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头,先说一个故事,真不真,不细究。
一位高龄的残疾老人,在繁华的街道上摆摊为生。城管的人员按规定,劝说其离开该条街,因为该条街按照市容市貌不允许随地摆摊。得知老人是残疾人且年事已高,城管在另外一处得到一摊位,免费給该老人使用。老人依然不愿意离开,原因是新选址对生意大大缩减,没有原本的街道繁华。城管劝说无效,强制搬移。自然出现了纠纷,在搬移过程中,老人栽倒,死亡。媒体报道:城管暴利野蛮执法,灭绝人性,导致老人死亡。
在搬移和强制过程中,没有推搡是不可能的,在追究城管执法不当的过程之前,但是我们先试问:媒体在报道中,为什么不提及城管之前为老人觅得一处免费摊位的情况,为什么不提及该条闹街不许摆摊的法律法规?这样的事,多一句和少一句,給听众和读者带来的第一反应有何等差距。
媒体需要吸引眼球,需要获得百姓的认可,需要获得百姓的注意力。
这些年,群体性事件,事件背后引导百姓思维和公信力的关键就是媒体。大家通过媒体的报道来了解事件本身。媒体中报道的各种处置不当,引导百姓仇视公共组织,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片面的报道形式。这里举一个例子:当地百姓在一小部分人的挑唆下,公然堵路,拦截国道,组织一片拆迁的进行。这里细究一下拆迁,国家对森林具有占有权,只是把使用权按年限租借給当地百姓。在年份到期之后,国家有权收回,并进行新的开发。百姓不让,说世世代代生活在此,那森林就是自己的。按照标准给予补贴,注意不是补偿。百姓比如一亩地补偿八万元,签字同意。事情本来就这么合情合理,但是好事者出来私下挑唆,说官官勾结,不顾百姓民生,百姓遂出来集会请愿,要求一亩地赔偿一百万。否则一个锄头都别想动。对于狮子大开口,于是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沟通,讲道理,讲法律。百姓回答:“你们是读书人,我们讲不过你,那我们不和你讲。”那只能依据法律强制执行。执行当日,百姓中,自发组织老妇女团,人手板凳,坐在最前面,声称,除非从我们身上压过去。强制拉开,机械进入。百姓再次组织冲锋,老头们集体横倒在机械前,当人肉障碍。结果是,一小部分煽动者被依法逮捕,绳之以法。
媒体报道,暴利执法,不顾百姓死活。
日前,加拿大引渡回来一名走私犯,媒体和网山再次掀起一次浪潮,说,他的事业,使得百姓的油价维持,他的走私,虽不合法,但有效!俨然刻画出一副民族英雄的姿态。药家鑫已经被媒体給炒作死了,该走私贩似乎要被媒体拯救。媒体一次次用报道左右法律效应,同时不经意间还误导了民意。
我们往往听了媒体在说些什么,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媒体也只是一面之词,我们是否该完全相信媒体和一小部分煽动者的言论。一再挑衅和左右法律的权威性和煽动百姓冲击国家机关危害公共安全,终有回应。真正一个宣传者该做的是该把我们民族的公信力和凝聚力结合在一起,让公众有一个共同的取向,而不是只会唱反调。
室友也是一个反动者,整天念叨这个下台那个毁灭的。我问:换成你来管理,你能管理好么?他答:他没能力,但是有人可以。我接着:我们人口众多,事情复杂,你如何保证他人一接手就可以顺利掌控?他答:給人点时间嘛,人无完人。我反问:既然你可以給他人一点时间,为何不能給当下的管理者一点时间?
看问题得在一定的高度上,不能到处摇摆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