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木雕的材料与工具
一、黄杨木的特性和产地
黄杨木生长于我国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一带山区的茂林崖隈之间,属黄杨科,中年常绿,生长缓慢,一百年树龄的树干直径仅10厘米许,黄杨木可能是用材树种中生长最为缓慢的一种,故有“千年矮”之称,及“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之说。黄杨木在历史典籍中有许多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黄杨生诸山野中,人家多栽插之,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芽而青厚,不花不实,四时不凋。其性难长,俗说岁张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其木坚腻,作梳剜印最良-----”黄杨木的砍伐最佳期为白露秋分过后,进入冬季时节,这时树木的水分往下,被砍伐来的黄杨木自然干燥后不易开裂。黄杨木新切面一般呈鲜黄色,几十年或几百年呈浅褐色泛黄。
黄杨木料的选用,从外表很难识别好与不好,只有切出开端面,才能看出木质的优劣。大部分的黄杨木里面有瑕疵,或者因发霉后带有黑色文理,所以对雕刻者来讲,做出来的作品没有一点瑕疵是很难得的极品材料。一般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瑕疵,如果用整块黄杨木取料来做作品,1吨材料利用率只有30%,而这30%中,又90%有瑕疵,所以黄杨木雕作品材料出现瑕疵是非常正常的,无瑕疵的作品其价格要比一般作品高出几倍。
我们通常在公园或庭院中种的盆景黄杨木,要经过百年,几百年的风霜雨雪,成材后才能雕刻人物、木梳、和家具镶嵌。这种盆栽的黄杨称作小叶黄杨,有的地方称瓜子黄杨。
黄杨科树种有4属100种,在我国的南方西双版纳密林中,生长着许多大叶黄杨,树大而高,如同灌木。大叶黄杨生长较陕,生长轮明显,质地不如小叶黄杨坚韧,大叶黄杨易裂、易霉,其最大的直径有40~50厘米。大叶黄杨有水黄杨,色如白桦木,有些水黄杨树心端面有虫孔,黑色透底,只能开料使用。
用于人物雕刻的黄杨木主要来源于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湖北神龙架出产的黄杨木质量上乘,其质坚腻,文理细密,切面呈浅淡黄,树皮薄,与其他地产的黄杨木相比,同样大小尺寸的材料,湖北的黄杨木要沉重许多。
云南、贵州的黄杨木,有红皮、厚皮、薄皮、特厚皮4中,大材直径15厘米上者较多,文理明显,易霉变,做平板料易变形。
此外,木头有的粗硬,有点松软,一般木头松软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文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为硬木,如黄杨木、花梨木、红木、龙眼木等,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造型细密的作品。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等,这类材料适合雕刻造型简单、形象概括的作品。
二、黄杨木的雕刻工具
1.凿子和锤子
木刻工具的种类,由于各地的木刻技法不同、所用的木质不同、产品题材、形式内容的不同,所使用工具的外形、长短、粗细,甚至握凿的习惯、工作室的坐姿都不同。木雕最主要的两样工具是凿子与锤子。凿子分木柄和铁炳两种,锤子有木锤和铁锤,其用途按各自平时习惯选择。以福建浙江为例,福建木刻习惯用铁柄凿子,浙江木雕习惯用木柄凿子。铁柄凿子使用指力和腕力,木柄凿子即用指力、腕力,也可以使用肩力相助,用肩窝顶雕刻进度比单用腕力陕。当然,不同地域的雕工,在工具的使用上如武林中的南拳北腿,各有神功。乐清黄杨木雕刻习惯用木柄工具,握在手中、定在肩窝比较自如。
2.工作台
黄杨木雕的工作台也与其他地区的不甚相同。圆雕人物工作台一般是一个人使用的单人式工作台,规格为高95厘米、长80厘米、宽40厘米才,工作台前缘另贴一条宽12厘米厚3厘米见方的硬木,突出台外3~4厘米,作为雕刻时产品和戳刀凿的替垫,日长月久,被刀凿损伤过的地方可以更换,这样无损整个工作台。工作台放置靠窗,工作时既有最佳的采光,台子又能稳实,座椅一般是没有扶手的靠背椅子,高45厘米。
打坯凳是用来放置木材,并在凳上打坯之用,高60厘米,板凳长45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板凳上悬一套一条长115厘米长的绳子,打结,用于打坯时勒住木材,起稳固、定位坯料的作用。
3.工具装柄
木柄凿子形状如木工凿,但比木工凿薄,分为锋口,凿身、凿瓮三部分,凿身长11厘米,凿柄长22厘米为宜,柄粗与凿瓮相似。凿的安装过程为:取其一端3厘米处刻一圈2毫米深的肩线,削成楔形,与凿瓮内口相配,用力套进,视凿子与木柄在同一平衡线,握在手中,用锤子紧敲,然后垂直于地面,凿口朝上,凿柄朝下,用三指拿住,往石板地上跺,越跺越紧,切记顶在木墩上用锤子紧敲。大方口凿、大圆口凿,需要23厘米长手柄,雕刻时顶在肩窝比较省力,假如凿柄过短,顶起来使不上劲。凿柄的长短、粗细要与凿子的大小相合适,有些特细的凿子,称为针凿子,是用缝纫针或其他钢针做成,用来刻极细微的部位,针凿由雕刻人自己锉磨而成,装上直径5毫米粗的木柄可以使用,木柄太粗了握在手中不灵动。总之,凿子柄的粗细长短要同凿子的大小粗细合适,使用起来才能灵活自如。
三、工具的类形
乐清黄杨木雕的工具比较简单,通常用的凿子有五大类;平口凿、反圆口凿、正圆口凿、雕刀和三角凿。前三类凿子大小配备要从凿口宽2毫米到口宽17毫米(即从1分至7分)全配上。雕刀大的造口为10毫米,小的为5毫米;三角凿呈“A”形,大小不一,可以根据需要配上几种规格,大的用来修光,小的用来修细、刻须发等。
1.坯凿
打坯凿比修光凿用的凿柄粗短,标准勾左手四指并拢,凿柄握在手心,凿口朝下,凿柄从虎口处露出5—6厘米。打坯凿柄短,使用敲打方便,粗细握在手中舒服,凿子身厚,敲坯是不易折断。打大型木雕时,打坯凿要随着加大加粗。
2.塑刀
圆雕是三维的造型艺术,要做好一件圆雕创作,除了画面设计外,还要做出立体的泥塑稿,因此,在学习木雕的同时,必须要学会泥塑设计,通过泥塑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造型水平。泥塑除了用手捏外,还得借助泥塑工具,来做出具体而细致的五官、手、脚、人物衣纹及细部。
3钢丝锯
在民间木雕技艺中,刀凿、锤斧、木工锯是不可缺的工具,钢丝锯也是必备的工具之一。钢丝锯对木板的穿透漏切割速度快、切线准,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一块托板,头端锯出一块勺头大的空缺,作件按在托板上操作。
四、工具的磨砺
磨凿子需备两块粗磨石、两块细磨石,粗细各选一块用于磨正圆口凿、反圆口凿之用,反圆口凿的磨石要凿出各种不同规格的凹槽,与各种反圆口凿相吻合。另一块用于磨方口凿的磨石,磨面要铲平整,磨石檫平的方法一般是在一块平的水泥地面或者石面上,撒上沙子,加点水,磨石在其面上用力摩擦,擦平即可。磨石面保持平整,磨出来的凿口才会方正.
1.口凿的磨法
右手握凿,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紧握凿柄,掌心朝下,食指伸直压住凿柄。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凿口上部,先磨撇面,成25°角平稳来回前后推磨。左手指要有压力,左右手要自然配合,磨好撇面,在再磨平面。磨平面的时间较长,要磨去所有凿口的锉纹,用粗磨石磨出光洁,开封后,第二次要用磨石反复地磨,要不断的加水降温,特别注意凿口的平面一定要和磨石的平面贴紧,尤其是握柄的右手,不能有丝毫上提的感觉。细磨越久,凿子锋口越细,出现清亮,直至磨出寒光逼人的效果。
2.反圆口凿磨法
磨反圆口凿的磨石凹槽要用未开锋的凿铲出,大小反圆各就各位,磨出的凿子口形同指甲,呈弧形才算标准。磨反口凿时,左、右手握法与平口凿相同,磨钢面内凿要用圆口形、半圆形磨石条,凿口要磨到位,开锋后再用细磨石用上述方法磨至青亮。
3圆口凿的正确磨法
磨正圆口凿的外圆口,即凿背圆形,初学者比较难掌握,右手握凿的姿势同西餐拿刀相同,用大拇指和食指握凿柄,两指后动能使凿柄滚动,平正地摆放在磨石平面,左手两指轻压凿身,左右两手同时配合着前后推移,在磨石上来回滚动,在粗磨石上磨去凿口的锉痕,再磨圆口撇面25°角,反复来回的磨,磨出锋口,细磨方法同前。
4.针凿磨法
平口针凿要磨得好,右手拿凿要平稳,因为凿口仅有0.5毫米宽,稍有偏差,凿口就磨不方正,磨平口针凿用细磨石就可以,最好是左手拿一根小木棍,垂直压住凿身,顺着凿子的方向在磨石上直线前后推磨。
5三角凿磨法
三角凿分为大、中、小三种,根据规格,配备不同的内槽磨石,呈“A”形,要陷入槽内与之相吻合,三角凿内槽要磨得青亮,沟槽要清晰。外刃的磨法与平口凿相同,角度要掌握,成45°角即可,三角凿石最难磨得工具,一定要耐心摸索。
第二节 黄杨木雕的雕刻程序
一、工具的操作要领和作用
要完成一件木雕作品,必须使用各种凿子来削减,传统木雕更需要各类不同型号的凿子来完成作业,雕刻出玲珑剔透的作品。凿子越多,说明工艺越传统,因此使用凿子也就是掌握技法的过程。用凿的技法有横刀、勒刀、剔刀、逐刀、奏刀,有转折,如果运用自如,就能生动的体现出各种木质的雕琢美。
乐清黄杨木雕握凿法与执铅笔写字相似,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凿子2/3处的位置。左手拿雕刻件,右手无名指托在作品上,小指自然微曲,三指握凿要有力、凿子紧贴刻件往前推进,不能飘、滑、游、浮,如手劲不够,借助右肩窝顶住凿柄,同手一起向前推进。刚开始学习,这个姿势很不顺手,会出现顶后肩窝痛的现象,要勤学苦练,习惯熟练后,用肩顶,雕刻的速度比腕力快。
1.平口凿的用法
平口凿使用很广,大的平口凿刻大的平面。平口凿用于雕刻凿口相平的地方、凸隆的部位、大面修光和大面开料。用平口凿雕刻的面利落明快,棱角分明,给人爽利、明确和肯定的感觉。
2.正圆口凿的用法
在人物雕刻中,衣纹处理极为重要,衣褶有疏密、粗细、长短、虚实、松紧的变化,要刻出丰富的衣纹变化,不仅靠创作者的设计能力,也需要用各种大小不同的凿子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圆口凿最能解决衣纹的深浅变化,正圆口凿,凿口呈弧形,能转折起伏地使用,用凿技巧高的创作者可以将正圆口凿握在手中使凿口滚动使用,刻出的衣纹变化无穷,初学者一定要不断练习。正圆口凿进凿削木较深,大的圆口凿适合雕刻弧形面和曲线形,如唐草图案的旋转起伏。
3 反口凿的用法
木雕的风格与技法相随,不同的风格就会有不同的操刀技法,有人善用正圆口凿,有人善用反圆口凿,用反圆口凿雕刻或打坯,雕品会有圆润、浑厚的韵味,单一地用各种大小的反圆口凿,也可以完成整个作品的雕刻过程,其雕琢效果如同油画中的笔触,粗犷有力,浑厚拙朴。反口圆凿使用方便,任何角落、凹凸都可以雕出,用反圆口凿刻画人物结构不易出毛病,甚至有丰满和醇厚的感觉。
4 雕刀用法
木雕种类繁杂,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鱼虫、景物。雕刀的用处在技法中被称为“勒”。前辈艺人雕刻花板,大部分使用了雕刀的技法,雕出各种人物深浅变化的衣纹。人物修光,经常碰到死角、逆手的地方,或者无法处理的纹路,雕刀在这些方面发挥出其它凿子不可替代的作用。
5三角凿用法
三角凿即与木板刻画所用的三角刀相似,刀口呈“V”字形,大的三角凿柄长25厘米,小型修修细用三角凿柄长与钢笔差不多。大三角凿用于刻出较长的边线、腰裙位置、衣纹草褶。
二、雕刻程序
1.打坯
打坯是所有雕刻程序的第一起手。乐清黄杨木雕打坯分两个步骤:“粗坯和细坯”。圆雕打坯各地区的方法不同。福建打坯三“五头抱一头”,即双脚靠在木墩上,夹住木坯,左手握凿,右手轮木敲锤,进行敲打。乐清黄杨木雕传统打坯法则是坐在标准的凳子上,木料放置于打坯凳面上,用脚勒住打坯绳进行敲打,锤子有木敲锤和铁锤两种,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
当选用好与设计泥稿大小基本相同的坯料后,要看准正面好料朝上,将安置在凳上的贴面凿成一个小平面,从而使其放稳不会滚动,自阿料上勾画出雕刻轮廓、凿削部分的大体线位,用绳套勒住,先从头部开始,要用平口凿的斜面,凿出下额线,留有余地地逐渐深凿,凿出脸部的阔窄。从上至下,从前往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至下,就是从头部开始逐步到脚跟:从前往后,就是先凿出前身在凿后身: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层开始,一层层向内推进:由浅入深,既是从实到虚,留下实处,敲进虚处。
打坯是雕刻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姿势、比例协调、中心稳定、整体感强,粗坯要初步形成作品的轮廓。民间有“宽木窄铁”的说法,留得费大幅能改小。用学院训练的方法敲坯,是把画素描的方法用到木头打坯上,先敲出大的外轮廓,逐步内收,逐渐具体,这种打坯方法被称为学院派打坯,所不足的是不会随机应变。
2.敲细坯
敲细坯要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的具体形态及面部五官、四肢结构、道具、服饰的样式、配饰的部分进行较为概括的刻画,敲细坯时,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应趋明朗
3 戳草褶
当细坯敲出作品的各个具体形状后,就可以在工作台上戳草褶,草褶作的准备,修光九省时省力。对于乐清黄杨木雕来讲,草褶是雕刻中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当敲坯还不准时,在修草褶过程中可以纠正。福建木雕将这道工序称为“三过坯”。因此,戳草褶就是将整个作品的每个细节部位从上而了,从前至后,对于人物的形态、衣纹线条、披肩首饰、手脚的大小、大治结构调整一番,脸部五官的准确位置都要刻出,并给予详尽的定位和清除的交代。
4修光
草褶完成,既是所雕的作品人物动态、结构,衣纹深浅、疏密,重心稳定都已到达心中的要求,而后开始修光。打坯是从上而下,修光要从下至上,下世如衣褶的顺序,使衣纹衣纹更具有质感,结构清晰,线条明了。修光用刀要注意木纹的顺逆,应顺纹进刀,握雕刻件的左手要始终位于拿刀右手的后面,不能任意猛进,否则可能滑刀伤及作品,或者伤及自己的左手。
脸部的修光要留在作品修光的最后完成。过早的修出五官,有被碰损的危险。脸部修光要从鼻梁开始,鼻子定位准了,左右两眼和左右脸颊就不会有偏差,就能定出两眼之间的距离,以及眼睛的比例大小、长短,眉毛的高低,嘴与鼻的距离、宽窄。较准确的定出“三停五眼”,“三停”即指发际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到下额:“五眼”即是观正面脸相,以一只眼的长度长度为标准共分五等份,两眼之间相距为一眼的长度,左右眼眶外又各一眼的宽度,这是从绘画上来讲正面画脸的视觉比例。但是,在人物雕刻时,为刻画出脸部的俊俏和眼睛的神韵,往往都要把眼睛刻的稍微长一点,才能达到艺术的视觉效果。
5 擦砂(磋磨)
以雕塑的眼光来审视,有些木雕可以不用擦砂搓磨,只要作品能把主题反映出来并取得曼因的艺术效果就可以.但是黄杨木雕不同,雕者只取黄杨木作为雕刻材料,就是由于此木有细腻的纹理质地,因而黄杨木雕只有通过擦砂搓磨后,才会彰显出它本质的细腻美感.通过搓磨、上蜡,黄杨木雕呈现出内在色泽美是人爱不释手。这种美感是其他任何木质所无法媲美的。因此,黄杨木雕不主张“粗犷美”
黄杨木雕的擦砂方法很有讲究,其中福州木雕磨光经验及其丰富,先用2——2.5毫米厚的玻璃片刮光,再用砂纸、木贼草擦磨。第一次用240号木工砂纸统擦一遍,每个角落都要擦到位,脸、手部的肌肉要留着。第二遍要用400号木工砂纸擦磨脸部五官和手。要轻擦,以防止磨损,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擦掉肌肉结构。
6修细
修细顾名思义即是修出细部,将作品各个部位修得更细。修细工序是留在擦砂之后,因为修细的部分是眼、眉毛、头发、指甲、纹饰、图案等,一些极细浅的图案花纹,要用针凿来细刻。在传统产品中,修细工序不可缺少,未经修细的产品还属粗糙,达不到精雕细刻的要求,修细的工具主要是三角凿和方圆针凿。
7上蜡
木雕作品经过擦砂、修细,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蜡。按周传统的上蜡方法选用川蜡、蜂蜡,用棕刷、布条蘸着在作品上反复地摩擦。现代的上蜡三硝基木器清漆加香蕉水调和后,用小毛刷蘸着刷于作品表面,待干后再刷第二遍。
8配底座
底座要根据作品的题材内容、大小高低、简洁繁杂来设计。复杂的作品,底座要相对简单,如题材内容较庞大的作品,底座设计很花哨,就会削弱主题,喧宾夺主。组合式的人物题材必须用配底座来整合、稳固,例如《捉迷藏》《三星》《八仙》之类的题材。底座的颜色一般情况下要比作品颜色深沉、稳重。
第三节 木雕人物的造型基础
乐清黄杨木雕人物以传统题材为主,这是由我国悠久的历史、人民的欣赏习惯和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所决定的。木雕人物中有宗教人、神话故事人物、历史传说人物和文学名著人物。。戏曲人物也是雕刻题材的重要内容,如《西厢记》《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宗教题材人物主要是释迦牟尼、韦陀、观音、弥勒、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取材于神话传说故事方面的有福禄寿三星、八仙、和合二仙、济公、钟馗等,以及“天女散花”“秋翁遇仙”“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麻姑献寿”“达摩过江”“刘海戏金蟾”“东方朔偷桃”“八仙过海”等题材。这些神话传说的题材,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有积极健康的寓意,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黄杨木雕由于受材料的限制,诸多题材在雕件中都以单人或组合而成,极少有群体镂雕,这也是黄杨木雕的特殊之处。
一、人物雕刻的基本比例
人物圆雕三所有木雕题材中最难刻画得对象,要调好人物、首先要掌握好形。形是人物雕刻中最基本的要求,有形才能有神,在这方面,民间的工匠和画匠的要求是一样的。长期以来,民间艺术总是师傅带徒弟的手教口授,作品也都在同一种内容上反复复制。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后,逐步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处理方法。
诚然,这些程式化的处理与生活中的现象总不甚相符,对于那些功底深、造型能力还得作者就能达到心领神会的妙趣所在,对于基础差的人则会成为照猫画虎,毫无新意。因此,我们在学习人物圆雕的同时,必须掌握人体解剖知识并且不断实践。
现代黄杨木雕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学院派艺术和西洋雕塑的造型知识,这无疑是对传统人物木雕的一种提高。在这里,我们对人物木雕中的人体结构与比例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人体结构和肌肉运动的规律是一门专门的科学一一艺用人体解剖学,在美术书籍中有专门的介绍,民间技法中的口诀一般都是从外观着眼,与科学的解剖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如两者相结合,就会便于理解。
人物是由头、躯干、四肢组成,躯干由胸廓和盆骨组成,由能活动的位于背部中心的脊椎骨相连接,人的比例一般都以头的长度(简称头高)为单位。对男女成人的比例,我国古代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也就是说一般以七个头高作为标准。出生婴儿头大身自短,一般为四个头高;1-4岁一般为五个头高;7-9岁儿童一般为六个头高;成年男女一般为七个或七个半头高。
二、传统人物的脸型种类
人头部的基本形状为上大下小的蛋形,女性较为明显。人的面部结构复杂,凹凸变化微妙。在传统人物造型中,根据各种脸相的不同,用汉字的形状概括出“田、由、甲、申、国、风、用、曰”八字来代表脸相的造型,面形扁、圆、胖为“田”字脸;上削下方,下颌宽大为“由”字脸;下巴尖瘦,额门阔大为“甲”字脸;上削下尖,两?外凸为“申”字脸;面形方正,气字轩昂为“国”字脸;下颌宽大,如张飞、李逵为“风”字脸;上方下大为“用”字脸;形长方者为“日”字脸。概括起来不外乎方型脸,长方形脸、瓜子脸、橄榄形脸、梯形脸、倒梯形脸等几大类。
三、传统题材人物的造型特征
1.仕女
仕女主要是指古代贵族官僚家庭的妇女。仕女代表的是我国古代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子,也是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中国画中还有专门的“仕女画”。历代画家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仕女的形象。
在民间雕刻中,仕女的造型千姿百态。传统雕刻中美女的概念是“新月眉,鹅蛋脸,樱桃小口杏子眼,杨柳腰,削双肩,纤纤细手步态缓”,用26字勾画出一个具有大家闺秀之气、体态窈窕的佳人丽形。
“束发为髻”是古代仕女的故固有特征。仕女发髻样式很多,普通雕刻的发髻有:单环高髻、双环高髻、飞天髻、螺髻、双环髻、双垂髻、坠马髻单垂髻、双丫髻和髻发等。
仕女的姿态,除表现其故事情节需要而设置外,一般都有基本的程式。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曲线,二是节奏。如站立姿势要稍呈“S”形曲线,头微歪略俯,上下身段略有扭动,动作一手前屈,或托腮或执扇,一手个搁于腰后,稍直,舒袖不露腕,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双足前后同双手相反交替,作碎步状。这样造型线条优美,曲线有节奏感,善表现妩媚婀娜姿态。
2.弥勒、
弥勒是我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对弥勒的信仰流行很早,西秦就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五代、宋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布袋和尚,世传为弥勒的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常以杖挑布袋入市。
勒造型要掌握五短身材,即身短、脸短、手短、脚短、指短,注意到这五个特点,一个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就生动体现出来。雕刻弥勒有三种姿态。一是坐相,身子稍向后靠,挺着大肚子哈哈大笑,左脚屈拢平放,左手搭于布袋上,右脚屈膝竖起,右手放在膝盖上拿着串珠。二是站相,仰头挺肚,双手伸出头高、掌心朝上,作托物状,称为“托天弥勒”。三是半倚半坐,身边附着六个幼童,做玩耍嬉戏装,有的拿龛,有的拿木鱼、有的坐鞋内、有的挖耳、有的扯衣……名为《六孩戏弥勒》,天真活泼,形象生动。
3.观音
观音是观世音的别称,佛教阿弥陀佛的作胁侍。观音菩萨的种类很多,这与观音有多种化身的传说有关,当地作为“西方三圣”之一,右胁侍大势制一起随侍阿弥陀佛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现阿弥陀佛像,其他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没有特殊差别。雕刻较多的观音像有如意观音,右手持如意,象征事事如意,立于莲蓬之上,安定人心;持莲观音,两手持莲茎,内心世界原觉无碍,远离欲望;持经观音,即声闻观音,声闻世佛音教导而开悟,以其大愿,引导众生开大智慧。
密宗有十一面观音、四臂观音、六观音、提篮观音、送子观音。提篮观音,也称鱼篮观音,出自历史故事和杂剧之中。《西游记》的第四十九回中,观音捕获一条邪恶的金鱼,并将它放在竹篮里,因此救了唐三藏。《西游记》开启了鱼篮观音之源。
4.八仙
八仙就是道教供奉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人,指的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仙传说起源于宋、元时期。八仙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方面。加上八仙所持的法宝——板、扇、拐、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均为民间常用之物,使八仙的形象丰富、性格各异。
汉钟离,方头大耳,络腮长髻,袒胸露肚,手持芭蕉扇,如关西大汉。
张果老,头戴万字巾,身穿员外衣。众人中数他年纪最大,倒骑着毛驴,到了目的地,将毛驴折叠,厚如一纸,装进箱中,饶有风趣。
吕洞宾,头戴瓦楞帽,身披道袍,腰系丝带。身背青锋剑,手持拂尘,脚穿云头靴,面目方正,留三缕长须,于道貌岸然中略带几分风流相。
李铁拐,蓬头垢面,短而卷曲的络腮胡子,瘦骨嶙峋,跛足拄拐,身背葫芦,衣饰不整,似乞丐像。
何仙姑,是一麻姑仕女的道姑,庄重中略带妩媚,她的宝物是肩持的荷花、荷叶。
蓝采和,是一翩翩少年,八仙中年纪最小。头梳丫髻,着短衣长裤,手持花篮,有稚雅气。
韩湘子,是一眉清目秀的年轻后生,头扎布髻,身着长衫,手持竹笛。
曹国舅,是一中年蓄须男子,头戴学士帽,身穿圆领官服,手擎拍板,一派正人君子相中又有几分玩世不恭的样子。雕刻八仙没有程式规则,可以无拘无束贫借想象进行设计处理。
5寿星
福、禄、寿三星中寿星是老人,一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它却曾经是地位崇高、威严的星官,寿星手杖的变化则显示它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星。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高高隆起、王母娘娘蟠桃会特供的长寿仙果,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能长生不老,或许因为这种种长寿的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成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设计寿星可以采用夸张手法,身材比例可5个头、可3个头,矮身弓背,大头缩颈,修眉长髻,额头凸出,如桃状,宽裙大袖,托着寿桃,手扶龙头桃杖,杖头挂着葫芦和书册,笑容可掬。寿星大多是单人造像,但也有跨鹿而坐或配仙鹤、童子、蝙蝠和灵芝,集福、乐、寿的寓意。
第四节黄杨木雕技法
乐清黄杨木的技法与刀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刀法中离不开雕刻的技法,在技法中又十分讲究刀法.技法是对作品整体处理的创作含义,刀法是雕刻过程中技法的局部运用.木雕技法与打坯方法,历来各地不甚相同,民间与学院有不同,现代与传统也不同.乐清黄杨木雕与其它地区的木雕艺术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位大师都在追求属于自我的个性艺术.他们或手法不同,或题材不同,在继承传统技法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的作品艺术手法各异,在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多变的刀刻技艺时,无论是对人对物还是动物都能刻画出光影的朦胧,在虚实的形象中,用简约的语言,诉说着丰富的内涵,使黄杨木雕在造型上走出传统的窠臼,创作出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手法.这些效果如若没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和现代美术技法培训,是无法变通的.我们学习木雕,不应拘泥于哪宗哪家.为了让读者能简明了解木雕的基本技法,本篇就黄杨木雕的用刀刀法和基本步骤作例图说明.笔者在黄杨木雕用刀上 将其归纳为"雕刻七法"和"修光六要",简谓之木雕"七法六要"以便于初学者在实践中掌握,不断练习,孰能生巧.
一、雕刻七法
雕刻七法,即外形切除法、相纹操刀法、先前而后法、留实凿虚法、进刀继续行止法、勒剔切割法和抠刮代削法。这七种刀法技法,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打坯还是修光都会用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外形切除法、
木雕的块面切除,是打坯中达到快捷的速度所选用的方法,即用毛笔在坯料上画出几块多余的部分,用锯切法。有些地方需要深切,再用打坯凿劈去,看木纹路,或者竖造行刀,或用反圆劈刀,以保持形体结构完善。衣纹飘拂,去除余料时以左手五指握柄进刀:如刀边缘,用四指拿刀,小指抵在坯件上,以稳住凿刀,可以左、右、前、后退进而不偏不倚,从而防止木纹剥裂。
2相纹操刀法、
打坯或修光的进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木料纹路的走向,一定要顺着纹路行刀。因为有时木料纤维结构复杂,纹路穿插变化无常。尤其是细小或飘拂部分,以及风带、裙首饰,更应该看着纹路的顺向进刀。稍有疏忽就容易叉刀,造成作品部分断裂,轻则破坏效果,重则整件作品报废。这是刀法不正确造成的损失。
3先前而后法
木雕的打坯或者修光都是按照先前而后的方法进行,尤其打坯,一定要严格遵循,给自己留有修补的余地。一块坯料从上下刀,高的部位在前,慢慢深入地往后退。鼻子是脸最高部,如鼻子稍有改动,整个作品都要往后退,这样会一动百动。有的人在打坯是不考虑退路,前后没敲准,后面就基本凿实,若前面部分略有改动,退路就会成问题,造成作品结构失调,比例不准等缺陷。
4留实凿虚法
在打坯中,留实凿虚属于技法问题,雕刻非常讲究虚实变化,该虚时虚,该实时实。比如一个人的胖和瘦都不伤及骨,从这层意义上说,骨是实,肌肤是人体的虚。例如一块布料,我们将它铺在地面上,他就是一个平面体;将这块布料铺在桌面上,桌面就成平面,垂下的部分就为虚;如果将其披在人体上,就成为服饰,随人体的运动出现虚实不同的变化。雕刻工作者在学雕刻之前,要先学习艺用解剖,明确人体结构,弄清虚实关系这样在雕刻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把握分寸,留实凿虚。
5进刀行止法
在木雕的修光过程中,需要采用进刀行止法,即右手操刀,左手握雕件,进行切削修光。这种刀法用大凿的较多,在操作时除注重看纹进刀外,还应注重进刀过程中的行止。这种传统的走刀方法能顺畅地修出衣褶的起伏深浅。具体操刀方法是右手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与中指的第一关节,以拿铅笔的形式夹住凿身的部位,凿柄用肩窝顶进,在行刀修光切削时,无名指顶住工作台边沿或作品上,右手小指自然弯曲,用指力和腕力进刀,可行可止。
6勒剔刀法
在修光过程中,往往在较长的褶缝边角、凹凸地方,很难处理掉杂屑,要达到彻底、整洁利落,就必须用勒剔刀法除去杂屑。勒、割是一把雕刀的四种用法。该法是将这四种刀法并用,方法是用三指握刀,刀尖靠左,刀口向右,以刀尖入木,进刀时右手腕灵活用力,左手四指握住作品,以左手拇指推刀背,朝右往刀口方向前进,以这种方式勒刀,上施切一刀,下施切一刀,清除未净,再用反方向剔割。另一种握法,即右手四指并拢握在刀柄,大拇指顶在斜形柄端,刀口向外,用左手拇指推刀背,左手四指握作品,朝外施切,在左右各一刀,将杂屑割除。勒、剔、切、割要顺木纹进行。
7抠刮代削法
有时在修光的过程中,作品动态复杂,有些部位无法削切,如深凹、窄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就采取抠刮代削法来达到修光的目的。这种刀法是用锋利的反圆口凿或正圆口凿来抠,直至光平。在实施时要注意木纹的方向,灵活操作。
二、修光六要
修光六要就是修光工序中必须掌握的六种要领,即;凿、刻、削、剔、抠、修。
1凿
凿是在雕刻过程中,碰到有较深的部位,或者是还需要改动的地方,可以把作品阁在膝盖上,右手拿锤,左手握凿,凿去余料。这是需要凿、锤的配合的凿料。
2 刻
刻是指右手握凿,用肩窝顶,用力刻木,如用凿口斜侧刻,刻线、刻字、刻衣纹的走向,用三角凿刻入木料,这种握凿用凿法称为刻。
2削
削是指用凿的斜撇面削去木料的表层,慢慢地可以层层深入,削时用凿很浅薄,千万不可深切。为作品修光时首先要掌握“削”的握凿法。
3剔
剔是遇作品狭缝之处,或者深凹处,用斜面刀和平口凿剔出余屑,使作品达到清晰明确。
4抠
抠是用圆口凿或者反圆口凿来挖,尤其是在镂雕中经常使用抠的技法,以表现出作品的玲珑剔透。
5修
整件作品的完成,使通过修光的各种用刀方法使作品达到完美的程度,这里“修”是以极细的操刀,修饰各部毛刺、不整齐、不顺畅的边缘及图案和毛发等。
三、木雕实例雕刻方法
1 寿星
黄杨木雕人物的设计,通常都要用泥巴来捏塑出人物造型,前后、左右的具体动姿,然后照泥稿打坯。有样可依,打坯就比较有把握。
(1)打坯
设计一尊寿星泥塑样稿:右手持桃杖,左手托桃于前,龙钟老态,笑容可掬,长须大髻?,宽袍大袖,穿员外服、云头鞋。然后取一块与泥稿样差不多大的木料,用毛笔在木料上画出人体轮廓,以“头”为基准,用垂直线画出“头”和“脚”的垂直位置。起凿要从头部开始,用平口凿打坯,凿敲出头脸的形状,有上而下,逐渐后退,在用凿技法上要用凿子的撇面劈削头脸各个方位的余料,也就是要斜刀劈削.首先把头脸的粗形、基本形敲出,再凿出持拐的位置,切不可一步到位,要有退路,留有修改的余地,然后再敲出托桃之手,至于大袖位置,敲出袖子的形状,切记要用“打虚留实”的技法,高的部位、实的部位,打准敲实后步步后退深入,由前至后,敲出人体、衣裙、腰带的位置的层次关系。敲衣纹时要用反圆口凿,敲出大体轮廓及外形多余部分,削凿定型,再加深细敲,从最高处往后退,逐渐收小。
(2)修光
脸部修光。寿星修光和其他人物修光不同,寿星修光要从脸形开始,长须大?覆盖了上半身。雕刻者要选用一支小型反圆口凿,无名指抵在作品脸部或其他位置来稳定凿口,从眉弓上的右额角开始,用反圆口凿稍稍有点滚动往左推凿,三指要握在凿的下部进凿刃处,这个位置用指推凿才能使上劲.修光时左右眉弓要同时进行,随时对照左右是否对成,不能修完右边在修左边,要用画素描的方法,顾全整体,同时进行.两边额角逐步修出,边修边看,以看为主,眉弓修出后再修鼻子的直线,顺着眼窝往下,修出鼻子的大小,定位鼻子底线,胡子尽头的用凿要粗细相间,疏密错落有致,要一边刻一边思考.
耳朵修光。用大小不同的反圆口凿的圆形刻出耳轮的外形,寿星的耳垂要长而肥,以中国人的审美观,长寿者是长而吹,要两耳垂肩,用反圆口凿刻出耳朵结构,先刻耳轮外线,刻耳内线时要轻轻的,非常小心地刻进,然后用反口凿顺着刻线抠出凹线,再刻小耳朵的耳孔,注意结构关系。
修光进程要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的修彻底,行凿时凿口要紧贴雕刻件,凿柄顶在肩窝,顺手推凿,更主要的是一凿紧跟一凿的向前推进,修出来的凿痕光洁。遇到逆向纹路就要止凿,然后把雕刻件转换位置,凿子拿在手中作横向凑刀,刻去盘缠的木纹,初学者要特别注意木纹的顺逆,谓之“相纹进刀法”,遇到极细的纤带或易断的部位,要用左手指托着修出,以防折断。
手的修光.握杖的左手,可以先修出左手的衣袖,在修手之前,先要修好掌的粗细,这杖的粗细要和手的比例相协调,杖不能太粗,有握在手中很舒服的感觉,杖的粗细修准后,再修握杖的手,这是有先后的,五个手指要有高低松紧的变化,拇指和中指、无名指要握紧,食指和小拇指要松弛,假如刻成一握拳状,作出来的手指就没有生命力。修完左手再修出托桃子的右手,右手托桃遇胸前,先修桃子的大小,再修桃叶的形状。托桃的手,五个指头不能死死地捏住桃子,要有松劲变化,食指和无名指可以弯曲一些,其它三指要稍微松弛,会显得手指又弹性。修完了托桃手,在修左手衣袖,然后顺序修出寿星后背衣领、裙摆,前身后身的腰群带边缘要相连接,不注意就容易错位。裙摆衣纹要从下而上的修,要修出不同不料的质感。裙摆修好了,再修衣裙,衣裙的衣褶要轻薄有起伏,最后修云头鞋。整件寿星修光按顺序完成。
(3)刻眼
老寿星慈眉善目,脸带笑容,由于所雕的作品脸部大小不一样,因此在刻画眼睛时,选用和作品人物眼球一样大小的反圆口凿,用凿口本身的“弧圆形”,在眼球适当的位置刻出弧形的上眼帘线,然后把凿口反过来成上弧形,用1/2凿口的位置,接在外眼角线刻一凿,眼角就会往上翘,带笑的眼睛就会刻出来,这1/2凿在一正一反的连接,就能刻出眼帘张合的眼皮,眼睛的的张合是上眼皮在起作用,因此要刻出外眼角上下覆盖的彼此关系。刻下眼帘时,选用同眼睛一样长的平口凿,在下眼帘线上,用凿口的宽度横刻一刀,下眼帘线就会出来,待上下眼帘线刻好后,用平口针凿削出眼珠,内外眼角要深进去,要掌握住眼珠是球形的基本概念,削眼珠的内外角,选用针凿斜刀来剔除余屑,眼珠完成后再用细小的圆凿刻出黑眼珠的大小范围,然后抠出瞳孔,为表现出眼皮本身应有的厚和弹性感觉,可以用小平口凿的斜面,在上下眼帘线顺着眼形削修一遍,最后在上眼帘用三角凿或者细小的圆凿,刻出双眼皮线,一双丰富而含笑的眼就成功地刻出来。
(4)刻嘴
寿星的嘴是张开带笑的形状,民间有“欲要笑,嘴角翘”的口诀。寿星的嘴吧要刻成大笑,首先脸上的笑肌要鼓起来,鼻唇沟要深,张嘴大笑要刻出上唇牙齿,用平口凿上下各一凿开出嘴吧形状,再用小圆口凿抠出嘴角,深抠出嘴角,深抠口腔,注意不能挖的太空洞,更不能太深。再用平口凿刻出上唇牙齿,然后用小平口凿削出捎带上翘的嘴唇、嘴角,到嘴角时用滚转的刀法往内削止,刻右边嘴角把作品倒置在手,倒着脸,用同样的方法削出唇口直至嘴角,用滚转的刀法往内削,嘴角用同样的小圆凿抠出,接着削出下嘴唇的形状和唇的厚度,下巴牙齿不能外露,但能看见,要刻出牙齿的形状和齿内的舌头,舌头不是平直的藏在口腔内,而是带有隆起的肥厚感,寿星口腔内的结构要刻画具体,嘴巴才有张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