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⑷全文的主旨句是。
⑸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⑹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⑺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⑻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⑼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⑽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⑾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⑿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2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lòu xīn rú dú àntái2.蕃 淤 濯 亵逸鲜
3.①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②指佛经 ③有学问的人 ④树立 ⑤亲近而不庄重⑥这 ⑦洗涤 ⑧认为 ⑨少 ⑩应当
4. ①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结构助词“的”
5. ①刘禹锡 唐②灵 馨 丁 形 亭 ③周敦颐 茂叔 哲学濂溪 ④菊 牡丹
⑤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文体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⑦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6. ①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③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⑤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7.①反问 ②排比 ③比喻 ④对比
二、阅读题
(一)1.周敦頣 宋哲学 2.略3.A4.C 5.B
6、①多②不被沾染③更加清芬④洁净地立着⑤洗涤 妖艳⑥玩弄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7、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莲,花之君子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9、①托物言志 莲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②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牡丹⑤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毕竟西湖二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1.D2.有什么简陋呢?2.A 3.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9、A(2分)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3、略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是陋室,④惟⑤吾德⑥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⑦鸿儒,往来无⑧白丁。可以⑨调⑩素琴,阅⑾金经。无⑿丝竹之乱耳,无⒀案牍之⒁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⒂之有?
1、解释A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名:
②灵:
③斯:
④惟:
⑤吾:
⑥馨:
⑦鸿儒:
⑧白丁:
⑨调:
⑩素琴:
⑾金经:
⑿丝竹:
⒀案牍:
⒁劳:
⒂之:
2、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我国古代文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不汲汲于富贵”这一意思的句子。
4、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5、画出和“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似的一句。
6、表达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哪句?(写陋室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在历史或现实中谁是这样的人吗?请举一例。
8、作者一生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处陋室,却志向不改,对他的这种行为,你是怎样看的?
9、给《陋室铭》分层,并写出层意
10、“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二字用得传神,请赏析。
11、“仙”、“龙”比喻什么?
12、“名”、“灵”类比什么?
13、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主旨句)?点睛句是哪句?
1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16、“调素琴”,照应“”;“阅金经”,照应“”。
教师版参考答案:
A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是陋室,④惟⑤吾德⑥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⑦鸿儒,往来无⑧白丁。可以⑨调⑩素琴,阅⑾金经。无⑿丝竹之乱耳,无⒀案牍之⒁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⒂之有?
1、解释A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名:出名,著名。
②灵:灵异。
③斯:这。
④惟:只。
⑤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⑥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⑨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⑩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指佛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案牍:官府的公文。
⒁劳:使……劳累。
⒂之:助词,不译。
2、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没学问的人。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我国古代文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不汲汲于富贵”这一意思的句子。
无案牍之劳形。
4、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以古圣贤自比,进一步突出“德馨”这一主题。
5、画出和“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似的一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表达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哪句?(写陋室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在历史或现实中谁是这样的人吗?请举一例。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如,闻一多,宁可饿死也不吃日本人发的粮食,其高洁的情操值行我们学习。
8、作者一生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处陋室,却志向不改,对他的这种行为,你是怎样看的?
刘禹锡是一个才华横溢、心胸宽广的人,虽身处陋室,视荣华如粪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贪赃枉法,不慕荣利,像刘禹锡那样做一个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东道的志趣的人。
9、给《陋室铭》分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点明文章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觉其“陋”,反而显出其高雅。
二层:写陋室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层: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10、“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二字用得传神,请赏析。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独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11、“仙”、“龙”比喻什么?“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12、“名”、“灵”类比什么?“名”、“灵”类比陋室。
13、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主旨句)?点睛句是哪句?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1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
三方面。
一、陋室自然环境,“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16、“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