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亚特兰大时,正值8月下旬美国各高校开学之际。行前一票难求的上海-亚特兰大直飞航班,以及整架飞机坐满的中国留学生,使我还没踏足这个陌生的城市,就已经感受到它的热度了。
位于美国东南部、绰号“Hotlanta”(“火炉”)的亚特兰大,还真是个hot的地方。说它火,因为这里夏季持续100多度的高温(当然是华氏度,相当于上海8月的38-40摄氏度),以及本地高校里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人数之多的火爆程度。以前,我对这个城市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1996年亚特兰大举办过奥运会。之所以放弃去加州的高校访学,而选择人地两生的亚特兰大,一是觉得佐治亚州立大学(GSU)地处美国南方内陆,来此的中国人应该比东西沿海大城市少得多,这样可以多些出国的感觉;二是该校有个颇具实力的罗宾逊国际商学院(GSURobins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School),研究与金融相关的国际商务与我专业正好契合。
亚特兰大百年历史的红色大教堂(摄于2009.10.25)
但在达美航班上的预热,让我的愿望被熔解了一半。我报到的头一天,在地铁内和市区大街上,见到无数背着双肩包的中国留学生;走进州立大学“留学生暨访问学者交流处”会议室,8个前来报到的访问学者中,有四个是中国人(其中三人来自上海);我要去的金融系,18位教授中,有4位是来自中国内地的美籍华人;全系9个博士生中,5人(四女一男)来自中国内地。更有甚者,我所住的公寓小区,超过半数的租客是从中国内地来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显然,想找个华人少的地方的初衷,破灭了!
(GSU——佐治亚州立大学罗宾逊国际商学院大楼/百度)
乔治亚州立大学位于亚特兰大市中心商务区,各院系和教学大楼与银行、酒店、商场、写字楼相互交错。上图就是我工作的罗宾逊国际商学院大楼(楼下是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到亚特兰大的最初两个月,我在市内的活动范围,没超过以此楼为中心的方圆300米——出地铁站到办公室、去各个教室听课、参与Seminar(研讨会)、跑图书馆和在周边快餐馆吃饭,全部在市中心这个小范围内搞定。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则花在上网找房子和几次搬家上。因此,若一周前问我对亚特兰大有啥印象?哪些地方值得一看?我还真说不上来!
(亚特兰大地铁站附近墙上的涂鸦/百度)
到亚特兰大的头一个多月,我经历了三次“搬家”(将专门有一篇记载这段经历),之后,总算安定下来。10月下旬的两个周末,我搭巴士转地铁,来到市中心的FivePoints站——距我所在的国际商学院不足百米,每次到学校都在该站下车——然后由此出发,徒步走遍了亚特兰大Downtown(市中心)的各条街区,总算对这个南方大州的省会、美国第五大城市有了一些概念。
亚特兰大周围被浩瀚的森林环抱(摄于2009.10.25))
刚到亚特兰大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非洲裔黑人真多啊!多到整节地铁车厢中几乎全是黑人。市中心两条地铁线相交的FivePoints站,是黑人最集中的地方。入夜后,在此游荡的无业黑人和巡逻的黑人警察,其黝黑的肤色与昏暗的环境混成一体,只能从一双双偶尔一眨的白眸子,或突然冒出的“Iam hungry!”(我饿)的乞讨声,才能诧异地分辨出有人近在眼前!
(街上吹小号的流浪汉/百度)
亚特兰大约2/5的人口是黑色人种,他们是17、18世纪被贩卖到此的非洲黑奴的后裔(AfricanDescendents)。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就生在这个城市。1955年,亚拉巴马州的一位黑人妇女在公交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因而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了反种族隔离法运动。黑人律师马丁·路德·金领导了这场运动,他号召全美黑人罢乘公交车,历时达381天之久,最终迫使美国最高法院下令废止种族歧视法律。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演讲/百度)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万人集会上,发表了“I have adream”(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其中就提到了他的家乡:“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奴隶的儿子和奴隶主的儿子,能够亲如手足地坐在一起……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孩,能够生活在一个国度,这里不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能力对人作出判断!……”
(马丁路德金的遗孀/百度)
1964年,年仅35岁的马丁·路德·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他被一个白人青年暗杀。1974年,马丁·路德·金的母亲在亚特兰大也被人谋杀。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公众最尊敬,尤其是大学生们最崇拜的四大伟人之一。他领导的非暴力民权运动,颠覆了美国建国时制定的种族歧视法律。我在Auburn大道的“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博物馆”和“金非暴力社会转变中心”,看到了他的诺贝尔奖杯和他的墓地,感受到他的品格,以及他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毋庸讳言,没有当年的马丁·路德·金,就没有今天的美国非洲裔总统奥巴马。虽然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着种族不平等的现象,但至少在亚特兰大、纽约等城市的地铁上,非洲裔人与白人可以很自然地坐在一起,这足以说明,在美国,种族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美国前总统卡特/百度)
亚特兰大还诞生了一位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30年前,卡特总统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1981年卡特卸任后,联邦政府为其在亚特兰大建立了一座图书博物馆,它是12座美国总统图书馆之一,里面还有一间美国总统白宫办公室的复制品。图书馆展出了卡特在任四年的一些图片资料,其中不少是与中国交往的照片和实物。按照联邦政府的惯例,每位卸任总统可以自己名字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但出身小农场主的卡特是美国最穷的总统之一,拿不出更多的钱修建高速公路,于是,在亚特兰大郊县建成一条JIMIKATERBLVD的普通公路。我在亚特兰大的第二个住处,就坐落在离卡特大道不远的山林中。后来听一位朋友说,卡特每年定期几次在他家附近的教堂讲经说道,可惜我知道得太晚,已没有时间去亲身感受这位老人的风采了。
(《飘》的封面)
亚特兰大还是个出故事的地方。获得12届奥斯卡八项大奖的经典巨片《乱世佳人》,讲述的正是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原著《飘》(Gonewith theWind)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就是在市区桃树街一座公寓的地下室中,创作出这部恢弘感人的作品。影片女主角费雯·丽也因这部戏而一夜成名。
不逛不知道,亚特兰大到处都是以桃树命名的街道(当地原先盛产桃子),据说有上百条之多。仔细观察路标才会发现,其区别,仅在于“桃树”前后的方位词缩写。我纳闷:那么睿智的美国人,怎么给道路取名竟如此敷衍?
可口可乐世界(摄于2009.10.25))
亚特兰大还是多家全球500强公司总部所在地。一些公司与我们每个人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你或许没用过AT&T的电信服务,没乘过达美航空的班机,但一定喝过可口可乐,看过CCTV或新浪网转发的CNN国际新闻。1886年,JohnS. Pemberton博士偶然调制出一种褐色碳酸液体,后来成了风靡全球的Coca-Cola饮料。于是,可口可乐世界(World ofCoca-Cola)成了亚特兰大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而进入CNN国际中心,你会被这个全球最大新闻机构的繁忙景象所震撼!想听地道的美国英语吗?想第一时间了解全球发生的最新事件吗?点击CNN网站即可。
一年一度的亚特兰大龙舟赛(摄于2009.9.12)
一天,我在车站等前往市区学校的巴士,偶然结识了AT&T公司一位网络工程师。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帮我申请到AT&T最便宜的Internet月租服务,我去当了回AT&T在亚特兰大龙舟节上的备选桨手和拉拉队员。应我请求,他选了一个不太忙的日子,请我到他工作的AT&T总部看了看,实地了解了一些该跨国集团组织管理 、日常运作、并购发展、向印度发包软件的情况,也见证了美国大公司员工上班时的随便穿着(天热时甚至有人穿短裤、拖鞋来写字楼)。
亚特兰大秋色(摄于2009.10.25)
亲临其境才知道,亚特兰大市中心和新商务区,有许多美国大城市少见的摩天大厦(西半球最高的酒店WinstinPeachtree Plaza就在市中心,见题图)。
在原始森林中肆意扩张的住宅小区和众多公寓,使其成为金融风暴后美国房价最低的大城市之一(那位AT&T的工程师只用24万美元——不到168万元人民币,就买到一栋350平米的两层独立大房)。
穿城而过的两条高速公路和纵横交错的主干道及支道系统,宠就了亚特兰大人开车时坏脾气的名声。
间隔时间巨长且懒散的公营交通系统(地铁20多分钟一班,巴士的间隔甚至长达五六十分钟,更糟糕的是,每路公交车只有一部巴士),成了低收入美国人和外国留学生们爱恨交加的不二选择。
而夹杂在市中心商务楼中的州立大学的教学楼,使学生上课如同到公司上班或逛街,成了市中心商务区司空见惯的一景。
亚特兰大还有四季碧蓝的天空,秋季艳红的枫树,美国最古老的红色大教堂,全球最大的客运机场(每年接待游客9000万人次),还有诱人的炸洋葱圈和烤排骨,以及好像西洋黑白跳棋似的街头人群......
(亚特兰大街头雕塑/百度)
这,就是我第一印象中的亚特兰大,一个容易被外人忽视和误解却总是自得其乐、一个色彩杂陈却需要些勇气和想象力去亲近的地方!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Tempol Continental
(题图为1996年亚特兰大市为当年奥运会而建的奥林匹克广场/摄于200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