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京最早的“金融中心”,也是北京最窄的胡同。
钱市胡同:民国时叫钱市,其南有小胡同叫恒丰胡同。1965年恒丰胡同并入珠宝市街,钱市后面加“胡同”二字
清末民初,钱市胡同是钱庄的集中之地,垄断着北京的白银与铜钱的兑换价格。
这里有钱庄每天在清晨的时候,用水牌公布银、钱比价。北京的商人都要到这里看水牌,知道了银、钱比价之后,才开店营业。
为了抢时间,商人们往往把比价写在纸上,绑在鸽子的腿上放回去。
“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炉行即官家批准熔铸银锭的作坊。珠宝市街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形成了钱市,民国以后炉行萧条,钱市无市,才改建成银号铺房,形成一条窄胡同。
钱市胡同真是太小了,珠宝市街上商业林立,人来人往,走过一趟,愣是没发现钱市胡同的踪迹。
走到头又折回来,随时问着周围商店里的人,告诉往前走,等走一点再问人,说已经走过了。只好再折回,一点一点地仔细看,好容易发现一两个商家之间一条极窄的胡同延伸进去。抬头往两边的墙上看,终于确定,找到了钱市胡同——北京最窄的胡同,绝对名副其实。
钱市胡同就在这家工艺品店旁边,从这里路过,根本不会注意到那是一条胡同
钱市胡同长55米,平均宽度70厘米。
如果是两个成年人在胡同中走,必须错身才能通过。
虽然窄小,胡同里的小门楼却成了小孩子游戏的场所
据说胡同最窄处只有40厘米,但我量了量,最窄的地方是60厘米。比40还是宽一些的。
但如果从地面量的话,从这个台阶处量,可能还真是40厘米了
这是一条死胡同,胡同西头是一处硬山起脊有罩棚的大房子,为7号、9号。“据说是清末做银钱交易的交易所,应该比西河沿的中原交易所要早得多。据说那时这里垄断着全京城白银和铜钱的比价,每天高举着不时更改比价的“水牌”的场面,应该比西河沿的中原交易所要热闹得多。”(肖复兴)
这里南房七间,北房六间加门道,中间天井升高,上加五檩悬山式屋顶,两侧面开天窗。
房内屋顶的木结构
胡同内房屋上的雕花
北侧的房子共有四组,均是二三层的楼房,有中、西两种式样,是以前的银号。分别叫作万丰银号,大通银号。
1、5号为典型的中式店面做法,一层开门,二层做木栏杆。
3号院用变形的西洋柱式、窗套、檐口线脚及铁花护栏等装饰。三层后半用中式建筑彤计刘有一与人垤顶层的凉棚,做为两种不同风格的过渡。
路南的五个院落,为四个小三合院和一间铺面(8号)。每个三合院占地仅约80平方米。一正带两厢房,正房三间,坐南朝北,厢房两间。房中院子一般仅十几米。房屋多为单层,仅2号院正房为二层。
在清朝,这几个小三合院都是铸造银锭的小作坊,就是用坩锅将大银锭熔化为小银锭,或将小银锭熔化为大银锭,以便作为流通之用。那时这样的小作坊叫作炉行。
清官准的十八家炉行,当时号称“十八案”,全部都在钱市胡同,可见一时之盛。现在留下的这几个小院,已经是残存的历史标本了。可以说,作为老北京的银街,钱市胡同的历史是最早的。起码要早于西河沿和施家胡同。(肖复兴)
门楼上,基本都有门联
4号院:全球互市输琛书,聚宝为堂裕货泉
动手量一下胡同的宽度吧
老招牌了,只看得清“恒德”二字,小字已经看不清了
门联的内容都和金融有关:
2号院: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
6号院:万寿无疆逢泰运,聚财有道庆丰盈
10号院:聚宝多流川不息,泰阶平如日之升
2010.04.04/05.30
钱市胡同:宣武区东北部,东起珠宝市街,西不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