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角的密码 母麋鹿有角吗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麋鹿仅雄性具角,且角枝向后分杈,呈多回分支状,形态特征与其他鹿科动物不同。正常的麋鹿角是由前枝主干、后枝主干以及主干上的枝杈、小刺、小瘤等部分组成。麋鹿角还有着传奇的自然、文化密码。

倒置麋鹿角

麋鹿角的密码 母麋鹿有角吗

有一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馆中整理一批原为清紫禁城收藏的形形色色的各种鹿角。有珊瑚般的驯鹿角、手掌似的驼鹿角、树枝般的马鹿角、矛戟般的梅花鹿角、鸡爪似的白唇鹿角等等。其中有一只与众不同的鹿角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它没有一般鹿额前用来角斗的眉叉,而呈多回二叉分歧状,角的主干分为前后一样高的两枝,运用民间鉴定麋鹿角的一种方法:将鹿角尖朝下、柄朝上,倒置在地上,“屹立不倒”,从而识别出这是一只麋鹿角。进而发现这只麋鹿角主干的腹面,隐现着一片蝇头似的汉字痕迹。拂拭掉上面的封尘,就露出了嵌涂着石绿的楷书,是一篇题为《麋角解说》的手记,下款署的是:“乾隆三十二年岁在丁亥仲冬月上浣御制。”

物候启示

在远古,人类是以物候的变化,来判断季节的更替。麋鹿,跟别的鹿不一样,它脱角时间是在冬尽春来的时候。它的角一脱落,就昭示新的植物年开始了,万物呈现生机。所以统治者就把麋鹿的脱角作为一个非常吉祥的象征。周文王、周武王的时候,为便利野外观察麋鹿脱角,干脆就把麋鹿给圈到了皇家的苑囿之中,麋鹿,作为苑囿动物,那就开始了,叫“建灵囿,筑灵台”。 《礼记·月令》记载“孟冬,麋角解”。逐渐它就形成一种仪式化,成了皇权的象征。汉朝的统治者强化皇权,不允许麋鹿生活在民间,只允许它生长在皇家园林里,所以汉 朝对麋鹿大肆捕杀,数量直线下降。皇家饲养麋鹿,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冬季,天气渐冷,乾隆从塞外巡狩返驾,照例回到紫禁城中避寒。冬至节二天,御园中已经雪盖冰封,宫殿里的地炉烧得融融如春。换上了獭领狐裘的乾隆,闲中突然想起《礼记·月令》曾记载“孟冬,麋角解”。可是他狩猎熟悉的“麋”,即驼鹿或驯鹿,都是夏天解角的,从没有见过冬天换角的鹿类啊,会不会是南苑猎苑里豢养的那种叫“麈”的动物呢?为了解开这个疑团,立刻吩咐身边的太监到那里去察看究竟。差去的人果然很快就从南海子捡了一只麋角回来,禀报道:“那里的麈正在掉角,有的一对角全掉了,有的还刚脱落一只角。”乾隆接过一只麋角,不禁感叹道:“唉,古人错把麈当作麋,而朕呢?则更错误,竟然不知道还有冬天掉角的鹿。天下的知识真是无穷无尽,事物就这样不容易摸透啊!”于是,乾隆亲笔写了这篇《麋角解说》,敕刻在捡回的麋角上,以记此事。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青墩麋鹿角刻纹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震惊了中外。殷墟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古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然而,青墩遗址的发掘,人们发现,中国还有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而且一早就早了2000多年!它就是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专家对青墩遗址出土的近20种80多个刻纹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尽管青墩(麋鹿角)刻纹的笔划平直,没有弧线,没有后世甲骨文的复杂象形,但两者是属同一个体系的。只不过青墩刻纹比甲骨文更原始罢了。”并认为,许多青墩刻纹都可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的字型,早于目前已知的任何中华文字。珍藏着文字起源地的密码。青墩麋鹿角刻纹中出现的8个易卦刻纹(文),这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无论其绝对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成,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是“东方第一卦”,可以据此探讨易卦起源地点问题。

青墩麋鹿角刻纹的考证分析:刻纹是古人记事、记忆的产物。古人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会碰到大量的需要记忆的事情。刻纹是古人计数、分配的产物。刻纹是古人占卜祭祀的产物。刻纹还有卦画。这卦画系用锋利的东西在坚硬的麋鹿角上刻就。众所周知,在五六千年前,古人还没有冶铸的铜铁类刀具,因此这精美的卦画到底用什么东西刻划而成的密码还未解。

镇墓麋鹿角

麋鹿角枝的“镇墓辟邪”密码在楚国。春秋中晚期最早发现的镇墓兽并没有鹿角,楚人崇鹿,将麋鹿角放置在墓中,是因为麋鹿锐利的长角可以降伏和驱赶恶魔。《逸周书》有:“鹿角不解,兵家不藏”,鹿角被认为是兵甲战争的象征。而萨满教的巫师也戴着鹿角神帽,是为了有角便于与恶魔鬼怪作斗争,发挥鹿角的武器作用。麋鹿角因为眉杈发达,更是很早就被看成是防御敌人的有力武器。《史记》有:“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就是用麋鹿角驱赶敌人。《后汉书》记载:“蔡邕《独断》曰:‘冬至阳气始动,夏至阴气始起,麋鹿角解,故寝兵鼓。’”可见,麋鹿角成为战争武备的象征。一方面麋鹿用鹿角触人,团团围成防阵形抵御敌人;另一方面,麋鹿善跑,能把战争的吉凶很快报告,以求得保护。可见鹿角之特性是善守御,能抵御外来侵犯。这种特性正与楚人希望死者安居阴宅不受阴间鬼魅侵害的心理相合拍。巫师将鹿角的特性加以巧妙地利用,移植到镇墓兽的头上,似乎是镇墓兽因此具有了驱赶鬼魅,保护死者形魄的灵性。其二,是因为鹿角能够驱蛇和辟邪。由于麋鹿能吃蛇,是它自然的天敌,其威武的麋鹿角,就当成了抵御恶魔侵略,守护坟墓的代表,安插在了镇墓兽的头上,对这些鬼怪的原型蛇的驱逐和镇压。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镇墓兽的麋鹿角很可能是用来镇墓辟邪。

“麋鹿王”角枝奇特

2011年7月,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观察发现,野生麋鹿群中,编号为63号的雄鹿经过最后两天的厮杀,打败最后一头与它争位的雄性麋鹿,成为连任第二年的鹿王。正常的麋鹿角是由前枝主干、后枝主干以及主干上的枝杈、小刺、小瘤等部分组成。而63号雄鹿的角枝除具有正常的鹿角形态外,它的左角根部还多长出一尺多长的角枝,好似大型食肉动物外露的獠牙,看似一柄锋利的匕首。经科研人员连续观察发现,在一些资历浅、无实战“经验”的雄鹿面前,这个有形的“匕首”就变成了无形的巨大精神压力。这些雄鹿看到63号怪异的角形,往往不寒而栗、望风而逃。而在势均力敌的对手面前,这柄“匕首”并没有成为有力的武器,因为它的长度不足以伤及对手,充其量不过是多余的摆设,甚至还会因此被歧视为异类。实际起绝对作用的还是它已经具备了硕壮的正常角枝、强健的体格和聪明的才智。此后,60多头雌麋鹿都将成为它的“嫔妃”,其他雄麋鹿都不能染指。

麋鹿鹿王,会披挂上阵,角上卷着草,它的行为叫角饰。就是动物的一种炫耀,大部分动物都有炫耀行为,但是鹿王地位特权远高于其它动物,有鹿王趋向的鹿,也会把那些草叶卷在自己的头角上,披挂上阵,然后在母鹿的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威风凛凛,像个大将军,挑衅鹿王。

珍贵药源麋鹿角

麋鹿角一直被我国历代医家沿用两千余年。麋角,始见于《名医别录》,其功能主治历代医药书籍中多有记述。《别录》谓:“麋角味甘,无毒。治痹,止血,益气力。”孟诜曰:“填精益髓,益血脉,暖腰膝,壮阳悦色,疗风气,偏治丈夫。”“滋阴养血,功与茸同。”麋鹿角的传统功效理论基础历来颇有争议,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阴阳学说。古代医家虽多认为麋鹿角利在补阴,但各家学说多有不同。“麋角常服,大益阳道。”“角煮胶亦胜白胶。”时珍曰:“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虽具,而理未发出,故论者纷纭”,亦云“阳盛阴虚者忌之”。《药性切用》云:“能补阳中之阴”。李诞:“先辈云:鹿角补阳,麋角补阴。一云鹿胜麋,一云麋胜鹿。要知麋性与鹿性一同,尽皆甘温补阳之物”。汪银银等根据中医证候学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别采用阴虚证和阳虚证小鼠模型衡量不同模型动物对麋鹿角和鹿角的不同反应。结果发现麋鹿角对于阴虚证的影响较之鹿角更为显著,认为麋鹿角当主治阴分亏虚之证,其功效理论及中医学物质基础应倾向于补阴,兼有一定助阳作用,证实古代医家对于麋角功效的描述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其对于阴阳虚证具有一定交叉作用,效应无绝对界限。麋鹿角入药历史悠久。宋《太平圣惠方》载麋角丸方有五,均以麋角为君药。宋《圣济总录》有麋鹿角霜丸。孙思邈《千金方》收载麋角丸110种,言:“麋角丸补心神、安脏腑、填骨髓、理腰脚、能久立、聪耳明目、发白更黑、貌老还少”。其中一方出自《三因方》,“治五痿、皮缓毛瘁、血脉枯槁”;另一方为彭祖麋角丸,“使人丁壮不老,房事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杨氏家藏方》载有鹿麋二至丸,功效“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湿,壮筋骨”。但其“药性过温,止宜于阳虚寒湿血痹者耳”。

尘封麋鹿角

地处京津唐大城市群中间地带(面向广阔的华北、东北平原)七里海区域的宁河县张广庄出土麋鹿角;江苏省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的溱潼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麋鹿角化石;江苏省姜堰市(位于中部,南北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发现有两种麋鹿种群完整的鹿角化石共7件,鹿角化石枝干呈树枝状圆形,与现在的麋鹿角相似,根部直径五六厘米,长20多厘米。其中有5块鹿角化石呈扁平状,分叉处宽七八厘米、厚三四厘米,最长的40多厘米;江苏省江淮东部地区高邮市龙虬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出土了麋鹿角;江苏省兴化市林湖乡魏西村发现5块麋鹿角化石;地处黄河三角洲南部的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村民挖出麋鹿角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约2万年;著名的安阳殷墟遗址里也曾经出土过很多麋鹿的骨角……

正是从这些尘封泥藏中发掘到的麋鹿角等,验证了:“海陵麋鹿千万成群”的记载。考证了:我国曾经有过4种麋鹿。在中国早更新世泥河湾地层中发现的双岔麋鹿被认为是我国麋鹿的祖先类型。古代,麋鹿分布在北界辽宁省康平、南临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的广大区域。从旧石器时代起,麋鹿就与我们的祖先发生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北起辽河流域,南至钱塘江畔,西起汾河流,东至滨海地区。还到处奔跑着成群的麋鹿。对研究当地远古时代的气候和地形、地貌特征和现今有效规划实施麋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依据。

麋鹿角镖戈

回旋镖是一种用木料或兽骨制成的古老的狩猎工具,也叫“飞去来器”。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会标中运动员的手臂和双腿的造型由三个回旋镖组成,其内在含义就是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常用回旋镖狩猎,以此来显示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令人惊奇的是,青墩遗址发掘时也出土了6件回旋镖,其中4件整齐地叠在一起,作为随葬品放在一座墓中;同一墓中还出土骨箭头13枚,死者是位成年男性。专家们据此认定“死者一定是一位精明的猎手”。而且青墩出土的回旋镖是用麋鹿犄角制成的,有三个自然分杈,全器一面磨平,另一面保持原来的凸面,3个端部都磨成了扁刃。其形制特征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用的回旋镖基本相同。有学者分析,海安在远古时代滨江面海,境内河港众多,芦苇丛生,麋鹿、野猪、野鸡成群,是古人猎射的好去处。有史料证明,春秋时期海安及其附近地区即是著名的狩猎场所。考古专家们鉴定,青墩遗址出土的回旋镖属于珍贵文物,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可确定为6000年前的青墩古人所制造和使用,是目前亚太地区已知最古老的狩猎工具。

1995年考古发掘时在位于仪征市陈集乡丁桥村出土西周中期建筑居址遗迹(遗址呈圆台形)和麋鹿骨戈等文物。

枝尖指向后方

课文《麋鹿》有:“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这是什么原因呢?课文没有答案。原来是这样:鹿科动物的犄角有掌状、树枝状,主干向上或向前,分枝多朝前伸展,其作用是抵御敌害和争斗的武器,唯有麋鹿角的分枝朝向后方和朝后侧外伸展,这是与它的栖息环境和性情有关,麋鹿栖息在沼泽地带,那里的大型猛兽较少,而生性胆小的麋鹿在内部争斗时也不象其它鹿科动物那样激烈,且麋鹿角朝后伸展的枝杈有利于缠绕长草,最能表现麋鹿“角饰”这一习性;麋鹿生活在沼泽地,泥中跋涉、水里漂泳是生存本能,分枝朝向后方,重心就往后,漂泳、奔跑、跋涉、迁移、觅食稳健方便,还便于观察旷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6600.html

更多阅读

戴隐形眼镜的危害 戴隐形眼镜有危害吗

戴隐形眼镜的危害——简介隐形眼镜(contact lens),也叫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戴隐形眼镜的危害——方法/步骤戴隐形眼镜的危害 1、

纳西族的走婚 彝族有走婚制吗

纳西族的走婚纳西族是仍有母系氏族的痕迹的民族。由于这里海拔在2000——3000米,所以紫外线比较强烈。人都长得黑,所以当地人以黑为美,以胖为贵。男士称胖金哥,女士称胖金妹。在这里男人是不做活的,主要是学习琴棋书画,提笼架鸟和在家教育

狐狸精-中国文化中的狐狸精 现在人中有狐狸精吗

狐狸精又名狐仙,法力高强,可幻化人形。旧时迷信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惑人。后代汉语中形容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通常会称他“狐狸精”。在现代汉语中,“狐狸精”可以定义为: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勾引男人的“风骚”、“浪荡”、“无

农历1984年闰月及节气的疑问 1984年有闰月吗

1984年闰十月错误在哪里一、为什么1984年闰十月是错误?1、1984年不是设闰月的年份,按19年7闰的规律,1985年是设闰月的年份;2、1984年设闰十月之后造成后面几个月历法混乱错误:1)十一月错误地出现了初一冬至、十五小寒、三十大寒这三个

| 维生素E的作用/维生素E的副作用 维生素e有副作用吗

我经常听到有人发问: 听说维生素E可以美容,它具体有些什么作用呢? 我想改善肤质, 吃维生素E有用吗? 看来维生素的美容护肤作用还是挺有名的, 呵呵. 美肤作用是维生素E的作用之一, 当然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维生素E, 英文全称Vitamin E,

声明:《麋鹿角的密码 母麋鹿有角吗》为网友忆蝶梦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