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香港回归十年的电影时代97到07 97香港回归赖茅

岁月如梭,十一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在不知不觉中,香港电影陪伴我们走过又一个十年。或许,你已经不再喜欢港片;或许,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电影;又或许,你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她。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港片在十一年中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历数十一年来的经典香港电影。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大概可以理清一条脉络,能够看到港片十一年来所经历的起起伏伏。


  1997

  《十万火急》、《一个好人》、《一个字头的诞生》、《南海十三郎》、《高度戒备》、《宋家皇朝》、《小倩》、《春光乍泄》《香港制造》、《自梳》


  97年的香港影坛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今年的杰作非常多,文艺片在这一年的香港影坛格外耀眼,有大制作的《宋家皇朝》,也有超小成本的《香港制造》,她们都在下一年的金像奖角逐中赢得重量级的奖项。张之亮执导的《自梳》把目光投向了40年代的广东自梳女,这是第一部专门描写这个特殊群体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关于女性之间爱情的影片,影片的立场是对纯洁爱情的颂扬。

  徐克本年度不再炫耀武技,开始钻研他一直钟爱的动漫题材,《倩女幽魂》是徐克80年代的经典作品,今次,徐克自己用动画电影的形式重新诠释了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想象力更加无拘无束,因为动漫的表现力是没有极限的。

  97年年初上映的《一个好人》,在新年档期豪取4500多万港币的票房成绩,一年下来都未逢敌手,成为本年度港片的票房冠军。此后,成龙就再也没有坐上这个位置,这是成龙在香港的最后一次华丽表演。

  1998

  《暗花》、《我是谁》、《愈快乐愈堕落》、《野兽刑警》、《非常突然》、《极度重犯》、《风云之雄霸天下》、《每天爱您8小时》、《玻璃之城》、《去年的烟花特别多》


  1998年的香港影坛继续处于下滑阶段,港片总体的产量和质量都没有太大突破。杜琪峰的银河映像继续边缘行走,商业和风格两手抓,黑暗阴郁的影像风格正在逐渐被众多观众所接受,也慢慢培养出了一批欧美粉丝。

  林岭东在硬闯好莱坞之后,重新回到香港一展身手,这次他交出的成绩是《极度重犯》,这部由青年一代演员领衔的火爆商业影片,在效果上已经逼近好莱坞大片了。

  张婉婷导演今年推出了她的新作《玻璃之城》,一部关于时代和爱情的故事,因为男主角黎明96年刚刚凭借《甜蜜蜜》大热,类似的题材也让观众误以为这是《甜蜜蜜》续集,这部影片不得不失,票房和奖项上都未有太多的斩获。

  成龙98年败给了郑伊健和郭富城,《我是谁》没能为成龙大哥再拿下一个票房冠军,因为《风云之雄霸天下》的问世,打破了香港15年以来由周星驰、周润发和成龙轮流领跑年度票房的局面。

  1999

  《玻璃樽》、《喜剧之王》、《O记三合会档案》、《千言万语》、《天上人间》、《流星语》、《暗战》、《目露凶光》、《枪火》、《细路祥》

  99年香港电影年产量达到162部,可是年度港片首轮票房还是没能冲到5亿港币,而在1982年,港片总票房就已经达到4亿港币了,单从数字上说,港片的发展已经倒退了一大步。粗制滥造是港片票房下滑的最大杀手,但还是有很多具有责任心的香港电影人,竭尽全力为观众奉献上乘质量的港片,以期观众重现走入戏院买票看片。

  周星驰凭借《喜剧之王》登顶本年度票房冠军,总收益不过2900多万港币,相较于去年冠军《风云》收益的4153万港币,下滑之势已经非常明显。

  杜琪峰、许鞍华、陈果今年都有出色的表现,表现最为抢眼的无疑是杜琪峰,新世纪的香港影坛,香港实力最稳步上升、最具有本土代表性、最坚守本港影片阵地的导演,非杜琪峰莫属。

  刘伟强执导,刘青云、吴镇宇主演的《O记三合会档案》延续的是《古惑仔》系列的热潮,但是摆脱了跟风之作的厄运,《O记三合会档案》成为香港二战后黑帮发展的简史影像。

  而张之亮一部以亚洲金融风暴为背景的《流星语》,道出了港人在这次危机之后所展现的人性温情。该片由张国荣主演,他自愿降低片酬出演了《流星语》,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处于低潮期的港片。

  2000

  《公元2000》、《朱丽叶与梁山伯》、《枪王》、《孤男寡女》、《恋战冲绳》、《江湖告急》、《花样年华》、《顺流逆流》、《榴莲飘飘》、《阿虎》

  2000年的香港影坛显出沉寂,成龙、周润发、吴宇森都去了好莱坞,周星驰还在酝酿他的新作,萎缩的电影市场,导致众多电影的制作水准大幅下降。

  墙里开花墙外香,在香港一向只被小众接受王家卫继续在国际影坛扬威,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王家卫带着他的《花样年华》杀入主竞赛单元,把男主角梁朝伟推向了戛纳影帝的宝座。

  陈果继续着自己的香港文艺风格,“妓女三部曲”首作《榴莲飘飘》在金像奖和金马奖上都获得了重要奖项,影片的票房照旧无甚建树,得奖与获得艺术影迷的青睐,使导演多少得到一些安慰。

  有林超贤导演的反江湖片《江湖告急》于本年度上映,这部集黑色幽默、荒诞、搞怪的异类黑帮电影,成为近年来一部黑帮名作。

  2001

  《特务迷城》、、《重装警察》、《地久天长》、《瘦身男女》、《少林足球》、《全职杀手》、《蜀山传》、《买凶拍人》、《麦兜故事》、《爱君如梦》、《幽灵人间》

  2001年的港片总算成为盖过了好莱坞大片的风头,《少林足球》6000万票房佳绩,让所有香港电影人为之一振,周星驰蛰伏近三年的努力,总算让大家看到了他真正的实力。

  徐克为了对抗好莱坞特效大片,祭起早年凭之发迹的《新蜀山剑侠传》,拍出了一部类似于前传的《蜀山传》,创造了香港电影史上特效之最的《蜀山传》,本港票房仅收1100万,徐克风光不再。

  新晋导演彭浩翔推出了《买凶拍人》,这是香港10年来最令人惊喜的黑色喜剧,影片多处向经典港片和法国老片《独行杀手》致敬。

  2001年,有一只香港的小猪鼓舞了很多金融风暴过后的香港人,这就是香港近年来最出色原创动画电影《麦兜故事》,通过来自单亲家庭的小猪麦兜的成长和奋斗经历,为香港树立了一个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小猪形象,麦兜也成为最受欢迎的本土卡通人物。

  2002

  《互动杀人事件》、《想飞》、《异度空间》、《见鬼》、《香港有个荷里活》、《三更之回家》、《我家有一只河东狮》、《走火枪》、《无间道》、《金鸡》

  2002年年底一部的一部《无间道》使香港电影人和观众为之雀跃,这是近年来少有依靠剧情撑起的商业大片,没有火爆的场面和炫目的打斗,紧张惊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批观众涌入影院,很多人都把《无间道》看作是香港电影复苏的标志,但是香港电影并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再现活力。

  陈果完成了他的“妓女三部曲”之二《香港有个荷里活》,由内地女演员周迅主演,周迅出色演技注定她日后会成为华语影坛的中坚力量。

  陈可辛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同时也是一位极为精干的电影制作人,他集合韩国与泰国的导演,联合香港本地的电影人,制作出了一套亚洲恐怖系列电影——《三更》,一部电影分为三段,每个国家的导演执导一段,陈可辛负责的部分是《三更之回家》,推出之后获得评论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三更》在亚洲范围内的发行成功,引出了《三更2》的诞生,但是《三更2》的制作同样够水准。

  独立制作的小成本影片《走火枪》获得香港影坛电影人的支持,不少导演还亲自在片中客串,这是一部非常大胆前卫的影片,通过一把老枪的视角,讲述了人性的善恶。

  2003

  《百年好合》、《行运超人》、《下一站…天后》、《PTU》、《千机变》、《双雄》、《大丈夫》、《福伯》、《大隻佬》、《无间道Ⅱ》《忘不了》、《无间道Ⅲ终极无间》

  刘伟强和麦兆辉这对新的钻石组合,在去年推出了一部火爆十足的《无间道》之后,获得投资公司寰亚高层的赞赏,2003年再接再厉,相继推出前传《无间道2》和《无间道3终极无间》。《无间道2》走的是文艺黑帮片路线,向《教父2》靠拢,水准之高,为近年港片中罕有。《无间道3》有些故弄玄虚,时空交错过于负责,实验性大于观赏性,但是它强大的演员阵容,还是让观众心甘情愿买票入场,《无间道3》成为2003年度票房冠军。

  港片全年在影院上映的有77部,较去年有大幅下滑,也是近十几年来的最低水平,总票房收入自然也相应降低。港片面临的困境已经不言而喻。

  杜琪峰在低迷的香港影市仍然处于逆流直上,他是香港10年来最宝贵的导演资源。《大隻佬》是一部奇幻作品,是本年度给人最大惊喜的港片,赢得第二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尔东升导演回归文艺温情路线,一部《忘不了》让张柏芝绽放夺目的演技巨星之光,张柏芝成为10年以来最闪亮的一颗新星,名副其实的偶像实力派。

  2004

  《2046》、《江湖》、《旺角黑夜》、《大事件》、《新警察故事》、《柔道龙虎榜》、《功夫》、《A-1头条》、《海南鸡饭》、《蝴蝶》


  2004年的华语影坛分外热闹,香港电影虽然还在泥淖中挣扎,但是国际影响力却与日俱增,香港武术指导已经在国际影坛成为一个品牌,甚至是票房的保证,在欧美影坛,如果一部影片有香港武指的加盟,制作方一定会大肆宣扬,以求增加票房收益。袁和平、元奎已经贵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武指,他们也带动了大批香港武指进军好莱坞的热潮。而更多的欧美影迷开始翻看早期的香港功夫电影经典,这股功夫热潮是越吹越热,但是香港电影而今的颓势却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

  王家卫是香港文艺片的一面旗帜,华语影坛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导演。他五年磨一剑的《2046》于今年终于正式面世,虽然5月份搭上了去戛纳的末班车,可影片有些可以讨好欧洲观众的嫌疑,王家卫的这部作品没能像过去那样在戛纳大放异彩,最后空手而归。
回首香港回归十年的电影时代(97到07) 97香港回归赖茅

  近年一贯坚持慢工出细活的星爷总算是重现大银幕了,一部《功夫》在国内全面上映,电影院再一次出现了许久不见的排队买电影票的盛况,《功夫》在香港本地又创票房新高,6100多万的收益,让周星驰再度创下一个必须自己攀越的高峰。

  2005

  《神话》、《七剑》、《精武家庭》、《黑社会》、《头文字D》、《早熟》、《三岔口》、《长恨歌》、《情癫大圣》、《如果·爱》、《童梦奇缘》、《杀破狼》

  2005年的港片上映数量已经锐减到了57部,达到了香港二战时期的水平,在70年代,邵氏兄弟公司一年的电影产量也要多过这个数字。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华语电影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而香港电影持续在商业领域节节败退,与内地合作是香港电影的唯一出路。

  05年全年的票房港片冠军是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旺收3700多万港币,而全年香港票房冠军由西片《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夺得,在香港收得票房4600多万,差距之大,令人心寒。

  与香港影市得萎靡不振不同,《神话》与《七剑》在香港本地票房都只有1000多万,而在内地,《神话》就拿下了近一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票房,《七剑》同样在内地卖座过6000万,内地市场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最大的输出地。
缺乏新人已经成为香港影坛的又一痛处,演而优则导的冯德伦05年推出第二部导演作品《精武家庭》,获得各界一致认可,并且影片还远销欧美等国家,销量一路看好。甄子丹这一年也推出他的新作《杀破狼》,竟然在无意中掀起新一轮动作电影热潮,《精武家庭》和《杀破狼》的成功,表明香港电影还是缺乏新动力和干劲,并不是因为外界已经厌烦港片。

  2006

  《霍元甲》、《墨攻》、《犀照》、、《伊莎贝拉》、《独家试爱》、《宝贝计划》、《黑社会2:以和为贵》、《伤城》、《放·逐》、《父子》

  2006年的主题是回归,李连杰、周润发、谭家明、成龙他们都在以不同姿态契合“回归”这个主题。

  谭家明是80年代香港新浪潮运动的旗手,早年间拍摄了不少经典名作,18年后,谭家明终于荣耀归来,首作《父子》声势不小,票房上虽然斩获不大,可是它将会在下半年之后的各大奖项之中大显神威。

  叶念琛新作《独家试爱》在香港影坛犹如一丝清风,爱情文艺小品文式的轻松电影,不经意间斩获近800港币的票房佳绩,叶念琛将会在爱情文艺片上大有作为。

  2006年香港本地总共上映了51部香港电影,再创一个历史新低,07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港片的危机关键还是来自于内部,单从外部给予帮助也是收效甚微,香港电影人必须自己力挽狂澜,才能让香港电影重现生机。

  2007香港电影:从龙头的葬礼到凤凰涅磐

  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的十周年,但回归前已经随着海外市场的萎缩等缘故而衰落的香港电影尽管得到了内地的市场,却本土市场进一步的沦陷,而本土电影无论是产量上还是票房上也都沦为八十年代以来的最低潮(2008年是否能够走出困境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年有一部香港电影名为《葬礼揸FIT人》(内地译为《龙头的葬礼》),是关于黑社会题材的,而今年的香港电影,就像是为这当年的世界电影中的“大佬”举行的葬礼一样,在产量与票房都达到新低,倒是质量上有所提高,而是否会出现新一代的“话事人”,实现凤凰涅磐呢?

  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香港电影的今年首轮放映的产量上,只有51部, 从今年年初的《雀圣3之自摸三百番》(2006年年底,《生日快乐》(blog)为了配合2007年的金像奖的评选,而放映了五场特别场;而今年12月底,刘国昌导演的新片《围城》也是为了配合明年的金像奖评选而特意放映五场)到本月上映的《投名状》(blog)和《破事儿》,但其中以金像奖的标准而不包括李安导演的《色·戒》和周杰伦(听歌)导演的《不能说的·秘密》,因为都是台湾电影。这个数字平均不足每周一部新片上映,而与去年的51部的产量相持平,更别说1949年以来的香港电影的年产量相比,毕竟那时候即使是低潮期,也在100部左右。而产量最多的,还是王晶,他今年包括导演、监制或编剧的,有《神枪手与智多星》、《七擒七纵七色狼》、《疯狂粉丝王》、《美女食神》、《雀圣3:自摸三百番》等5部影片上映,大约占了10%,而大概就如王晶所说的吧,“以往拍电影,我压力很大的,因为大家认为王晶电影的票房必定好、必定很迎合商业市场,我不只要令观众嬉笑一场,还要得到很高的票房,老板赚大钱,自己又分到钱,才叫团圆结局,所以每次必要使尽浑身解数。近几年,仍有不少大导演有戏上映,票房也理想,但说实话他们都赚不到钱呢……反而我仍平平稳稳地有点微利可赚,这样我反而没有了压力……我最差的电影也没曾被骂得那么狠。现在我放开了,各种题材也会尝试……”而王晶编剧的《七擒七纵七色狼》也是七十年代的经典作品的翻炒之作——借旧日影片的题材、片名,炒作一个适合新时代的故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邱礼涛,他曾被作为“焦点导演”而在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中特别的介绍,而他今年也导演了《性工作者十日谈》、《降头》、《人在江湖》等三部影片,并担任《醒狮》的摄影,而以多样化的类型继续着他的电影之路。

  大制片公司时代在香港的终结

  而香港的电影公司方面今年也显得很不景气。先是今年年初的中国星电影制片公司宣布停产,也结束了与银河映像连续多年的合作;今年也是主掌红极一时的邵氏电影公司的邵逸夫的一百岁生日,先后传出他想退出娱乐圈的消息;但更加让人意外的是,七八十年代纵横香港影坛的嘉禾公司也易手于内地的橙天娱乐公司,结束了邹文怀的长达三十多年的主掌嘉禾公司的历史,更是标志着一个大制片公司时代在香港的终结;而这时期内地创办的电影杂志《看电影》也进军香港,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联合创办了《香港电影》杂志,不过十月底创刊至今也仅是发行了一期,也主要是回顾以往的香港电影为主。而大型的制片公司的颓败之势,并没有表示中小型公司的日子就好过,就看今年的中小型影片产量的减少也可知道。虽然中型港片的投资额已经从以往的一千五百万左右降为现在的一千万左右,但是,现在香港电影幕后人手因为电影业的不景气而纷纷改行也引起了短缺,加上以往的中型片往往以喜剧为主靠有本地票房保证的笑星当主角,但随着如今笑星的片酬不断增长,其自身的影响力却逐步下降或者是创作失手,也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小成本作品本来主要是靠外埠市场与电视版权、DVD版权等回收,以翻炒当年的成功过的类型片(如赌片,黑社会片等)或者新导演的作品为主,但是如今的香港本土电影票房已经急剧下滑,加上租碟的状况影响影碟的销量而间接影响了DVD版权等,更何况新导演的作品往往比较另类而难以在主题或内容方面都难以吸引观众,而小型电影制片公司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了。整体而言,香港电影公司的处境越来越低迷了。

  电影事件喧嚣一时

  相对于电影产量、票房以及DVD方面的平淡,相关的电影事件却是显得有些热闹。1月,创办28年并成功举办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电影双周刊》正式停刊,使得香港半世纪来第一次出现了没有电影杂志的局面;李瀚祥的电影纪念展(2006年12月是李瀚祥大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跨年度的举办着,放映了《倩女幽魂》、《杨贵妃》、《倾城倾国》等多部他的经典佳作;三四月是香港的“电影月”,举办了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亚洲电影展、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等多个影展或电影节,丰富了港人的电影生活;九月份以后又是一度的香港电影圈的热会,纪念周璇逝世五十周年的电影展适时开幕,放映了《天涯歌女》、《长相思》、《清宫秘史》等多部电影;随后还举办了香港亚洲电影节,放映了《集结号》、《殡之森林》、《市川昆物语》等42部影片,其中包括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焦点导演”单元,放映了《绿洲》、《密阳》、《薄荷糖》和《黑道初哥》等四部影片;十月还举办了一次中国电影展,放映了十多部的中国内地今年的新导演的新作;此外香港还举办了法国电影展、同志电影展等专题影展。

  香港电影,就如此的在平静而喧嚣中走过了这2007年,而也想起黄舒骏所唱,“什么事情什么人改变了你,什么事情什么人让你成为现在的你,你默默的过去,却是我最深沉的叹息……”

  2008年的香港电影,沿袭着2007年的路走着,也多了几许的热闹,因为既有周星驰的三年沉淀之作《长江七号》,也有杜琪峰的不断修改的《文雀》,以及杜琪峰导演的《蝴蝶飞》、《PTU机动部队2》等(目前又传出杜琪峰正在筹拍《夺宝群英》并邀请了好莱坞巨星奥兰多·布鲁与刘青云主演),而吴宇森回归华语的《赤壁》也将于明年暑假档推出,李仁港导演的《三国志之见龙御甲》也将在4月份上映,而由刘伟强(blog)主导的《水浒传》再搬上银幕,刘镇伟导演的《出水芙蓉》则成为08年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片……

  而《门徒》是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一部质量上乘的作品,为此后的合拍片处立了一个典范,年末的《投名状》则既是香港的武侠片寻求突破(更像是好莱坞的《特洛伊》之类的历史战争片)的作品,也是泛亚洲合作的影片,它的上映后的佳评连连,也预示着香港电影的一种走向,应该说,以今年的香港电影来看,香港电影的复兴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这种复兴需要的是与内地甚至是与泛亚洲地区的电影的融合,才可能实现,毕竟,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就面临着缺乏新人、新类型等新血液,急需新的元素注入,而才能走出复兴之路,就如五十年代的战后香港电影,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大财团的支持下拥有大量的资金而走上繁荣,七十年代末的电视台又为香港电影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为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提供了丰富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6711.html

更多阅读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_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王琴王功权最后结局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功权和王琴能够公开私奔,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的改革,在婚姻制度上也在改革,改革了,从结婚自由到离婚自由,开放了,从鞭挞偷情到欢呼私奔,从爱情万岁,到私奔万岁,从某种意义

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

《文化苦旅》——“三十年的重量”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学校领导给老师们发了一本书,让老师们利用暑期来充电,平时自己很少读这样文学的书,大多也都是关于美术之类的。不是每一章节都能读透读懂,但看到“三十年的重量”的时候心中当起了波澜。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明确的位置。之于我,既是学生,又是

声明:《回首香港回归十年的电影时代97到07 97香港回归赖茅》为网友遇见鲸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