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皮因代谢紊乱,发生过度角化,出现白色角化斑块,明显高出粘膜表面,界限清楚,表面粗糙,可发生皲裂与溃疡,多见于中年男性。部分白斑病例可发生癌变,癌变率约为20~30%。
口腔粘膜白斑的病因:
病因目前来看仍然不十分清楚,但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烟叶燃烧后产生的尼古丁和热量对口腔粘膜有刺激作用。其他如咀嚼槟榔、酒、醋、烫、竦、不良修复物、错位牙、残根残冠的锐利边缘对局部粘膜的机械刺激等均可诱发口腔黏膜白斑。此外,维生素A缺乏亦可引起上皮过度角化。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等也与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有关。
中医认识:口腔白斑再中医方面可归如入寒凝气滞、血虚风燥等症。
正常的口腔黏膜应该是“湿润的”、“柔软的的”、“粉红色的”、“有弹性的”、“光滑的””“连续的”。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端,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咀嚼、摩擦、温热、吸烟和饮酒的刺激,可以导致有些人唇、颊、牙龈或口底出现白色斑块。
通常口腔的白色斑块被分为两类,其中大部分是长期吸烟、口腔内某些充填物、不良修复体摩擦刺激引起的,称为白色角化病。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引起的唇部烟斑,上下嘴唇都可见到指纹状的白色斑块,越是直接接触香烟的部位白色越明显,上唇下唇常对称出现;不合适的假牙边缘对粘膜的长期的摩擦,也可在受摩擦部位出现白色斑块;某些牙齿充填材料,特别是银汞合金充填物可以使与其相对的粘膜增厚发白;在上下牙咬合接触部位的粘膜,由于长期的机械刺激也比正常粘膜发白的颊黏膜咬合线。这种情况下只要去除引起口腔黏膜过度角化的病因,如戒烟、更换充填物、去除不良复体或拔除残根残冠,一般情况下,几个月后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就会逐渐消退。
另一类白色斑块是没有明显诱因并且彻底去除可能的病因或可能的诱因后仍然不消退的,这类才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腔白斑。这种白斑常发生于舌缘、舌腹、口底等部位,一般也没有自觉症状,少部分病人有不适感,舌舔病损面时感觉粗糙,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或发生溃疡可能产生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白斑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非常严格的定义,并非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均为白斑,即使白斑也只有极少数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恶变。
口腔白斑的临床症状:
口腔黏膜白斑一般情况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上皮角化程度较重,可有粗糙、口干或进食乏味等症状;好发部位为颊、舌、唇、腭等处粘膜;患者本人一般不容易发现多在检查时被发现;病变呈乳白色斑块,边界清楚,稍高出于粘膜表面,初起时尚光滑,以后逐渐扩大、增厚、粗糙,并出现龟裂,失去正常口腔粘膜的弹性和柔软度。
在临床上口腔白斑病白斑分为均质型(包括斑块状、皱纹纸状)和非均质型(包括颗粒状、疣状、溃疡状)
斑块状白斑: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柔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斑块也可为乳白色,表面隆起呈结节状,颗粒状或乳头状,很粗糙或有龟裂,扪之较硬,有不适感。
皱纹纸状白斑: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或垩白色,初起无自觉症状,有刺激痛。
颗粒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此型多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疣状白斑:病损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处黏膜。
溃疡状白斑:在白色斑块的基础上发生有溃疡或糜烂面。
口腔黏膜白斑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癌变呢?
口腔白斑虽属癌前病变,但不一定会癌变。白斑癌变率为20~30%,50~70岁老人的口腔白斑最易癌变。在白斑柔软、光滑、色浅、手触感不明显时,不致于有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并出现皲裂、溃疡或基底部出现硬结等现象时,则提示有癌变的可能。
若有以下情况则应注意有癌变倾向,应定时到医院检查、复查,引起重视:
1、年龄:60岁以上的白斑患者。
2、烟龄:吸烟时间越长、烟量大的可能性越大。
3、男性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女性,但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患者,这种特发型白斑恶变可能性较大。
4、部位: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等危险部位。
5、类型: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易恶变。
6、黏膜组织活检发现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严重越易恶变。
7、伴发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8、病程:病变时间较长者。
9、白斑区域黏膜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治疗后口腔白斑患者和已治愈的患者仍需每半年到1年复查一次,以防复发和便于及时的治疗。
口腔黏膜白斑的治疗措施:
口腔白斑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预防、药物、理疗和手术诸方面。外科手术治疗仍不能防止高复发,因此一般主张只有在病理证实确有重度异常增生或癌变时才行切除术。
一、首要的措施是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残根、残冠、异位牙、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也应除去。
注意:禁用腐蚀性药物如酚类、硝酸银等烧灼处理白斑。
二、在确认已经纠正吸烟等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并进一步寻找致病因素。
1、口服维生素A,每日5万U,或维甲酸35~50mg/d,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从第2~3周起,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疗程约1~2个月。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
2、0.2%维甲酸溶液或软膏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粘膜。
3、微营养物质(β胡萝卜素、维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硒等)。
4、抗代谢类药物(5-Fu、博莱霉素、鬼臼树脂等)。
5、非激素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6、免疫促进剂(卡介苗、左旋米唑、干扰素等)。
7、抗真菌类药物(制霉菌素、克霉唑等)。
8、黄酮类药(地奥斯明、橙皮苷、槲皮酮等)。
9、抗氧化剂(丁羟基苯甲醚、丁羟甲苯等)。
10、中药和天然物质(蜂胶、绞股蓝、冬虫夏草、柿叶茶、姜黄素、柑桔提取物等)。
三、白斑局部可长期使用鱼肝油涂擦白斑,每天2~3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但不能用力过重。全身配合内服鱼肝油,或用维生素A5万U。
四、在保守治疗期间应密切随访,病变较轻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对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
五、经久不愈,治疗后不消退者,白斑区发现皲裂、溃疡或基底变硬、表面增厚显著时,或已证明具有癌前改变的损害,应及早予以手术切除。
六、有条件情况下可尝试对白斑区域黏膜作冷冻治疗。 对冷冻、放射等治疗方法长期存在争议,例如微波辐射阻断金黄地鼠颊囊癌变实验研究发现,采用输出频率2450±50MHz,功率Ⅱ档,辐射时间2~3秒等技术参数,对金黄地鼠颊囊进行处理后,DMBA诱发白斑癌变率比对照组低4倍。当输出功率保持不变、输出功率过高或辐射时间延长至5秒时,白斑癌变率反而增高。
七、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的治疗常以活血化瘀、芳香化浊、温阳散寒、滋阴养血、益气固本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