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5:11-32
法国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Viccor Grignard)年轻时是个有名的浪荡公子。有一天, 在一个高贵的舞会上, 他冒失地邀请一位年轻貌美的女伯爵跳舞, 女伯爵轻蔑地 说, “我最讨厌象你这样的纨绔子弟。” 格林尼亚受到莫大刺激, 他回家对家人说, “我要出去一段时间, 你们不要问我去哪里, 也不要找我。” 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潜心读书, 补回他曾耽误的时间和学业, 终于考取大学。 毕业后又拜一位著名化学家巴比尔为师, 从事有机合成的研究。他的勤奋和努力终于使他赢得19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其主要贡献是有机链烃的碳链加长法。格林尼亚并不以诺贝尔奖为满足, 他继续勤奋工作, 发表不计其数的科学论文, 成为高产的科学家, 著名的格林试剂就是他发明并以他名字命名的。许多年后, 那位当年美貌的女伯爵有病住院, 格林尼亚在百忙之中, 托人捎去慰问卡问候她, 女伯爵也托来人给他带回一张卡片, 上面写着说, “你是我今生最敬重的人。”
无独有偶, 西班牙医学家拉蒙·伊·卡哈尔(Santiago Ramn y Cajal)小时候是个粗野的顽童。他父亲是个医生, 颇受人尊重, 但儿子不争气。有一次卡哈尔被警察拘留三天, 出来不久又因做坏事被学校开除。父亲扬言要打死他, 卡哈尔吓得连忙逃跑, 与一个补鞋匠流浪了一年。一年后回来发现,父亲已经去世, 母亲以给人做苦工为生。邻居都看不起他, 没人与他说话。一天, 他看见他一直暗暗喜欢的一个女孩在与别人聊天, 他故意从女生面前走过, 希望能引起女生的注意, 谁知那女生连看也不看他一眼。他从旁边走过时, 那女生从背后丢过来一句话, “顽童都是弱者。” 女孩这句不经意的话一下子击中了卡哈尔, 据他本人后来回忆说, 有好几天, 他如同死了一样, 脑子一片空白。 一年以后, 卡哈尔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 考入萨拉格萨大学医学院贫寒免费生。 25岁时被聘为母校首席解剖学教授。终因对人脑神经结构的出色研究, 获得1906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格林尼亚和卡哈尔二人, 都堪称浪子回头的典范。 然而, 二人虽贵为诺贝尔奖得主, 他们的逸闻趣事,今天的人们也依然是鲜有所知。相比之下, 圣经路加福音第十五章, 耶稣基督讲述的浪子回头的故事, 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被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赞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美的短篇。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路15:11-12)
在父亲还健在时就要求分割遗产, 小儿子的行径是极为不敬不孝的, 几乎是对父亲的诅咒。但父亲还是把产业分给了他。
“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路15:13)
小儿子终于挣脱了家庭的束缚, 如今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套用今天的话,他怀揣大把的钞票, 将自己浸泡在酒吧、网吧, 光顾着发廊、桑那; 出入于歌厅、舞厅; 留恋于影院、妓院。这也正是今日许多发了横财的人的生活样板。只可惜, 小儿子这种任意放荡的日子, 很快使他坐吃山空, 耗尽了他一切所有的。而且, 屋漏偏逢连阴雨, 又遇着那地遭遇大饥荒, 小儿子便更加穷困潦倒起来。饥肠鹿鹿的催逼, 使他不得不去投靠那地的一个人, 那人便打发他去放猪。猪在犹太人看来是不洁的, 更何况要天天混在猪群中。然而人在饥饿时是顾不得尊严的。小儿子屈就了这个苦差事, 他恨不得与猪争食, 拿喂猪的豆荚充饥, 也没有人给他。
有一天, 他瘫软在猪群中, 看着自己肮脏破烂的衣服, 闻着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猪群中的臭味, 想到自己寄人篱下, 被人使来唤去还时常遭受白眼, 吆喝, 训斥, 责骂, 禁不住黯然流泪。回想当年在父亲家中,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无忧无虑。如今浪迹天涯, 落到这般凄惨境地, 心中追悔莫及, 当初实在不该离家出走, 伤害父亲的心。
想到父亲, 更多一份伤感, 父亲如今怎样呢? 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吗?
想着想着, 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念头, “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馀,我倒在这里饿死麽?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
一想到回家, 心中还是有些担心害怕, 我当初伤害父亲, 父亲会接纳我吗?
我要这么做, 到父亲那里去, 对父亲说, “父亲 ,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8-19) 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
自从儿子离家出走, 父亲昼夜挂虑思念, “儿子现在在哪里? 他吃什么? 穿衣是热是冷? 夜里在什么地方睡觉? 他是否会遇着歹人被人抢劫殴打? 他是否会有什么危险遭人伤害?” 父亲的心就这样悬着, 日夜煎熬。每一天, 父亲就站在屋门外, 看着那条儿子离家时的路。每天如此, 直到日落, 盼着有一天能看见儿子回家的身影。一天又一天, 父亲都站在屋门外的小路边, 等啊等, 望啊望, 盼啊盼… 真可谓是: “青眼望中穿, 披寻夜废眠。”
突然有一天, 父亲看见那条路上远远地有一个人影, 父亲一阵狂喜, 但很快被失落取代。远远望去, 那人弯腰弓背, 衣衫褴屡, 脚步拖拉。这个人不是我的儿子, 我儿子一向是胸脯高挺的翩翩少年, 走起路来一蹦一跳,这个人不是我的儿子。但父亲又不甘心, 他又往前赶走几步, 想要弄个究竟。当父亲再看的时候, 他的心跳加快, 几乎要蹦出来。是儿子! 是他! 不是靠眼看, 而是父子血脉相连的灵犀和本能。啊,儿子!儿子终于回来了!
父亲顾不上年迈, 顾不上眼花, 顾不上体统, 他用手提起那碍手碍脚的长袍, 一边呼喊着儿子的名字, 蹒跚着向儿子跑过去。相离还远, 父亲就伸开双臂, 上前抱起儿子的颈项, 与儿子连连亲嘴。父亲不顾儿子破烂衣衫的污秽, 不顾儿子身上刺鼻的臭味, 将儿子紧紧拥在怀里, 任由泪珠滚落在儿子的肩头… 那令人动容的情景, 宛如创世记中雅各与儿子约瑟重逢之情的再现。
过了许久, 儿子挣扎着从父亲怀里抬起头来, “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打断了儿子的话, 吩咐仆人说, “快! 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 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 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路15:22-23)
到此为止, 这个故事应该结束了, 是个团圆喜庆的结局, 也正是回应了主耶稣在失羊和失钱比喻结束时的摆席相庆。人找着了那只迷失的羊, “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起欢喜吧。”(路 15:6) 妇人找着了那丢失的一块钱,“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路15:9) 如今, 父亲的儿子失而复得, 于是父亲吩咐宰了肥牛犊, 大家一同吃喝快乐。
每当谈到浪子回头的故事, 人们着重的焦点通常都在那回头的浪子身上。的确, 小儿子在经历了许多的空虚, 挫败, 沮丧, 失落之后,在经历了挣扎, 寻觅, 徘徊, 悔恨之后,转身回头, 在父亲那宽容, 慈爱的怀抱中, 得享父爱和安息, 重拾尊贵和地位。他是个有福的人。
但笔者在此要谈一谈故事中的父亲, 谈谈父亲那伟大的情怀!
父亲的忧伤苦痛:小儿子的不孝不敬, 悖逆反叛, 使父亲心痛。但出于爱, 他给儿子选择的自由, 正如当年给亚当自由一样。全人类从此都成了浪子。正如当年神在伊甸园中呼唤, “亚当, 你在哪里?” 神今日依然在呼喊浪子回家。
回想自己, 流浪了三十多年, 才因天父的恩惠, 回到了父亲的怀抱, 荒废了多少光阴, 荒废了多少天分, 荒废了多少青春, 荒废了多少力量, 荒废了多少友谊, 荒废了多少亲情, 荒废了多少生命。想来真是追悔莫及。
不认识神者是浪子, 今日中国十四亿人, 有多少人是浪子? 全世界有多少人是浪子? 神每日都在为此忧伤苦痛。
父亲的赦免宽容:完全的无条件的赦免, 宽容, 慈爱, 接纳, 没有责备, 没有教训,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舆他亲嘴。”父亲每天都在等待。 稍微回转, 父亲就欢喜迎接。
父亲的激励建立:神是叫人抬起头来的神。“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15:22-23)
荷兰画家伦布朗(Rembrandt)晚年作了一幅油画《浪子回头》, 讲述一个归家的故事。
儿子: 光着一只脚, 衣衫褴屡, 头发被剃得光秃却不整齐, 将头深藏在父亲的怀里, 几分委屈, 几分哀痛, 几分愧疚, 几分悔恨, 几分亲切, 几分撒娇, 几分满足, 几分安息, 几分乞求, 几分享受。总之, 一个浪子归家的百感交集尽在无声的画面里。
父亲: 两眼因苍老、思念、哭泣已经处于半盲状态,弯腰把儿子揽在怀里, 一任泪珠滚落在儿子的肩头上, 再看父亲的两只手, 左手粗旷有力, 搭在儿子的肩膀上, 犹如父亲的能力加在儿子身上; 右手细腻温柔, 扶在儿子的左肋下心脏的位置, 如慈母般的爱怜触摸儿子破碎的心田。完全的赦免, 无限的宽容, 全然的接纳, 不尽的爱怜尽在那双有力又温柔的双手中流淌…
伦布朗晚年接连遭受妻子儿子病故的打击,后与女仆生下一个女儿,备受指责。加上债台高筑,窘迫潦倒,精疲力尽。在此背景下作此油画,乃是伦布朗自己于1689年临终前落魄、孤独、悲伤、梦醒时的自画相:他该是怎样期待着在天父的怀抱里尽享安息。
浪子回头的故事,至此本该举家团圆, 皆大欢喜地结束。但还缺一个重要人物, 即大儿子。没有大儿子的现身,举家团圆就总有些缺憾。然而,大儿子的出现,却使这喜庆的气氛蒙上一层阴影。
有人把大儿子的系列反应概括为“大儿子综合症”(OLDER SONSYNDROME)。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路15:25-30)
生气:我这么多年辛苦劳作,受尽田间的酷暑寒冰,你这个儿子却在外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这岂是公平吗?
自义:这些年来,我从没有违背过你的命,像奴隶般为你卖命,难道竟然不如你这个与妓女鬼混的儿子吗?
埋怨:我服侍你这么多年,你从没有给过我一只山羊羔叫我与朋友一同快乐,凭什么给你这个儿子宰了肥牛犊?
冷漠:你这个败家儿子,他和娼妓吞了你的产业,如今又想侵占我这一份儿产业,我岂能承认他是我的兄弟吗?
让我们再看一看伦布朗的那幅《浪子回头》的油画:父亲将小儿子拥抱入怀,无尽的暖流在父子间流淌。而冷漠的大儿子却站在一旁,两手搭在腰间,轻蔑地注视着眼前的情景,旁边那些面无表情的旁观者作为他的陪伴!大儿子虽然在父亲身边,但他全然也是一个浪子。更加可悲的是,他至终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同处浪子的境地。目睹眼前的一切,仿佛与自己毫无关联:的确,他始终无份于父亲那深厚的爱怜和无尽的恩典。
然而,父亲对他也同样是恩典无限 (FATHER’SGRACE):
安慰:“他父亲就出来劝他。” (路15:28) 父亲走出来迎接并劝慰生气的大儿子。没有责备, 没有批评, 没有教训, 只有一声亲切的呼唤, “儿啊!” 父亲迎接小儿子是无声的拥抱, 父亲迎接大儿子却是慈声的呼唤。父亲爱那叛逆出走浪子回头的小儿子, 也爱那呆在家中却与父亲心相远离的大儿子。父亲现今邀请两个儿子和他一同坐席,何等广阔的恩典。
眷顾:“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大儿子守着父亲的同在, 守着父亲应有尽有的丰富, 却依然是贫穷的一无所有。大儿子因为缺乏眼光, 缺乏看见, 缺乏感恩之心, 所以, 父亲的丰富形同虚设, 使他视而不见---父亲的同在, 代表着父亲的眷顾, 保守, 供应。父亲供应大儿子的一切: 有吃的, 不必饥饿; 有穿的, 不必担心热冷; 有住的, 不必寄人屋檐下; 有父亲在, 不至于孤独寂寞; 有父亲保护, 不必担心危险欺负; 有父亲的爱, 不会被人喝斥; 自由自在, 不必做人奴仆; 有父亲教导指引, 不必在罪中流浪放荡, 活在痛苦、自责、愧疚中… 该有的, 他一样也不缺。
亲情:“只是你这个兄弟,” 父亲回应大儿子的话, “你这个儿子。” 父亲提醒大儿子, “不错, 他是我的儿子, 但也是你的兄弟。” 父亲渴望这样一种亲情, 他渴望一种关系, 一种父子情深的关系。小儿子的流浪, 距离并不能割断这种关系; 大儿子在田间做工, 但工作也不能取代这种关系。父亲似乎对大儿子说:儿啊, 我看重你和我的父子情深, 以及你和你弟兄之间的手足之情, 远远过于看重你的工作。
欢庆:“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路15:32) 路加福音十五章, 耶稣基督讲了三个比喻: 失羊的比喻, 失钱的比喻, 浪子的比喻。三个比喻共同的特征是: 什么东西失去了(Lost),后来找着了(Found),然后是欢喜快乐(Rejoice),摆宴庆祝。当读者读完失羊的比喻和失钱的比喻,感觉有点兴师动众,找着一只羊值得大摆宴席吗?找着一块钱值得大摆宴席吗? 但当你读到浪子的比喻后豁然明白了,原来天父在意的是人, 灵魂是神所宝贵的。父亲等于对大儿子说:这是我的欢喜, 我的宴席, 请你进来和我一同欢喜快乐吧!
奇妙的是, 这里主耶稣用了一个复数的第一人称代词: 我们! 很明显, 父亲在邀请大儿子加入这喜庆的时刻, 加入这喜庆的宴席! 这个复数的我们, 还揭示了三一真神的良苦用心。
路加福音十五章的三个比喻, 分别代表了三位一体神的工作:
失羊的比喻, 是圣子的工作, 当小羊迷失时, 好牧人耶稣来寻找丢失的羊, 找着了, 就扛在自己的肩头上, 欢喜快乐! 失钱的比喻, 是圣灵的工作, 因为一块钱的丢失, 它自己浑然不觉, 如同罪人死在自己的罪恶过犯中, 是圣灵的感动和寻找, 直到找着了, 并以自己的大能, 使他与基督一同活过来。浪子的比喻, 是圣父的工作, 无论浪子多么地放荡无度, 罪恶滔滔, 只要回转, 天父都张开他慈爱的怀抱, 接纳浪子回到他那欢乐无比永远的家园!
恩典怜悯, 何等无限!
你今天是否愿意, 你是否有勇气走下来, 让那位满有恩典怜悯的天父, 将你拥抱在他那温暖慈爱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