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明清四大名著之一。也是4大名著中唯一一个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观,独创世界来讲故事的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也是最神秘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流传早于西游记,成书时间比西游记要早,这两本名著的作者基本上都能明确了,却唯独考证不了西游记的作者。
清人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其实是清代文人对西游记作者思想的一个概括。吴承恩的字面意义就是没有承受天恩,也就是说清人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没有承受上天的恩惠,所以才会写出这么一本无法无天的小说。从西游记的内容上看这么说也合理。而吴承恩确有其人也确是西游记作者的说法其实源于鲁迅先生,他根据天启《淮安府志》真的找出了个叫吴承恩的明朝书生。现在学术界对这个说法也是争议不断。而明朝流传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没有任何版本写明作者名叫吴承恩。现在学术界确认西游记作者的主要推测方法是根据西游记各个版本之间的方言的不同来推测作者。这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了,笔者就不走这条道,试试换个途径。解析下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由其思想来寻找作者。
通观西游记,主角其实应该是孙悟空。他寻找得道的老师跑了两块大陆一块大海,说明作者为了有所成就极有可能也跑了很远的路。孙悟空上天庭两次,一次是个小官,一次是虚衔。说明作者没有得到过重用。西游记曾经在明朝时被禁,说明当时一定有专人寻找过作者本人,所以作者才极力隐藏自己身份。而被朝廷追查却又毫无实效(西游记依然广为流传),说明作者在朝廷中有一定影响力,有官员在暗中保护他的同时也在流传西游记。
.西游记明着是讽刺道教,实际上暗里也在讽刺佛教。因为道家神仙身边的坐骑童子下界就是妖怪,危害平民百姓。佛家的神仙也不例外,从佛祖菩萨身边出现的妖怪同样也有不少。对比之下,儒释道三家就儒家压根没出现。说明作者极有可能是个儒家 信徒。佛道两家的神仙都被讽刺的一塌糊涂,说明作者很狂,压根就没把世俗的宗教信仰放在眼里。
对比西游记流传的时间,与上述这些契合度最高的就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书中显示王阳明作西游记最明显的地方是第74回到第77回的狮驼国遇妖。这一节孙猴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对比前后文,可以发现骗孙猴说唐僧被吃了,或者妖怪法力强大孙猴抵不过并不止这一次。作者在这借孙猴之口说吃了大亏应该是反应了自己的相关经历导致的心中悲苦。对应王阳明的经历,就可以发现这就是跟王阳明平宁王之乱一役很类似。大鹏王是如来长辈,宁王是明朝的皇亲。大鹏王被如来亲征拿下,宁王被抓去北京,正德还是要搞亲征。把宁王放了又去抓回来。如果把唐僧比作作者普救世人危难的心灵化身。那么此刻孙猴的痛苦也就可以理解了。王阳明费尽心力三月平定宁王之乱。正德却依旧任性胡闹,将王阳明减免百姓疾苦的苦心随手就踩碎了(因为皇帝出巡耗费极大,会对百姓造成极重的负担)。对比王阳明的生平,他曾经被贬到贵州龙场。终身没有进入朝廷,一直在当地方官。他传承心学创立知行合一的观念,正好对应了唐僧孙猴师徒。他的学术影响极大,有学生当官并替他遮护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是一家之言,不敢保证就一定是真理,权当抛砖引玉。在语言分析进入死胡同之后,不妨试试换一个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