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沈鹏 书法家沈鹏弟子


沈鹏,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顾问、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书法之友》杂志名誉主席,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沈鹏幼年始习字画。少年从章松厂(清末举人)等人学习古文、诗词、中国画、书法。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历年创作书法作品15000件以上,其中为图书报刊、展览题专题贺以及题写匾额1000件以上。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亚运会五洲大酒店等重要场所书写巨幅。其书法作品遍及亚、欧、美各大洲,刻于名胜古迹者有杭州、苏州、镇江、上海、南京、济南、郑州、峨嵋山、三峡、崂山、贺兰山、海南、北京等地。书法作品已出版《当代书法家精品•沈鹏卷》、《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美术评论侧重于中国画、书法及通俗美术,曾为几十种画册及著名书画家个人专集撰写序跋,对中表年诗词创作500首以上,已出版有《沈鹏诗词选》(欧阳中石书写)、《三余吟草》,思路开阔,诗味浓郁。主持和手编的书刊达500种以上,其中有主持编辑出版的大型画册《故宫博物观》(日本同朋舍出版,33册)、大型摄影集《苏联》、《北京》以及小学《写字》课本(12册)等。

沈鹏曾担任北京大学、中央美院、首都师大等校博士生论文答辨委员、主席。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出版、讲学以及举办书法展览曾多次访问日本、瑞典、原苏联、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多次为残疾人、亚运会、灾区等捐赠大量书法作品。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界、家乡多种公益事业集资、捐款。一贯具有急公好义,甘为人作嫁的精神。赵朴初赞扬沈鹏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沈鹏诗作"清新挺健"。启功说:"仆私交沈鹏先生逾30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他荣获联合国Academy世界和平艺术权威奖,被列入各种名人传记与辞书,包括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以及《国际传记辞典》等。

诗以言志书为心画

沈鹏以他的草书蜚声海内外。看他的草书淋漓顿挫,迂回婉转,犹如看一个情感充盈的老剑客在舞剑。有评论说:“沈草之所以堪称为当代艺术经典,是因为他转益多师,继承传统,富于创新,真正 达到了‘创造的高度,情感的深度,技巧的纯度’,营造了无声之音、无形之像、无韵之诗的崇高境界,成就包前孕后的经典之作是当之无愧的。”


元稹《行宫》

谈到书法,沈鹏说:“我很早就记住一句话,叫做‘气通于隔行’。在很多行书法当中,每一行之间,气要相通。在长时间的创作当中我一直在想,在这方面要有一些小的突破。”沈鹏谦虚地说他希望能有一些小突破,可实际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是尽人皆知的。沈鹏很喜欢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少年、中年及晚年都临过,但是不同的年龄段临习总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他说的,“兰亭序不只有外在的形式美,还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其价值与魅力可谓千古不易”。因此沈鹏每次临摹的时候总会捉摸个中奥秘,然后把自己的感悟体现在字里行间。晚年在写《兰亭序》时就基本摆脱了王羲之的影子,完全写的是自己的东西,只是用了《兰亭序》的文辞。而他取《兰亭序》之文就是取其求新之志,就是通过草书来表现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感悟。



杜牧诗《山行》

沈鹏“书法家”的名声在外,殊不知他的诗词与书法如同比翼连理,相互辉映。草书中体现着诗情、诗韵,让他的书法线条显得绮丽多姿,风骨洒脱;诗词中透着他行草时的豪迈与洒脱,让诗词的韵律节奏显得疏密离合,张弛有度。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在评论沈鹏的诗词时曾说过:“他的诗都是从生活中萌生的偶感,看似不经意,却蕴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平淡之中有新奇,飘逸之中有深沉,随意之中有机趣。”


黄山即句(沈鹏诗)
移寸土换山形,雾气飘游失路行。莫问眼前真色相,天都绝顶放光明。岳麓山爱晚亭

书法家沈鹏 书法家沈鹏弟子

岳麓山爱晚亭(沈鹏诗)

潇湘灵气此云山,古木清雄香草妍。我与樊川共车马,何须霜叶盛时看?

当有记者问到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时,沈鹏说:“字外功夫诗内得,我从诗意悟书魂。我觉得无论诗词,无论书法,情感应该是最重要的。用情感来带动创造,带动诗词的育秧,带动书法的线条。”


咏书(沈鹏诗句) 
废纸三千犹恨少,新诗半句亦矜多。

美术编辑 为他人做嫁衣

尽管沈鹏的书法、诗词被广泛认可,他一生的职业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美术编辑。1950年,19岁的沈鹏因为热爱新闻工作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从此便坚持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至今,沈鹏的称谓可以是“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更是优秀的“编辑出版家”。

由沈鹏主编或责编的书刊有500种以上,其中有很多获得国家大奖。然而编辑工作却只是为后来者当一块铺路石,没有名也没有利。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对沈鹏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沈鹏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为读者服务,却无怨无悔。成绩斐然,却不事张扬”。

说起这份默默的工作,沈鹏脸上浮现的是从容与淡定。他说:“有一点我可能做得比较好,那就是我做大量的事务工作。有很多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我都做,而且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名,帮别人出书也不用署自己的名,也没有任何一点利。但是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没有纯粹把它当成事务,我也随时从里边学习应该学到的东西。它形成一种思想文化的积淀,这些在我长期的创作中起到了作用。”

其实,也正是在出版社的机会让沈鹏接触到大量的古代碑帖,拓宽了学术视野,对此后的书法创作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同时长期的编辑工作也让他养成了全面、客观、辨证看问题的习惯,为他的美术评论打下了基础。

重在教育 推动书法可持续发展

沈鹏用笔写了一辈子的字,也曾经笑称“用电脑写字,思维会调不过来”。在电脑键盘代替了纸笔的今天,书法又充满着怎样的魅力?沈鹏打了个浅显的比方:“有一些东西是立竿见影的。比如我现在口渴了,马上就要喝水。但书法艺术对于人的感染力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净化社会、净化人的心灵。通过书法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得更多、更深入。”

沈鹏如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一直以来,如同他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那样,他也在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经常奔波于各种大展览场馆的全国性书法大展;为很多老中青书法家个展题写展标;多次访问海外各国进行学术交流,传播中国书法艺术。

然而,当今的现象是中国画和油画日渐受海内外人士追捧,作为中国画基础和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国书法却不见声色,也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沈鹏脸上和蔼的笑容渐渐收拢,陷入半沉思状态。他指出,这种情况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法也该有应变之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书法教育很重要,它是书法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尤其是小学教育。现在有很多小学的书法课形同虚设,或者是根本没有书法课。

沈鹏认为全国有关院校应设立硕士生、博士生点和书法研究机构,为培养中国的书法人才作出重要贡献。2007年9月,中国国家画院邀请沈鹏开设工作室,集中40位不同创作流派的有代表性的中青年书法家和理论家,共同研究当代文化语境下书法创作面临的种种困境,探寻书法传承和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研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书法人文精神和评判标准,进而探索一种全新的书法高端教育模式。2008年11月,沈鹏捐建的“沈鹏书法艺术学校”在甘肃省天水市建成。同年,沈鹏将自己创作的35幅书法作品捐赠中国人民大学。

热衷公益 德艺双磬

沈鹏先生身居要职,公务繁忙,社会活动应接不暇,加上四面八方求教、索题、聘顾问、授荣誉等事,搞得他苦不堪言。但是,他对于社会公益活动,却从来不怕麻烦,不吝惜自己的作品,总是慷慨解囊,乐于助人,以各种方法捐赠书法作品。他每年都要用巨资赞助三四百名失学儿童。沈鹏先生积极支持残疾人办画展。有一位残疾人画家,名叫张惠斌,身材矮小,不足1.3米高。但他身残志坚,致力绘画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沈鹏先生。在他举办画展时,沈鹏先生抽出时间,为其题字写序,赋诗鼓励:“男儿何必伟身躯?君是人间千里驹。幼小拯孤遭折骨,半身含泪吐明珠。翰墨滔滔天下塞,有思南郭愧操竽!”使张惠斌感动万分,在艺术上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对于一位盲人画家,沈鹏先生更是一往情深,倾注满腔的情和爱,热情关心他,无私帮助他。沈鹏先生在一首词中写道:“盲者画供明眼看,万类深藏暗里通”。“鬼使神差腕底,灵犀一点鸿蒙。”使这位盲人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了沈鹏先生圣洁的心灵。

多年来,沈鹏先生作了很多这样积德行善、功德无量的好事、善事。他先后为书画界、各种社会活动、赈灾、支持残疾人事业捐赠资金达100多万元。沈鹏先生作为无锡江阴人,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为故乡的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家乡人民的广泛赞誉。他将祖产三间两侧厢的四合院共260多平方米的房屋无偿赠送给江阴市政府;他在江阴市书画院设立了“沈鹏书画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有成就的兼职画师;他出资26万元在母校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设立“沈鹏奖学金”,以褒奖该校的优秀学生;并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文物、字画、书籍,以及专门书写的《古人咏江阴》诗词56首赠送母校。另外,他还先后为家乡的学校、医院、工厂、纪念馆、园林等场所书写了数以百计的题词。尤其是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他身先士卒,积极组织书画家为白衣天使捐赠作品,表达了一个书法家的拳拳爱心和崇高的情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深祝福。

评价

沈鹏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

—赵朴初

沈鹏先生“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启 功

读沈先生的诗词,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纯、真、静的心韵,非常难得。沈鹏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为作者服务,无怨无悔。成绩斐然,却不事张扬。

—马 凯

自作诗词、强烈的抒情色彩、个性化的书法语汇和高质量的线条为沈鹏草书的四大基本特征。

—韩书茂

沈鹏近年来的草书越发睿哲变通,意巧滋生,个中奥妙正如沈鹏所吟:“字外功夫诗内得”,“我从诗意悟书魂”。

—陈秀卿

沈鹏草书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个性特征。沈草之线条是其意味的根本载体。沈草之真味体现在所创造的势上。沈草是以韵取胜的。

—包献珍 付振华

他的诗都是从生活中萌生的偶感,看似不经意,却蕴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平淡之中有新奇,飘逸之中有深沉,随意之中有机趣。

—郑伯农

编辑:董继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7318.html

更多阅读

书法家:张鹏翼藏品编号003

此藏品于1987年6月29日向老人求得,张鹏翼老先生时年90高龄,用鸡毫书写。书法书写的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的《包世臣论书》:伯英变章为草,历大令而至伯高始能穷奇尽势......藏品尺寸:136 X 34张鹏翼简介:张

专题学习: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李白作为盛唐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以其天马行空的神奇想象,潇洒飘逸的诗歌风格,浪漫瑰奇的艺术构思,夸张雄奇的艺术手法,受到后世的颂扬。就如同余光中先生所说的那样“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

金吕夏文论——读沈鹏书法作品有感 沈鹏书法作品拍卖

读沈鹏书法作品有感沈鹏的书法艺术高明之处,在于章法的奇特,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字的大小、长短、正斜、缩展得以巧妙运用。整幅作品参差错落,显得峭丽险绝,力求关联,气联、意连、情连,表现出那种滔滔闲雅之容,真是百态千恣,让人百读不厌,回味

红杉资本沈南鹏 沈南鹏的判断力(2)

    亚布力观点:在中国,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做企业,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这么多年来,你所进行的投资,我发现,你的投资行为基本是在政府容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用经济学的话讲,就是在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之中。

声明:《书法家沈鹏 书法家沈鹏弟子》为网友迷离爱的风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