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活佛扮演者---游本昌剃度出家李娜:我不是出家,是回家

上畅下怀老和尚为游本昌老师剃度

济公活佛游本昌在畅怀长老座下受沙弥戒

济公活佛游本昌披上戒衣

著名表演艺术家,济公活佛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师,於2009年7月28日下午3:30分在黑龙江绥芬河大光明寺剃度出家,并赐法名定畅。剃度师为当代高僧上畅下怀大和尚,证明师为大光明寺住持中庸法师。

游老少小皈依华严宗大德应慈老法师,常去圆明讲堂听圆瑛大师讲法,少时即有出家之志,但因时世变迁,因缘未得成熟,始终得为憾事,此次应邀前往绥芬河大光明寺进行佛法讲座,因缘成熟,决定短期出家,剃度落发。

游老少小皈依华严宗大德应慈老法师,常去圆明讲堂听圆瑛大师讲法,少时即有出家之志,但因时世变迁,因缘未得成熟,始终得为憾事,此次应邀前往绥芬河大光明寺进行佛法讲座,因缘成熟,决定短期出家,剃度落发。

游老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潜移默化的讲法方式,令所有听法的僧众不胜欢喜,在场听法者,有时潸然泪下,有时喜上眉梢,每个人都被这种济公的精神所感动着。

济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疯颠,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但确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广为传诵。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济公活佛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但是大家仅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济公活佛还有后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句话几乎成了很多人为了口福,贪嘴吃肉的理由和借口。甚至有些人见到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佛都说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种说法贻害非浅,使很多人混淆了圣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见。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烦恼覆盖,佛性不能显现,若杀生吃肉必得到多病短命的果报,来世还要做畜生偿还命债。只有大神通的真正高僧大德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如果我们凡夫学的话,可就是:“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了啊!

1、《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杨树枝居士书四》中说:“须知传扬佛法之人,必须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见志公,济颠皆有吃肉之事。然志公,济颠并未膺宏扬佛法之职,不过遇境逢缘,特为指示佛法之不思议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职者,万万不可学也。而且彼吃了死的,会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连原样的一片一块也吐不出,好妄学,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

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庞契贞书:“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见文后注解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见文后注解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3、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慧昌居士书三(原名宇昌):“济颠,则不守清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正信心耳。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何不学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学喝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种不思议事,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4、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七日论大妄语罪及佛大孝与致知格物老实念佛等:“又有一类人说,我之食牛羊鸡鸭等肉,为欲度脱彼等耳。此说不但显教无之,即密教亦无之。若果有济颠之神通,未为不可。不然,邪说误人,自取罪过,极无廉无耻之辈,乃敢作是说耳。学佛者,须明白自己之身分力量,不可妄自夸大,至嘱至嘱。梁时,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该山年有例会,届时众皆大吃大喝,杀生无算,道香屡劝不听。是年,乃于山门掘一大坑,谓众曰,汝等既得饱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众应之,于是亦大醉饱,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飞者飞去,走者走去,鱼虾水族,吐满一坑。众大惊畏服,遂永戒杀。道香旋因闻志公之语,当即化去。须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显示神通,当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烦恼耳。否则须如济公之疯颠无状,令人疑信不决,方可。”

注释:

1)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天花藏主人编次)载,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神仙也难知道,济公指出,不承认,济公于是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

2)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记载,净慈寺遭火烧毁,重建需要大木头,浙江没有,济公答应去四川化缘,结果醉卧三日,将大木头走海路运到钱塘江,又运到寺内井里。又喝酒后在殿内呕吐,别人以为是呕吐,实际上是给大殿佛像装金,结果监寺少买一壶酒,又提前打开殿门,使一个佛像的胳膊一尺没有装上金。方丈罚监寺出钱买金子补上,但总不能与济公所装天然合一。

济公经典语录)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局一棋――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为济公辩诬:济公从未吃肉喝酒!

冯冯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

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宋高宗年间,曾住持西湖净慧寺与灵隐寺;弘法利生,普渡众生。施粥赈济,赠药义诊,救活无数贫苦的灾民──当时金国侵宋,北方战祸频仍。灾民扶老携幼,逃往江南,数以百万计。济公和尚遂发动临安(杭州)的官民士绅,共襄佛教,济世扶危,活人无数。于是得天下之景仰,尊称为活佛。

修苦行的济公精通医术,当时夙夜不懈,救治难民的病患,竟至废寝忘餐,连僧袍也无暇更换,衣敝亦不自觉。他不修边幅,不拘礼仪形迹;他慈悲和蔼,旷达恢谐,谈笑风生。

民间传颂济公和尚之德,辗转相传,以讹传讹,越来越走了样儿;以致后来说书的,竟把济公的形象形容得像“济公传”中所描画的那种造型:

“脸不洗,头不剃;醉眼乜斜睁又闭。若痴若傻若癫狂,到处恢谐好要戏。”

“破僧衣,不趁体;上下窟窿钱串记。丝绦七断与八结,大小琫鞑接又续。”

“破僧鞋,只剩底,精光两腿双胫赤。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遥。”

“经不谈,禅不理;吃酒开荤好诙谐。警愚劝善度群迷,专管人间不平气。”

济公又被形容为:“济颠僧,短头发有二寸多长,一脸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光着两脚,拖着两只草鞋,褴褛不堪,酒醉疯癫。”

“济公传”第十六回甚至于说“济公庙内卖狗肉”

“......济公醉熏熏顺着西湖苏堤,口唱狂歌,来至飞来峰灵隐寺山门外,看守山门的和尚说:‘济师傅你拿的什么东西?’

济公说:‘我带来的是狗肉,你两位吃点。’

两僧说:‘不行,我们吃素。出家人讲究三皈五戒 ,你快扔了罢!’

济公说:‘什么叫三皈?哪叫五戒?’

静明说:‘你还是是个和尚,连三皈五戒都不懂!三皈是皈佛、皈法、皈僧;五戒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你快把狗肉扔了罢!……’

济公说:‘你二人懂什么?别阻我高兴!我到庙里给监寺吃狗肉。’

济公到了里面,在大雄宝殿前,把狗肉放下,坐在一旁,叫道:‘有买狗肉的来买哉!’”

这一段书,若拿文学观点来看,是极为突出生动的。把一位游戏人间的和尚形容得极为放纵不羁。可是却未免太冤枉诬害了济公和尚了。济公何尝吃狗肉?何曾卖狗肉?更无放纵至于把狗肉弄到庄严的灵隐寺大雄宝殿来叫卖之理!

吃狗肉,在中国古代,是很普遍的。刘邦、樊哙,便是出名的“屠狗”之辈。狗肉是一般的肉食之一,到了后来,才逐渐泯除,只剩下一部份“老广”嗜食狗肉。大概到了唐宋时代,中原、江南,巳很少人吃狗肉了。不谈济公是位有道高僧,就算他是俗子,他在当时的帝辇之下,江南人素称富饶,精于饮食。依情理判断,似并无吃狗肉之风。吃“臭豆腐”则有之,江浙人不少喜吃“臭豆腐”,苏杭街巷到处有挑卖臭豆腐的,臭薰街市,或者原籍天台的济公也曾爱吃一点“臭豆腐”,说书人以讹传讹,把“臭豆腐”传为“狗肉”。

或许也根本就是杜撰!济公和尚出家于敕建的名刹,法规与戒律至严,岂有寺僧可以随便到外面吃酒吃荤之理?亦不会容许僧人在大雄宝殿如此的不庄敬。

虽说六祖也曾被环境所迫,南奔后混迹于猎人群中,与众同食,勉强吃些“肉边菜”维生。但那不过是权宜之计,并非嗜好。

济公亦何曾装疯装癫?又何曾衣衫褴褛,似一叫化,穿了破草鞋“梯拖梯拖”的醉步硠跄,到处讹诈荤酒肉食?

以文学观点看,“济公传”并非一本完整的作品。有头无尾,渗杂无数窜入的其他情节与文字,散乱无章。我曾拥有一部日本重版的古本“济公传”,文字较佳,也较少窜改,可称善本。可惜我巳遗失该本。有时看到坊间的芜本无人整理,真堪叹息!

济公传把济公塑造成一位这样狂放不继的个性,这一点是极其成功的。愚见认为它应被视为一部突出的小说。它劝善儆恶,深入民间,成就高于好些文学作品。虽然它有很多地方曲解佛教,但在大体上来说,仍是一部极其成功的宣扬佛教的小说;功堪补过。

至于它把济公塑造成那个样子,我认为是由于说书人曲解了佛禅的“不执着”。误以为只些为“明心见性”,就可以放浪形骸,恁意妄为;甚至于吃狗肉发酒疯也不要紧,以为越放纵越有禅。其实这是很错误的。

当前在美国、加拿大的不少青年人,从“嬉皮士”、“花的子女”至今,不梳不洗,吸毒滥交,放纵胡为,反抗社会,不顾道德,无视法律,荒淫无耻。居然口口声声说是“顿悟”了“禅机”。只看过少许妄谈禅理的外道书刊,就以为“禅悟”,就可如此任意妄为了。这些也是极大的错误;更甚于“济公传”作者的荒谬。

佛家讲的“不执着”,是教我们修行的人,不要过于刻板,钻入了牛角尖而变成“入迷”,致心生魔障。却并非教我们任意欲为的去违反佛家的戒律。

假如我们又吃狗肉,又酗酒,又赌钱,又参加什么“性解放”,乱来一番;又吸大麻烟,又打海洛英,又打架,乱骂人,又偷又抢,又说谎欺骗,那么,就算讲多少“口头禅”,说什么“顿悟”,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要学佛禅,必须时常亲到佛寺,聆听有道德而佛学高深的和尚讲解,我们才能逐渐了解佛经的真义,而不致曲解。

而且,我认为无论是出家或在家,我们都应该恪守戒律法规,因为戒律是我们藉之以锻炼及克制自己的修行方法之一。我们若要修行学佛,断不可放弃戒律,否则就是自堕魔道。

真的济公是一位有道高僧。他毕生辛勤,乐善好施;茹素守戒,弘法济世;从不曾酗酒吃狗肉。但愿我们勿被小说的歪曲形象所惑而且曲解了禅意。

济公活佛游本昌披上戒衣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

「古人謂」,這是很多同學都知道的,「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這是讚揚出家人。一個人發心出家,不是一個元帥能做得到的,不是宰相能做得到的。這是一個國家兩個領導人,一個是文,一個是武,文是相,武是將,做不到。換句話說,你發心出家,做出家的事業,這個事業在宰相、在統帥之上,這是什麼意思?你能教化眾生,你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事情宰相做不到,大將軍也做不到。所以出家為什麼稱為天人師,不但人間帝王尊重你,天王都尊重!你能做得到,他做不到。做不到的是什麼?你能斷煩惱,他不能斷煩惱;你能斷貪瞋痴,他斷不了貪瞋痴;你能出三界,他出不了三界,所以將相不能為比。

「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這句話應當要說決不是把將相壓下去,把出家人捧起來,不是這個意思,這是事實。「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復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這一句將相做不到。荷是荷擔,就是你擔負起如來家業。如來的家業是什麼?弘法利生。再說得清楚明白一點,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就是佛的家業,佛家的事業。這個世間行業眾多,如來家的事業也是行業裡頭的一種,這個行業比一切行業都難,比一切行業責任都重,你能夠發心擔負起這個家業,這了不起的人,所以他是續佛慧命。

游本昌首度揭秘《济公》拍摄中的神奇感应

http://vod.fjdh.com/MPlay/4861/tudou.html?playid=tudou_1_1

在2010年4月19日的《鲁豫有约》济公与我——游本昌节目中,游本昌居士首次揭秘《济公传》拍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神奇感应,可点击视频的19——25分钟处直接观看。
  游本昌老师亲自讲述的第一手资料,非常难得。阿弥陀佛

游本昌老师拍摄佛教电视剧:

佛教电视剧:济公
佛教电视剧:济公游记
佛教电视剧 :了凡的故事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哪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勿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都不敢出家了。现在外面就有这些人,这真是未法时代;说好话的人没有,打气的人没有,泄气的人却是那么多。

  他们一味的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

  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得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哪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的是:万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万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哪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

 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老黑。"像我们现在未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我们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的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

 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你们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

 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杀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

 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自杀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

 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施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慧,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话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

 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

 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槃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的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们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大法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

李娜:我不是出家,是回家




著名歌手李娜,在正走红的时候,却悄悄地在五台山出家了。

只留下那首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 几年后,姜昆邂逅一身僧装的李娜。
姜昆问:“当初你为什么要出家?”

李娜淡淡地回答:“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

不是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解脱,就是智者梦中的故园。凡夫眼中的出家,对于觉悟者,不正是回家吗?

李娜原名:志红,故乡:周口项城.1963年7月25日生于河南,李娜的歌要比李娜的名字有名多了,提起《好人一生平安》、《青藏高原》、《谁说也不信他》、《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白姓都能哼唱得出其中的旋律、几乎是家喻户晓。





特别是《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曲。
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几乎近年来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然而,她很少在电视上、新闻里露面,很少有宣传她的文章,更没有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甚至没有出过一盒个人专辑,如果要对李娜十年唱歌生涯做个总结的话,那只能收做幕后十年。
  谈起李娜为什么会在《好人一生平安》之后,选择了在幕后发展,李娜坦白地说;中国人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实际水平的,只有拥有真正的实力,才有可能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她看重的是长远的发展,想走一条结自己、对音乐都能有所交待的道路,而不愿做一个因红一首歌就成名、成腕的自得者。李娜正如她所说的那样,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明星的道路,而是上了一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道路。她曾以整整一年将自己关在家里练声,每天下午要练两场音乐会的量,有时甚至一星期不下楼。每当拿到一首作品后,李娜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反复推敲、琢磨、一字一句的抠,等到进棚,往往一遍就过,制作人无话可说,因为比制作人想象的还要好。




  李娜坦言,她的声音没有什么先天优势,全是后天“自我摧残”出来的。李娜的声音已经可以在三个八度的音域内自由驰骋,在纵横无碍的空间中能将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歌唱技艺已达到了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李娜的技艺,使得作曲家们在为她写歌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自由不受拘束地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因为,李娜无论从音域、音色、以及技巧上都可以任意驾驭。
  她谈的最多的是怎么唱歌。这么多年来,养成了对唱歌的一种敏感,无论谁的歌声中有一点可取之处,她都可以一下子捕捉到,然后把它吸收过来。李娜说她从不排斥任何人的唱法,每一种唱法都必然有它可取的地方,但她也从来不模仿任何人,她只是吸收,把吸收过来的东西经过处埋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处理。比如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她吸收了藏族民歌的唱法,然后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听起来,时代感很强,但又保持了青藏民歌质朴、清越的蕴味。
  歌唱有三种境界:一是声音的个性,二是艺术的个性,三是技巧的个性。技巧的个性是最难达到的。象美国歌星惠特妮.体斯顿可以算做掌握了技巧的个性。她对歌曲的处理是绝对的惠特妮个性,没有人再会象她那样处理,也处理不成那个样子。李娜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也达到了这种自由的境地。每个字、每个颤音,你都只能说成是李娜式的,以及整首歌的音域都是李娜式的,这种超化的境界已是旁人无法模仿出来的了,那种李娜演唱中打动人心的地方,也只有李娜演唱时才会出现。李娜认为现代的民族唱法有一种误区,大家都用一种声音唱歌,一种训练出的声音唱歌,声音里少了原始的生命活力,现在的民族唱法少了一种原始的质朴。李娜认为民族声乐应加入现代的元素,这样,才会和这个时代发生共振。中国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文化的国家,而中国有那么多的民族,简直就是一个艺术的宝藏,只有民族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世界性。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在世界艺术领域里占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李娜希望能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开发上做出自己能到的努力。



  谈了这么多关于音乐的话题,李娜却始终很少说起她自己。但是在她自然、亲切的交谈中,你能感觉到李娜的直率和纯真,李娜笑言自己是个挺没意思的人,除了唱歌,就没有什么其它的嗜好,对吃喝穿戴都不介意,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李娜,觉得做一个好好唱歌的人就很满足了。唱了那么多年的歌,歌又那么受群众欢迎,可李娜却坚持认为观众不是上帝,因为一个歌手如果把观众当做上帝,她就会去讨好、去媚俗,观众和歌手都应该视音乐为上帝,这样,观众才能听到好的音乐,歌手也才能唱出好的作品。
  



个人简历
1963年7月25日生于河南郑州
  1976年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攻读表演
  1981年毕业留校实验团演出多部传统豫剧
  1982年以《百岁挂帅》中佘太君一角获“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
  1984年入河南省豫剧院一团 1986年转入河南省歌舞团
  1988年获全国“如意杯”歌手大赛通俗组第一名
  1990年获全国“第二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
  1992年获全国“第三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
  1993年获“中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并成功地举办了 “李娜个人交响演唱会。”
  1995年获罗马尼亚世界流行歌手大赛“金鹿杯MTV”大奖
  1996年获“歌坛辉煌二十年”成就奖及获“歌坛流行十年”成就奖
  1997年皈依佛门法号“昌圣”
  











济公活佛扮演者---游本昌剃度出家李娜:我不是出家,是回家










对内地广大歌迷来说,歌手李娜的出家可算是当年的一条爆炸性新闻了。九六、九七之际,正当李娜歌唱技艺处于颠峰状态之时,她却急流勇退,毅然决然地在山西五台山削去青丝、落发为尼,后又到美国专志学佛。她的出家之举应算是演艺圈人士中学佛、向佛的代表性个案,故首先在这里予以阐述。

  当时有一篇报道曾这样议论道:“这不是一盏青灯古佛,毁了一生前程么?”李娜的一位朋友则如是评论说:“李娜出家是她经过长期思考后作出的理性决定,毫无沽名钓誉之嫌,更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恰恰相反,她之学佛,就是对中国音乐界走不出世界的挑战,她是想通过学佛,从佛音中领悟音乐的大智大慧。她这样做,就是为明天闯世界积累本钱。”还有一篇文章则分析了时人揣测李娜出家的几种原因:“一是对现实不满,出家欲逃避生活中的困扰;二是婚恋失意,看透了儿女间的情短意长;……”

  面对这种种评论,真让人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悲哀与无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将出家人与官场、情场失意,精神有问题,不忠不孝,别有用心,逃避责任与义务等等负面评论联系在一起。照这种观点看来,寺庙似乎是天下落难者的大本营;佛教就仿佛是麻醉人的悲观剂,让你在一种无可言说的绝望中,守着青灯古佛自欺欺人地度过一生。不想再作过多说明,谎言重复一千遍后也能摇身一变成为真理,偏见的诞生也情同此理,还是让事实本身去发言吧。

  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太了解李娜,只是听别人说起过,她曾为一百六十多部影视剧配唱过二百多首歌,十年的歌唱生涯使她和无数的奖项连在一起,中国影视剧中几乎一半叫响的歌都是由她首唱的。每每听到这种介绍,我总在心底说:这些都有什么用呢?是的,凭这些可以赢得无数的鲜花、掌声、钞票,不过,再有穿透力的声音也刺不透无常、死亡的铁幕。许多人唱了一辈子歌都不明白声音的显而无自性,他们将全部的心力都放在1234567这几个音符上,以为那就是生命全部的秘密与归宿。



  所以才为李娜的出家从骨子里叫好!

其实李娜出家之前的某些生活动向,已暗示了她未来的人生走向。有篇文章曾记叙道:出家前,李娜将户口迁到了张家界,并在天门山山顶一块有树有水的"宝葫芦"地造了几间木屋。图纸是她亲自设计的,屋后还拨了一块菜园地。小屋建成后,李娜天天缠着守林员漫山遍岭挖野菜,什么汁儿根、百合、石葱、石蒜等等,她自己说,大自然给人类最真实的馈赠,她要返朴归真,回到人的"本真"状态......

  在当今这个甚嚣尘上的浮华世界中,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经到手或即将到手的一切物质享受,独自一人跑到山顶去与日月星辰、山风朝露为伍呢?有些人可能会大言不惭地拍着胸脯说:"大隐隐于市",正所谓心静自然凉,何必要赶赴山野、亲至悬崖,到别处去求得一个宁静呢?此话初听之下颇为有理,真实推究起来则根本经不起推敲。凡夫往往都倒果为因,还没成大隐时就自以为是地"没"于滚滚红尘了。李娜想必清楚这一点,故而在最终割舍世间情缘之前,先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浊浪冲天的人间繁华,跑到这乡野小屋中把凡情俗虑过滤、涤荡一番。这种独赴寂静地之举,大约可算作她善根彻底苏醒之前的一次萌动吧。

  还是听听李娜自己的声音:“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一九九五年,我的两个信奉佛教的朋友说我脸色不好,给了一本经书让我念,我当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放了许多天没去管它。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就拿出那本经书读了起来,突然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就喜欢上了佛。与佛结缘使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命运真的会在瞬间被改变!”;“从顿悟的那一刻起,浸满身心的就是兴奋痛快的感觉,至今仍是如此。记的刚上五台山时,兴头高的不得了,就像小孩子找到了好玩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做早课时,看到有人打瞌睡,觉得简直是大逆不道。后来由于高山反应,浑身浮肿,自己却一点也没有觉察,还是别人发现的,只因全部身心都已沉浸在佛经中。”;“原来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圈子里,为名利拼搏,为金钱挣扎,现在则有了一种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觉。”;“我喜欢清净,没有家庭和孩子,这样好,我喜欢。实际上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我喜欢新的事物,接触佛教才四年,还是个刚起步的孩子,唱歌还唱了十年呢!”;“修行就是修心,要先度己才能度人,我觉得人要活的真实,活的善良,活的柔和,”;“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或是其他行业的什么人转而研究佛学,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就因为我是歌手,大众人物,就引得人们那么关注。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特别,我喜欢做就去做了,就这么简单。说起还俗,我没有还俗的问题,我现在与俗就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我人就在俗中,与别人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不用再引述更多的话语,一个基本已上道的出家人的形象,我想已经跃然纸上了。如果李娜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之人的话,那她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则表明她的实证功夫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佛法的确不是什么怪异、神通的大展台,佛法也绝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清玄之谈,佛法就是生活的智慧!在日常流动的生活长河中,处处都泛起佛法的涟漪,只不过有人意识不到,有人又太过搜奇览胜而已。在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我们已约略体会得出李娜拥有的那颗平常心。无一法不是佛法,能将社会当成修道场;既不同流合污,又不显山露水;既能自我修炼,又能无声润物;一方面随顺众生,一方面又不舍初衷,这并不是一个凡夫所可能做到的。

  有一张相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片中,李娜一身平整、轻便的僧衣,一双布鞋,脸上一脸的平和,还有一丝淡淡的笑意。如果说言为心声的话,尽管不闻其言只睹其形,但这形我想也会与她的心境颇相吻和吧。

  尤其让人倍感鼓舞的是,李娜不仅自己走上了解脱之道,还将母亲也度入了佛门。李娜自己说:"后来我就到了美国,然后把妈妈接来与我同住。第一年我们母女有很多磨擦,妈妈没日没夜地劝我还俗,但她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她,我们常常抱在一起哭。再后来,妈妈渐渐地感受到我的变化,渐渐接受了我的选择。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好,妈妈每天念佛,跟我一起吃斋。最近我给人看庙,妈妈也跟我一起住在庙里。"

  世间有句俗话,"人正不怕影子斜",谎言虽暂时可被伪装成真理,但终究有一天,真理的灼灼慧日一定会驱散尽所有无明的云雾,因它本身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同样,选择了追求光明之路的人们,尽管有可能一时不被众人,包括父母亲朋理解,但只要自己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同时又权巧方便,随宜施设,这世上恐怕不会再有万难轰破的保垒。我们原本就在干着正大光明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把周围的人们最终也聚拢到自己的身边呢?恰恰在这一点上,有很多修行人都将原先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又退缩了回来,仅仅因为亲友的眼泪或者愤怒。

  那么你到底要什么呢?是自他的终极解脱,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迁就忍让?李娜的行持应该说给了人们颇具意义的启示。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本人在《仅有借鉴与研究是不够的》一文中所发的感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为这种榜样提供精神指导的是佛法。"的确,当年的弘一大师也正是凭借自己游刃有余于世间文艺的卓越才华,后又励力守持严格而又清净的戒律之举,才打动和影响了一大批人,特别是他周围的的原先同属文艺圈的一些朋友。当大师的风范越来越多地被人传扬、宣讲之后,他的影响力就更是日渐深入而广大。

  希望李娜也能如大师那样,将世间才艺之颠峰当作学佛的起点,向更祟高、更究竟的生命极至继续迈进。也希望我的几声喝彩、小小文章能引来公众对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佛法的几许感悟、几束正视的目光。作为佛教徒,我们原本就应该将一切有可能导向善果之人、之事向社会广而告知,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不知道李娜的末来会怎样,但是我相信,矢志不移地走在佛道上,总有一天会迎来满天绚目的佛光。
这个世界上几乎人人都在进行种种的赌注,而人们的赌资则都是自己的生命,但生命属于现世的个体只有一次。故而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考虑,我拿生命赌什么呢?对李娜来说,她把此生,也把来生完全交付给了佛法,这种举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一定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智者们的赞同。原本智者生存于世的目的就是发现并追寻真理,对赌博人生生起强烈厌离心的李娜,当她发心出家修持,并决心以佛法的终极智慧彻证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时,具智者对之所能做出的唯一反应便只有击节赞赏。

愿我们众生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愿我们众生都能够走上成佛之道.

李娜:我不是出家,是回家

曾经和李娜在同一个舞台演出过的姜昆,对李娜的出家一直迷惑不解。终于,在洛杉矶,姜昆偶遇已着黄衫的李娜,李娜告诉他:“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

第一次见到李娜是在央视“难忘一九八八”晚会上,她像鸟儿飞过窗口一样从我眼前掠过;以后的相见都是在舞台上下,在摄影棚内外的匆匆擦肩而过之中。她给我留下的印象谈不上深刻,我只记得那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总是不愿睁得太开,好像噙住了很多光线,以至于不愿再释放出来似的;对同行她也是淡淡相处,正如歌曲里所唱的“水中的一抹流红”,她独自而在,独自存在于自己音乐的宁静之中。

以后,我听说了她在香港的演唱时,以无伴奏的方式演唱《青藏高原》。全场观众,鸦雀无声,静心地聆听。唱完了,李娜从自己的旋律中出来了,但观众还陶醉在她所制造的声音的波纹里,半分钟的沉默等来了长久的掌声与欢呼不断———我想象得出那该是怎样壮观的场面。

后来,听说她出家了。我惋惜不已,而不解与疑惑,更伴随了我不少日子。

终于,在洛杉矶,我碰上了她。真的,她是出家了!一身黄衣僧侣服,洁净的剃度代替了当演员时头上的发饰;然而,面色红润,目光有神,某种纯之又纯以至于无尘的精神充溢在她的每一个举动中。几乎每个歌手必然会呈现在脸上的那种劳累的苍白和缺乏睡眠的倦意在她这里销声匿迹,连曾经在她眸子中闪烁过的懒散和迷茫也不见了。如果说舞台上的李娜是一枝掩藏不住自己芬芳的玫瑰,那现在的她就是一朵静静释放自身清纯的百合。一个人在自己一生中,能同时拥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还有什么不可以满足的呢?

和她一起来的是她的妈妈。母女俩站在一起,像一帧图画。我克制不住自己好奇的冲动,迸出了所有的人都希望向李娜提的一个问题:“你……你为什么出家呀?”

她微微一笑回答:“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她用拖长的音节来纠正我的问法,听得出,她已经不止一次向别人回答过这个问题。

许是看我心诚,她隔了一会儿便慢慢地向我道出自己是怎样看破红尘的:“我过去的生活表面上很丰富,可没有什么实质的内涵。不是吗?唱歌,跳舞,成为媒体跟踪的对象,这几乎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容……多早啊,就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名利场的追逐之中。每当独自一人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要思考:难道我这一生就这样下去,自己表演,也表演给人看,欢乐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还要掩饰,带着面具生活,永远也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为了生活的烦事我接触宗教,我看《圣经》、《古兰经》,几乎所有的宗教性书籍我都感兴趣,但这也是在选择,一直寻找能寄托我这颗心的归宿。”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六字真经’中领悟了道。在对‘唵嘛呢叭咪吽’的永不停息的诵念之中,我忽然获得一种被什么提升起来的感觉:眼明,心亮,身体也处在一种异常兴奋和快乐的动静交融的感觉之中,我想:这是什么地方?过去我怎么不知道?我怎么从来也没有到过如此令人陶醉的地方,享受这种非物质的快乐?当这种感觉消失后,我必须又一次地从吟诵经文当中得到这种心灵的感受。于是,我从知道‘大彻大悟’这个词,到理解和感受到‘大彻大悟’。于是,我觉得我应该出家,我把尘世中的烦恼和过去名利场上的经历、成绩、荣誉、教训全都抛诸脑后,去寻找原本蕴藏在我们每个人心灵之内的那么一种清静的觉醒,慢慢领会自然与人类生来即已具有的和谐与真谛。”

李娜推心置腹地对我说:“我是用整个的我来感觉到的,真的,我的心———回家了。”她生在我们的社会中,长在我们的时代里。

进步的社会时代,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信仰自由,当她在顿悟之中寻找到一条精神解脱之路,便坦然地不再在尘世的往事烦恼中徘徊了。

她一点不讲她的歌,一点不讲过去文艺圈儿内的恩怨,也一点不问及以前同道同仁的绯闻轶事,她一直在讲法,一直在讲道,法与道已和她融为了一体。李娜的妈妈坐在她的身边,我和李娜聊着聊着,渐渐淡漠了她出家的僧侣印象,还是觉得她像个孩子。李娜告诉我,妈妈担心她,到这里住在一个朋友家里,她经常看望妈妈,妈妈为她煮一些饭菜吃。我说:“半天了,你一点也不谈你的歌,你真的全忘却了?你知道谷建芬老师说你什么吗?她说:李娜在《青藏高原》的演唱中,表现出某种高原性的东西,但这还不是她音乐才能的全部。我们许多的音乐人都是通过她的这首歌,重新又认识了李娜。我们很惋惜她出家。”说完这些我观察李娜的反应。

李娜思忖了半晌,摇摇头说:“不矛盾。在录制《青藏高原》的时候,唱到最后我也是泪流满面,光为那歌词和曲调我还不至于,我觉得自己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内涵,和我现在的追求非常吻合。”

出家难?难出家?——两个可以效法的榜样

●唐时,僧人昙藏,十五岁时,想出家,但没有师傅,就敬诵观音菩萨圣号。

不久,他听到钟声,看见有僧寺,便去求剃度。

剃头之后,法师叫他出门。

约走了百步,他回头一望,结果法师、寺庙都不见了。

后来,昙藏成了大法师,唐太宗五次请他说法,两次请入皇宫。

(郑金坤译白)——《高僧传二集》
●僧人开诇,张氏的儿子,母亲求祷观音大士而怀孕,生于观音成道日(六月十九日),满屋发光。

祖母遗留有黄金数镒(音益。重量单位,1镒约为20两),逢饥荒年,他全部施舍给了他人。

施完后,还有乞讨的人,他自恨无物可济,发愿舍身投生到帝王家。他登上观音岩,投身跳下去,竟毫无伤损。

他知道是菩萨慈护,于是发愿出家,但父亲想留难他。

开诇夜晚梦见白衣人,催促他成行。

他起来一看,家门洞开,于是逃出,得剃度为僧。

(郑金坤译白)——《慈林集》

——摘自《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怎样才能出家?经常看到一些想出家的同修,发帖问“怎样才能出家”。

其实,只要真心向佛道,在修学中逐步树立了正知正见,发心出家,佛菩萨、人天欢喜、赞叹!

方法:

先以居士(在家)身份,到有缘的寺庙中去居住、学习一段时间(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可以),熟悉寺庙中的规矩、适应出家生活,一边学佛修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师父们对你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你对佛法、对出家修行,也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那时候,出家,就会水到渠成。

出家修行真好!——沙门的现世果报(巨大殊胜利益)

《沙门果经》:

〓不再为奴仆

(注:出家修行者,不再作下贱之业,高贵,诸佛菩萨赞叹、人天赞叹!)

〓达初禅而住,比丘如是由离生喜乐,流润充满盈溢周遍其身;以由离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达第二禅而住,比丘如是以由定生喜乐,充满盈溢、周遍流润其身;以由定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达第三禅而住,比丘如是以喜乐,充满盈溢、周遍流润其身;以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达第四禅而住,比丘以如是纯净之心,遍满其身而坐;以纯净之心,无不普洽其全身。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住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又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化作意所成身。而且彼由其色身,化作意所成,而有一切(大)肢小肢及不异其自己之身。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种种神通,而彼证得种种神通。一身而[化为]多身,多身而[合为]一身,或现身、或隐身;通过壁、透过墙,穿过山无有障碍,犹如于空中;出没于大地,犹如于水;行于水上不沈,犹如于地上;趺坐、经行于空中,犹如有翼之鸟;有如是大威德,能以手扪摸日月,以身到达梵天界。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天耳界。而彼清净超越人间[耳界],以天耳界,闻人天两界远近双方之音声。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他]心智。而以自己之心,彻[见]其他众生及他人之心。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宿住随念智,而随念彼于宿世之种种住处,犹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几坏劫、几成劫、几成坏劫:‘于彼处,我有如是名、生于如是种族、如是阶级、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量。我由其处死,而生于他处,于此我有如是名、生如是种族、如是之阶级、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量。而我由彼处殁,生来此处。’具如是形相、境遇,随念种种宿世之住处。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生死智。而彼以清净超越人界之天眼,观察众生,见众生死而又生;证如众生应其所为之业,[而有]贵贱、美丑、幸福、不幸福。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漏尽智,

而彼如实证知:‘此是苦’,

如实证知:‘此是苦之集’,

如实证知:‘此是苦之灭’,

如实证知:‘此是到达苦灭之道’。

如实证知:‘此是漏’,

如实证知:‘此是漏之集’,

如实证知:‘此是漏之灭’,

如实证知:‘此是到达漏灭之道’。

如是知,如是见故,其心解脱欲漏、解脱有漏、解脱无明漏,而‘于解脱,解脱’之智慧生,证知:‘生已尽、梵行已修、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大王!此实沙门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大王!此沙门现世之果报,其他绝无有比此更殊胜之沙门现世之果报。’

舍下吧舍下——耀一法师演唱

本博客经过多方资料同修整理。望有益于大众!

九宫格

发照片

发视频

分享到新浪微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4080.html

更多阅读

聊聊济公和《济公传》各版本 济公传之活佛登基

八十年代游本昌先生的一部《济公》红遍大江南北,至今是许多人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济公修道的灵隐和净慈寺都曾经去过多次,与这位高僧,算得上有缘。这两天闲暇时听了郭德纲的《济公传》,开心之余,随便聊几句。济

活佛济公三 活佛济公三剧情介绍

大型神话古装剧《活佛济公》在前两部取得高收视后,原班人马开始拍摄第三部。杨雪、陈紫函都将回归,并继续出演白灵、胭脂,另特邀范文芳出演单元女主角。剧本根据清郭小亭著《济公全传》及民间故事改编。  灵隐寺僧人道济济世救人、化

关于济公 新济公活佛

关于济公有种种说法:首先,济公活佛之事迹,多出现于民间传说之中,请参阅后面提供的两篇资料,而且这些说法彼此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到底历史上“济公”真实情况如何,还需要考证。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佛教典籍对他的正式记载,所以,这一点必

和游本昌一起出演电影《济公古刹风云》图 济公古刹风云

《济公古刹风云》电影终于拍摄结束了!刚刚从横店回来,这段时间好累!平均每天睡3小时,没日没夜的忘我工作状态,忘记了白天和黑夜的清晰分别。豁达乐观的游本昌老师真有济公风范,开朗的性格绝对是那种乐天派的神仙才能具有的,每天精神抖擞工

声明:《济公活佛扮演者---游本昌剃度出家李娜:我不是出家,是回家》为网友纯念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