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的基本结构由内表面刻有透明电极(典型图形为7段字形)的两块平板玻璃中间注入薄薄(约10pm厚)的液晶层构成。它的上、下表面各放了一块偏振片(起偏振片、检偏振片)。下偏振片下面常常再放一块高效的反射器件,以获得良好的清晰度。
LCD采用表面排列技术,对刻有透明电极的玻璃进行表面处理,使液晶分子在液晶盒内的排列方向呈90°扭曲。线性偏振光进入扭曲的液晶盒后,偏振面旋转90°。加上电场后,由于正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分子的取向具有和电场方向排列一致的性质,故扭曲结构消失,线性偏振光可以直接通过液晶盒。去掉电场后,液晶分子的排列又恢复扭曲,使线性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90°。因此,当扭曲液晶盒置于起、检偏振片之间时,改变两块偏振片的相对位置(正交或平行),就可得到白底黑字(正常开启)或黑底白字(正常关闭)的显示形式。扭曲效应LCD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两块偏振片正交排列,故可获得白底黑字的显示形式。
图4 扭曲效应LCD工作原理
液晶数字显示器是一种被动式显示器件,它本身不发光,仅调制环境光。因此,可在室内外明亮环境中使用,而且显示的清晰度不随环境亮度的增加而减弱,在太阳光下也能清晰地显示。LCD的驱动电压低(3~6V),功耗极微(0.3~100pW),这也是LCD的主要特点。因此,LCD很适宜以CMOS电路直接驱动和用在以干电池供电的携带式数字仪表中。它的主要弱点是响应时间较长(毫秒级)、在黑暗环境中需加辅助光源才能显示。
LCD有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图5是静态驱动的原理电路和接线图。前面一块玻璃板上的每一字段各有一根引出线,分别和驱动它们的电路相连。后面一块玻璃板上刻有公共电极,此公共电极用另一根引出线引出。各字段和电极上的驱动电压波形为交流方波。
图5 静态驱动的原理电路和接线图
由数字电路的理论知,异或门的输出S=AB+AB。式中,A为控制字段是否显示的控制信号;B为接公共电极的方波信号。当A端为“0”电平时,S端与B端同相位,该字段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平之差为0,因此不显示。当A端为“1”
电平时,S端相位与B端相位相反,字段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交流电压而显示。
图6是与图6显示字符对应的波形图,因为加在a、b、c、d、g5个字段上的方波信号与公共电极方波的相位相反,所以产生交流方波;e、f字段信号与公共电极方波相位相同,因而电位差为零。因此,显示数字“3”。由此可见,只要在异或门输入端加控制信号,改变驱动器输出方波的相位,即可显示所需要的数字。
图6 静态驱动的波形
注意,公共电极上所加的方波与异或门输出到显示器字段电极的方波必须严格对称,以保证加到LCD两端的交流电压平均值为零。过大的直流电压会使液晶材料迅速分解,大大缩短LCD的工作寿命。因此,要求直流分量越小越好,至少应小于100mV。
静态驱动方式常在显示位数不多的仪表中使用。对于显示位数多或显示内容多的场合,静态驱动则不合适。这时应采用多路寻址动态扫描方式,以减少显示器字段的引出线数目、驱动回路数目以及电路与显示器的连接线数目,以便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