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传媒交易案今日破局,黎智英宣布回归台湾平面媒体市场并仍计划出售壹电视。
《苹果日报》自进入台湾以来就势如破竹,席卷平媒市场份额,让联合与中时两大老牌报系无力招架。台湾民众对苹果日报的记忆是“赤裸、血腥、色彩丰富”,以三个字来概括苹果日报的特色就是“膻、色、腥”,虽然苹果并不承认外界对其的如此评价,但是苹果有别于其他平媒的“优势”或许就在于这里,它“养坏”了人们的胃口。台湾几十年报业先驱们极力推崇的新闻标准,“我想给你看什麽新闻就报导什麽,”并有一定的道德政治底线。在苹果刚开始入驻台湾时,台湾报人还乐观的相信,他们几十年努力培养的台湾人民的新闻素养是不会接受这种“膻、色、腥”的报纸的,不过恰好相反,台湾人民以极快的速度适应了苹果日报的特色,使其迅速占据台湾报纸销量第一,并维持十余年至今。黎智英创造了新的新闻标准∶“你想看到什麽,我就报导什麽”,销量至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罔顾道德的界限,或许这也是商人办报的特色。就现如今的台湾而言,除联合报系还在坚持文人办报的传统外,其他平媒已大多掌控在财团之下,当然,这是后话。其后壹传媒集团出版的《壹周刊》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首期便成为杂志类销量第一,可见,台湾人民的胃口已经迅速发生了质变。
而这一切随着网络的兴起与黎智英开办电视业务而发生了改变。网络兴起导致平媒销量不断下滑,但是壹传媒纸媒《苹果日报》与《壹周刊》依然在盈利,让黎智英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在蔡衍明收购中时集团的另一个报业《中国时报》就没那么好运了,虽然亏损两亿余元对于蔡家并不算什麽,但是也可以看出台湾纸媒正在面临的窘境。
壹电视经营失败或许壹传媒交易案的缘起。壹电视虽然在节目制作,设备质量上无其他电视台能与其望其项背,但是关键的因素在于它始终无法上架,极度影响收视与收益,加上设备损耗与薪资支出等,壹电视实则每天以亏掉一部奔驰车的速度在运转,甩掉壹电视成黎智英当务之急。经过长时间谈判才有的最后中信辜家,台塑王家,旺中蔡家等人与其的交易,除电视业务外,并打包交易纸媒。但是遭到了反 媒体垄断联盟等台湾民间力量乃至政府多层的严重反对,NCC、公平会、金管会等机构介入加之买方对于推动交易案通过并不积极,交易案破产已显得在所难免。黎智英单方面宣布不卖壹传媒,或许更可以理解为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而今天黎智英的回归对苹果或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从销量上来看,自壹传媒交易案爆出后,许多民间团体开始抵制,其销量不断下降。从员工群体上来看,黎智英不顾员工利益抛售壹传媒,使得员工人心惶惶,组织工会不断抗争,壹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分崩离析,向心力大减,壹传媒员工对黎智英更多的只有怨恨。从质量上来看,交易案爆出后,内部员工早以将工作重心转向维护个人权益上,报导的质量与水平有很大下降,并单就从报纸厚度来看也减少不少。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壹传媒交易案签约之后,香港媒体爆出黎智英开始患上轻微“老人失智”,他是否还能以原有的水平重掌壹传媒天下更叫外界关切,毕竟,壹传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仰赖的是黎智英个人的能力。
黎智英依然在对外兜售壹电视,相信很快会有交易结果。但是对于《苹果日报》与《壹周刊》是否能够继续维持原有的特色或者是转变航道更值得我们关注。不过以黎智英的个性而言,继续“膻、色、腥”的特色,并更有甚之,以此来拉回自己的受众可能性要高上许多。商人的本质就在于利益至上,怎么赚钱怎么来,如果黎智英“老人失智”传言为假,我相信,苹果重塑辉煌依然指日可待,虽然,苹果不在我的喜好范围之内。
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
檀逍
201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