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一起吃饭,要谈他能够理解的话题,这样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
有的家庭吃饭时不让孩子参与交谈,有的父母甚至在平时也勒令
孩子不要多嘴多言,这会使孩子委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哪里会
有什么自尊心可言。
另外,为了孩子的自尊,我们必须信任他们。因为无论是成
人还是小孩,都是希望自己被人看重。严厉的管束总会让人看到
相反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坏人来管束,我们
潜意识里就差不多已经相信他是坏人了,这种判断会深深地影响
到我们的孩子,他也许长大后根本就不想当好人了。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学好,就给他们灌输一些诸如神
的惩罚、地狱之火等恐怖故事,他们这样做后果是极其可怕的。用
恐怖和恶心的故事来吓唬孩子只会让他变成一个胆小怕事,逃避
责任的人,这就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
让孩子坚强、健康和快乐,而对他们讲恐怖故事永远达不到这样
的效果。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会让他们真的相信那些编造出来的吓
人故事。而被恶魔和幽灵故事吓唬大的孩子也并不会因此而变得
更听话。
还有,要记住,一定不要教孩子说出懦夫常用的词语——我
不行。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的孩子永远没有出人头地的可能。相
反,我们要教给他们勇敢和进取的观念,要给他们讲伟大人物在
面对生活困境时是如何咬紧牙关忍耐和坚持奋斗的。这里我们可
以看看斯特娜夫人是怎样训练自己女儿的忍耐精神的。
有一次,新来的一个女佣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把维尼夫
雷特花了一个礼拜做出来的法语练习本扔掉了。她非常沮丧,
说:“我再也没有重做一遍的精力了。”这让我想到卡赖的故
事,于是马上讲给她听。也是因为女佣人不知道这东西的重
要性,竟把卡赖辛辛苦苦花了几年时间写成的《法国革命史》
原稿不小心烧掉了,但是卡赖并没有责备女佣,更没有灰心,
而是重新振作起来写下去,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并流传后
世。而奥杜邦先生花了20年工夫做成的鸟类图被老鼠咬碎了,
他也没绝望,而是重新来过。这类故事太多了,都是培养小孩
子们忍耐精神的绝好教材。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作自
己的宠物,这也不许,那也不行,一切包干代替。这样很多孩子
都对自己缺乏自信。女儿从婴儿时候开始,斯特娜夫人就试着让
她帮自己扣衣服上的扣子。刚开始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但她想
这是在培养女儿动手的能力,所以并不急,而是耐心地站在那里
等她费劲地练习着。
从小就这样对女儿进行训练,不仅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还
培养了她乐于助人的观念。即使母亲有空,也坚持让女儿自己去
穿衣服,因为这毕竟是对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训练。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母亲,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她们不让孩
子去滑冰,因为怕孩子会摔伤,更不让孩子去划船和游泳,害怕
孩子会溺水。其实这种把孩子放在真空中保护起来的做法是非常愚
蠢的,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把孩子养成什么都不敢尝试的废物。
我们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常常会提出各种各
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回答。当然,有时孩子的问题让人心烦,不
知道怎么回答,但父母绝不能因为不耐烦而逃避或者拒绝回答这
些问题。
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很不合情理,此时切记千万不要去嘲
笑他。其实仔细想想,大人的知识中也有很多可笑的东西,所以,
我们应该认真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孩子一旦因为大人的嘲笑而变
得从此不敢再提问,他们的好奇心就得不到引导,我们的教育就是
失败的。孩子通过提问来获得知识,父母通过解答孩子的疑问来
传授给孩子知识。所以,一旦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父母们
千万不可胡乱作答,而应该先研究清楚或者请教他人后再作出正
确的回答。
父母当然更不应该欺骗孩子。欺骗容易使自己在孩子心中丧失
掉长辈的信誉。一旦父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就无法再对孩子进行
教育了。而且大人欺骗孩子,孩子就能学会欺骗他人。曾经有这样
一位父亲大言不惭地说:“我儿子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
政治家。”当别人问起他这么说的原因时,他说:“前几天,我儿子
偷吃了他母亲放在碗橱里的菜,还把剩余的菜抹在了猫的嘴巴上,
让他母亲以为是猫偷吃的。”这个父亲实在不可救药啊,这个孩子
的不良行为肯定都是跟他父亲学的。
还有,父母们应该记住,不要随便去戏弄小孩子,因为这样
会使孩子在感到深深的屈辱后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强烈的报复情
绪,为以后犯罪埋下祸根。调查表明,现在的很多罪犯都曾在小
时候受到过父母不负责任的戏弄。
父母营造的家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冷酷的家庭必定产
生不良的孩子。但乐园并不意味着放纵,家庭依然应该注重礼节,
以关爱为基调,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充满欢乐和温馨的气氛。记得
狄德罗说过,“父母的责任就是为了孩子把世界改造成一个美好的
家园。”所以我们说,建造家庭的乐园正是父母的义务,因为,家
庭对孩子而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孩子的健康是至高无上的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
生病,小孩受苦,大人受累,谁都没心情和精力去欣赏这个世界
上的美好事物了。
应该让孩子经常待在能呼吸新鲜空气的环境中。孩子刚生下
来,母乳喂养是最佳的选择,应该大力提倡。
新鲜的水对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多喝水。在孩子
差不多4-个月的时候,每次喂奶之前,应该先给他喝点水或者果
汁。等孩子再大一点,可以让孩子适量地喝汤,吃熟鸡蛋和土豆
等等。谷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食物,孩子们对此也非常乐意接受。
德国有句古语说:“食物决定了人的性格。”食物真的如此重
要吗?以前有人大力推荐“菜食疗法”,认为不同的食物会让孩子
拥有不同的性格。比如,吃胡萝卜能让孩子的牙齿和皮肤变好;多
吃土豆能让孩子的逻辑能力加强;菜豆会增强孩子的绘画兴趣;而
爱吃洋白菜和花菜的都是简单平凡的孩子等等。所以,不爱数学
的孩子应该多吃土豆,粗暴的孩子要尽量少沾洋白菜。其实这样
的说法完全是根据经验,而且也许是非常片面的经验,比如说俄
罗斯的农民牙齿和皮肤不错,跟他们爱吃胡萝卜有关,这显然是
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的。
很多母亲完全没有育儿经验,一听到孩子哭就赶紧给他东西
吃,要知道这样吃无定时是非常不好的,不仅会让孩子越来越难
满足,还会让他长大后缺乏自制能力。
大城市里生长的孩子总是时时面临着琳琅满目的食品的诱惑,
这时父母们更应该注意合理地为孩子安排饮食。很多母亲都喜欢给
孩子吃糖果,这其实非常不好,因为很多糖果里都含有成分不明的
添加剂,不但会败坏孩子的胃口,还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
以前有这样一句话:胃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快乐多少。有胃
病的孩子往往忧闷而不愉快,自然无法享受到健康的快乐。
胃健康的孩子都比较听话,而胃不好的孩子则会比较调皮,消
化不良会让人郁郁寡欢,所以,为了预防消化不良,一定要让孩
子愉快地吃饭。当然,这并不是说吃饭就能让人快乐,而是说吃
饭时要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身体能充分
地吸收营养。
俗话说:“早起的人必定是健康和快乐的人。”其实笑也有这
样的作用,笑口常开的人往往健康长寿。
斯特娜夫人对健康与精神的关系也有着精辟的见解,她在书
中这样说道:
每当人们见到维尼夫雷特的时候,总是说:“这女孩太健
壮一点了吧,估计她的头脑不怎么样。”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他
们坚信“四肢发达的人头脑简单,而天才的身体总不怎么样”
这种说法,这当然是毫无道理的偏见。古语说:“只有健康的
身体才会产生积极的精神”,这才是正确的。
我们知道一些天才的身体的确糟糕,但我们不能反过来
推论说,只要是天才就一定体弱多病。我相信,天才们如果能
够再健康一点,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当然,我们知道的
身体健康的天才也很多,比如:韦布斯特、布赖恩斯特、富兰
克林、享利。比奇、卡尔霍恩斯、俾斯麦、珍妮.林德、阿德
利尔’巴奇、萨拉·贝赖尔、朱里安.温特.浩尔、约翰.温
斯利、路易。奥科特等。这些人不仅头脑敏捷,而且力大过人。
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从改造他周围的环境开始,要把
他周围的一切都布置得轻松愉快。人们总是对维尼夫雷特的健
康状况惊讶无比,这是因为她总是心情愉快。试想想,孩子如
果在阴郁的气氛中吃饭必然会消化不良,身体就会毛病不断。
因此,从小到大我们为孩子营造的环境都是轻松愉快的。
维尼夫雷特42天的时候就长得像4个月的孩子那么大了,
很多人非常惊奇,不知道我采用了什么特殊的养育方法。是
的,从她出生两三周的时候开始,我就把她带到有新鲜空气的
室外,让她在光滑的木棍上做悬挂运动。孩子的发育和猿差不
多,婴儿们都能够模仿猿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我们千万不能
勉强孩子,任何的运动都要适可而止。
在夏季明朗的下午,我会带着女儿到海边极目远眺,我总
是松松地抱着她,使她身体自由,我从不给她围围巾,怕把她
的小嘴和脸蛋弄歪,天气暖洋洋的时候,我把她放在户外睡
觉。而家里她小小的床上,铺着我精心为她准备的鸭绒被。我
不想束缚孩子的手足,那样会妨碍她的成长。
孩子从小就要勤洗身体,但是水温是非常重要的,水过烫
或者过冷都会让孩子抗拒洗澡。不仅要教她勤洗澡,而且还
要教她每天勤洗手脸,随时注意清洁卫生。我在她l岁的时候
就教她自己刷牙,早上和晚上一共刷两次。
从小我就教她唱歌,并让她学习深呼吸,这对锻炼她的肺
太有益了。
一旦发现孩子突然不吭声,无精打采,就要请医生来看。
但如果是孩子任性胡闹,淘气捣蛋造成的话,那父母就该检
查检查自己了,是不是自己没有对孩子进行合适的引导,而
让他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
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注意不让她把手指放入口中去玩。
好习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儿童往嘴里放东西,不论是手
指还是什么,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父母应当注意,为了以
防万一,千万不要给她任何可能带来危险的玩具。
我专门为她在院子里设置了活动场所和各种运动器具,
像跷跷板、滑台和梯子之类。她5岁时我就教她骑马,到现在
为止骑马还是她最喜欢的运动。她的生活因此而更加丰富有
趣。记得有哲人说:“有事情做的人才幸福。”这无论对大人和
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
父母必须注意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需要那些诸如
恐怖、悲伤、憎恶、愤怒、不满足等情感来促进的,不健康的
情绪只会导致孩子不健康的身心发育。
前几年曾经流行过这么一种说法,人的寿命应该在1 50岁
左右。因为,人跟动物一样,寿命应该是其成熟年龄的5倍,
我们人大概是在30岁左右成熟,5’倍就是l 5 0岁。但是大家
都知道很少有人能活到那么长,这大概与我们精神上那些负
面的情绪影响有关。
别在孩子睡觉前打骂他,这样孩子会带着沮丧的心情入
睡,这不但对孩子的生理发育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
精神发育。其实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每天都应该带着快乐、
希望和梦想进入梦乡。
母亲的手托着孩子的一生
任何人都有母亲,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母
亲,因为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人都是母亲所
生、所养。代表着人类未来命运的孩子,其一生是掌握在母亲
手中的。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应该从教育母亲开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好多伟
大的人,他们的孩子往往不怎么样。这似乎很奇怪,因为这在遗传
学上解释不通。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伟人
们并没有挑选到一个同样伟大的妻子的缘故。孩子的成长在于母
亲的教育,。可是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受到有丰富科学育儿知
识的母亲的培养,他长大以后就很难有所成就。所以,要培养一
个优秀的母亲也应该从小时开始,让女孩子们从小就身心健康、积
极乐观,为作一个合格的母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对于胎教,现在我们的社会对它还缺乏认知,并没有意识到
它的重要性。事实上,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我们就要开始关
注他了。而且,根据科学研究,母亲在怀孕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尤为重要,这会影响到将来生出的孩子是健康、漂亮还是畸形或
者发育迟缓。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母亲,一定要在这方面多下工
夫,选择自己应该吃的,而不是自己喜欢吃的。
同时母亲也应该注意,不只要让孩子身体健康,而且也要注
意孩子的心灵和品德情操教育。所以,一旦妊娠,母亲就得努力使
自己生活快乐,郁闷忧伤只会让未来的婴儿发育不良。人生在这
个世界上,必须接受上帝的考验,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足
够的能力和勇气去面对将来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困难,我们必
须做最好的准备,让自己先坚强起来。
母亲们应该知道,良好的胎教可以给予孩子真、善、美的品
德,所以怀孕时千万要注意欣赏一切美的东西,不要接触那些暴
力、恶心、恐怖的事物。孩子的降生给予父母和世界无尽的欢乐,
我们同样也要对得起小小的他们。
要讲究优生优育,很多穷人家庭生孩子,只管生得多却不好
好教养,这是不对的,因为孩子多了,在养活他们都很困难的情
况下是很难对他们实施好的教育的,我们不希望看到社会福利院和
教养院在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多。
没生过孩子的女人,一生是不完整的。但是,如果选择了做母
亲,就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做好一个母亲太不容易了.
一方面,她要忙于照顾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她还要扮演好妻
子的角色,不能顾此失彼。我们都知道,女人一般爱孩子更多一
点,一旦丈夫对她的行为产生不满,她就要担心万一丈夫抛弃家
庭怎么办。所以,做好一个母亲是很难的,一个女人如果没有足
够的心理准备就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地生孩子。
很多人喜欢雇佣保姆来照看孩子。但一个母亲若总是把自己
应该做的事情交给旁人来做,她怎么能算得上称职呢?母亲的地
位和她所代表的一切,在整个人类心中是无可代替的。在自然界,
只有人类才有保姆这样的角色,在动物那里是绝不可能发生把自
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教育这种事的。
人们养马都会请最好的马夫,可很多人却把自己的孩子随便
地交给那些缺少教育知识的保姆。我们知道,保姆不会教育孩子,
她只需要看护着孩子别出事就行了,她的出发点是她自己怎么做
事怎么方便就好,但我们的出发点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为什么很多父母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当然,假如母亲很
忙,也不须事必躬亲,有些杂事可以交给保姆去做,但是,还有
很多事情是保姆或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母亲们应该尽量亲力
亲为。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受父母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创
造最好的亲子教育环境,母亲们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保持愉
快的心情,家里所选择的保姆也必须是面善的、健康的、爱说爱
笑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身心愉快,健康成长。
在怀孕的时候,母亲应该多出去观看美丽的风景,多想快乐的
事情。因为轻松愉快的心情能让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大脑发育良好。
无论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都要给孩子一个舒适、整洁的环
境。孩子的房间一定要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房间的每一处布置,
从墙壁到天花板,从床到蚊帐,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孩子喜欢的。
不要过于刺激,也不要过于呆板而使孩子感到无趣和疲劳。
在教育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被教
育者,一种是教育者。对母亲来说也是如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缺一不可。其中家庭的教育实际上还要
更重要一些,因为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孩子进入学校以前,教
育就已经开始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而孩子的未来在教育
者——也就是我们这些父母手中。可以这么说,母亲的手操纵着
我们国家的未来。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平庸者居多------第四章
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么样的瓷器。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幼儿是成人之母”。
让孩子赢在起点
在前面曾提到过的塞德兹的父亲-----塞德兹博士曾写过一本伟大的书---《俗物与天才》,这本书不厚,只有100页,却在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塞德兹博士是俄国人,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跟随著名的詹姆逊博士攻读心理学。作为詹姆逊博士的得意门生,塞德兹博士对导师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并用自己导师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詹姆逊、塞德兹。
赛德兹博士非常有学问,他还写过《暗示心理学》《双重人格》
《精神病理学研究》《睡眠实验研究》《笑的心理》《常态与变态心
理学》等很多著作。他在《俗物与天才》一书中说:柏拉图在《理
想国》’中有一句话——教育是社会之本,这真是非常精到的见解。
是的,不论是神秘东方哲学中的宿命论,还是我们常见的个
人主义、理性主义,或者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宗教理想等等,无
一不是从孩提时候所受的教育发展而来的。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
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么样的瓷器。也
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就会成为
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幼儿是成人之母”。
基于这样的认识,赛德兹博士认为孩子的生长环境是极为重
要的。他说:
尽管我不知道其他父母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我发现这
样一个事实:只要是有所成就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这个问题都
极为重视。另外,就我的经验而言,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在孩子天
赋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
非常重视孩子的生长环境,并乐意于为之创造。
事实上,天才的幼年几乎都生长在丰富而有趣的良好环境中,
这可以从任何一位天才或伟人的传记之中看到。在小赛德兹出生
之后(或者说在他未出生时),赛德兹博士和妻子就精心地为他布置
了属于他的生活空间。他们尽量让儿子的睡房活泼有趣、富于变
化。他们在他的屋子里摆了很多书,并用颜色好看的饰物装饰房
间,目的就是让他每天一睁开眼就能看到美好的东西。
可以这样说,为了使儿子在人生的起点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教
育,赛德兹夫妇用心良苦,他们竭尽全力为儿子提供了花样繁多
的训练,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尽可能地感知外界大量的信息。所以
当小赛德兹还是一个婴儿时就已。经接触到了鲜亮的色彩,丰富而
有趣的形状和各种悦耳的声音。
在儿子稍大一些,也就是在他l岁的时候,赛德兹博士对儿子
的生长环境已不再局限于房间或饰物的安排了,而是为他提供更
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在书中,赛德兹博士对此做了详细的描绘:
记得我第一次把那些颜料和绘画工具交到儿子手中时,
他乐坏了,对这些陌生的东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这里
我想作一个小小的声明,我的本意并非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
一名艺术家,但是艺术方面的教育可以说会让他终生受益。我
们周围有很多父母,他们要求孩子这样,要求孩子那样,总是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买钢琴就是希望
孩子有一天成为钢琴家从而为自己带来名望,他们让孩子学
画画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孩子的画作能卖个好价钱。然而,这
些想法是愚蠢的,这些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起初,我为儿子
买绘画工具仅仅是为了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并没有
想到他会对此有那么大的热情。可是当儿子接触到这些有趣
的用具和颜料之后,我才发现他是多么地喜爱它们。听我这
样说,可能会有人认为我应该开始请人教儿子绘画了吧。不!
我没有这样做。我既没有要求儿子画出什么,也没有专门为
他请教师,只是顺其自然地让他摆弄那些绘画用具。
我曾经和一些艺术家以及精通艺术的人讨论过,他们都
认为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
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在本质上是不可学的,也就是说艺术
本身是无法学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因此,对于我这个只有两岁的孩子来说,学习那些绘画技
巧显得毫无意义,他也不可能掌握那些复杂的技巧。所以,在
这个时期,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教孩子画画,他需要的仅
仅是充满愉快的玩耍。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样做不是把那些绘画用具浪费了吗?
你这样做不是在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吗?我可以肯定地回答.
,我的这种做法并没有浪费什么,而且达到的效果是令人吃惊
的。儿子的房间中,除了那些我专门为他买来挂在墙壁上的图
画之外,剩下的就是他自己的“大作”了。儿子的这些画既无
技巧也无特定的主题,可以说是真正的涂鸦,虽然在专家眼中
算不上什么好,却很多,很有趣。是啊,他画的人头就像一只
泄了气的皮球,他画的苹果就像那些发育不良的品种,他画的
房子好似快要坍塌似的。尽管这样,他仍然兴致勃勃地画完了
一张又一张。
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天才
我们能够从大量的文献之中看到,凡是被称为天才的人,大
多数都极其喜爱音乐,并都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经历。一位哲学
家曾经说道:“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天才。”当然,我们都明白他所
说的天才已经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仅为他成
为音乐家提供了可能,也为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赛德兹博士对此也有独到的见解:
我儿子小赛德兹一直是个酷爱音乐的人。正如他所说的
那样,惟有音乐才能使他宁静下来,使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
生活中的一切。他说音乐之中有许多琢磨不透的东西,而正
是这些给了他智慧及勇气。可以这样说,音乐已经成了小赛
德兹生命的一部分,将会陪伴他的一生。
我想,只要是真正接触过音乐的人,只要是在孩子幼小时
就对他们施行过音乐教育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而就我的
个人经验而言,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通过
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
至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
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地从音乐之中享受到它所传达出来
的东西。
那么,对于一个什么都还不懂的孩子,,对于一个在学识方面
极其有限的孩子来说,音乐不正是一把直接开启他心智之门的金
钥匙吗?当孩子不能理解教育者的思想时,音乐不正是传达这种思
想的最佳方式吗?
在儿子诞生后不久,赛德兹博士就发现婴儿对听觉的敏感远
远超过了视觉,所以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放
在很重要的位置。当然,他并不是想刻意将儿子培养成一个音乐
家。赛德兹博士的妻子曾受到过极好的教育,那种自幼贵族式的
教育使她对音乐极为精通。可以这样说,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钢
琴演奏者,同时她还会演奏一种极为迷人的乐器—吉他。每当母
亲在客厅中弹奏钢琴时,小赛德兹总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种反
应在他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他哭闹时一听到悦耳的琴
声便会立刻停止,甚至还会流露出愉快的微笑。我们周围的大多
数父母,在孩子哭闹时便立刻给他递上吃的,这其实是一种不正
确的做法。因为这样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有害,也会使孩子养成一
种恶习,会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哭闹便能换来
吃喝,吃喝是世界上最好的事。形成了这种概念的孩子今后必定
会变成一个平庸者。在这一点上,赛德兹的妻子做得极为出色。她
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而是常常用音乐去慰藉哭闹的儿子。
由于钢琴的声音过大,赛德兹夫人便时常弹吉他给儿子听。每
当此时,小赛德兹的脸上都会浮现出幸福的笑容。赛德兹夫人的
吉他演奏水平很不错,她会演奏声尔、朱里亚尼以及泰勒加的作
品。她时常对丈夫说这些大师的音乐极具魅力,只不过现在还没
有在美国得到推广。她还告诉丈夫,吉他是一种很不错的乐器,如
果儿子将来打算学音乐的话,她一定首先教他吉他。事实上,在
以后的日子里,赛德兹夫人的确是这样做的。直到小赛德兹到哈
佛念大学的时候,他都一直将那把心爱的吉他带在身边,他的演
奏总是能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好评。
小赛德兹之所以那么小就能读书写字,并能准确地理解词汇
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功于音乐。有一天,母亲教小赛德兹
形容词,当她讲到“快乐、兴奋、幸福”这些词时,小赛德兹流
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在母亲多次讲
解之后仍不能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别。这时,母亲拿起了那把可爱的
吉他,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E)上
弹奏的。
“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个形容词,快乐
就像在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母亲演奏完后对小赛德兹说道。
“哇,原来是这样。”小赛德兹似乎明白了一些。
“那么兴奋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母亲又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了几段和弦,又在吉他的二弦
(B)和三弦(G)上演奏了一小段乐曲。
“这个和声就是兴奋的感觉,而二弦和三弦上的这几个音就是
幸福。”母亲一边演奏一边对小赛德兹说道。这时,小赛德兹的眼
中充满了兴奋:“妈妈,我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了。”说着,他从母
亲的手中抢过了吉他并有力地弹奏了几个和声:“我现在很兴奋。”
从那以后,小赛德兹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他
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樨很多形容词,坏能够杷官们用音乐表现卅桌。
有一次,顽皮的小赛德兹在玩耍中不小心将父亲的一本书撕破了。
那是一本很珍贵的书,赛德兹一直非常珍惜。当时父亲气极了,真
想狠狠地训斥儿子一番。可小赛德兹却抱起吉他弹奏了一段乐曲,
赛德兹注意到他是在低音弦上弹奏的。
“爸爸,我很难过,就像它一样。”小赛德兹一边弹一边对父亲
说。赛德兹博士仔细地听了听,儿子演奏的那段乐曲既低沉又忧
伤。当时,父亲简直被儿子那种准确把握音乐之声的能力惊呆了。
千万不能用太多条条框框束缚孩子
用条条框框束缚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辨别能力、首创精神和
自我意识,从而变得消极,容易接受不良暗示,还会在精神上产
生种种障碍,不敢大胆行动,长大后也无法独立自主。以前,我
们看到用腰带束腰的人和用布缠足的中国女人就会讥笑他们愚蠢,
其实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孩子是更愚蠢的事情。我们知道许多父母
就是因为一味强调清规戒律而毁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真
应该认真读读赛德兹博士以下的话:
那些持有愚味思想的人常说我的教育方法有害幼儿的神
经。但依我看,今天的教育才是这样。人们大都认为,过于用
功会损害神经,这不过是无知而已。鉴于我多年接触精神病患
者和神经病患者的经验,我敢说,只要有兴趣,再用功的人也
不会损害神经,强制学习才会损害神经。由此亦可清楚地看
出,损害幼儿神经的正是今天的教育。
因为今天的教育总是在应当开始教育的时候错失良机,而
在孩子的究理精神开始枯萎之后才开始急急忙忙、乌七八糟地
乱灌一通,即所谓填鸭式、注入式教育。这样的教育自然是有
害于幼儿神经的,这样会使得我国的青少年非常厌恶学习。
其实我们如果能从两三岁就开始教育,幼儿就会积极主动
地学习。其结果是这些受到早期教育的儿童在1 0岁左右就能
获得不亚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学力,身体发育良好,精神上也
不会有任何异常。这是基于我本人的经验,绝非信口雌黄。
我认为,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其实是很经济的。如果我们
将老师花在教育学生上的时间和精力综合计算一下,就会发现
这种耗费相当可观。如果孩子能在1 0岁左右就获得相当于大
学毕业生的学力的话,那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吗?不
过,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讨论经济问题,而是为那些永远没有机
会发挥自己各种天才潜在能力的孩子们感到惋惜。
在此,我想讲一个早期教育的例子。这个孩子在刚到1 2岁
时,就擅长那些连大学生们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
并能背诵希腊原文的《伊利亚特》《奥德赛》。他擅长古典语言,
可以像普通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书籍那样饶有兴味
地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莱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
西昂等人的作品。他也比较擅长语言学、神学,对逻辑学、古
代史等知识也有较深的造诣。那么,他的身体情况怎么样呢?
非常理想。尽管他只有1 2岁,却体格健壮、肌肉发达,看起
来像l 6岁的孩子。而且在他身上没有一点少年老成的迹象,他
同所有1 2岁的孩子一样快乐而善良。仅以上述事实便可证明,
早期教育绝不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相反,我们人类本来就
应当进行这种教育。
其实早期教育早就在古希腊人中盛行了,他们在这种教育下
都很健康和快乐。我们从现存于世的雕刻作品可以看到,希腊人
的体格健壮而优美。弗兰西斯和高尔顿就能力问题曾经说过,我
们近代人和古希腊人相比,就如同把非洲土人和我们相比一样。
还有许多学者也说希腊人种是远远优于我们的,其实并非完全如
此。我们能成为优于希腊人的人种还是成为劣于希腊人的人种,
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只要实施适当的早期教育,我们自然也会成
为优于希腊人的人。
天才是这样玩出来的
赛德兹博士还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灌输各种术语和公式,
而是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在能力。那么,最佳的诱
导方式是什么呢?对于孩子们来说,当然是做游戏了。
没有人能够想像出孩子能在游戏中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
么样的能力。詹姆斯博士就经常说:“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必须用
游戏的方法进行,因为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
的各种潜藏的天才潜能会一一被激发出来。”
赛德兹博士对儿子的教育也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的。针对
孩子天生的各种潜能,他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比如绘
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
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等,尽力使儿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
出来。
小赛德兹5岁时的一天,因为感冒躺在床上休息,这时他的叔
叔也就是赛德兹博士的兄弟从洛杉矶赶来看望他们。小赛德兹的
叔叔是一位探险爱好者,曾去过非洲、印度等地方。他看到小赛
德兹病歪歪的样子,就笑着说:“小伙子,你这样可不行啊。来,
振作点精神,看我给你带来一个什么礼物!”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圆形的、像钟一样的东西。
小赛德兹接过那件礼物看了看,惊奇地说:“咦,这个钟怎么
只有一根针呢?”
叔叔说:“傻孩子,这可不是钟,是罗盘,又叫指南针。”
“罗盘?是做什么用的?”
“指方向用的。在船上和飞机上,都要靠它指方向,不然就会
迷路。”
“啊,原来是指方向的。我有一次和爸爸走散了找不到回家的
路,在街上哭了很久,如果有罗盘不就好了吗?”
因为对这新奇事物感到好奇,小赛德兹来了精神,他坐起来
不停地转动着罗盘。玩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说:“真好玩!罗盘
转动时,针跟着不停地颤动;罗盘停下来,针也就不动了,总是
指着同一个方向。”
他转过头问叔叔:“为什么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呢?”
“因为罗盘的指针是磁石做的,箭头指的方向是北方,你看,
罗盘上刻着东南西北的记号。只要把罗盘放平,轻轻地转动,让
北方的记号对着箭头,就可以知道东南西北的方向了。在大海上
航行,有了罗盘才不会迷失方向。”
小赛德兹饶有兴趣地玩着罗盘,突然又问:“箭头为什么总是
指着北方,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拉它?”
叔叔耐心给他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大磁石,磁
力不停地吸引着罗盘上的小磁针,所以磁针的方向始终指着正南
正北。磁力不光能够进到屋子里,还能穿过石头。”
小赛德兹的问题源源不绝地来了:“那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
“磁力还是可以传过来,即使在真空地带磁力也能传递”。
“那磁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他叔叔是一位工程师,懂得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但在小赛德
兹连珠炮似的追问下也有点招架不住,额头上都快冒汗了,不得
不说:“哎呀,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叔叔也不太清楚……”
叔叔回答不了,小赛德兹感到有些失望,只好继续玩罗盘。看
到这种情景,赛德兹博士认为这正是培养儿子的想像力和究理精
神的极好机会,要知道,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趁弟弟在这里度
假,赛德兹博士给儿子买来了磁石和各种工具,和弟弟一起动手
制作了一个简易指南针。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点一滴地教会了儿
子诸如“什么是磁力”、“磁力是怎么产生的”、“磁力有什么样的
特性”、“地球磁场是怎么回事”这类对他的年龄来说还显得很高
深的问题。后来赛德兹博士又给儿子买来了一些磁铁块,这成了
儿子很好的玩具,经常用它来做游戏。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
吸”的特性就是他从游戏中发现的。
有一次小赛德兹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喜欢玩“开火车”
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
厢”冒充火车头。他做这个游戏做得很认真,不光要像火车那样
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
招呼想像中的“旅客”上下车。这天,小赛德兹突然想到要“扩
张”他的火车,他想增加几节车厢,可是父亲给他做的带钩子的
小方木块用完了。怎么办呢?小赛德兹想到了父亲刚刚买回来的磁
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好合适。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
另一块。可是,那块磁铁好像突然着了魔一般,怎么也不肯乖乖
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又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
手弹开。小赛德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
肯吸在一起。小赛德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
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
小精灵!”
赛德兹博士跑到院子里,看到儿子举着手中的磁铁说:“快来
看,爸爸,它们不愿意在一起。”
他把两块磁铁往一起凑,自然又弹开了。小赛德兹压低嗓门
说:“看到了吧,一定是有两个小精灵住在石头里面,他们闹别扭
了,谁也不理谁。”
赛德兹博士忍住笑说:“是啊,是有两个小精灵住在石头里,
他们老是闹别扭。”
“啊,”小赛德兹高兴地说,“原来小精灵也会闹别扭啊。爸爸,
你把石头砸开吧,我想看看小精灵长什么样儿。’’
赛德兹博士大笑起来,摸着他的头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
么小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
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
因为相斥而弹开啦。”
“真的吗?”小赛德兹怀疑地说。
“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对,就是缺了角的那块。这块
磁铁是负极的,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的。”
“真的!”小赛德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冒出
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
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赛德兹博士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
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赛德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叔叔
认为小赛德兹的体质不太好,建议赛德兹博士多带孩子做一些体
育游戏。所以小赛德兹的简易指南针做好后,赛德兹博士和弟弟
就组织了一帮孩子去野外搞了一次“寻宝藏”的游戏活动。他们
来到一片树林中,这片树林离家较远,孩子们都没来过,对于他
们来说很陌生。他们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小赛德兹那一组用他做
的简易指南针,另一组用叔叔送的罗盘,比赛规则是看谁抢先走
出这片树林,并在正北方的大树下找到小赛德兹和弟弟事先埋好
的“宝藏”。这个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玩得十分投入。两个小组
各自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寻找走出树林的道路,尽快地搜素“宝
藏”。比赛的结果是小赛德兹这一组输了,因为小赛德兹制作的简
易指南针有偏差,将他们带到偏西北一点的方向上去了。
小赛德兹对此懊恼不已,认识到科学仪器是特别要求精确性
的,决心再做一个更合标准的指南针。
总之,在开发儿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上,赛德兹博士设计了
各式各样的游戏。例如,他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
作动力可以飞入空中。小赛德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
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
小赛德兹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开
始学着制作航空模型。
一天,赛德兹博士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
有老花镜片。小赛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
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觉得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
睛较远的地方,这样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当他一只手拿着
近视镜片,另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远处
教堂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
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小赛德兹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
架望远镜。就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制作玩具,小赛德兹的
潜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后来当人们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
天才时,谁都没想到他的天才才能其实是这样“玩”出来的啊。
别教孩子处世哲学和赚钱术
赛德兹博士非常赞同穆勒曾说过的那句话:“教育能造就大人
物。”是的,这个世界上所有被称作天才和伟人的人都得益于他们
所接受的教育,对此我也深信不疑。
赛德兹博士认为,努力发展自己的智力和保持自己的优秀品
质是我们每个人的本份,而在此发展过程中我们最好摈弃处世哲
学和赚钱术。许多守旧的人对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一定感到愕然,但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摈弃这些东西。赛德兹在书中抨击道: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除了培养会赚钱的艺人和店
员之外再无理想。这种不培养儿童追求真理的精神,不培养
儿童求知欲望的学校有什么意义呢?用栽植盆景的方法来教育
学生,使他们天生的才能白白枯死,这样的学校又有什么意
义呢?
学校的教育是如此令人痛心,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呢?又
培养出了什么天才或伟人吗?不!我们没有。看看那些所谓的
文明家庭吧!母亲们成天想的只是她们的服饰,她们把所有的
精力都放在追赶时髦上,以做一个能说会道、虚荣心极强的
交际家为荣。那些所谓关心孩子的父亲们,他们又是怎样的
呢?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父亲们从早到晚为钱奔忙,他
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社交的餐桌上,花费在无聊的酒馆中。
当他们醉醺醺地回到家时,可曾考虑过那些需要教育的孩子
们?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到
了10岁还不能进行一般的读写,这不是一件令人万分悲哀的
事吗?
这些孩子既没有得到“教”,也没有得到“导”,他们在父
母的无知中白白虚度了宝贵的时光,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大
的罪过吗?
由于小赛德兹在一年之内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并取得了优
异的成绩,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便向赛德兹博士询问他教育儿子
的方法。他们之中很多人认定小赛德兹是个天才,不相信他是受
到了某种合理教育的结果。
赛德兹博士告诉他们:“我儿子确实是个天才,但不是你们理
解的那种天才。因为他的才能不是上天平白无故赐予他的,而是
完全受益于合理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有一天,小赛德兹的一
位同学的母亲满怀期盼之情对赛德兹博士说:“噢,赛德兹博士,
请您帮帮我吧。我的儿子糟透了,他的年龄比小赛德兹还大呢,但
他的成绩却那么差。他现在都快ll岁了,可他连基本的拼写都不
会。再这样下去,他一定会被学校开除。我希望你能教给我一些
教育孩子的秘诀,我会感谢你的。”
像这位母亲一样,很多父母都在为自己孩子的前程焦虑。可
是年轻的父母们在为孩子焦虑的时候,考没考虑过自己的原因。他
们大概从没有想过,孩子的成败其实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据赛德兹博士介绍,这位30来岁的母亲名叫玛丽·恩斯特,是
一位食品供应商的妻子。她美貌、热情、善于交际也很会照顾丈
夫。她的生活虽然称不上奢华但也非常富足。由于丈夫忙于生意,
根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那么教育儿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
身上。一个富商之家的女主人,性格开朗而热情,自然有很多人
愿意和她交往。为了能够体面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玛丽·恩斯特
在衣着打扮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她和女伴们时常出现在各种服装
店,几乎每天都会带回几件新款的服装。那么,剩下的时间她应
该用于教育孩子了吧?不,等待她的还有没完没了的交际,某位
夫人举行生日宴会,需要她的参加;某个富商的女儿出嫁,也需
要她去帮忙料理;一会儿某位官员要举办招待会了;一会儿又要
去参加某个重要的舞会。
就这样,玛丽·恩斯特的生活非常忙碌,她和她的丈夫一样
忙碌,无暇关心儿子的教育问题。这样一来,玛丽·恩斯特的儿
子成天就在浑浑噩噩的玩耍中度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最佳时光。
他既没有受到最初级的语言训练,也没有享受到学习音乐和绘画
的快乐。久而久之,这个可怜的孩子丧失了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渐
渐变得迟钝起来。当他6岁进入一年级学习时,这种缺陷顿时暴露
了出来。在小赛德兹用流利的标准英语与老师应答时,玛丽.恩
斯特的儿子还不能正确地掌握最基本的发音。当小赛德兹在一天
之内连跳二级的时候,这个不幸的孩子还在吃力地掰着手指头数
数,那些简单的加减法对他来说似乎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当赛
德兹博士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情况之后便问玛丽·恩斯特:“为什么
不在他两三岁时就对他施行教育呢?”她说:“我当时认为孩子的
教育是他将来在学校里的事,我根本不知道有早期教育这一说。”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由于父母的无知,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
宝贵时光被完全浪费掉了。尽管如此,赛德兹博士仍然尽自己的
所能去帮助玛丽·恩斯特。他向这位年轻的母亲介绍了自己教育
儿子的经验,并详细地给她讲述了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把自己
所有对教育的理解和观点都告诉了她。但这些对她以及她的儿子
到底有多大的帮助,他自己也不敢肯定。但他肯定地说,要是早
在几年前就认识她,这个孩子的命运就会得到彻底改变。
这样的事实说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极其
重要,它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孩子将来的初级以及高等教育。
老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在孩子的智力微露曙
光时开始。’、.
告诉孩子“你真棒”
赛德兹博士曾在书中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儿子从出生之日起,
一直都处于非常自信的状态之中。即便在成长过程中偶尔出现不
自信,时间也是非常短暂的。在儿子还没有出生时,赛德兹博士
就发誓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一个与那些浑浑噩噩的
平庸者拉开距离的人。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塞得兹博士看来,要想成为一个
优秀的人必须拥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要想不跟在成千上万的平
庸者后面,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坚持自己观点的能力。
然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作为精神上的
支撑,而这种力量正是一个人的自信心。
要知道,没有自信心的人会很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观点和努力。
这样的人会有什么结果呢?不是在碌碌无为之中虚度一生,便是随
波逐流地混迹于芸芸众生,将宝贵的生命毫无价值地白白消耗掉。
赛德兹博士当然不肯让他心爱的儿子变成那样的平庸者。可
以这样说,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赛德兹博士对他说得最多的一
句话就是:“儿子,你真棒。”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在欺骗自己的孩子吗?还有人会说,这样一定会让孩子变得狂妄自大。可是赛
德兹博士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你真棒’’这句话是世界上最动
听的语言,因为它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当儿子在摇篮中第一次
试图爬起来时,父亲就开始对他说:‘‘你真棒!’’当他第一次扶着
父亲的双手站立起来时就对他说:“你真棒!’’当他第一次开口说
话时,哪怕说得很不清楚,父亲仍然对他说:“你真棒!,,以后
日子里,赛德兹博士不知对儿子说过多少次‘‘你真棒”。当小赛德
兹开始听到“你真棒”时,他只会眨一眨眼睛。当他第二次听到
“你真棒”时,能够微微一笑。再后来听到‘‘你真棒’’时,已经能
够叫“爸爸”了。最后,每当小赛德兹听到父亲说:“你真棒”时,
总会高声欢呼起来,并且总能够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棒。
一天,当赛德兹博士发现儿子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便悄悄
的走进去轻声问道:“儿子,你在干什么呀?’’‘‘哦,爸爸,我在
看一本书。”.儿子将一本厚厚的书递给了赛德兹博士。赛德兹博
一看书名便吃了一惊,原来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其实
本书很多人都读过,看这本书本来并不奇怪,但小赛德兹读这
书的时候还不到5岁。
“你能看懂吗?这可不是像你这样的小家伙容易读懂的东西
啊。”赛德兹博士对儿子说。
“是吗?可是我已经看了不少呢!’’小赛德兹自豪地说。
“那么,,你给爸爸讲讲书中的内容好吗?’’赛德兹博士把儿子
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腿上。于是儿子开始向父亲讲述他读过的内
容。令人吃惊的是,他不但讲得丝毫不差,还能对书中的人物做
出恰当的评价。
“噢,你真棒!我亲爱的儿子,我真没有想到你居然能读懂
它。”赛德兹博士高兴地对他说。这时,小赛德兹的脸上露出了兴
奋的笑容。赛德兹博士很了解自己的儿子。当儿子第一次手捧书
本时,并不意味着他天生就喜爱读书,恐怕他也和其他的孩子一
样,仅仅是心血来潮而已。然而,在得到父亲的肯定之后,他真
正地喜欢上了读书。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赛德兹的大部分时间都
是在书本的陪伴下度过的,这一点足以证明赛德兹博士的看法是
多么正确。赛德兹博士所认识的许多父母都认为小孩子是天生的
捣蛋鬼,必须想办法控制他们。赛德兹博士却认为:孩子们需要
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尽管他们有时候的确让父母觉得很烦。他
在书中呼吁:
年轻的父母们,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的孩子没有你们想
像的那样大胆。你们常说孩子们无法无天,但你们却没有认识
到这种表面上的“无法无天”正是他们脆弱的表现。你们责骂
孩子,批评孩子,以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正是这种所
谓的严厉管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信。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赛德兹博士很少像其他的父母那样指
责儿子,即使他犯了大错。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什么是不
可以饶恕的呢?在很多情况下,一句“你真棒”足以解决很多那
些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一句“你真棒”完全可以帮助孩子从
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
小赛德兹现在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天才,他的成长经历得到
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或许人们会这样说:这个孩子一定非常自信,
他的自信是天生的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如前所说,小赛德兹
的确是一个自信的人,但这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受益于他所
接受的某种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是什么呢?
“儿子,你真棒!”就是这种教育中的精华,是的,孩子的自
信心正是来自于他最弱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关心和支持。
鼓励孩子时,别只会说漂亮话
人们都听说过“鼓励”这个词,很多人都知道鼓励能够激发
孩子的自信心。但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鼓励,他
们以为鼓励就是说一两句好听的话,随便表扬一下孩子,真的是
这样的吗。如果鼓励孩子就这么简单,赛德兹博士也就没有必要
.对此长篇大论了。曾经有一位母亲在赛德兹博士这里学到了鼓励
的方法之后,便立刻实施在她的女儿身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她
并没有把握住这种方法的要领。她以为鼓励就是对孩子大加赞扬,
说些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这位母亲名叫科丝.米尔娜,她有一个9
岁的女儿,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通常情况下,漂亮的女孩
子都会有一种天生的狂妄,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美貌总会受到人
们的喜爱。科丝夫人的女儿爱弥尔也是如此。这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
虽然还在读小学3年级,但她已经成为众人喜爱的对象。她的美
貌,。再加上甜美的笑容,使她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这样
一来,她天生的优越感就更加强烈了,然而她的智力发展和学习
成绩呢?和大多数漂亮女孩一样,她在这一方面就显得不尽人意
了。科丝夫人曾对赛德兹说,她那宝贝女儿的学习成绩老是停留
在倒数二三名,上不去,这也是她来向他请教的原因。
“那么,你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在了解了大致的情况
之后,塞德兹博士问科丝夫人
“赛德兹博士,你也知道,我并不是一个有教育经验的母亲。
“是吗?可是对于孩子的问题,光着急是没有用的,你应该尽
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赛德兹博士对科丝夫人说道。
“是呀,我一直在考虑怎样教育孩子,也给女儿讲了很多道理,
可是一点用也没有。”科丝夫人说道,‘‘她的学习成绩仍然那么差。
“请你给我讲一讲你女儿的情况以及你是怎样教育她的,或许
“我这个孩子太骄傲了,当然不是因为学习成绩好,而是因为
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你说这不是太令人生气了吗?这么小的女
孩子就那么看重外表。为了打消她这种愚蠢的念头,我常常责骂她,
说她这样下去长大后只能成为一个没用的花瓶。
“噢,科丝夫人,你这样对孩子,特别是对一个女孩子说话是不明智的。” 赛德兹博士说道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一个徒有外表而学识低下的女孩子不是一只花瓶吗?”科丝夫人问。
“是的,我们都知道,事实就是如此。但是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是不正确的,这样不但不能帮助她进步,反而会使她变得更糟糕。”
“为什么?”科丝夫人迷惑不解地问。
“因为责骂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她只注重外表而没
有内涵,她听后一定会很难受。她不但不会努力学习来弥补自己
的不足,反而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赛德兹博士尽力向科丝夫人
讲明道理:“你女儿的学习不好有可能正是她的心病,她拿自己的
外表来炫耀不过是为了在众人面前掩饰自己的弱点。说不定她正
在为自己的成绩难过呢!”
“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科丝夫人焦急地问。
“你应该想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弱点,然后在学习上尽可能地
鼓励她,使她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
“天哪!像她那么狂妄自大的孩子还会没有信心吗?,,科丝夫
人以一种不相信的语气问。
“当然,你以为狂妄的人就是自信的人吗?在我看来恰恰相
反,狂妄正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软弱。,’赛德兹博士说道。科丝
夫人沉思良久,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她便开始对女儿进行
鼓励了。然而,她并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直到她第二次找来,赛
德兹博士才知道她和女儿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那天,科丝夫人回到家后马上把女儿叫到身边。
“爱弥尔,我刚才和赛德兹博士——一位非常有教育经验的心
理学专家谈过了。他说我对你的教育方法不对,我也认识到了这
一点。现在我向你道歉,我不该责骂你,我保证以后再不那样了。”
科丝夫人对女儿说道。’
爱弥尔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她显然被母亲的话感动了,她流下
了眼泪。
“你的学习成绩不好,这不能完全怪你,这是妈妈的教育方法
不对。”科丝夫人进一步向女儿道歉。
“那么,那位赛德兹博士是怎样说的呢?”或许这个可爱的小
姑娘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听母亲那样说,她立刻关心地
询问起来。
“他说你之所以只注重外表是因为你不爱学习,那是一种不自
信的表现,”科丝夫人说道,“他说你是在用外表的骄傲掩饰内心
的自卑。”
爱弥尔一下愣住了,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可是科丝夫人
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仍絮絮叨叨地说道:“这都怪我,我没能及
早发现这一点,以至于你越来越自卑。”
“谁说我自卑了?”爱弥尔突然愤怒地大叫起来。科丝夫人一
点儿也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这样,她以为女儿为自己的缺点而
难过呢,所以认为自己应该安慰一下她:“噢,亲爱的爱弥尔,妈
妈最疼你了,你是个好姑娘。即使你没有信心,即使你学习成绩
再糟糕,我也不会怨你的。”
“你怎么知道我没信心,告诉你,我的信心强得很呢。那个可恨
的赛德兹博士,他是个什么博士?”爱弥尔暴跳如雷地大喊起来。
“不,亲爱的,我没有责备你的意思。我再也不说你没信心
了……嗯,你是有信心的,……你的学习不好,那也没关系。哦,
对了,你多漂亮呀!”
这时,科丝夫人已经不知道怎样向女儿解释了,渐渐地变得
语无伦次起来。科丝夫人把鼓励理解成了向女儿道歉,把鼓励
理解成了对女儿示爱,她以为说一两句漂亮话就能解决问题。
殊不知,正是由于她的错误理解,把女儿的情绪引向了更糟糕
的境地。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愿意称赞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之中大多
数人并不知道应该赞扬孩子什么,应该怎样赞扬。像上面那位科
丝夫人,她的本意原是想让女儿建立自信,从而取得学习上的进
步,但她的做法却适得其反。所以,鼓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绝不是说一两句动听的话那样简单。
别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说得不到鼓励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不但得
不到鼓励反而时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就只能变成枯草了。对此,赛
德兹博士深信不疑。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讲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赛德兹博
士的一位同事罗尔先生是一位心理学教授,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但这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学者,竞在不经意中干下了一件严重伤
害儿子心灵的事情。
吉姆是罗尔教授的大儿子,稍懂人事起便表现出了超人的才
华。吉姆3岁时已经会阅读和书写了,这一点和小赛德兹几乎一模
一样。赛德兹博士认为,如果他能得到正确的指导与合理的教育,
可以肯定他的成就绝不会亚于自己的儿子。吉姆不但有才华,也
是个开朗的孩子。他性格外向,成天蹦蹦跳跳,喜欢把自己的快
乐与他人分享。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但是他这种快乐的性格却
引起了父亲的反感。罗尔教授是个非常严肃的人,性格内向,行
事孤僻,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更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正
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应该谦虚稳重,不要总是那么自以为是。当
然,一个人这样要求自己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位心理学教授却犯
了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要求儿子也像他一样。吉姆的性格和他完
全不同,罗尔教授本来就很不满意,再加上吉姆成天都在“炫耀”
自己的才华,这就更让他气恼。他认为这会给孩子自己和其他孩子
带来坏的影响,所以时不时总是要敲打一下吉姆。
“吉姆,你又在嚷嚷什么?”一天,当吉姆正在跟弟弟们说笑
的时候罗尔教授问道。
“爸爸,我正在跟他们讲我刚读完的一本书。”吉姆兴高采烈
地对父亲说。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原来只是看完了一本书。”罗
尔先生不以为然。
“噢,爸爸,这本书可不容易读懂,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读完它。
它的确太有趣了,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一本书。”吉姆
兴奋地对父亲说。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何况任何一本书都是有趣的,你
用不着这么得意。”罗尔先生平淡地说。
“可是,这本书的确太令我愉快了。还有,我居然能把这么难
懂的书读完,真是太让人兴奋了。”吉姆继续喋喋不休,很希望从
父亲那里得到一点肯定。或许是由于吉姆的性格与他不同,也可
能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儿子的干扰,罗尔先生突然发怒了:“你吵吵
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我看你就是一个
骄傲自大的孩子。你是想得到我的表扬吗?告诉你,我永远不会
表扬你的。”
“爸爸,我做错了什么?”受到责骂的吉姆委屈地说。
“当然,你没有做错什么。但我警告你,不要成天叽叽喳喳的,
这让人烦透了。”罗尔先生继续训斥儿子,“别以为自己是个了不
起的天才,我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
“难道我认为自己好,这不对吗?”吉姆伤心地问。
“当然不对。我最讨厌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了。”罗尔先生继续
大声斥责道,“这种人糟糕透了,不知道天高地厚,简直就是井底
之蛙。我以后再也不想听到你夸耀自己的声音了。你真是一个笨
蛋,简直是在自欺欺人。”
罗尔教授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站在门外的吉姆伤
心地哭了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他本想和父亲一起分
享自己读书的快乐,还想向父亲请教一些他不明白的问题。可现
在,他突然发现父亲并不喜欢他这样。从那以后,吉姆的性格完
全改变了。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一个很
糟糕的孩子。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赛德兹博
士说:“这件事足以证明,鼓励对于孩子何等重要。在此,我奉劝
天下的父母们,不要吝惜自己的爱和宽容,用你们的真诚去鼓励
你们的孩子吧”
家庭才是天下最好的学校-------第五章
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遇到各种问题.都应该去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也极为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父母老是帮孩子做决定是错误的,让孩子去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吧!
巴尔博士的教育理想
巴尔博士曾经在波士顿做过牧师,后来在塔夫脱大学任神学
教授,他辞职后开始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受到了普遍欢迎。他在
塔夫脱大学任教时曾著有《家庭学校》一书。此书写于l921年,
但现在毫无疑问已成为教育史上的名著了。巴尔博士在出书后曾
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这些来信无一例外地都请求博士在这方面
继续深入研究,以使其教育理念得到迅速普及。这样强烈的反响
是教育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我们因此断定博士在早期教育方面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一现象也折射出了我们的社会是如此
缺乏早期教育的正确知识。现在,修订版的《家庭教育》也已经
应读者的要求出版了。
巴尔博士的《家庭教育》一书,主要是讲如何带给我们的孩
子最良好的早期教育,在这里仅将其精髓作一简介。
爱尔维修曾这样说过:“人初生时都一样,但今天我们看到的
人是各种各样的,有伟大的人也有平庸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产
生这些差别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长环境不同,尤其是人们小时
候的生长环境不同。而任何一个平凡的孩子,只要受到合适的教
育就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巴尔博士一直认同爱尔维修的说法,并为其大力宣传,同时
他认为,教育固然重要,但不同的孩子在天赋上也确实存在着差
异,不论爱尔维修的说法是否片面,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
言而喻的。
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卢梭的《爱
弥尔》为代表,认为同样的环境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是因为这
些孩子的先天不同,而另一种说法是以著名教育家裴斯塔诺奇为
代表的,他认为人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卢
梭强调天赋,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而裴斯塔诺奇强调后天的教
育环境,却很少得到认可。
爱尔维修无疑是裴斯塔诺奇派的先驱者。巴尔博士虽然也倾
向于这一派,但并不是完全站在这一边的,根据生物学、生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能力,但这种能力隐密地
潜藏在人们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潜在能力,
即人们常说的天赋。因此,天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种只
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体内的潜能。巴尔
博士的教育理想就是要使儿童的这种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只要能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遗憾的是,由于教育不得法,人们的这种潜在能力大都未能得到
应有的发挥,这正是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如何造就更多的天才
呢?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挖掘,并提供能自由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
的机会。
永失语言能力的小司各特
巴尔博士认为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
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这个观点在第一章已经论述过了。
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讲到了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司各特伯
爵夫妇带他们的新生婴儿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时遇到了大风
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难了,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
儿子爬上了一个海岛。那是个无人的荒岛,岛上长满了热带丛林。
司各特伯爵夫妇很快就被热带丛林里的一些疾病夺去了生命,只留
下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收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司
各特,他就跟着这班动物父母生活。
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
了小司各特,他和一群大猩猩生活在一起,已变成了一位强壮的
青年,他能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但
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讲人类的语言。人们将他带回英国,
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像
教婴儿那样去教小司各特,力求教会他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
够重归人类社会。
花了近10年工夫,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可以用双腿
行走了,但他还是更喜欢爬行,而且始终无法说出一个连贯的句
子,他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以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错过了人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
期。小司各特接触人类的时候已经20多岁,所以这种学习语言的
能力已经在他身上永远地消失了。
以上事例说明,儿童的潜在能力是在不断递减的,而这种递
减是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而致使其潜能白白
枯死所造成的。因此,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杜绝这种递减,
不失时机地给予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
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那么,怎样才能杜绝孩子潜在能力的递减呢?当然是尽早教
育。但是这个“尽早”又早到什么时候呢?巴尔博士的经验是:‘‘教
育必须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分辩能力,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时,就
能分辨出母亲和别人的面孔,知道“认生”了。但他这时并不是
对面孔的特征进行了这样那样的分析后才记住的,而是在反复的
观察中,把母亲的整个面孔原封不动地印入到自己的大脑之中。婴
儿的这种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对3岁以前的婴儿的
教育,其实就是“模式教育”。这段时期,婴儿对面前多次重复的
事物不会感到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
婴儿依靠动物的直感,具有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
是成人远不能及的。婴儿的大脑处在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
对事物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直
接吸收能力。如果你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
入幼儿尚未具备分辨能力的大脑中,他就可能会毫不分辨地吸收大
量的坏东西,并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就像古谚说的那样:“从你小
时候就可以看到你成人以后的样子。”
孩子到3岁时,就已具备了成人的一些基本性格。如果我们仔
细分析很多人,都能毫无例外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生
长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所以,模式时期决定
了人的一生。给3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的孩子“硬灌”些什么呢?大
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
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
则和态度。
总的来说,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这只是父母们走出的第一
步,以后的路更长,事情更琐碎,责任更重大。
语言训练对开发大脑智力最有效
巴尔博士始终认为,幼儿的语言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语
言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和工具,尽早掌握这门有用的工具,对任
何一个幼儿来说都意义重大。巴尔博士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还强
调说,在教孩子说话时一定不能过于随便,而要教给他最标准的
发音和最清晰的词义。只有这样做才是最有效的,否则语言的教
育就落不到实处而变得毫无意义。
巴尔博士与威特父亲一样,认为一定要教给孩子规范而完整
的语言,其实只要方法正确,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我们看到现
在很多孩子话都说不规范,其实都是父母们没有尽早去教造成的。
对孩子语言能力的训练要从幼儿的听力训练开始,从听父母说话
到让孩子反复地跟着讲,不断地训练和纠正,孩子学会规范的语
言就非常容易了。在教给孩子规范语言的时候最好教他书面用语,
为长大后阅读和思考打下基础。巴尔博士认为,语言规范的孩子
思维也比较严密。我们很难相信那些连语言都无法组织好的人能
够快乐地生活和严谨地工作。所以与其给孩子瞎编一些没有道理的
故事,迎不如正经读一本好书给他们听更为有益。
巴尔博士非常赞同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同样强调《圣经》的
教育作用。《圣经》在英国文学界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部了不
起的名著,把《圣经》念给孩子听,不仅可以教给他们优美的语
言,帮助他们学习英语,还可以陶冶孩子的心性和品德,非常有
益。除此之外,巴尔博士还推荐了通俗诗歌,那些通俗简单还有
韵律的语言非常容易记忆,所以在教孩子的时候可以首先考虑。
巴尔博士说,语言训练是最有效的开发孩子大脑的方式。因
此,不仅要尽早对孩子进行规范的母语教育,还要尽早教孩子外
语。巴尔博士早在自己的孩子3岁时,就教给他多门语言,比如希
腊语、德语等等。
教孩子知识时要见缝插针,比如吃饭或休闲时,要选择合适
的题目来引起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所
选择的题目应该非常灵活有趣,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与食品有关,喝
茶时可能与茶的传说有关。这样的教育非常有效,可以迅速激发
起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巴尔博士讲过一件真实的事情:
我有个好朋友是我住处旁边一家工厂的工人,我们常常
在一块聊天。他曾给我讲过一件让他非常犯愁的事。他说他
儿子正在上小学,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非常糟糕,让家长非
常担心。因此我专门去了他儿子的学校了解那孩子的学习情
况,果真如他父亲所说,他马上就要留级了。后来我开始主动
接触那孩子,与他沟通并渐渐地和他熟悉亲近起来。在他放
暑假的时候我对他进行了特殊辅导。9月份时,他居然以高分
考上了中学,并顺利地修完了学业。现在他成了一名非常优
秀的律师,文采也非常好,完全可以说是德才兼备。
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
巴尔博士认为,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就,与孩子的记忆力、想
像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培养这些能力时不能对孩子进
行机械训练,而应该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办法。
一位科学家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根据“用进废退”
的原理,早期教育可以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前。尤其是婴
儿时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
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为了使孩子们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巴尔博士常常
把有关内容编写在卡片上,然后用有奖竞猜的游戏方式对孩子进行
教育。后来他教儿子各国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在他的孩子l岁多时,如果他拿起某种玩具后开始聚精会神地
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的话,巴尔博士就会及时夸奖他,并和
他一起尽兴地玩。如果孩子想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就
不光要表扬,还要鼓励他再想出几种方法来。
以儿子阿道夫为例,他2岁的时候,母亲发明了一套吸引他不
断把故事听下去的方法,那就是每次只讲一段,高高吊起孩子的
胃口后,剩下的就不再讲了,让孩子自己去想像和补充。第二天,
在讲故事之前母亲总要让孩子先说出他自己所补充的故事。因此,
孩子总是竭尽所思对故事做出各种猜想。如果儿子猜中了,他母
亲就高兴地拍掌,如果儿子没猜中,他母亲就夸奖说:“哎呀,我
儿子编得比故事本身还好呢!”阿道夫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就在这
种训练中被不断培养出来了.
孩子不是知识接收器
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巴尔博士从不使用那种灌输式的教育
方式,他对那种方式极为反感。他认为灌输式教育就像给树浇水,
只浇到树叶上,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能吸收得到水分呢?在这
样的知识灌输中,!学生的感知能力正在慢慢丧失,他们只是不停
地记忆大量抽象的原理与公式,完全没有真正地理解科学知识。这
样的教育使孩子既难受,又吸收不了任何有用的东西,最后只能
让孩子成为死板的知识接收器。
巴尔博士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
根据其兴趣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从不对
孩子进行系统性的教育,从不事先告诉他们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
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或是先按照课本给他讲一些基础知识。这
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他总是在孩子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兴
趣的时候才教给他们相应的知识。这样,当孩子们后来再接触书
本时,对书上的内容就不会感到生疏,而是很容易地就接受了。
“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这是巴尔博士在教育孩子
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他总是用这么
一句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帮他们摆脱内心的痛苦。每当孩子痛苦和
失落之时,他会说:“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
孩子毕竟还太弱小,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们应该
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们。大人都有失落和失去信心的时候,何
况是孩子,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
孩子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夸奖。孩子需要
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任,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
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以巴尔博士的儿子阿道夫为例,他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对自
己一点儿信心也没有。当他战战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递给父
亲时,巴尔博士注意到了他眼中的不安,他似乎在等待父亲的审
判。那的确是篇糟透了的文章:问题没有交代清楚,句子不完整,
还有很多错别字。但应该怎样去评价它呢?由于感觉到儿子对写作
缺乏自信,巴尔博士知道不能简单地说一声“不好”就能解决问
题。在父亲沉默之时,阿道夫流露出忧伤的眼神。可他没有想到,
父亲对他说了一句令人振奋的话:“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
吧,爸爸刚开始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这时,阿道夫的眼光中闪烁
出兴奋的光芒。不久,阿道夫交出他的第二篇文章时,与第一篇
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自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成才的基础,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对自己缺乏自信,必然一
事无成。有效的夸奖很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巴尔博士在对儿
子的教育中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鼓励他
去相信自己。他在自己的书中这样说道:
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妄自尊大,对孩子缺乏应有的
尊重。虽然婴儿、幼儿不明白什么叫自尊,但他们却能够十分敏
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对于抚爱和夸奖,他们以微笑和撒娇加
以回报;对于嘲弄和漠视,他们以发怒和任性来加以回应。
巴尔博士非常注意这一点,他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他发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随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孩
子的任性就很容易被克服。以上面的事情为例,如果看到孩子的
文章不尽人意,就立刻否定他,甚至骂他“笨”、‘‘蠢”,这样就会
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毁掉孩子的自信。孩子以后就会对写文章
产生恐惧,这就会扼杀他的一种才能。
对任何事情的评价总有等级之分。在孩子得“优”时夸奖他
无疑会增加他的信心。如果孩子得了‘‘良”、‘‘中”,夸奖仍是必要
的,同时可以帮孩子找找差距,但重要的依然是要夸。即使孩子
做得很差,也要巧妙地鼓励他,并找出孩子的闪光之处。不要让
孩子觉得这件事情做不好就到了世界末日,在这种时候,千万不
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巴尔博士认为,只要孩子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应该毫不吝
惜地给予夸奖。即使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不能去挖苦讽刺。
孩子做错了事,只要他能够诚恳地改正,父母就应既往不咎。
任何人都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往往比成功更多。孩子失
败了,父母绝不能说“我就知道你不行”之类的话,应该帮助他
从失败中走出来,多加鼓励。
可以用钱来奖励孩子吗?
同威特父亲一样,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巴尔博士往往采取
给钱和写“行为录”这两种方式进行奖励。如果孩子学习好,他
就每天给孩子一美分。如果孩子学习很好,但行为有过错,那就
领不到这一美分的报酬了。
很多人都不解地问巴尔博士,鼓励孩子学习为什么要用给钱
这种方式呢?巴尔博士解释说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一分汗
水,一分收获”的道理。
当然,巴尔博士非常反对那种给孩子大量零花钱的做法。他
说,让孩子很轻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金钱,会让他
产生依赖性。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能很轻松地得到金钱方面的
奖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方面,他会毫不珍惜地将钱随便花光,
而不是把钱用到必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孩子由于能轻松地从父母
那里得到钱,他就会产生什么东西都很容易到手的错误想法,以致
长大后不愿为自己的生存去奋斗,变得懦弱和堕落。
巴尔博士有一位富有的朋友,他十分溺爱孩子,时常给孩子
很多钱,他觉得自己从小受了很多苦,现在,就应该让儿子去过
奢华的生活。
孩子名叫恩斯特,他的零用钱几乎是巴尔家孩子的l0倍。由
于钱来得容易,又没有得到父亲的正确指导,恩斯特在花钱方面
极为“阔气”,在同伴面前始终表现得高高在上。他从不会用这些
钱来购买对自己生活和学习有用的东西,更没有拿它去帮助那些
贫穷的孩子。由于“富有”,恩斯特很快就成了一些坏孩子追逐的
对象。他们聚集在他身边,经常向他说一些动听的恭维话,恩斯
特时常为此感到飘飘然。于是就用父母给的钱请他们大吃大喝。
如果那些孩子得到这些钱后能做一些好事也算说得过去,但事
实显然不是那样,恩斯特的大方得到了那些孩子的“尊重”,很快
他就成了他们的头儿。他们供他驱使,对他唯命是从。在这种情况
下,恩斯特还天真地以为是他自己的魅力使然。他并不知道那些孩
子是因为钱才和他团结在一起的。在和那些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恩
斯特渐渐发现了金钱的力量。当有的孩子不听他的命令或和他产生
矛盾时,他就花钱买通别的孩子去行使暴力。时间一长,他变得蛮
横无理,心地凶残。有一次,一个农夫不小心在路上撞了他一下,
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对那个农夫进行报复。那些孩子在路上将农夫
团团围住,用石头打得他头破血流,并且威胁他不准把这件事张扬
出去。
恩斯特不知道,成天跟随他的那些孩子并不是真的对他好,只
是想从他那里得到好处罢了。他们引诱恩斯特参与赌博,并事先
设下圈套让他输,用各种卑鄙的手法骗他的钱。可他根本没有注
意到这些问题,还为他们能给他提供新的‘‘游戏’’而感到高兴呢。
输钱他也无所谓,因为他的父亲会不停地再提供给他。
可想而知,恩斯特在这种“风光”的童年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
成绩呢,他的乐趣都用在吃喝、打架和赌博上了,学习只是装装样
子的事!他从未尝到过学习的快乐,他一看书就会觉得头痛,而和
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闹时,他才会感到自由自在。
这样的放纵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渐渐的,他的恶劣行为传
到了父亲耳中,那位遭他毒打的农夫向他父亲告了一状。他父亲气
极之下,将他痛打一顿,并且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钱供给,顷刻之
间,他成了一个“穷人”。
在一次赌博中,恩斯特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输光了,当他向其他
孩子借钱做赌本的时候,那些孩子翻脸了。他们告诉他:“你现在没
钱了,就不要再玩下去了。”恩斯特气愤极了,他没有想到平时的
“好朋友”忽然之间完全变了样。他和他们争吵起来,并开始动手
打架,那些孩子围着他,让他吃够了苦头。其中一个孩子用一块石
头砸破了他的头,那个孩子正是那个曾被打的农夫的儿子。
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有多么大的关系
啊!恩斯特本来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爱学习的孩子,他有很好
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但他不仅没有在优越的环境中向好的方
面发展,而且还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我认为,这完全应归
罪于他那个愚蠢的父亲。
简朴给人带来自由
儿子大约到了5岁时,已存了一笔对于孩子来说算为数不少的
钱了,从那时起,巴尔博士就开始指导他如何使用那些钱。
巴尔博士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也包括教会他如
何花钱,这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巴尔博士把这种教育
称作理财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孩子
他认为,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
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做得
愈早,效果愈佳。
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犯了错误就应
该被无条件地原谅。小孩子没有固定的收入,也不具备成熟的金
钱意识。他们不知道怎样管理好自己的钱,但他们有强烈的用钱
欲望,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在用钱方面出现种种偏差,而这些错误
会直接关系到他们本身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对一些孩子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孩子们在这方面犯的
错误非常相似:滥用父母的钱;没有存钱的习惯,花掉的比积攒
的多;钱在被花掉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的购买欲望了;买东西时,
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只有在花钱时才有一种满足感;轻易相信
别人的承诺;不作计划……因此,帮助孩子们改正这些错误,树
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好他们的理财能力,是父母们最基本的
责任和义务。
有的父母无偿地向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金钱,一味无条件
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
的恶习,当他们在成年以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作
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他们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
决策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
巴尔博士之所以给孩子钱,主要是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计划,并
且让他们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从不会无计划地给
孩子钱,而是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只在他做好了事情后才给他。
巴尔博士发现,孩子在3岁左右就开始萌发出独立的自我意
识,产生“我自己来”、“我会做”、“我能做”的表现欲望。所以
巴尔博士在儿子阿道夫3岁时就开始对他进行与此相关的教育。
这种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对孩子来讲都应该是自然、适时
的,能为他的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丰富养料,所以很多父母认为
孩子在少儿时期不应该接触金钱是不对的。
巴尔博士认为,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是让孩子
学会攒钱或方便他以后经商,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能干的、健全
的、真正的人。
在这一点上,基础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教会
孩子诚实。因为这关系到他将以一种什么态度去从事那些和钱财有
关的活动,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公众的评
判。而且,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将会给他以后的发展带来
麻烦甚至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对此巴尔博士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我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诚实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不诚实
会让人遭到报应的故事,在他们的头脑中加深诚实的概念。我
时常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诚实标准。我的行为给孩子们留下了
什么印象?是否在他们面前讲过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
通过我辛勤的培养,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诚实
品格。到了上学年龄,我就开始鼓励他们用自己内心的道德
标准来评判某一行为的是非曲直。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面对
真正艰难的选择时,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绝不能出尔反
尔。我特别告诉孩子们,在金钱面前应该保持自尊。
在现实生活中,金钱是一种最容易让人失去自尊、让人做
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在金钱面前能
够保持住自尊,不出卖自己的原则,他就会获得世人的尊敬,
到头来金钱就会尊敬他,使他事业上得到更大的成功与收获。
在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中,我教他们学会节俭,认识每件东
西的价值,不要做无谓地浪费
我经常让孩子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奖励给他
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报酬;我和他们一起讨论地球上的自
然资源状况,告诉他们金属、木材以及纸张从何而来,让他们
知道应该爱护和珍惜自然资源。如果他们滥用或因疏忽大意
而让物品遭到破坏,我会让他们亲自去尝试修理或者给他们
一定的惩罚。
我还告诫孩子们,尽管我们都十分喜爱金钱,但绝不要贪
心。因为钱财虽然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却不能创造一
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我是一个简朴而克己的人,一直非常希望将简朴的生活作
风传给孩子。孩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主宰国家未来
的是贪图享受、奢糜腐化的一代人,那么这个国家将不堪设想
满足感是简朴的根本所在。“觉得足够就够了”的态度肯定会
对孩子的一生带来很多好处。我还用很多事实告诉孩子们简朴是
如何给人带来自由而不是束缚的根本道理。
要把与孩子谈话的重点放在美德、友谊上面,并让孩子时时
记住“在所有的事情中,忠爱简朴”这句话,那么他简朴的好习
惯便会渐渐形成。
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
巴尔博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母亲的悉心关怀,他们
的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一点也不亚于巴尔博士。可以说,巴
尔博士的孩子之所以有美好的品德、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及健康
的身体,与其母亲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虽然孩于的学习由巴尔博士负责,但他妻子也付出了不少心
血。巴尔太太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外,也很关心他们的游戏。
有一天,儿子阿道夫独自一人在家,他把自己养的一只小狗
拴在屋外的院子里。不久,天下起雨来,但阿道夫并没有把小狗
带回室内来。小狗在外面“汪汪”大叫,冰冷的雨水淋得它浑身
发抖。这时,他的母亲刚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情形,赶忙将小
狗牵到了屋里,并立刻质问阿道夫。
“阿道夫,你为什么让小狗在外面淋雨。,,
“我……我忘记把它带回来了。’’
·“可是,你没有听见它在叫你吗?’’母亲听儿子那样说非常生气,因为她知道儿子在撒谎。
“我想它在外面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为自己辩解道。
“没有什么?那么我把你也放在外面淋一会儿雨,你愿意吗?,,
“不愿意。”
“阿道夫,你自己都不愿意,为什么要小狗去淋雨呢?你看,天
气这么冷,小狗也会生病的。把小狗放在冰冷的雨水中,这是多
么残忍的事情啊!假若有谁让你去淋雨而生了病,妈妈该有多心痛
呀!”
听了母亲的话,阿道夫低下了头。他承认自己错了,并表示
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一定要爱护小动物。
. 巴尔太太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一点一滴地培
养孩子的善行,让他们逐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细节
巴尔博士认为,教育者实施教育经过的记录非常重要,记录
的内容可以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孩子的进步和落后,他的各种表
现、喜怒哀乐,甚至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点收获和心得等
等,就像记日记一样,应天天坚持。这样父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孩子每一天的真实状态,教育会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良好的
效果。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为自己的孩子度身定做一个
成长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自己的教育计划。先制定大目标,然后在
大目标下制定小目标,最后一一锁定。如果不去落实,所有的计划
都是没用的。有的父母会抱怨这样做太过麻烦,其实,看到孩子成
长所带来的快乐将远远超过记录带来的麻烦。
举一个例子,你喜欢观察小动物或是植物的生长过程吗?我
知道很多人有这方面的爱好。但细心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一定会
更加有趣。人生的感悟和成长,大部分都来自于对这些细微而又
重大事情的体验。
所以,任何人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有热情、恒心和
与之同甘苦的毅力,因为社会和法律对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并无约
束,所以为很多做父母的人带来了绝对的自由,而绝对的自由往往
会引起职责的松懈和道德的堕落。所以,马马虎虎把孩子带大和精
心细致地把孩子教育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没有约束的情况
下,很多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行为都放任自流,严重失职。所以,想
要教育好孩子的人一定要先使自己充满信心,并坚持不懈地每天做
好记录,按照详细的计划来一步一步地落实。
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第六章
为了防止儿子养成自我欺骗的心理,威纳博士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真实的样子,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决定。许多父母不仅没教会孩子这方面的技能,反而引导孩子不去面对现实,总想保护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结果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理。
爱心教育对天才的诞生非常重要
威纳兄妹的父亲威纳博士是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与赛德兹博士一样,他也是俄国人。在他的教育下,儿子诺伯特l0岁就进人大学,然后考人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l8岁便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两个女儿也在十二三岁时就上了大学。威纳博士也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写成了一本小册子,叫做《爱心教育》。这本小册子现在已经失传,现在仅就我们所知道的介绍如下。
有人说?天才儿童是期望过高的父母逼迫和推动的产物。人们普遍认为,那些被父母催逼着早日成才的儿童,往往是内心充
满怨恨,不服管教,精神压抑的孩子,长大后对获取新的成功会
全然失去兴趣。故而他们奉劝天才的父母不要干预孩子的生活,要
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玩耍、学习。然而,这种观点恰恰反映出
美国文化对儿童的期望值太低。日本对儿童学业方面的期望值就
比美国高。有些天才儿童的确有时会对自己的发展失去兴趣,但
这很少是家庭催逼过甚的缘故。
导致儿童丧失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的父母出
于一己私利过分压制自己孩子的潜能;有的父母独断专行,不给
孩子自主权;有的父母还剥夺孩子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威纳博 .
士认为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种:
’1、天才儿童在家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常常是家庭
中的第一个孩子,或者是独生子女。
2、天才儿童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3、天才儿童的家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父母几乎将所有精力
都用在早期教育上。
4、天才儿童的父母内驱力强:他们不仅率先垂范,定出高标
准,而且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喜
爱孩子的成就胜于喜爱孩子本身,天才儿童就有产生逆反心理和
半途而废的危险。
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有最益于潜能发展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
. 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将高期望值与对儿童的教育相结合。
以上六种除出生顺序效应外,还明确地指出了具体的、有助
于产生天才的家庭环境特征。可能是儿童的固有特征造就了特定
的家庭环境(比如丰富多彩的或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也可
能是父母的特点(如能动性强)通过环境影响了儿童。
天才儿童或杰出的成人在家庭中享有特殊地位应该说是一种
环境优势,而不是遗传优势,因为从遗传的角度很难解释第一胎
生儿童(老大)在家庭中为何比后几胎生的儿童享有有利条件。有
人从动机角度解释这一问题,老大最初几年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
位,第二个孩子一出生,他们便失去了这种地位,或许他们因此
而产生了一种想用成功来重新获得中心地位的动机。
但独生子女是不会丧失特殊地位的,这又如何解释呢?动机
说在此无济于事,于是,我们想到遗传说,决定只生一个孩子的
父母可能是能力很强的人,他们想在抚养孩子上少花些时间,而
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但如果我们使用环境说对这两种
情况都能作出解释。父母的激励能给孩子带来认知能力方面的优
势,因此较之于出生时家中已有兄弟姐妹的儿童,头生和独生子
女早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激励要多得多。由此威纳博士得出结论,
家庭的爱心教育对天才的诞生非常重要。
你是孩子什么样的朋友
威纳博士认为,天才儿童一般都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这
种环境活泼有趣、富于变化并充满刺激。他们的屋子里摆满了书,
从小就有人读给他们听;父母经常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或者听音
乐会;他们的父母从不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跟他们说话,而是和他
们平等地讨论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
他在书中讲到了一位名叫亚当的神童。亚当的父母总是尽量让
亚当的生活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亚当还是一个婴儿时,就开始接
触到鲜亮的色彩、有趣的形状、乐声等各种声音。这种外界的刺激
总是在父亲或母亲的监督下实施的,还根据亚当的反应随时调整。
在亚当婴儿期之后,刺激方式有所改变,父母开始和儿子谈论抽象
概念,他们向儿子提出有趣的问题,进行思维实验。
与父母在林中漫步对亚当来说相当于是在上自然知识课:
我们第一次和亚当以及他母亲菲奥娜和父亲纳撒尼尔到
我们家附近的森林保护区去散步时,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进入
林中100码。菲奥娜看到一簇特别有趣的羊齿植物,我们驻足
欣赏,而他们和孩子就不同植物的种类展开了广泛讨论。再
走两步,纳撒尼尔发现了一块正在腐烂的什么东西,他和亚
当就开始猜测它已腐烂了多长时间,会有什么化学反应发生,
以及整个腐烂过程需要多长时间等。随后,亚当又会悄悄观
察一种有趣的小鸟并向大家描述其筑巢的习惯。几乎任何东
西都为他们生动有趣的讨论提供了素材。
只要父母重视教育,孩子的潜能在贫困家庭中也一定能够得
到良好的发展。有些天才儿童的父母很贫穷,但他们能够做到随
时对孩子进行激励和鞭策,为孩子的阅读、玩耍和讨论问题创造
条件。
精神病学者詹姆斯·考默讲过,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生长在
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但他们的母亲麦吉·考
默十分重视教育,不遗余力地供孩子们读书。考默家的孩子最终
都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有将教育置于优先位置的文化
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社会阶层和受教育水平有一定关系,但
又不完全取决于这些因素。
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促进天才儿童的发展,
一是父母其中一人或两人都花大量的时间来激励和教育儿童,另
一种是父母出钱聘请优秀教师,以确保孩子能受到高水平的教育。
在这两种情况下,家庭生活完全都是围绕孩子的需要安排的。父
母把自己的兴趣都贯注到开发孩子的天赋上,为孩子的进步作出
了巨大的努力。
比如,神童迈克尔全家都搬到亚拉巴马州,就是为了让6岁的
迈克尔能在母亲的陪伴下上大学。其实很多无意以孩子天赋作为
炫耀资本的父母都会把孩子放在家庭生活的中心地位。在威尔士,
一位母亲培养出了4名神童,她把醒着的时间分分秒秒都倾注到孩
子身上。亚当(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在林中漫步的那个孩子)在孩
提时期几乎总是处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照料之下,父母的头等大
事就是满足亚当获取知识的需要。上学后,父母还竭尽全力营造
同样的氛围来保证儿子的成长。这一点可从下面摘录的亚当母亲
写给孩子所上的第一所学校校长的信中看出来。她写道:
只要内容有趣,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亚当就能毫不费力
地全部吸收……他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有顶尖的专业能力,无
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具体的,无论是发展中的还是已成为历史
的,无论是可能的还是已知的,无论是任何领域的展望还是
现实,所有这些都可成为熟练教师教学的内容。我想亚当不
再需要关于爱斯基摩人、陆地和人类这样的单元课程。我认
为他应该接触人类学家、跨文化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历
. 史学家、地理学家、民俗学家以及精神病学学家……这样,他
可以询问、探索、质疑,或许最后能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把他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传统教育的框架内,就等于剥夺了
他真正所需要的东西。
当然,没有哪位老师或导师能达到亚当父母所要求的那种对
亚当的重视程度。美国文化中许多天才儿童的父母如约翰·斯图
尔特。穆勒和托马斯·爱迪生的父亲等,认为他们比学校更能教
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他们反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赞成家庭教
育。威纳博士也非常赞同这种看法,而且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
身体力行。
让孩子吃得更轻松愉快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威纳博士始终把握这样的原则:培养
.孩子在吃方面的独立性,让孩子觉得吃东西不仅是一件重要而愉
快的事情,还是一件想做和能做的轻松自然的事情。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觉得他用手指抓东西吃更方便,父
亲是不会去指责和训斥孩子的。威纳博士还认为孩子爱先吃什么,
喜欢把哪些食物一块吃都应该由他们自己作主。只要孩子没有挑食
或贪吃的表现,他都会尽量让整个进餐过程和谐而愉快,对他们的
提醒多于斥责。
哈里斯·莱恩斯特在他的著作《关于大脑的营养》一书中这
样说道:“营养不足会降低某些神经信息的传递水平,并会对多种
相应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同样,身体或精神的毛病也可以通过
调节相关传递因素而得到矫正,即可以通过对饮食作简单的改变
而做到。”
他在书中详细列举了损害大脑功能的各种营养不良的情况,
特别说明了一种人体自身不能生产出来的多元不饱和脂肪----油
酸缺乏时的情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一匙玉米油足以满
足一个成年人一整天的全部需要。但这一匙对正常的大脑功能是
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一匙玉米油,大脑就不能修复髓脂质鞘,结
果可能会导致动作不协调,混乱,失去记忆,偏执,冷漠,发抖
等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营养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降低或损伤
的情况并不鲜见。相反,如果要让孩子的大脑高效运行,胜任所
有形式的智力活动的话,为孩子安排合理的、利于营养需求和平
衡的饮食就十分重要。
威纳博士认为,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供给大脑正确的“食物”,
是发展孩子智力不可缺少的起始步骤。当孩子出生后除了及时给
孩子喂养母乳外,威纳博士和妻子还用牛奶、羊奶等食物喂养孩
子,并在喂养中搭配用各种米、面粉、黄豆等制成的代乳品。在
孩子l~3个月时,再喂给孩子一些果汁和菜汁,如橙子汁、西红
柿汁、胡萝卜汁、菠菜汁等。4~6个月时,就给孩子喂香蕉泥、苹
果泥、土豆泥、胡萝卜泥、蛋黄泥、鱼肉糊、青菜粥、牛奶粥等。
7~l2个月时,他们开始给孩子做菜末、牛肉末、鱼肉泥、鸡肉粥,
还时常给孩子喝一些鸡汤、骨头汤等。
他发现,孩子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好像比吃奶还要高兴。在
孩子l周岁时,他们开始给孩子断奶。先是喂牛奶,并且在每天的
正餐之间定时喂一些辅助食物,如肉末、蛋羹、果菜等。因为这
时孩子主要的营养已经不是来自母乳,而是从每日的饮食之中摄
取。所以,要更加注意食物调配,保证营养的供给。在孩子2岁时,
他们就主要喂菜、肉、鱼、蛋、豆制作的食品,并辅以面包、薯
类等碳水化合物。
儿子诺伯特那时非常不喜欢吃蔬菜,威纳博士仔细观察后发
现他不喜欢吃的原因是由于蔬菜纤维长,口感和味道都不够好,所
以就尽量把菜做得精细一点,让他能愉快地吞下。
在孩子3岁时,威纳博士认为这一阶段各种类型的营养摄取极
其重要,特别是那些基本的营养类型缺一不可。特殊的营养能提
供孩子成长必需的重要能量,如果脂肪吃得过少,导致热能不足,
就只能依靠糖类来补充,但要适量,因为过多吃甜食会引起孩子
食欲不振、蛀牙等不良后果。所以,威纳博士从不会给孩子吃太
多的糖,即使要吃,也是有限制的。从孩子3岁时起,威纳博士开
始注意饮食规律,通常每日三餐之间加一些辅助食品,让孩子全
面地、无遗漏地摄取各种营养。
5岁时,孩子的乳牙已经出齐,咀嚼能力增强,这时,威纳博
士认为孩子的饮食要求已基本接近成人,因此就给他吃各种成人
吃的食品,但很少让孩子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孩子边吃边说话的时候,威纳博士一般不会干预他,但如果
影响到他的正常进食就不行了。他认为,如果孩子边吃边说还边比
呼,不但吃得慢,而且长期下去,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利。如果
孩子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适当阻止,不要对孩子大
声斥责,过分的斥责会影响孩子的进餐兴趣。而且,如果完全禁止
孩子说话,整个进餐过程会变得死气沉沉,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愿
望和表达能力。
孩子食欲好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食欲过旺就有问题了,所以,
调整好孩子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诺伯特也有贪吃的时候,每当他想在正常进餐时间之外吃东
西时,威纳博士和太太就会想办法让他忍耐,尽量减少食物对他
的诱惑。
吃是人的天性,孩子偶尔嘴馋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引
导他们。威纳博士认为,孩子的饮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父
母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体质、营养等各方面的因素,认真
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适度控制,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健
康的饮食习惯。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而不会白白辜
负父母的苦心。
孩子的听力培养在母亲腹中就要开始
威纳博士对孩子的教育,是从训练孩子的五官开始的。他认
为,人的能力如果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就永远不会发展,所以,训
练孩子五官的官能必须尽早开始。而且这种训练从听力开始的话
效果会特别好。
婴儿的听力比视力发育得早,早在母亲的腹中他就能听到母
亲体外的声音。如果父母没有进行有效的胎教,那孩子可能只听
到母亲心跳的声音;如果进行过有效的胎教,孩子的听力就会得
到飞速的发展。许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会在高亢的声
音中受惊。这种声音越尖利,孩子的反应就越强烈。当发现孩子
有这样的反应时,威纳博士知道孩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听力,于
是就抓住时机对他进行训练。
以儿子诺伯特为例,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讨厌刺耳的声音,喜
欢有节奏的韵律,比如音乐、有节奏的击鼓声和时钟的“滴答”声。
所以,从他有了这种感受时开始,威纳博士就用音乐和朗读诗歌来
开发他的听力潜能。诺伯特的幼年生活,可以说是完全沉浸在音乐
之中的,威纳博士和妻子一直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并时常在家里弹
奏钢琴,每当诺伯特听到钢琴悦耳的声音时,就会流露出激动的表
情。
虽然那时诺伯特还很小,威纳博士却能感觉到他对音乐的敏
感。有一段时间,威纳博士经常练习贝多芬的《致爱丽斯》。有一
天,他弹完琴去看看躺在隔壁房间床上的儿子,还未进门,就听
见他在“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于是,威纳博士在门口停留了
一会儿,仔细听他在“咿呀”什么。令他兴奋的是,儿子小嘴里
哼着的居然是《致爱丽斯》刚开始的几个乐句,虽然不准确,但也
大致相同。当时,威纳博士激动极了。接下来的几天当中,他都反
复弹奏《致爱丽斯》刚开始的段落,当然,并不是因为弹不好而
反复练习,而是为了让儿子加深印象。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久,小诺伯特就能将那几个乐句完全
仿唱出来,不仅音准,而且旋律和节奏也完全正确,那时,诺伯
特只有8个月大。诺伯特在3岁时开始学琴,他很快就将《致爱丽
斯》的大部分学完,除了特别难的地方,几乎是一气呵成。这一
定是和他在摇篮中的“学习”分不开的。虽然诺伯特那时候很小,
但已经在脑海中记录下了许多音乐。
威纳博士发现,儿子对于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反应。当听
到巴赫的音乐时,他会很平静,听到莫扎特的小夜曲时他会表现
出快乐,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他会格外激动和兴奋。当他听到舒
伯特的《摇篮曲》时,则会安详地入睡。
威纳博士不但让儿子听不同的音乐名曲,还让他接触钢琴。儿
子一敲响那些白键和黑键就会呵呵地笑。因此只要儿子不高兴和
哭闹不休时,他总会把他抱到钢琴前,弹几个音给儿子听,或是
让儿子自己去弄响它。一听到琴声,哭闹的诺伯特就会马上平静
下来。有时他为了不让儿子受到太多琴声的刺激而抱开他时,他
反而还会哭呢。
为了使儿子形成音的概念,威纳博士特意在钢琴C大调的位
置,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纸条分别贴在七个
基本音的琴键上,给它们起名叫红色的声音、橙色的声音、黄色
的声音等。每天他都把儿子抱到钢琴前,敲响这些琴键给他听。诺
伯特还不到6个月时,就能准确地区分它们了。后来,在诺伯特能
够说话时,威纳博士就给他讲这些颜色各自代表了什么音。他时
常考问儿子:“红色的是什么音?黄色的是什么音?”诺伯特总会迅
速地回答:“红色是do,黄色是mi。”
诺伯特开始学钢琴时,威纳博士专门为他请了一位音乐教师。
第一堂课下来,音乐老师非常好奇地对他说:“太不可思议!你创
儿子如果仅仅有音乐的感觉,那也不足为奇,因为你本人就喜欢崔
乐,他受到影响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他的音准概念太好了,居
然能把标准音记得那么牢,你要知道,学音乐的人要想具有标准音
的概念,是要花很多时间来训练的。”
当这位老师听了威纳博士讲述的教育方法后,他非常感叹:
“如果所有学音乐的孩子都能在婴儿时期得到这样的训练,他们以
后的音乐学习一定格外轻松。这样的话,我们身边不知会出现多
少天才音乐家呢!”
在儿子婴儿时期,威纳博士不仅给他听音乐,还会和他长时
间地谈话。他认为,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应该尽早地与
他们交流。
威纳博士认为,婴儿要听懂父母的话,的确需要一长段时间,
但是他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天生地对父母的话作出反应。
当父母轻声细语时,婴儿就会柔柔地看着他们,如果大声嚷嚷,孩
子就会本能地闭上眼睛。因此,威纳博士劝告那些年轻的父母,千
万不要忘了尽早对孩子说话。
初生的婴儿除了会哭之外,还会发出一些别的声音,虽然那
些声音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却是他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这
些声音传达着这样一些信息,或许是吃饭后高兴的“咯咯”声,或
者是哭泣前发出的“呜呜”声。比如诺伯特6周大时就会对母亲的
微笑、谈话的声音有所反应,2个月时,他不光会微笑,还能发出
一些声音。这时,威纳博士和妻子就抓住时机与他交流,因为,如
果照顾孩子的人不爱说话,不去理会孩子或者只顾和其他大人说
话,那么这个孩子说话的时间就减少了。况且孩子也并非听见大人
说话时才开口,有很多时候他还会自言自语。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诺伯特的听力,在他2个月时,威纳博士还
为他准备了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如小鼓、铃铛之类的东西。每当这些玩具发出声音时,他就会转过头寻找声源。
除了经常跟儿子说话外,威纳博士还时常轻轻地为他朗读诗歌,因为诗歌在很多方面与音乐有相同的功效,音乐是纯粹的听觉,而诗歌则是深含意义的东西。事实证明,给孩子朗读诗歌很有效果,诺伯特在刚满l周岁时就能背诵维吉尔的某些诗句了。
用“翻译家”的游戏教孩子语言
威纳博士认为拉丁语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尽早开始教孩子拉丁语。诺伯特之所以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能掌握多国语言,完全归功于威纳博士自小对他进行的拉丁语训练。威纳博士认为,学习语言首先应该能听能说,如果只懂句子和结构,那么就失去了学习语言本身的意义。儿子很小时,他就有意识地教给儿子一些拉丁语的句子,并时常用‘‘翻译家”游戏的方式训练他的听说能力。
一开始,父亲用英语和儿子诺伯特对话,当然选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你好吗?”,“见到你很高兴!”这些简单的句子。然后他会让儿子装扮成一个翻译家,即假想自己是一个出色的翻译家,并且要陪同“外交官”接见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他们时常把房间中的桌子、椅子、门窗假想为那些外国客人。威纳博士作为“外交官”,一边对“他们”说,“见到你很高兴”,一边和“他们”握手表示友好。这时,诺伯特就会在旁边给他作翻译,用不同的语言对“来自远方的客人”,“见到你很高兴”。这些游戏不但让孩子觉得特别有趣,还能让他轻松地记住这些不同的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诺伯特很快就能用多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威纳博士认为,弄清语源对于学好外语是很有益处的。所以在诺伯特学拉丁语的时候,每当儿子学会一个新的拉丁语单词,他都会帮助儿子尽力弄清语源。
但是,这种严肃而“正规”的方法还是用得比较少,他们都比
较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威纳博士一直认为这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
佳途径。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
都会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威纳博士时常教育孩子,认准
一件事后就要全力投入,只要有恒心和毅力,一切困难都会迎刃
而解。
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威纳博士和妻子就决定要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尽管孩子的奋斗方向还无从谈起,但有一点是十分
清楚的,就是要想取得成功,只有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在这一方面,威纳太太做得非常好,每当儿子遇到困难,她
都会用各种方法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一下,再坚持一
下。直到他取得成功。
在诺伯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训练他的持久力,第一
步是训练他注意力的持久性,因为这是行为持久的前提。为了培
养儿子注意力的持久性,母亲用一个玩具——一只用布做的黄色
小猫,放在儿子周围以引起他的注意,等到他产生兴趣之后,就
把小猫放在他手边差不多能够着的地方吸引他去抓。当儿子老是
抓不着准备放弃,母亲便用手推着他的小脚鼓励他:使劲儿!使劲
儿……儿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往往会用力蹬几下腿,然后尽力去把
小猫抓住。在小猫被儿子抓到手后,母亲就用欢呼和亲吻来庆贺
儿子的胜利,让他体验努力后成功的喜悦。
在诺伯特能够爬行的时候,母亲便增加了训练的难度,在他
马上就要够着目标的时候,把吸引他的玩具放到稍远的地方,然
后鼓励他继续争取。
诺伯特稍大开始学习知识了,威纳博士和妻子仍然用类似的
方法培养儿子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只是道具不再是玩具而换成
书本了,久而久之,诺伯特形成了一种坚持的习惯,他在学习上
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在困难面前绝不退让的结果。不过,诺伯特
在学习上一直都表现得特别轻松,任何有关数学的题目似乎都能
毫不费力地解答。
为了让儿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威纳博士有一次给他安排了一
道远远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题目。儿子开始像往常一样专心致志伏在
书桌前思考起来。过了很长时间,诺伯特还没有从房间中出来。威
纳博士感到有些诧异,虽然那道题很难,但诺伯特以前从未花过那
么长的时间去思考,何况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规定的学习时间。威
纳博士走进房间,看见诺伯特仍在冥思苦想,而桌上用来做习题的
纸是空白的,一个字都没有。他问儿子:“怎么,是这道题太难了
吗?”儿子抬起头来看了看他,一言不发。诺伯特此时满脸通红,天
气不热却满头大汗,他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儿子一定生病了。
“诺伯特,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他问。“没有,我在想怎样解答
这道题。”诺伯特回答道。“现在已经超过了学习时间,如果你认为
太难就先休息一下吧,明天再来解决它。”他说道。“不,爸爸,再
等一会儿。我好像马上就要找到答案了。请您再给我一点时间吧。
诺伯特说完后继续埋头思考。快要吃饭的时候,儿子的母亲有些按
捺不住了,她对丈夫说:“你应该让儿子出来,那道题恐怕太难了,
诺伯特的自尊心又强,可能是害怕做不出而难为情呢。你去劝劝他
吧,不要让他累着了。”于是他又来到儿子身旁。“诺伯特,你已经
尽力了。解不出来没有关系,这道题的确太难了。”威纳博士对儿
于说。“不,爸爸,快要做出来了,”诺伯特说,“您不是告诉我做
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吗?我已经找到了解这道题的方法,就只差一
点点。我想我马上就能完全解答它。”
儿子这样说,威纳博士只好和妻子待在门外耐心地等候。其
实他们已经做好了儿子不能解出这道题的思想准备,只是觉得儿
子既然有那份恒心就尽量支持他吧。
“爸爸,爸爸,”不久,他终于听到儿子兴奋的喊声。从儿子的
声调父亲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不出所料,诺伯特蹦蹦跳跳地跑
了出来。威纳博士看了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并且他的解题思路
巧妙之极,似乎还在标准解题方法之上。当威纳博士问他在解题
过程中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诺伯特回答:“想到过,因为它确
实太难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感到头疼,脑袋都要涨破了。我真
想跑出去对你说做不出来了,但又想起妈妈的话:坚持一下,再坚
持一下。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坚持下去,非把它解答出来不可。”
通过这一次练习,诺伯特对“坚持就会成功”的道理有了更深
的体会。
孩子的自尊心就像娇嫩的花朵
孩子毕竟是孩子,判断及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他们
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习惯。父母们应该充分
重视这个问题,不能把孩子的“恶习”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孩
子的“恶习”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比如说孩子说的
“我恨死你了”就和成人说的“我恨死你了”不是一个概念。
父母在面对孩子过失的时候,应该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多
考虑一下孩子说话、做事的动机,以免小题大做,弄假成真。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能树立起父母
的权威,令孩子口服心服。威纳博士认为这种做法极端错误,太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了。
在对儿子诺伯特的教育上,威纳博士从来不采取当众训斥的
办法,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基础上,否
则,不但无法教育好孩子,反而还会使他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
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理健
康造成深刻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稍不留
意就天折了,所以,无论是当面或者背后教育诺伯特,威纳博士
都一再注意尽力维护孩子的自尊。他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
维护孩子的荣誉感。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孩子
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求往往比成年人更强烈。对于孩子来说,得
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自尊心被伤害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如果当着众人,特
别是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会让孩子感到颜面尽失,羞愧
难当。这样甚至会成为其他孩子羞辱他的把柄,他以后在伙伴面
前就会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障碍,以致影响孩子
一生的健康成长。
所以,威纳博士一直强调,父母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来看孩
子,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要用适当的方法去细心教导,不要蛮横地
批评孩子。在对诺伯特的教育过程中,无论他做了好事或坏事,威
纳博士都竭力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因为教
育孩子是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威纳博士特别看不起那些动不动就
怒火冲天的父母。这些父母只能把孩子吓得六神无主和神经衰弱,
表面上孩子看起来听话了,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理孩子的过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当诺
伯特做错事时,威纳博士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总是使用“不准这
样”、“不要这样”、“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来责怪孩子,
因为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增加他的消极情绪。
他总是用积极的、肯定性的语言给儿子明确的行为指导,这样做
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很多父母认为,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就要对孩子的一
举一动了如指掌。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
大孩子有,小孩子也有。许多父母都不注意这一点,要么从不关
心孩子有什么秘密,要么千方百计地窥探孩子的秘密。孩子虽然
幼稚,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所以,父母不应该对此过多干涉,特
别是对健康合理、无害的秘密。这样,哪怕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
更加信任父母,与父母更加亲密。有了这种信任和亲密,孩子可
能会主动把他们的心事告诉父母。如果父母一味追问,孩子得不到
父母应有的尊重、信任,就会感到自己没有地位,不免心灰意冷,
对生活逐渐丧失积极性,甚至很早就会关闭自己心灵的大门。
当然,尊重孩子的秘密,并不等于对孩子不管不问,是健康
的就应加以引导,不健康的则应在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去教
导他。
在儿子犯错误时,威纳博士总是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他明
白错在哪里,从不长篇大论或喋喋不休。他发现在与孩子沟通的
过程中,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
效果。
他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他认为体罚是一种粗暴的行为。而
很多父母不仅责打孩子,还脱口而出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
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等,这些都会对孩
子产生极端不良的影响。
我相信你能做好!
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威纳博士一直特别注重对孩
子勇气的开发和培养,他认为,一定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这样的
观念: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会担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
但如果仅仅因为担心而牺牲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就难以培养孩子
勇敢的精神,这样的父母,他们表面上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实
际上他们是在害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锻炼孩子的勇气,实际上
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个考验。
诺伯特从小就明白勇气的价值。有一次,他和别的孩子一起伪
游戏。手指不小心被同伴弄出了血,疼痛异常。但他强忍着眼泪,
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和同伴们玩耍。后来,诺伯特告诉父
亲,他不能让同伴看到他的软弱,因为一旦眼泪掉下来,同伴会瞧
不起他,也许从此就不再和他一起玩了。
威纳博士一直注意对儿子勇气的培养,也非常欣赏那些力求让
孩子变得勇敢的父母们。他说,在锻炼孩子勇气方面,英国人的做
法是值得学习的。在英国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
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孩子们提供进行探险活动的机
会,以训练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在这里,孩子们每天一早就
来到河边,由专门的人负责教他们游泳和划船。训练是艰苦而紧张
的,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也有些人受伤。在激流中拼搏,需
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了划船等技
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出了勇敢的精神,同时也
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道理。在英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活动,目的不
是为了学习某种技巧,而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以
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在威纳博士看来,英国人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某
些在成年人看来是危险的、不适合孩子们做的事情,实际上孩子们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父母总是出于盲目的爱心或对孩子的能力缺乏
正确的认识,才阻止孩子去探索新的事物,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
的机会。威纳博士一直认为,受到过多呵护长大的孩子,缺乏勇
气是必然的事情。
一个人是否具有勇气和自信心,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威纳博士时常对儿子说:“你能行!”这就是鼓励他要有充分
的自信,让他有勇气去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在人面临困境的时
候,自信心显得特别重要,这时一个人的勇气往往决定了事情的
成败。从小,威纳博士和妻子就不会主动替儿子做事,哪怕是那
些对他来说有些困难的事情。这正是为了培养孩子挑战困难的勇
气,从而增强他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
自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从而产生严
重的依赖心理。
威纳博士对儿子的关心是非常有分寸的,他从不过分地呵护
儿子,而是注重培养他在各方面的独立能力。要知道,日常生活
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存在的,磕磕碰碰的事情总是不可避免。孩
子们应该从小学会面对各种危险,因为成年后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事情需要他们去面对和忍耐,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和
勇敢的精神是为了他日后能更好地工作、生活。一个碰伤的膝盖
是容易治愈的,但受到伤害的自信心和没被开发出来的勇气永远
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
父母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意
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放心地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吧,让孩子时
时刻刻地意识到“我能行”,才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事先假定孩子什
么也做不好,什么也不会做,所以事事代劳。殊不知,这样的结
果是使孩子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了努力去探索,去追求,
去锻炼的自觉性。这样,父母们慢慢也忘记了“只有通过各种锻
炼和磨簪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威纳博士在教
育儿子时一直在努力避免这样一种先人为主的错误观念,他总是
鼓励孩子主动做事,而在行动的过程中从不以年龄太小为理由去
干涉孩子的行为。
“你能做好”是他对儿子自信心的肯定,他认为孩子和大人一
样能把事情做好。孩子需要不停地学习如何生存,在这种过程中
他做错事是很自然的,大人们做事也有失败的时候,所以我们不
能因此而影响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能够继续
保持自信和勇气,敢于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其实,孩子有时也
很反感父母的过分保护。有个孩子曾对威纳博士说:“我希望父母
不要总是事无巨细地过问和关心我的活动,这样会使我在小伙伴
面前丢脸,好像我很无能一样。其他小伙伴能做的,我却不能做,
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不难看出,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险,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越
是反感,有时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执拗地去做父母不让他做的
一切事情。所以,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你能做好”真的是太重
要了。
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般来说,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砺人的意志,所谓逆境出人
才,经过挫折历练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因为他们既得到
了失败的教训又拥有了成功的经验,所以心智会比一般人更加成
熟。他们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深谙“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
的”这一道理,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所以,
想让孩子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就要开始磨炼他们。
挫折,简言之就是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挫折感就是在遇到困
难或失败时的心理感受。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因为你的需要没
有得到满足。但对不同的人而言,确切地说是对意志品质不同的
人来说,挫折的意义极为不同。
威纳博士时常告诫儿子:人生总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所
以一个人必须坚强。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被困难打垮,而一个
坚强的人往往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径。他教育孩子从一开始
就要学会忍受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勇敢地面对它。
他告诉儿子,为了避免失败而逃避工作,是那些劣等性格中
最顽固不化的东西。那些坏孩子就是这样,他们通过拒绝参加学
习来逃避考试,越是这样,他们的自卑心就越来越膨胀。那些坏
孩子为了给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找出正当的理由,他们往往
会自我粉饰,并贬低自己不愿意做或做不好的事,比如攻击勤奋
的人“虚伪”、“愚蠢无知”等。他们会自我安慰,说“失败”
标志着独树一帜,标志着个性等,借此给自己创造一份虚假的自
豪感。
他尽量让儿子明白一个道理:犯错误,甚至失败都是走向成
功的必由之路,关键是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他告诫儿子诺伯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走极端”。有
些发走极端的孩子用自残来避免失败,他们害怕不能满足父母、老
师的期望,因此过分焦虑甚至恐惧。少年时代,人们掩盖自己对
失败的恐惧感的最普遍方式就是酗酒、打架。其实这些行为都是
孩子们到了最在乎别人对自己怎么看的年龄后才开始的。许多经
验告诉我们,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采用
理解、信任、鼓励、谈心的方式帮蛛助他们,那些不良的极端行为
就不会发生了。
威纳博士认为人总习惯于自我欺骗,但一个人只有面对现实
才会有所成就。很多人不能面对现实,整日沉浸在幻想之中,其实
就是在逃避现实,因此他特别告诫儿子要以现实为基础进行思考
为了防止儿子形成自我欺骗的心理,威纳博士教育他要按照世界
真实的样子去认识它,并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定。许多父母忽略
了这点,还有很多父母总想保护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结果
更加强化了孩子逃避现实的心理。在威纳博士看来,这些父母在
不自觉中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说是一种犯罪。
他经常对儿子诺伯特说:“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痛苦,都要去勇
敢地正视现实。”他还常向儿子解释他自己是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的,儿子也就渐渐明白,“父母有能力面对和应付那些
困难的处境,我也能做到。”
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
古罗马谚语说:人的力气再大也难以提起自己。所以战胜自
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战胜自己的人就是一种自我控制力强
的人,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的必备素
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为了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
成纳博士曾经采用 “平静下来”的游戏来训练儿子的自我控制
能力:
诺伯特全神贯注,想把绿棍下的红棍取出来。因为太专心
了,他的手有些发抖。他只有在不碰到黄棍的情况下,把红棍
移动l/4英寸,才可以把红棍拿出来。这时,我对着他的耳
朵吹了一下,弄出点噪声,并不停地与他说话逗他,试图分散
他的注意力。但诺伯特完全不为所动,他慢慢地作深呼吸,放
松肌肉,眼睛紧紧盯着目标。他知道,要想赢得这场游戏,就
必须集中注意力,不受我的干扰。他暗暗告诉自己,只看眼前
的目标。终于,他把红棍取出来了,而且没有碰到其他棍子。
我认为和诺伯特玩这种“平静下来”的游戏可以帮助他对
付所有的干扰。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要求参加者在一定时间内
从一堆木棍中移走一根,还不能碰到其他木棍。虽然很简单,
但需要游戏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协调好自己的动作。我
们玩这个游戏是为了让儿子学会控制情感。诺伯特玩时,我
可以在一旁以任何方式取笑他,但不能碰他。每取出一根木
棍,他就可以得一分,如果他对我的取笑毫无反应,就得两
分。这种游戏对于儿子学会如何控制情感十分有用。儿子在
遭到取笑时,光告诉他怎么做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告诉他应
该怎样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训练儿子认识和了解情感在身体
上的反应非常重要,这样他就能逐渐学会自我控制了。
当孩子生气时,脸色通红,身体发紧,这种生理上的紧张会
反映在他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上面。而这种“平静下来”的游戏训
练就是要让孩子首先意识到生气的状况,然后通过深呼吸、分散
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有了良好的控制能力,孩
子就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对周围的干扰无动于衷,以一种轻松
的心态来面对困难。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能产生极好的影响,
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平静、和谐地与人相处。
早期教育下的灿烂之星
早熟的孩子最怕的就是骄傲自满.一旦出现
这样的情绪.不管孩子本身有多高的天赋。他的
发展都会出现问题。我的父亲为了教育我。在这
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他一直告诫我不要随便相
信别人对我的夸奖,他自己也从来不会在不该称
赞的时候称赞我。
一定要尽早教孩子语言
我们知道汤姆逊兄弟的父亲也是位成功的教育者,他的教育
经验毫无疑问也是值得天下父母学习和借鉴的。
汤姆逊兄弟的父亲是詹姆森·汤姆逊,同威特父亲一样,他
在孩子们还不会说话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了。他的一个女儿
曾回忆道:
我的父亲相信,在孩子还是婴儿时就对他进行耐心的语
吕教甭,会影响他一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孩
子还很小的时候,他说话就非常注意发音、句法及用词的准
确。当然,在我们还不能理解或完全领悟他所说的那些词汇
的含义时,他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我们去理解,如果我们
还不明白,他就继续解释。后来,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以后表
现出来的那种对语言的灵敏是来自于天赋,但我们知道其实
不是这样,这完全是因为父亲对我们教育的结果。父亲也因
此声名远播,人们纷纷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请教父亲,他们想
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会达到这样神奇的效果呢?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大家都知道,动物
是很有好奇心的,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最强,
因为孩子一出生就面对着一个新鲜的世界,所以对于教育者
而言,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我记得父亲在弟弟尚不会说话时,就让他频繁接触屋里的
东西。父亲时常指着某件东西对弟弟说:“椅子、桌子、苹果、
面子、床……”我认为,虽然那时弟弟还不能说话,但这些词
语已经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父亲发音非常标
准,等弟弟能开口说话时,他脑海中的记忆就会立刻闪现出
来,自然他的发音也是很标准的了。
孩子都喜欢说话,我弟弟也不例外。自从他开口说话以
来,我时常发现他一人趴在地毯上喋喋不休,把自己学到的
词汇反复念叨。有时,他一边玩玩具,一边不停地说“桌子上
的苹果,娃娃也要吃苹果”等等。父亲利用了孩子这种普遍喜
欢重复念单词的特点,把孩子能理解的有趣故事,用精选的
词句组成短文让弟弟去背。由于故事趣味无穷,弟弟不仅能
很快记住,还总是高兴地复述着。
在弟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英语单词之后,父亲又开始教
他外语,他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几种语言,让他去记。弟弟对这
种做法非常感兴趣,他对同一个故事居然能用不同的语言来
表达感到特别好奇,于是就努力地记住它们。这样他很自然
地就学会了其他语言。
父亲认为,在人的一生中,l至5岁是最能发挥语言学习
才能的时期,所以他经常奉劝那些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尽早教孩
子语言,不要错过孩子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
他还认为,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语法不是最重要的。他
觉得教语言应该用听或说的方式,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枯
燥。比如,他在教我主语和宾语时,并不是教句子的结构,而
是通过直接的对话来完成。有一天,我说了一句错误的话,
“Give I an apple(给我一只苹果)。”父亲对我说:“不是giveI而
应是give me.”我说:“l want you give me anapple.”父亲知道我 一定没有弄清楚“I”和“me”之间的区别,但是如果光给我讲
语法,只会让我更加不明白。于是他就用手势并举了好多例
子.最后,我终于明白了“I”和“me”的用法。当我说出“give
me an apple”时,父亲特意奖给了我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
别让孩子的眼神空空荡荡的
有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用
花功夫来专门训练。汤姆逊先生则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效
地训练婴儿的眼睛和耳朵,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有一次,儿子小威廉毫无表情地盯着天花板,样子有些傻乎
乎的,汤姆逊先生走过去逗他:“怎么啦,小威廉?”但他仍然没
有反应。当时汤姆逊先生手中正好拿着一本书,封面是红色的,刚
好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小威廉突然露出了笑容,并且使劲舞动小
手,不停地蹬腿。这时,汤姆逊先生明白了,儿子是想看颜色悦
目的东西。当天,他就去外面买回了许多好看的图画、颜色鲜艳
的玩具娃娃等东西,并且专门把房间的窗帘换成了绿色和黄色相
间的花窗帘。为了培养儿子的视觉能力,汤姆逊先生特意在房间
的四面墙上挂上各种图片,有名画的复制品,也有好看的装饰画。
他认为,在开发孩子智力的过程中,绘画是非常有用的,在
善于绘画的父母培养下的孩子其成长过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
孩子还不懂事时,父亲就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画和鸟兽的画儿
给儿子,还让他看有漂亮插图的小人书,并常常读给他听。每当
这时小威廉总是兴趣很浓地看着,安安静静地听着。在威廉稍大
一些后,父亲不仅给他看更多的图画,还给他买来了颜料、画笔
和纸张,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画一些简单的东西。那时他还不会拿
笔,但仍旧对画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后来,汤姆逊先生索性
把各种颜料都挤在调色板中,让儿子自由地玩耍,这样一来,儿
子高兴得无法形容。汤姆逊先生在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到
另外的房间去了,当他再去儿子的房间看他时,小威廉满脸都是
花花绿绿的颜色,本来白净的衣服也变成了花衣服,并且地板上
也到处是颜色。如果换成别的父母,可能早就火冒三丈了。汤姆
逊先生却笑嘻嘻地看着儿子说:“儿子,你真能干,瞧你把自个画
得多漂亮啊。”脸和手弄花了可以洗干净,床单弄脏了可以再换一
张,但儿子如果在训斥下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失去了对色彩的感
觉,那就再也无法弥补了。
为了培养儿子对色彩的感觉,汤姆逊先生不仅给他颜料,还
买来了一本色谱,耐心地教他分辨不同的颜色。日子一长,小威
廉不仅能记住很多种颜色,还能说出不同灰度的色彩名称来。
小威廉一会走路,汤姆逊先生就经常带他出去散步,并让他留
意大自然之中的各种色彩。其实,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小“色彩专
家”了,已能仔细地分辨出各种事物的颜色。汤姆逊先生认为,绘
画不仅能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慢慢具备敏锐
的观察力,建立起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力。并且这种独特的观察习
惯和能力,非常有利于他智力的发展和内在潜力的开发。
通过鲜活的物品教会孩子形容词。
穆勒的父亲詹姆斯.穆勒,既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哲学家、经
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又是很有权威的心理学家。他从心理学的角
度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并在培养孩子方面取得令人瞩目
的成功。但是他和汤姆逊的父亲一样,也从未公开发表过自己的
教育法,这对教育界来说真是一大遗憾啊。
不过,他的儿子穆勒曾著有《我的自传》一书,其中第一章就
谈到了他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文章开头写道:
我一生的生活毫无精彩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因
此,我知道谁都不可能对我的经历感兴趣,然而这些都挡不
住我想写一部自传的决心。在英国当今的最新研究领域里,早
期教育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而我写这本传记的目的不过
是期望它能成为教育研究者们手中有用的资料,因为在我幼
年的时候,我父亲给予我的良好教育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
影响,这是很有价值的。但现在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年时并
没有接受到合适的教育,反而让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了。我
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是,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也
许这些可以为当今的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穆勒父亲是怎么做的。
邻居卡丽特丝夫人经常对穆勒父亲抱怨,说她的小儿子
整天啼哭,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就老是吮自己的手指头,她担
心儿子是否病了,多次请医生来看,都说没有什么。每当她看
到小穆勒精神十足的样子,就十分地羡慕。穆勒父亲便去卡
丽特丝夫人的家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他走到孩子的身
边时,那孩子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盯着某处地方,并且
不停地吮手指,当他试图去抱他的时候,他突然像受了惊吓
似的放声大哭起来。
“你平时给孩子什么玩具呢?”穆勒父亲问卡丽特丝。
“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需要玩具吗?’’卡丽特丝夫人不解
地问道。
“当然,我看你儿子之所以无精打采,就是因为他的生活
很单调的缘故。你千万不可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待在摇篮中
就不需要玩具。你应该给他准备一些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东
西。”穆勒父亲给她介绍了穆勒平时所玩的那些东西,并告诉
卡丽特丝夫人:“那些有趣的东西,不光可以让孩子开心,更
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
“什么,玩这些东西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卡丽特丝夫人
更加觉得诧异了。
“当然,我从儿子穆勒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培养他了。你看
他现在那么愉快,那么有精神,都是这种教育的结果。”他详
细地给卡丽特丝夫人介绍了自己的方法。没过多久,卡丽特
丝夫人兴奋地跑过来对穆勒父亲说:“太神奇了,现在我儿子
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精打采了,他似乎
还经常想和我说话,我觉得他一定想表达什么。”
为了培养穆勒的感受能力,做父亲的确花费了不少心思,他
时常和儿子玩一种“蒙眼睛”的游戏,目的在于培养他在闭上眼
睛的情况下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他常常用一块布蒙住儿子的
眼睛,在他面前摆放好各种物品,让他用手去摸,并让他说出手
中物品的名称以及他的感觉。比如,摸到一个玻璃杯时,父亲会
问他:“这是什么。”他回答:“是一个小杯子。”父亲问他:“杯子是用什么做的?竹他回答:“是玻璃。”父亲又问:“那么玻璃是什
么样的呢?”此时,他会回答:“是光滑的,冰冰凉的,还是很硬
的……”父亲又问:“那么光滑的、冰冰凉的、很硬的东西还有什
么呢?”他会回答:“还有金属勺子、叉子,还有吃饭用的盘子。”
父亲又问:“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穆勒这时会再仔细地摸一遍.回
答不出来时,父亲开始提示他:“你想想,假如你看见的话……
这时,他会马上回答出来:“我知道了,玻璃是透明的,而勺子、
叉子是不透明的。”
事后,父亲会让儿子记住刚才说过的形容词:光滑的、冰冰
凉的、透明的、不透明的。父亲就是用类似的办法不断地培养儿
子的感受能力,并在这些过程中教会了他一些形容词。所以穆勒
读书之后.特别善于使用警辞,并能写出非常华丽的文章。
告诉孩子美丽的星空中有什么
很多人认为。神话故事和传说是没有价值的东西,但穆勒的
父亲却不这样认为,他时常给穆勒讲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以开发
儿子的想象力。穆勒本身也非常喜欢这些故事,他和其他的小孩
子一样,也喜欢坐在青青的草地上眺望夜空中不停眨着眼睛的星
星。每当此时,父亲就会轻轻挨着儿子坐下.给他讲一些有关星
座的神话传说。一天晚上.小穆勒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的椅子
上眺望星空,他看得十分出神。
“孩子,你在想什么呢?”父亲悄悄地走到了他的身边。
“我在想那些星星上是不是真的有仙女。”
“那么你认为有吗?”
“有,当然有。”
“为什么呢?”
“你看那些星星那么明亮,一定是那些仙女把它们擦干净的。
不然,它们怎么会那么亮呢?”
“是的,我也是这样认为,所以你也应该像仙女那样勤快,把
周围的东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那么,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呢?”
“啊,这可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
的,非常非常多,恐怕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哇!这么说,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仙女啦?”
“当然”
“可是,我为什么总是见不到她们呢?”
“孩子,你要明白,仙女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人。我认为一个人
只要勤劳、善良,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就可以成为仙女。'’
听父亲这样说,穆勒高兴地笑了,又继续提出他的问题:“那
些星星上到底有什么?那上面也有人吗?”
“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天文学家正在
研究这个问题。”
“天文学家?”
“是的,天文学家就是专门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就
是要解开宇宙的秘密。比如说,太阳上有什么?月亮上又有什么?
那些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等等。”
“这么说,天文学真有意思啊。我要是也能研究天文学就好
了。"
“这有什么问题呢?只要你努力学习,长大后完全有机会成为
一名优秀的天文学家。”
后来,穆勒简直成了一个天文迷,成天缠着父亲给他讲关于
宇宙的故事。对于儿子的求知欲,父亲当然会尽力满足。他不仅
给儿子讲故事,还专门给他买了一些有关宇宙的插图版科普书籍。
穆勒就这样从眺望星空开始喜爱上了天文学,并学习了大量的自
然科学知识。他从对神话、传说的想像开始,对科学产生了浓浓
的探求兴趣。
不要让孩子去死记硬背
据穆勒说,他从1岁半就开始学英语,3岁就开始学希腊语了。
他父亲为他做了很多希腊语和英语的卡片,他从这些卡片中学会
了许多常用的单词。掌握了一些单词之后,立即转入译读。他的
语言学习进展如此神速,肯定与他掌握了好的方法有很大关系。穆
勒在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得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永远不要
去死记硬背。虽然,记忆在读书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
想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会读书的人也都跟我有相同的经验,死
记硬背不能让我们真正地理解知识,这种愚蠢的办法只会浪
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学习的要点在于理解,而不是背诵。如果
我们既能够理解又能够背诵,那当然非常好。但如果是缺乏
理解去背诵就非常糟糕了。没有哪一个音乐家或作曲家会死
记硬背谱子,要知道,真正的音乐是在心中生根发芽的。同
样,也没有哪一个做大学问的人去死记硬背,他们只是理解,
永远不做记事员。试想想,没有理解的话,即使能够倒背如流
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注意到,有辉煌成就的人从不死记硬背,
他们都是理解力很强的人。
从穆勒的话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记忆非常重要,但
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来的。父亲在教穆勒读书时,除了引导穆勒在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外,还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即反复记
忆。许多人读书总是逐字逐句地看,渴望记住书本上的每一个句
子,每一个单词。但父亲却从不让穆勒这样,而是让穆勒快速浏
览。父亲认为,快速浏览有益于帮助儿子把注意力放在理解书的
内容上,而不是将读书变成仅仅是认字的过程。有一天,穆勒正
认真地捧着希罗多德那部厚厚的《历史》阅读。或许是因为看见
穆勒很久都没有翻页,父亲便走到穆勒的书桌旁。
“孩子,你在看什么呢?看得那么仔细。”父亲问道。
“是《历史》。”穆勒回答道。
“哦,这可是一本有趣的书呀!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能帮助你
学习希腊文。”父亲装作漫不经心地说道。
“爸爸,我看的是英文版,不是原版。’’穆勒立刻纠正他的错误。
“哦?!原来你是在看英文版呀!,,
父亲停了停之后说:“在我的印象中,你的英文水平已完全达
到了阅读这类书籍的程度,为什么还看得那么慢呢?,,
“爸爸,我看得慢并不是因为我不认识英语,而是想记住书中
的内容。”穆勒解释道。
“既然这样,我现在考一考你,看看你记住了没有。”说着,父
亲便开始问他书中的内容。使穆勒吃惊的是,他不但没有记住书中
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日期,连某些重要的内容和情节也都没有记住。
“唉,这是怎么回事,”穆勒奇怪地看着父亲说,“我刚才明明
很认真地背诵过呀?!”
这时,父亲又考穆勒以前读过的那些文学作品,奇怪的是,那
些穆勒从未去有意背诵过的东西现在都回忆起来了。看见他吃惊
的模样.父亲“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你笑什么呀?”
“我笑你太傻了。”父亲笑着问穆勒:“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你刚才背诵过的内容转眼就忘了,而以前读过的书反而都
记得很清楚呢?”
穆勒摇了摇头。父亲说:“因为你在看文学作品时很随意,并
且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你并没有去死记它们,但多次反复阅读
后,你却很自然、轻松地记住了书中的内容。现在,你认为《历
史》悬一本学术书籍,便想一次就记住它们。可是,这种死记硬
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呀!”
“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穆勒问道。
“很简单,你应该像读小说那样去读《历史》这本书。”父亲说。
“这可是一本严肃的书呀,”穆勒不解地问,“那样随意地阅读
能行吗?”
这时,父亲收起了笑容,认真地对穆勒说道:“世界上的书籍
没有严肃和不严肃之分。只要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书都是好书,你
应该对它们一视同仁。在学习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地方,但仅
靠死记硬背根本不可能达到什么效果。我想,只要你改变了这种
错误的认识,你就会发现《(历史》和那些文学作品一样有趣,你
就会很快地读完它。或许它的魅力会吸引你再读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不但能够体会到阅读本身的乐趣,还能在理
解的基础上把它们全都记下来。”
后来,穆勒按照父亲的方法去做了。在读《历史》的过程中,
对于那些暂时不能理解或不容易记住的地方他就干脆一跳而过,
只去把握全书的整体内容和思想。等到他看第二次、第三次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掌握了它。
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伟大的数学家汉密尔顿幼年时期被称为“天才神童”。他三岁
时就能用英文阅读,四五岁时就拥有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说
是小地理学家,他的数学成绩在那时已经极为优秀。不仅如此,年仅五岁的汉密尔顿还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以后又
学会了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在掌握了这些语言之后,他
又学会了阿拉伯语、波斯语、叙利来语、印第安语,孟加拉语和梵文。除了学习语言外,汉密尔顿在12岁时还学完了欧几里德的 《几
何》和克莱罗的《代数基础》。l6岁时,他又学完了牛顿等物理学家的著作,并写论文指正了拉普拉斯《天体力学》中某些论证的缺
陷。17岁时,他完全掌握了深奥的微积分,最终他成为了卓越的数学家。
他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难道这一切都是上天赐给他的吗?
恐怕有许多人在面对这样的“神童”时都会白叹不如,也许还有
人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这些羡慕、抱怨、叹息都毫无意义,因
为这一切都来自于天才们婴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正确教育。
汉密尔顿的传记透露,他的成就与他过人的记忆力是紧密相
关的。如果没有过人的记忆力,他怎么能掌握那么多的知识呢?
但他的记忆力也并非天生,仍然是受益于幼年时的严格训练。
汉密尔顿是个不幸的人,1 2岁丧母、l 4岁丧父,他的教育
和培养是由叔叔一手承担的。对他而言,不幸之中的万幸便是生
命中有这么一位令人羡慕的叔叔。由于汉密尔顿传记中所记述的
童年生活内容比较少,我们无法了解到他接受早期教育的细节,
但传记中记述的某些事仍然可以反映出这种早期教育是多么神奇
有效。
汉密尔顿的叔叔是一个很有趣的人,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
他似乎比许多有孩子的人更喜欢孩子。他非常疼爱侄子小汉密尔
顿,经常与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他们经常做的一个游戏就是“记
忆力竞赛”。当叔侄两人在街道上散步时,这种比赛就开始了。游
戏是这样的:叔叔拼命地记住刚看过的事物,再由小汉密尔顿指
出其中记错的东西;有时又反过来,小汉密尔顿来记,由叔叔指
出他的错误。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小汉密尔顿的记忆力得
到了迅速发展,还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小汉密尔顿接
受的这种训练,穆勒也曾经接受过。在他小时候,穆勒的父亲经
常与他做的游戏之一就是“注意看”。每当父亲与他一起路过商店
或市场时,父亲就会问他橱窗或柜台上有哪些物品,并让他准确
地说出名称以及有何作用。如果他说得又快又正确,父亲便会表
扬他,有时还会给他糖果或其他东西以示鼓励,如果他说错了,便
会挨批评。这种游戏与汉密尔顿玩的‘‘记忆力竞赛’’的游戏大同
小异,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让孩子自己去碰碰壁
穆勒的父亲平时忙于著书,他经常让穆勒坐在自己的桌子旁
学习。当时英国只有希腊英语辞典,没有希腊拉丁辞典,所以穆
勒在学拉丁语时,不得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问父亲。他的父
亲尽管正埋头写作,又是个性格急躁的人,但对孩子的提问从来
没有不耐烦过。他还经常在早饭前带小穆勒出去散步,这样不但
可以教育孩子,还可以锻炼身体,他们常常在路上讨论穆勒昨天
读过的书。幼年时期的穆勒读书时,常常会在卡片上作笔记,以
便第二天早晨能照着上面所记的同父亲交谈。父亲这时会对其中
所记的某些方面提出疑问,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不足的地方予
以补充。这种学习方式,一直持续到穆勒l 4岁。他在《自传》第
一章的末尾写道:
我在孩童时候就已经学到了很多在高等教育学院里才能
学到的知识,因此很多人都猜测,我父亲是把他大部分的精
力和时间都花在我身上了,但事实恰好相反,我并没有花很
大力气来学习。实际上,儿童能够掌握的知识是可以多得让
成人吃惊的,只是因为成人不知道罢了。就像英国的学校一
样,所教的外语实在少得可怜,孩子们在里面其实学不到什
么东西,跟浪费时间无异,太糟糕了。有人说我非凡的理解力
和记忆力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这是不对的,因为我的天资最
多只是中等。其实即使是普通孩子,无论男女,只要没有智力
障碍,身体健康,今天我所做到的一切他们也能做到,而我现
在被认为是天赋超人的神童,其实都是我父亲在我孩提时代
给予我良好教育的结果。正是这些良好教育,为我踏入社会
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经验。
我感到幸福的是,我父亲对我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填鸭式
的,而我身边很多同龄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如此,这是非常可怕
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永远都缺乏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能
力,他们好像是被线牵住的傀儡。而我的父亲从来都让我自己
去尝试新鲜事物,甚至让我自己去碰壁,然后总结经验,得到
教训,他不允许我不动脑筋地做事,他要求我做什么都要自己
先想想看.
千万不能让孩子骄傲自满
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孩子小时候成绩非常好,可
长大后,成绩就开始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父母在早期
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千万不能让孩子骄傲自满。综观历
史,没有一个拥有辉煌成就的人是骄傲自大的。穆勒曾这样回忆
自己幼时所受的教育:
记得我14岁的时候要去法国求学,走之前的头天晚上,父
亲对我说:
“你这次出国单独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担心在
你跟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会发现你的学识其实在众人之上,这
样你就会得到各种赞美。但你必须明白,这是我而不是你的功
劳,因为这是我对你施行良好教育的结果,而不是你本人的天
赋有多高。正是因为你所接受的教育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你的
学识才高于别人,假如你接受了优秀的教育却没有比同龄人学
到更多,那才令人羞愧呢!所以,如果你听到赞美就开始洋洋
得意,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的话,就太令我失望了。千万记住,
你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没什么了不起的。,’
父亲的话令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以前从未听人说过我的学
识水平其实比一般人的水平更高,我以前也从没有意识到这一
点。显然,我的父亲给了我非常好的建议,我相信他所说的一
切都是对的。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我在国外求学期间的确听
到了许多的赞美,但是我从不放在心里,我只是学识比别人高
一点,但那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父亲教育的结果。我接受
了比别人更多的特殊教育,如果学识不好才奇怪呢.
歌德也是早教的成功例子
歌德在幼年时也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但很多人却否认这
一点,因为在歌德的传记里从来都没记载过有这种事。其实,歌
德不仅受过早期教育,而且还相当成功。
歌德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对歌德这个独生子要求十分严格。
他也是抓住一切机会对歌德进行教育的,比如在散步的时候,他
会把很多知识尽量地教给小歌德,尤其是童谣和简单的诗歌,这
些有韵脚的、容易记住和理解的诗歌对于小歌德而言是非常有用
的。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小歌德的词汇和知识,还可以陶冶他的
情操,促进他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在父亲的耐心教育下,歌德这
位伟大的诗人很小就能阅读诗歌了。
父亲还经常带歌德出远门旅行,一路上把各地的历史典故和
沿途见闻讲给小歌德听,他特别善于把这些历史地理知识编成诗
歌来教育小歌德。这不但不会让小歌德觉得枯燥,还让他觉得分
外有趣。从孩子的心灵和喜好入手,引导他去主动地学习,歌德
父亲的教育方法是相当机智和成功的。
不只是歌德父亲,歌德母亲也是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她有一
大特点就是非常会讲故事,每天都给小歌德讲。也许歌德的父母
称不上是什么教育家,他们对歌德的教育也不是有意为之,但他
们所做的一切却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听说能力和思考能力。
故事能够让人懂得许多道理,早期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孩
子明白道理,尤其在品德方面,另外也为孩子积累很多词汇,为
他将来读书受教打下基础。歌德的母亲讲故事不但引人入胜,而
且非常巧妙。每次她都并不急于给孩子讲完,而总是为小歌德留
下悬念,让他自己去想像。歌德为了这些悬念甚至还和家里人争
论个不休。这其实对歌德长大后拥有丰富的想像力做了最好的铺
垫。歌德之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跟他小时候所受到的良好
教育是分不开的。歌德在幼年阶段就已经有了读写的基础,所以
在他上学以后,能迅速地接受方方面面的知识,智力的发展达到
了惊人的程度,真是值得后世倾慕啊。
每个孩子都有厌恶学习的阶段
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歌德小时候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仅不
爱学习,还非常厌恶,甚至把学习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然而,多
年以后,歌德变成了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他的学识已
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学者。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歌德不喜欢学习的
时候,歌德的父亲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什么用。那时的小歌德成
天无所事事,为此,不知遭到了父母多少次的责骂。一个偶然的
机会,歌德的父亲见到了著名的人类学家福斯贝特.库勒,由于
库勒博士非常热衷于教育,便对歌德父亲讲述了许多名人的教育
情况。库勒博士讲述的事情使歌德父亲深受启发,回家后便改变
了对待儿子的态度,并开始运用全新的教育方法。他不再要求小
歌德完全服从他的意愿,而是常常向他讲述历史上那些伟人的事
迹,并告诉他伟人们小时候全都是热爱学习的孩子。就这样,小
歌德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在心目中形成与崇高、伟大相关
联的概念。有一天,歌德的父亲与友人谈论一个他们不久之前遇
到的流浪汉,当父亲发现小歌德就在不远处玩耍时,便故意提高了
说话的音调:“听说那个流浪汉从小就不爱学习,整天游手好闲,
他以为不学习照样能生活得很好。没想到,他现在想为自己找个
出路都不行了。因为他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会,只能成为一个
’靠乞讨为生的人。”
小歌德听到了父亲的话,突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动。他
想:“我应该做高尚的人还是靠乞讨为生的人呢?’’
显然,小歌德愿意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因为第二天小歌德就
表现出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学习热情,并从此开始认真学习,总是
主动要求父亲教他各种知识。从那以后,刻苦的学习始终伴随着
歌德的一生。最终,他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成了一位令人尊敬的
高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