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白星”航运公司董事会主席和董事经理、“泰坦尼克”号设计方案的敲定者约瑟夫·布鲁斯·伊斯梅,在1912年4月14日11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当时就在船上的这位船东,其间究竟做了些什么。
1912年4月14日中午,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交给伊斯梅一封电报,内容是,“白星”航运公司的另外一艘船“波罗的海”号发来警报,说是在前方400公里处有冰山和大量浮冰,提醒“泰坦尼克”号格外注意。然而,伊斯梅并未将这一警告放在心上,而是对船长史密斯说:“‘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游轮,也只有它才能创造从英国到美国纽约最快的航行纪录,即使经过危险海域和遇上冰山漂浮,它依然可以顺利通过。”并命令史密斯加速前进。然后,伊斯梅拿着电报去找一位名叫玛丽安·塞耶的女乘客。伊斯梅与塞耶是在“泰坦尼克”号上相识不久,他被塞耶漂亮的容貌和优雅的举止深深吸引,之所以拿着电报去找塞耶,就是为了以此为由和她搭讪。
伊斯梅在得知“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并未显得有多么慌张,此时他依然认为,“泰坦尼克”号坚固无比,冰山对它来说根本不堪一击。于是,他在睡衣外披上外套,趿拉着拖鞋找到船长史密斯问道:“船损坏了吗?”史密斯回答:“恐怕是的。”伊斯梅不再吭声,点燃雪茄抽了起来。
此时,伊斯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同时他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在“泰坦尼克号”的最初设计方案中,计划携带48条救生船,因遭到他的反对而减少为16条。他的理由是,减少救生船的数量,可以为乘客留出更大的甲板空间。而现在船上有2207名乘客需要脱险,16条救生船显然远远不够,而自己要想逃命,就必须抢时间。于是,当第一条救生船放下后,他就不顾一切地跳了上去,并挑选了几名年轻力壮的船员划这条船。
事故导致1500多名乘客遇难,伊斯梅却幸存了下来。消息传出,顿时引来一片指责声。1912年4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指出:《可能有1250人遇难,伊斯梅却安然无恙》。英国工人周刊《约翰牛》的主编霍雷肖·博顿利更是毫不客气地指责伊斯梅:“你应该站在船长身边,直到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安全离开船。道义上而言,最卑微的、坐统舱的移民都比你更有权利在救生船上占一个位子。”
伊斯梅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听证会质询时竭力为自己开脱:“我在邮轮上的身份是乘客,不是船员,更不是船东,因此有权自救。”几个星期后,他又返回英国接受贸易委员会的质询,虽然最终获免罪责,但他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欣慰。
伊斯梅在给致遇难者家属和朋友的信中写道:“过去这个星期好像一场噩梦。我仍不能相信,‘泰坦尼克’号已经不在了……我有的任何抱负都彻底失去,我一生的工作毁了。”尽管伊斯梅一再说他已经尽力,却难以得到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的认同,不仅收到许多恐吓邮件,还被会所开除会籍,不少朋友也因他的贪生而与他绝交。
仍有人为他说好话,她就是塞耶。虽然塞耶的丈夫也已遇难,但她并没有怪罪伊斯梅,而是对媒体振振有词:“伊斯梅先生做了一切来帮助‘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他是乘坐第14条救生船逃生的,并不是跳上了第一艘救生船。”
伊斯梅很感激塞耶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在给塞耶的信中他说:“我经常想,如果没发生那场可怕的灾难,我们的友谊会发展成什么结果。我多么清楚地记得,当一切都很美好时我们的谈话。你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我喜欢跟你说话,听你说话。”
塞耶也给伊斯梅回了信,告诉他自己失去丈夫后万念俱灰的心情。而伊斯梅则回信说:“我的心为你流血,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受。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你对我意味着这么多。”
此后,伊斯梅又多次去信给塞耶,诉说沉船事件给他带来的痛苦:“我的心和精神都破碎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 的脑子似乎除了回忆那场可怕的灾难,再装不下其他任何东西。”并坚信与塞耶“有着某种形式的未来”。
而当塞耶请求伊斯梅帮她提交因丈夫罹难提出的保险索赔要求时,却遭到伊斯梅的断然拒绝,塞耶一气之下与伊斯梅彻底中断了联系。
晚年的伊斯梅一直活在悔恨中,他总是独自喃喃自语:“也许我太为这艘船骄傲,这是对我的惩罚,是个重重的惩罚……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但这一切已不可能。”
美国作家弗朗西丝·威尔逊历经多年搜寻素材,于最近出版了名为《如何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活下来,或约瑟夫·布鲁斯·伊斯梅的沉没》一书,披露了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伊斯梅自顾逃生的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