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酥糖
随笔
齐凤池
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时,她的同学王松家在石家庄附近的定州一个小村,王松每次从家回来都带些家乡的鸭广梨、大樱桃、金丝小枣等好吃东西给女儿吃。女儿每次回学校也忘不了给王松带些唐山的特产。
王松最爱吃唐山的酥糖、棋子烧饼和万里香粉肠。女儿上大学的几年里,王松吃够了唐山的酥糖。只是棋子烧饼和粉肠还没吃够,她们就毕业分手了。
有一次,我去北京看女儿,中午邀请王松一起吃饭,在酒桌上王松问我,叔叔唐山的酥糖是怎么做的,怎么那好吃。我边喝酒边给王松讲酥糖的制作方法。
酥糖是用花生米、白砂糖、小麦面粉、绵白糖、糖玫瑰、香油、饴糖做的。制作方法,先将花生米炒熟、磨成碎面,把食用糖熬成糖稀,按比例搅拌城焦黄的颜色。然后杆成薄薄的片状,一层一层的放好,切割成有规格的长条,放冷后就可以吃了。
我还告诉她,今天我给女儿带的酥糖,是我们当地一家很有名的酥糖世家做的。他家做酥糖,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卖酥糖的老头,个不高,穿戴非常干净,看上去就像六十多岁的样子。有一次我买酥糖随便问了一下老头多大岁数了。老人说,我今年整八十五周岁。我趁老人约酥糖的时候,仔细端详了一下老人。
老人一点也不像八十多岁的样子。老人面色红润,头发花白,上身穿一件家做的土布织的对襟灰色上衣,下身穿一条肥大宽松的土布黑裤,脚下穿一双家做的白底黑面的圆口布鞋,裤脚用黑布带绳扎着,身边摆着一个土黄色的椿木箱子,箱子明光锃亮,箱子里摆满一层层码好的酥糖,每层酥糖下用一张草纸隔开,为了酥糖不粘连。
我听老人说,他从唐山地震之后就开始卖酥糖。因为退休后没什么事了,就把年轻时学的手艺又拾掇起来。老人说,他的手艺是跟他父亲学的。
解放前,他家在滦县县城做小买卖,爷爷和父亲都是做酥糖的。一家十几口子,就靠卖酥糖维持过日子。
解放后,他父亲到了食品加工厂工作,还是加工糕点,他考工来到了开滦。那时他才二十岁。
一晃唐山大地震,都过去三十六年了,老头退休了三十多年,他给我的感觉,人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他做的酥糖,我觉得越来越好吃了。他的手艺越来越老道了,酥糖越来越精致了,酥糖的味道越品越有味了。好像老人把九十年的人生精华都打在了酥糖里。
有一次,女儿打电话说,再给她买几斤酥糖带回北京。周末我去老人经常卖酥糖的地方去买酥糖,结果等了一上午也没见到老人的身影。后来,有人告诉我,说老人经常卖酥糖的地方,城管人员不许在这里卖了,老人搬到十八号小区的市场。我听了之后,第二天早上我骑车去了十八号小区市场。
十八号小区市场,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早五点各种摊位就摆满了。我在卖糕点的摊位上,从远处就看到了老人。老人精精神神的站在那里。我对老人说,大爷搬到这儿卖来了,我找了你很多地方。我女儿来电话说,就吃你做的酥糖,别人的不爱吃。
老人打开椿木的箱子,他用竹子做的夹子,把酥软易碎的酥糖小心翼翼的码在纸盒里,二斤一盒约一盒,我买了四斤。我问了一下价,老人说,现在花生和油都涨价了。前几年六块一斤,现在十二块一斤了。我给了老人五十块钱,他找给我两块,我和老人打个招呼拎着酥糖回来了。
这是女儿没毕业前的事,一晃我的女儿参加工作都五年多了,老头已经九十多岁了,偶尔,我在市场上看到老人遛弯。
但他已经不卖酥糖了,我听说,市场上卖酥糖的那个小伙子是老人的二孙子。
2013-1-18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
06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