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新浪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7月18日,美国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作为曾经有“汽车之城”美誉之称的工业城市,底特律的破产带给全球汽车业界,特别是当前正处于极速发展期的中国汽车业界的警示作用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当然,当我们看到底特律的破产时也没有必要就对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而“畏首畏尾”,还是应该依据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结合自身的条件,确保平稳而健康的发展汽车工业。
按照一些人士的看法,底特律遭遇破产窘境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口急剧下降导致税收同时大幅下降;二是市政项目支出依然庞大;三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较大。但在笔者看来,真正造成底特律遭遇破产窘境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产业单一。
众所周知,底特律是“汽车之城”,其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而正是这种对于汽车产业的过渡依赖,使得汽车产业一有风吹草动,底特律就得全身发抖。我们再来看上面一些人士所述的三个原因,笔者可以这样来梳理一下逻辑关系,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汽车消费需求的下降,进而导致汽车产销的下滑,进而导致底特律汽车企业运营陷入困境,进而引发汽车从业人员的失业,进而导致底特律因汽车失业人员的流失而出现人口急剧下降,进而导致税收大幅下降,同时,为扭转汽车产业的不利局面,底特律对相关扶持的项目投入又过大,而根据美国法律规定,除非面临自然灾害,否则禁止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实施直接救援。因此,最终导致底特律的破产。
因此,当我们客观的分析了底特律破产的真正原因,我们在发展汽车工业的时候充分汲取其经验教训,就完全没有必要对发展汽车工业有太多的担心。而这一则新闻,肯定会让业界联系到“重庆要打造东方的底特律”一事。相信不少业内人士,肯定会借底特律的破产来“嘲讽”重庆的这样一种提法,甚至对于重庆着力于发展汽车工业持否定态度。
但在笔者看来,这些人士的担心还是有些多余。笔者7月2日发表的《应正确理解重庆建中国底特律的提法》一文中就提到,“重庆所说的要建成中国的底特律,并不是说也要单一的只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目前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也可谓十分迅猛,其工业总产值对重庆市的贡献比例甚至有超过汽车产业之势。”。也就是说,重庆并没有: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已经注意到了底特律产业过于单一的问题。
重庆说要建成中国的底特律,这样一种提法,并不是要照搬照抄底特律的发展模式,只是想借现有汽车工业的基础,再着力于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实现汽车产业与诸如电子信息产业等其它产业共发展,共同成为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从当前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来看,也很有条件与必要实现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工业。
目前,从基础与优势方面,重庆市有汽车生产企业26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3家,专用车生产企业13家,具有年产3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全市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千家,本地配套率近70%。2012年,全市汽车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10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9%,全市汽车产销196万辆和194万辆,同比增长11.5%和12.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6.9和8.4个百分点,产量全国占比突破10%。其次,差距与不足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二是零部件发展落后于整车,零部件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三是整车制造能力有待提升,装备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以重庆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上述基础,重庆有条件也有能力将重庆建成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基地之一;以重庆汽车工业当前存在的上述差距与不足,重庆也有必要通过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实现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在笔者看来,此次底特律的破产或许还会给重庆发展汽车工业带来机遇。重庆可以通过诸如整车、汽车电子以及汽车零部件招商等形式,吸引底特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来重庆投资落户,借助于底特律汽车工业积累的相对于重庆汽车工业更为先进的汽车生产、研发等技术优势,实现重庆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做大做强重庆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