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很晚的时候才知道全世界的七巧板都是一样的形式,西方人把它叫做Tangram,是
“唐图”的音译,也就是中国人的图形。据考证七巧板源于宋代的一种神奇的“燕几图”,
它被称为世界组合家具的鼻祖。宋朝的“燕几”是应用于工业设计的一种模块重组设计的优
秀设计方法,“几”字指出这是关于桌子的设计,基准模块包括两张4X1的长桌,两张3X1的
中桌和三张2X1的短桌。通过这三种七张不同比例的桌子可能性地相互配比,可以组合成广
狭不同、形式多样的实用桌。可见,七巧板原理最初是一种真正的实用设计,其智慧拿到今
天一点也不会逊色。
也许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技术持有的贬低态度,这种优秀的工业设计方法论就像活
字印刷一样,并没有流传下来加以推广,所幸到明代转换成一种玩具形式成为世界闻名的七
巧图的基础—“蝶几”,“蝶几”是三角形和梯形的几何块,计六种十三块。终于,“蝶几”
变实用为娱乐,变桌为板,成为“七巧图”的前身。将“蝶几”的母图取右半部,再切割两
刀即成为今天的七巧板了。
这种针对“母图”切分、重组的图形设计思路近来受到国内外设计师地关注。初看起来,
七巧板的结构非常简单,既没有弧线、矩形,也没有特别小的、特别大的结构,它是由五个
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简单的七个部分竟然还有两对相同大小的三
角形,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却能够组合成千姿百态的图形,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
编写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我曾经让同学做过关
于创作不同分割的七巧板的练习,大家作了很多尝试,发现自己设计的新七巧板很难有经典
七巧板的组合可能性这么多,从而我发现在小小的七巧板中确实还藏有更多的图形学秘密。
我们学习七巧板的关键是它的方法,不是它能拼组成多少神奇的图案。应该重新回到“燕几”
的时代,体会宋人系统设计的智慧。我们试想教室中的桌子,可以有什么样的系统编排设计?
把他们排成一列就变成会议桌;并排分行放置就变成了听课的课桌;把它们紧紧地排在一起,
就变成高于地面的舞台了……归结起来,这种设计思维就是分解母图、重新组构若干可能性
的方法。曾经有一个同学的包装设计作业应用了这种设计思维,他把七巧板设计成一套立体
化的套盒,每一个小的单位均是一个小盒,可以正好收纳在正方形的大盒里,这个有趣的想
法在清朝宫廷包装中也有类似的形式。设计思维的学习贵在学习方法,学习七巧板的设计方
法只是第一步,突破它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学生的作业,使用七巧板设计的组合包装,可以作为存钱罐的创意。
用“蝶几”拼的图形比“燕几”图形要复杂丰富得多,能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形状,
变幻无穷。
蝶几与七巧板的关系
七巧板的网格结构
我专门设计的网格甲骨文字体的“唐图”二字
上大学时非常崇拜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主题衍生产品设计,当时北京王府井
世都百货有陈幼坚的专卖店——东西坊,这件T恤衫就是当时下了很大决心购得的。
其中组成巨大问号的的动物造型均由七巧板拼合而成,七巧板母图被设计成问号
下端的圆点。
我在《设计思维与方法论》教学中,把这种直接采用七巧板图案的设计方法
作为这种母图重组思维的初级阶段的教学案例。
澳大利亚的设计师靳祈岛采用中国七巧板原理,为C'EST LAVIE建筑公司设
计的形象系统,用以表现客户对建筑与人的关注。用七巧板原理表现建筑的构筑
以及与人的联系,比直接表现七巧板的图形 增添了思维结构上的考虑。一般把这
类设计作为第二阶段的教学案例。
意大利设计师DanieleLago设计的名为《唐图(tangram)》的后现代书架,给
人的感觉既大胆又富于创新,但实际上它的灵感同样来源于古老中国的七巧板原理。
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为日本国铁JR广岛站所作的笔画设计,采用中国七巧板的设计原
理,设计了一颗可以分割成10个部分的心形,并且用这十个部分拼接成50种造型的和平鸽,
分割的心形可以明显看出七巧板的分割方式。
福田的设计采用了七巧板的原理,但没有用经典的正方分割线母图,一颗破碎的心组
成具有悲伤与和平双重象征的和黑色和平鸽。这是我见过的活用七巧板设计原理不多的实
战案例之一,被我作为训练最高阶段的教学案例。后来,福田在其另一个关于环保题材的
包袱皮设计活动中又应用了这组图案,可见这也是他很喜欢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