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核又称为结核性淋巴结炎。病变常累及某一组淋巴结,被累及的各个淋巴结反应成都很不一致:可以较均匀地累及各个淋巴结,也可以使某1—2个淋巴结肿大比较明显。累及的淋巴结多肿大,粘连成串,质韧,与周围组织多粘连。若形成干酪性坏死后或脓肿时可变软,并有波动,皮色暗红,淋巴结切面早期可见半透明的灰色斑点,干酪化时可变成脂黄色。淋巴结结核干酪样坏死后可液化形成寒性脓肿,波及皮肤破溃后形成结核性窦道,排出物内含有大量的结核菌。脓液有时可潜行至其他部位形成脓肿。淋巴结结核以增殖为主时,病程十分缓慢,淋巴结可逐渐纤维化,部分钙化,而淋巴结周围组织无明显变化。
淋巴结结核的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其他器官者同样可以渗出性或干酪样坏死为主,亦可为以形成结核结节为特征的增殖性病变。结核结节约粟粒大小,灰白,界限清楚。镜下,结核结节主要由类上皮细胞构成,其间散布数量不等的郎罕巨细胞。结节周边部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及少量纤维母细胞,通常无中性白细胞,偶见大量中性白细胞,嗜银染色可证明结节内网状纤维增生。结节中央往往可出现或多或少、红染无结构的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可检出其内所含结核杆菌。
类上皮细胞为棱形或多边形细胞,常以胞浆突起互相联接,核圆形或卵圆形,淡染,含有1~2个小核仁,略似上皮细胞。抗酸染色亦可检出其胞浆内的结核菌。该细胞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或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吞噬结核杆菌后,经菌体释出的磷脂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主要由类上皮细胞融合而成,为胞浆丰富的多核巨细胞,核数20—40个或更多,呈花环状或马蹄形排列于胞浆周边。核的形态与类上皮细胞大致相同。
淋巴结结核的主要类型可有以下几种:
1、干酪样结核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时期的肺门淋巴结结核,但也可见于青年。肿大淋巴结切面灰黄易脆,宛如马铃薯(马铃薯腺)。镜下,淋巴结组织几乎全部陷于干酪样坏死,仅在被膜下还有狭窄带状的淋巴结组织残留,在干酪样坏死物质的边缘,可有少数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的出现,综合这些组织所见可以作出病理诊断。这些干酪样淋巴结有时可软化破溃形成结核性溃疡或瘘管,倘穿破血管即发生结核菌血道播散而成为引起粟粒性结核病的病灶。
2、增殖性结核性淋巴结炎:这是以形成增殖性结核结节为主的结核性淋巴结炎,呈慢性经过,淋巴结徐徐肿大,可达鸡蛋大或更大。多见于颈部淋巴结,也可见于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肉眼观,具有包膜,切面质均无结构,灰白带黄。镜下,可见近圆形的和由于互相融合成为不规则形的增殖性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为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有的可完全由类上皮细胞构成(类上皮细胞性结核结节),但通常都伴有或多或少的郎罕多核巨细胞,结节中央区域常可发现少量或微量的干酪样坏死物质。陈旧性结节的周边区每出现胶原纤维化,有时甚至整个结节可转化为伴随着玻璃样变的瘢痕组织。
3、混合性结核性淋巴结炎:此型淋巴结干酪样病灶周围常出现一定厚度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其中甚至可夹杂着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增生性反应较干酪样型淋巴结炎时远为显著。此型较多见于锁骨上淋巴结结核,如向皮肤破溃则可形成瘘管。
4、无反应性结核:见于结核病早期,镜下仅见上皮样细胞较少的小肉芽肿,无巨细胞反应或坏死。病理检验中 无反应性结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